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典故>

垓下之战典故

时间: 蓝俊22 分享

  垓下之战是指发生在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项羽楚军约十万人在此战中全军复没,刘邦获胜后建立汉朝。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垓下之战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垓下之战典故

  高祖刘邦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战胜了项羽,这位他一直都想消灭掉的强大的对手,一个战场上的真正的强者。公元前203年,刘邦原本联合了韩信、彭越共同对抗项羽,但是当刘邦大军深入楚军的时候,韩信、彭越并没有出兵支援他,最后刘邦处于劣势,和粮草将尽的楚军在荥阳鸿沟相持着。这样一来,两军对峙时间长达两年多,楚汉双方最终妥协,达成了鸿沟和议。楚汉以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可是刘邦的谋士张良和陈平建议刘邦撕毁和约,此时刘邦所拥有的汉军和土地已经是天下的一半之多了,更何况刘邦还得到了诸侯的支持,项羽楚军此时却是兵少粮草不足,这正是上天要灭亡楚军。于是刘邦撕毁和约,从后方偷袭楚军。当时项羽按照和约向彭城方向迂回撤军,面对偷袭的汉军,且战且退。

  刘邦一人的汉军自然打不过项羽,刘邦的军事才能远不如项羽,但是刘邦的政治手段却十分精明,他用土地为承诺,说服了韩信、彭越举兵攻打楚军,还命令刘贾率领大军和英布汇合后包围楚军。就这样,声势浩大的消灭楚军的四路联军就开始完成了,而联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六十万之多。

  项羽此时面临的却是只有十万楚军,粮草即将用尽,而且英布背叛带走了项羽的一部分楚军以及截断了项羽南下的路线,使得项羽不得不重新选择突围路线,最终落入韩信等人的包围圈。

  刘邦的第一路大军由刘邦亲自率领,从荥阳出发,由西向东,攻打楚军。第二路大军由彭越率领,从东郡出发,向南攻击楚军。第三路大军由韩信率领,从齐国出发,攻打彭城,断掉项羽的老窝。第四路大军由淮南王英布率领,从南向北,攻打寿春,截断项羽南下的退路。

  由于彭城已经被韩信占领,项羽不得不将东归改为南下,可是南方又有英布和刘贾的联军阻碍。项羽在陈县稍作停留,补给了充足的粮草,反扑刘邦大军,大败刘邦。其实刘邦自从和项羽对战以来,从来没有正面和项羽对上过,基本是采取后方作战、偷袭这等手段。项羽有自信能够真正的打败刘邦。

  无法南下的劣势让项羽只能尽快突围陈县,向东而去。来到垓下,项羽命令楚军就在这里扎营。垓下就是项羽为和刘邦大战一场而选择的战场,垓下地势辽阔,放眼望去全是平原,汉军对上自己的楚军就再也没有办法龟缩起来。项羽是在逼刘邦不得不出手和自己对战。

  刘邦也学乖了,他知道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确不如项羽,所以自己退居二线,让韩信来指挥这场战斗。所以,垓下之战其实是项羽和韩信的战争。当年韩信在项羽手下做事,一直得不到重用,项羽知道韩信有领兵之才,也认可韩信的才能,但是韩信和自己的军事方针相悖,两人都是武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项羽就命人劝韩信自立,这样他就能和韩信干一场,将他除掉了。这样的人才的能力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就只能除掉,否则就会变成敌人的利刃,最后刺向自己。

  韩信将六十万联军分成六个军阵,每个十万人,摆成三重纵深的前中后三军。军阵攻守兼备,中间还有一个十万的陷阱。不论项羽从哪个方向进攻进来最后都会被包围。项羽率领楚军勇猛作战,击溃了汉军的一个又一个军阵。但是兵力差距太过悬殊,据说十万楚军,战死的就有八万,这十万楚军个个都是楚国的大好男儿,但是他们陪同他们的霸王项羽一起奋战到最后。项羽失败了,逃到乌江,他转过身,拔出剑,自刎而亡。

  垓下之战历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与汉军对陟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猜你喜欢:

1.垓下之战的简介

2.垓下之战有什么意义

3.楚汉相争的典故

4.古代四面楚歌的典故介绍

5.风筝的历史典故

6.背水一战成语的主人公 背水一战典故

垓下之战典故

垓下之战是指发生在前202年,楚汉战争的最后一场大战。两军在垓下(今安徽宿州灵璧东南沱河北岸)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项羽楚军约十万人在此战中全军复没,刘邦获胜后建立汉朝。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垓下之战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垓下之战典故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腹背受敌的典故
    腹背受敌的典故

    腹背受敌的意思是指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其中有什么典故呢?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腹背受敌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腹背受敌的典故 崔浩

  • 富可敌国典故
    富可敌国典故

    富可敌国,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富可敌国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富可敌国典故

  • 赴汤蹈火的典故
    赴汤蹈火的典故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赴汤蹈火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赴汤蹈火的典故 嵇康,字叔夜,谯国铨(今安

  • 负隅顽抗的典故
    负隅顽抗的典故

    负隅顽抗出于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含贬义;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或垂死挣扎。下面学习啦给大家整理了负隅顽

2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