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的典故
《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为: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下面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自强不息的典故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自强不息的典故1:
在NBA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的小个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里显得十分矮小。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云集的赛场上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
每次看到博格斯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球迷们心里总忍不住赞叹。这个小个子不只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也鼓舞了平凡人。要知道,博格斯并不是天生的好手,他的成就纯粹是他个人意志与苦练的结果。博格斯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玩耍。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打NBA,因为NBA的球员不只是待遇奇高,而且也很风光,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
每次博格斯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时,所有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甚至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打NBA的。同伴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斯努力的方向,他用比一般高个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懂得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抢球常常得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努力,博格斯终于成为NBA球场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事实上,所谓靠自己拯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正是无端的自我疑虑,自我打击,将一个又一个前景非常看好的希望和一个又一个具有远大前途的成功者扼杀在摇篮中。有一则西方谚语说:“上帝只拯救能够自救的人。”成功属于愿意成功的人。成功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不愿成功,谁拿你也没办法;自己不自救,上帝也帮不了你。
谁若不能主宰自己,谁就永远是一个奴隶。凡是天性刚强的人,必定有自强不息的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每个人获取成功的支柱。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会产生信心,排除千难万险,突破人生的困厄走向成功。
没有谁能够给予我们成功,成功必须依靠自身的奋斗来获取。每个渴望成功、渴望荣誉的人,都应该自强不息,为了自己而奋斗!没有谁能够左右你,成为第一还是甘于现状,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奋斗。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世界也将在你的奋斗过程中慢慢向你展现。
自强不息的典故2:
乔丹丹,北邮的“自强之星”。这位家境贫寒的姑娘,去年参加了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过五关斩六将,成功通过笔试、面试,获得了到清华大学硕博连读的保送资格。
勤工助学收获自强自立
与以往见过的贫困生不同,乔丹丹总是笑盈盈的,从她的身上完全感觉不到生活的苦难与家境的贫困。
但乔丹丹心里一直很心疼自己的爸妈。“看着爸妈那么辛苦地生活,我很心酸”。
乔丹丹的家在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小乔沟村,父母靠种地和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支撑着家,经济条件一直不好。为了供3个孩子上学,丹丹的父母几乎做遍了各种各样的苦力活,做木活、修管道、滚涂料……
靠助学贷款解决了在北京邮电大学4年的全部学费,乔丹丹执拗地认为,“生活费再向父母伸手索要简直就是种耻辱”。于是,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乔丹丹就决定完全靠自己。
从老师和师哥师姐那里得知,学校里的“勤工助学中心”能够给贫困生提供助学岗位,刚入学的乔丹丹来不及感受初入大学的喜悦,就开始在每天下课后去邮局取报纸,然后再给行政办公室的老师们一一送去。这件看似很乏味的事情,丹丹却干得有滋有味。在丹丹看来,只要能让远方的家人少一些劳累,自己苦点累点又算什么呢?
在助学中心,丹丹一干就是4年,平均每天2小时,每月的收入大约在400元左右,再加上学校给贫困生提供的家教机会,她不仅可以养活自己,有时还可以接济家里。
参加勤工助学还有一个最大的意外收获,就是“提高了自强自立的能力”。
每一个认识乔丹丹的人都说,与刚上大学时相比,她简直变了一个人。
4年前刚入校时,丹丹一说话就脸红,而现在,她已经是学校助学中心的小主管了,将中心的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曾经有人担心,助学中心的“工作”会影响丹丹的学习成绩,事实是:在校期间,乔丹丹不仅成绩一直稳居no.1,还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老师和同学眼中不折不扣的“乖乖女”,曾是一个让父母头疼的“顽劣儿童”。
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乔丹丹的成绩很一般。当时,她的父母除了要供他们兄妹3人上学外,还要照顾常年生病的奶奶。父母曾经动过让丹丹辍学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后来,为了赚更多的钱,丹丹的爸爸跟别人合伙去做生意,结果失败了。
乔丹丹永远记得那天,爸爸手里的烟一根接一根慢慢变成灰烬。这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父母的压力和艰辛,她暗暗提醒自己,“学习是我现在唯一能做好的事情,一定不能白花这学费。”
从此,乔丹丹在学习上像变了一个人。
小学六年级的暑假,看到二哥学英语,她非常好奇,就天天拽着二哥教她英语对话。从此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一发不可收拾。初中时,英语老师看她如此酷爱英语,就给了她许多英语练习册,给一本她做一本,给一本她做一本……就这样,她的英语成绩一直很不错。
这样的好成绩一直坚持到高三。
但是,就在距离高考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在一次模拟考试中,丹丹突然从一二名滑落到二三十名。这让丹丹一度特别憋屈,最终影响到了高考——与自己梦想中的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不过,自强的人永远可以重新出发。
带着爸妈的鼓励,从踏进了北邮校园的那一刻起,乔丹丹就坚定地告诉自己,“这里,将是一个重新起飞的地方,青春年少,需要的是飞翔。”丹丹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期待已久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的录取通知书,为她铺展了一条继续前行的路,她终于圆梦清华园,飞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自强不息的典故3:
湖南怀化学院的大学生洪战辉,身边带了一个小女孩,是他父亲在12年前捡来的弃婴。由于父亲患病,母亲离家出走,当时只有12岁的洪战辉担起了养育小妹妹的重任。12年来,洪战辉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和学习,一直走到了现在。这位23岁的大学生和他妹妹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1982年洪战辉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东下镇的红庄村,12岁之前,他和众多农村的孩子一样,有着一个天真浪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过着尽管艰苦却很平静的生活。
在洪战辉12岁那一年,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1994年8月底的一天,一向慈祥的父亲突然精神病发作,摔死了年仅一岁的妹妹。几个月之后,这一年的农历12月23号,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小年,父亲很久都没有回家,等洪战辉和母亲找到他时,发现他怀里抱着一个捡来的弃婴。
他的父亲犯病了,家里借了很多债,也没有什么吃的东西。所以当时洪战辉的家里人都觉得养不起这个孩子,而且养不活,他的妈妈说看能不能送给其他人,或者还送到外面让好心人捡回去养。当洪战辉抱起这个孩子时,孩子直往他怀里钻,并且很天真地对着他笑,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妹妹。洪战辉没有舍得将她送走,把她留了下来,母亲给孩子起名为“洪趁趁”,小名“小不点”,“小不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忍受不了家庭的贫困和间歇性精神病丈夫的折磨,第二年,洪战辉的母亲离家出走了。此后,负起照顾弟弟、抚养妹妹,一个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的重担落在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稚嫩的肩膀上。他不知路在何方,却顽强地向前跋涉。
他没有一点抚养婴儿方面的经验。当时妹妹饿了就哭,妹妹一哭,他就想办法给她吃的,有时候甚至做点粥喂她,到邻居那里吃点奶,或者想办法买点奶粉。实在弄不起,买不了的话,自己爬树搞一些鸟蛋,和鸡蛋一样做成汤给她吃,妹妹挺喜欢吃这些东西。为了给妹妹掏鸟蛋做汤,洪战辉有时被摔得一身青紫。在读初中的三年中,洪战辉每天都要在学校和家之间来回奔波,及时照顾“小不点”吃饭。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洪战辉从未放弃过学业。
在他们居住的屋子里贴着一张便条:“请不要被你的苦闷所压倒,因为如果你超越苦闷,那么你面临的将是辉煌的成绩,超越自我。”这幅字是他在1996年写的,那时候他只是一个14岁左右的孩子,他已经承担起抚养妹妹的责任。
1997年,“小不点”已经3岁了,洪战辉也初中毕业了,他顺利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但学校离洪战辉的家有30多公里,他不可能像初中那样天天回家。那么,“小不点”怎么办?父亲谁来照顾?读高中的学费又从哪里来?15岁的洪战辉四处打听,找到了“小不点”的父母,但她的父母似乎不愿再接纳这个孩子。
这时洪战辉想:妹妹应该由一个负责任的人来带,这样她将来才能够具备这种负责任的精神和态度,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妹妹应该由这样的人来带,无论别人有没有,但是我有,所以还是我带。
生活的艰辛让年幼的洪战辉早早地懂得了责任的含义,也正是这种责任感让洪战辉有勇气直面困境,执着地走下去,洪战辉又带着妹妹上路了。
洪战辉决定带着妹妹上高中,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处房子,把妹妹接到了身边,继续照料她的生活。在县城读高中,一切开支都大了起来,洪战辉要赚学费,要抚养弟弟、妹妹,还要给父亲治病。因此,打工挣钱成了他学习之外最大的任务。
洪战辉早晨稍微做点汤,吃点馍之后,就带着他的行李,带着一些卫生纸、一些小本子、灯泡什么的等物品到临近的农村去叫卖。
上高中期间,这是洪战辉最困难的时期。他给餐馆打过杂工,卖过鞋垫、卖过蜡烛、卖过文具。有一次,他在校园推销复习资料,一些当地商贩认为抢了他们的生意,把他的左眼打得几乎失明,后来因为父亲再次犯病,他被迫中途辍学。
洪战辉说:“在这个挣钱的过程中,我觉得我看到了、经历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自己知识这一块还是最重要的东西。从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还是学习特别重要,所以说我一直没有放弃上学这一条路,即使我挣完钱了,回过头来还是要学习的。”3年高中,他读了5年。但再苦再难,洪战辉都顽强地坚持了下来。
2003年,他考上了湖南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但是他去上大学,妹妹谁来照顾?开学后没多久,他把“小不点”接到学校。
因为洪战辉在怀化没有什么亲戚,只能把妹妹带到学校,暂时安排在同乡女生的宿舍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开始都觉得挺好奇的,哪里跑出来一个小女孩子。后来经过他的解释,大家知道这个事情之后,都很感动,感动之余,感动就变成了行动,那时候学校的大姐姐还经常给“小不点”送衣服呢。
洪战辉的故事迅速地传遍了怀化学院,同学们自发捐款来帮助他。可当系领导将捐助的钱交给洪战辉时,他却无论如何不肯收下。
他说:“我现在完全有能力自理了,对我个人来说,没必要收这么多钱。如果大家有钱的话,捐给那些真正需要的。”
洪战辉不仅不收同学的捐款,而且用他勤工俭学挣来的600元钱资助了家乡的贫困生,这源于他在母校的一次演讲。演讲中,一位女生哭着离开了教室,这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演讲结束以后,洪战辉了解这个女生的情况:她的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现在她姐弟俩都是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情况有点类似。洪战辉当即表示,我现在也没有带钱,等我以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尽量帮她一把。后来洪战辉给她汇来了600块钱。
自从上了大学,洪战辉就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妹妹也上学。没有血缘却超越血缘的兄妹之情,感动了怀化学院的领导,学校破例同意洪战辉带妹妹上学的请求,并给兄妹俩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随后,洪战辉为妹妹联系了怀化学院附近的石门小学,他步行测量了从学院到这个小学的距离,一共1085步。这样,妹妹五六分钟就能走到。
在洪战辉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小不点”渐渐长大了,懂事了,她学会了做饭。每天,不管多晚,她都要等着哥哥回来吃饭。洪趁趁有一个愿望,她说:“我以后想考上大学,比哥现在上的这个大学还要好的大学,然后找一份好的工作,挣钱帮助哥哥看眼睛。”
目前洪战辉父亲的病情有了好转,母亲也回到了久别的家中,一直在外打工的弟弟找了女朋友,还准备挣钱盖房子,这一切让洪战辉感到非常高兴。
洪战辉靠打零工、做生意来维持生活并坚持学习。无论日子过得多么苦,洪战辉从未退缩过。从上高中到读大学,他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十二年如一日,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在这样的逆境、困境中能够孜孜以求,对自己的学业做那样的投入,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一个人只要精神不倒,就没有什么能难倒,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
洪战辉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洪战辉是朴素的,他的故事也远远算不上惊天动地,但是却让很多人感受到了一种力量。
湖南怀化学院的师生说:
“洪战辉这样的典型事例,它更贴近我们大学生生活的实际。虽然说他所遇到的那些困境并不一定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经历的,但是我们也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需要去面对,他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是素质型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这就需要这种责任心,这种美德。如果我们几百万学子都具有这样的责任心,并且都付诸行动,我们的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和谐、美好。”
“人生路上总会有许多的坎坷、挫折或者磨难。洪战辉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在我的人生路上,将作为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将来我不会说因为这些种种挫折轻易去放弃,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佩服,但不想说感动,尽管眼睛已经模糊……他诠释了生命的力量,在今日中国更是无比可贵。爱心、亲情、自立、坚持、创造正是我们当代中国最需要的精神。”
“他给我和我的学生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自立自强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洪战辉听完师生的感动发言后说:“我希望每个人心中的那份感动、那份感恩、那份抱负、那份责任都能够发挥到你的生活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洪战辉的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他经常会收到全国各地汇来的捐款,但是他都一一通过邮局把汇款退回。而有些汇款单没有地址无法退回,他就将这些汇款集中起来,他说希望能够设立一个基金,帮助更多的人。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都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逆境。该如何面对逆境、战胜困难,从洪战辉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当“小不点”孤立无助的时候,洪战辉以他稚嫩的肩膀为“小不点”撑起了一片蓝天,在老师、同学以及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洪战辉以坚韧、自强、执着的信念走过了12年的历程,让很多人为之感动、流泪。甚至一些年轻人将洪战辉视为自己心目中的道德偶像。在这份感动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朴素的、震撼心灵的道德力量。
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在逆境中直面困难,让洪战辉一路向前。让他的精神发扬广大,能够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人健康成长。
洪战辉的事迹不仅仅感动了学校的同学,也感动了更多的中国人。他真正是一位既力行,又学文的人,他走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踏实,在当今,有这样的道德楷模是我们时代的幸事,现在是多么需要这样的楷模层出不穷啊!对于洪战辉的事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感动上,更需要落实在行动上,把他那种不畏艰难险阻、孜孜以求的学习和真诚处事待人的态度落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和接人待物中去,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