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旅游安全知识必备(2)
中小学生旅游安全知识必备
二、旅行途中以确保人身安全为重,尽力避免麻烦事情的打扰
(1)选择安全的交通方式
中小学生长途旅行应尽量乘坐火车,必须乘汽车、轮船时要乘坐正规营运系统的交通工具;不要搭乘便车;不要乘非法营业车(黑车);不要骑乘摩托车;不要与陌生人拼车。
不要乘坐过于拥挤的渡轮、公共汽车、火车或小客车。女性乘车时座位应选择在车厢中央或妇女多的位置。
不管是否随团旅行,如果选择乘坐飞机时,出发前一定要确认身份证、机票等有效证件是否带齐,并于起飞前至少一个小时到达机场办理有关手续。
容易晕船、晕车、晕机的人出发前不要吃得过饱,并可在出发前半小时内服一片乘晕宁(如果在旅行途中身体不适,且无法自行处理,应尽快去当地医院就诊)。
(2)注意对自己的行李包厢的管理
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乘车、乘船安全规定、不要携带明令禁止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乘车、乘船。
注意行李不要脱离您的视线,不要答应陌生人或刚结识的人帮其携带行李,不要将你的行李箱单独放置在某个地方而无人看管。
如果出入海关、边检时,不要轻易帮助陌生人捎带物品,因为里面可能会藏有或夹带违禁物品。
发现无人看管的行李箱,不要靠近它,同时要及时通知当地的管理人员,如:机场或酒店的管理人员,以避免发生炸弹袭击事件。
到达目的地后要尽快前往取行李处等候自己的行李。
(3)旅行中要谨言慎行,“内紧外松”
中小学生出外旅游的穿着不要太引人注意,以舒适、朴素为主,不要让人一眼就看出你是外地人。
在公共场所别打磕睡,旅行中不要轻易地接受对方的帮助,避免可能遭到心怀叵测的歹徒侵害。
在火车、汽车、轮船上不要同陌生人谈论私人或家里的事情(特别是关于你旅行途中的细节)。
在旅途中尽可能定时联系父母,让他们随时知晓你的行踪。
外出旅游时,不要在外人或朋友面前炫耀父母的地位或财富,切忌当众拿取大数额现金;不能随意和同车旅客或同房间的人同吃同喝,即使对方特别热情,也要婉言谢绝。
即便你只是步行或骑自行车,也要清楚了解当地的交通标志,要遵守交通规则;晚上一起外出时要选择灯光明亮、行人较多的街道。购物、社交、旅游等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外出旅游要和气待人,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切忌惹事生非,尽量不要与人发生争执;旅游期间发生危险,应迅速向当地公安机关求助。
随团旅游时不可擅自离开团队单独活动,晚上或自由活动期间外出应结伴而行。抵达景区游览前,紧记导游交代的集中地点、时间、所乘游览巴士车号。万一脱团,请于集中地点等候导游返回寻找。在游程中应记住下榻的饭店名称和电话,以及乘坐的旅游车车牌号码,乘车乘船忌争先恐后;从事水上娱乐项目活动,应穿戴救生衣或其他救生装备,勿超越安全警戒线。中小学生不宜参加诸如漂流、探险、蹦极、攀岩、缆车等危险性较大的旅游项目。
去风景名胜地旅游时,切勿进入景区规定的禁区内。必需遵守参观地点旅游规定,禁止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和随意进入非参观游览区内拍照等不良行为;与游客和当地居民交谈时,礼貌待人,尊重当地习俗;攀爬高处,既要防止跌落受伤,同时也要预防脚被尖锐物扎伤或被山区蛇虫咬伤;经过高处或钢索栈道时,必需扶好栏杆或钢索;不要拥挤追逐,小心踏空;经过台阶和狭窄、路滑地段,谨防跌倒;如经过有正在施工地段,需保持安全距离,走安全通道,不要随意进入施工现场,防止跌落、扎伤、触电、坍塌等事故。
海边游泳要在限定区域。
到山区或地形复杂的地方旅游,要防滑、防跌、防迷失。要牢记景区规定的行走路线,听从带团导游和旅行社的统一安排和调动,及时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不私自随处参观游玩、脱离旅游团队。
在治安较差的地方,单独活动时要小心谨慎,不要搭理主动上前和您打招呼的陌生人。远离形迹可疑的人,不要挤人堆看热闹。如果你在某个地方感觉到不适,请尽快远离此地。
要随时避免突发事件,如斗殴、动乱或民众暴乱等;同样,不要在街上对他人的偶发事件随意围观,因为围观时小偷也有可能会趁此机会对你行窃。发生突发事件时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时刻注意周围环境。
在街头不要让自己成为引人注意的目标。如果迷失方向,切记要继续行进,向商店人员或警察询问方向——不要在街上翻查地图(当你翻阅地图时请格外小心,要注意周围的人员,特别是当其他人对你表现出过分的关注时);如果你在街头照相、购买明信片或其它纪念品,你将有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潜在目标,因为你很明显是一位旅游者。
特别警惕不法分子的种种诡计,如伪装成警察利用伪造的票据要求检查你的钱款(通常情况下这项工作会由银行工作人员来做);伪装成导游并向你提供服务(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请只接受由酒店或接待方提供的导游服务);在餐厅独自进餐时,不要将你未吃完的食物或饮料单独留在餐桌上——也就是说,如果你离开座位去洗手间,回来后请不要再进食留在餐桌上的任何食品或饮料。
旅游中遇到紧急情况或安全事故,不要惊慌失措,应及时拨打导游或当地报警、救护、投诉电话,并保护好现场和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