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语言艺术概要有哪些(3)
演讲语言艺术概要有哪些
演讲语言艺术概要十二、演讲的能力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的效果,应该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对此作出的努力和培养就是演讲者的自我修养。那么,演讲者都应该具备哪些修养呢?概括的讲就是先进的科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丰富渊博的学识。
演讲者要有先进的科学思想,讲的就是演讲的目的是教育人、启迪人,提高听众的思想认识、科学文化水平。这就要求演讲者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科学的思想,这样才能远见卓识,高瞻远瞩,识前人所未识,讲前人所未讲。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演讲家如德摩丝梯尼、西塞罗、林肯、马克思、恩格斯等,他们无一不是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演讲也无时不在闪耀着真理、科学、智慧的光芒。今天我们提倡的“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得有一江水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在高科技时代,新知识、新学科不断涌现,更需要演讲者努力学习,迅速掌握各种新思想、新科学、新方法,以更好的服务于听众。
演讲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从某个侧面说明了演讲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任何一种行为都会直接或间接的与他人或社会发生关系,并受到一定社会规范的限制和协调,演讲也是如此。作为演讲主体的演讲者,更应以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带头恪守社会道德规范,并应具备以下四点:1、政治道德。即应当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良好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2、职业道德。演讲者必须遵守自己从事的职业道德,如医德师德等。3、社会道德。演讲者在一举手一投足间都应当讲究文明礼貌,彬彬有礼。4、伦理道德。演讲者必须具备高尚的伦理观、恋爱观、婚姻观,以此才能正确把握伦理道德观念向听众的传播。
演讲者要有丰富的学识,这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讲成功的基本条件。古今中外的演讲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或阅历丰富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口才惊人,之所以能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的组织到演讲中,就因为他们博览群书,知识宏富。在当今科技发展时代,各种科学高度分化和综合,演讲者如果不了解新知识,跟不上现代科学发展步伐,就不会使演讲充实、新鲜、生动。
有了思想、品德、学识等方面的修养,演讲者还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敏锐的观察力。2.丰富的想象力。在演讲中,想象力如同“金点术”,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使演讲内容充实、新颖而多采,才能将各种各样的事物与演讲主题巧妙地组合起来,讲起来才能文思泉涌,增强演讲的深度、广度和感染力。这需要演讲者努力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对任何问题都拿出认真钻研的热情,对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种兴趣和求知欲望,并逐步增加生活经验,这是想象力的基础。3.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者在演讲前的准备阶段,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知识,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当撰写演讲稿时,凭着记忆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准确的组织到文稿中。在演讲中也要靠记忆力,才能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等牢记于心。这样讲起来才可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4.良好的表达力。演讲如果离开了口语表达能力是不可思议的。演讲者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演讲稿写得再好,表达不出来,同样做不了演讲家。当然,口语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可以经过后天的培养、训练而成。一般通过读讲法的训练,都可以达到口语表达的流利顺畅、抑扬顿挫。所谓读:就是默读、朗读、快读;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场合、时间、机会都勇于去讲去练,久而久之一定会提高。
以上我们讲了演讲者应当具备的修养和能力。其实,演讲者所应具备的能力远不止这些。比如,演讲者应有理论家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应有文学家的记叙、描绘能力等等。一句话,演讲者所具备的修养愈高愈深,能力愈强愈多,演讲成功的概率也就愈大,因此说,演讲者的修养和能力的培养是无止境的。
演讲语言艺术概要十三、演讲的材料
如果说主题是演讲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血肉”。演讲者真知灼见的产生和正确观点的确立,都必须以大量的材料为基础。所谓材料,即指演讲者为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为了说明自己的主题所选取的论据及事实。下面分两个方面介绍:
材料收集整理。根据中外名家的经验,我们归纳了收集整理材料的三个主要途径:
1.直接材料。是演讲者在生活、工作、劳动、学习及其他社会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材料。也就是演讲者自身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如《从外国人的名片谈起》这篇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生活中看到外国人的名片和我国一些人的名片,看到了外国人的实际能力,也看到了我国一些人的实际能力等真实材料后产生的,讲出后自然生动感人。
2.间接材料。这是演讲者从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等媒体上得到的材料,可称为第二手材料。演讲者囿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事事处处都亲自观察体验,就必须拓宽材料来源,获取大量的间接材料。鲁迅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是靠了大量的古代历史、政治、军事理论、医学等多方面的间接材料表现主题的。
3.创建材料。这是演讲者在获取大量的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研究所得到的新材料。这常常和直接材料、间接材料一起综合运用于演讲之中。
在通过上述三条途径收集材料时,不应有闻必录,而应侧重获取那些与演讲主题有用的材料。一般来说,收集材料可分为广泛收集和定向收集两种。所谓广泛收集,就是根据演讲的需要,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见所闻的那些有用的材料收集整理起来。所谓定向收集,就是事先选定一个方向或题目有目的的收集。如你想作《青年与理想》的演讲,你收集的范围就可以围绕名人关于青年的论述,历史上青年的成材、报效祖国的事迹及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典型等。
无论哪种收集方式,都应努力做到:1.勤于收集,即勤听、勤看、勤抄,不辞辛苦,广采精筛,积少成多。2.善于整理,即及时把收集的材料系统化、条理化,将零碎、杂乱的材料集中、分类。3、肯于发掘,即对材料加以理性的思考和升华,使之具有新的、更深的意义。
材料的选择运用。材料的选择标准一言以蔽之:就是选择那些能充分阐明主题的材料。但具体来说,应选择以下三方面的材料:1.选择典型材料。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鲜明、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以小见大。如陈毅的《代军长就职演说辞》(1941年1月)中所阐明的主题是“人民的军队是任何反动派也消灭不了的”,他只选择了两个材料:一是“在大革命失败的时候,朱德总司令只带了800多人上了井冈山,就发展成今天的50万大军”;二是“新四军的前身是南方各省的游击队……,只有200多人,三年后,新四军发展到9万多人。”由此推出:800人没有被消灭,50万大军能被消灭吗?200人没有被消灭,“今天9万人能被消灭吗?”充分证明了主题。
2.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颖材料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鲜为人知的材料,即使是历史材料,也应是一般演讲者没有用过的新颖、别致的材料,以满足听众的好奇心理。有一位演讲者在讲到教师的生活待遇时,选择了这样一个材料,他说:“有一天,我要到自由市场去买东西,刚要走,一位同事就说:‘快把你的校徽戴上。’我莫名其妙的问:‘戴上它干啥?’他说:‘戴上它小偷不敢偷你。’这个新奇的材料准确地、传神地、有力的证明了主题,唤起社会对教师生活的关注。
3.选择有针对性的材料。演讲者从听众需要出发,有针对性的选择材料,才能唤起听众的热情和兴趣。这种针对性包括:(1)要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听众的具体特点、兴趣和爱好,选择使用不同的材料。(2)要针对听众的文化程度,把材料具体化、形象化,多选择听众能看到、听到、感到的材料。(3)要选择符合听众心理和要求的材料,尽量使这些材料和听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4)要选择那些能给听众指明方向、能够教给听众行动的手段和方法的材料。(5)要选择那些正确、准确、科学性强的材料,使听众相信和服从。演讲材料的收集和选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有先后之分,却无轻重之分。对此,演讲者应该切实地重视起来。
演讲语言艺术概要十四、演讲的逻辑
演讲逻辑,指演讲者使其演讲概念明确,推理合乎逻辑,富有逻辑力量,紧紧抓住听众、说服听众的演讲艺术。那么,演讲的逻辑力量从何而来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文应该是合乎逻辑结构的整体。对演讲总体逻辑要求是概念要明确,判断要准确,推理论证要遵守逻辑规则和规律,通篇安排要有内部联系。
2.注意层次间、段落间、句子间的联系。要正确体现出并列、顺承、分层选择、递进、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排除、推演等种种意念关系。在局部问题上也应有逻辑关系,做到无懈可击。
3.要有充分的论证。以说理为主的演讲必须具有充分的论证,而且这种观点必须是正确的,不得违背真理的标准。论证无论是理论材料还是现实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演讲中的论证就是揭示材料同现实有怎样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必须合乎逻辑思维的准则。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显示出它强大的逻辑力量。全篇为九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逻辑段。开头两个自然段为第一逻辑段,提出全篇的中心论点,记叙马克思的逝世,高度评价马克思的贡献。这里使用逝世的重合概念——“停止思想了”、“安静的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高敬意和深切哀悼。紧接着引出了中心论点,“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概括了马克思一生在革命和历史科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这里概念是明确的,论点是鲜明的,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第二逻辑段,具体论述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首先提出全篇的论据,即分论点之一:马克思是“科学巨匠”。就马克思在革命理论方面的贡献,论证“科学巨匠”这个分论点,从而证明他的逝世“对于历史科学”“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对这一分论点,用归纳法从科学研究成果到科学观两方面提出论据进行论证。其次提出了全篇演讲的论据,即分论点之二:“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就马克思在革命实践方面的贡献,论证他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对这个分论点,用归纳法从革命业绩和革命态度两方面进行论证。然后用敌人反对他,革命人民爱戴他的事实,从反面和侧面论证马克思的巨大贡献。
根据上面两方面的论证,自然而然得出结论: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对历史科学和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三个逻辑段。“他的美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是全篇演讲的结论。这个结论隐含着一个三段论式。他的推演形式省略了大前提和小前提。这个结论既照应了演讲的开头,总结了全文,又展示了革命前景,激励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奋斗。
演讲语言艺术概要十五、演讲的形式
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应把握好各种语言形式的相互关系,使演讲真正贴合原意,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趣味横生。
1.信息式演讲。演讲人的目的很明确、很简单,只要把要说的事物清请楚楚地表达出来,让听众明白就可以了。就像我们听历史老师讲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一样,老师采用了信息式的演讲方式,他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听明白战争是怎样引起的。
2.论证式演讲。演讲者想得到听众的赞同,让他们对演讲人的新见解表示出赞同的反应,从而能去相信某些事情时,就必须采用论证式演讲法。
在美国州级历史学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发言人就采用了论证式。在主题为淘金热的演讲中,他使出浑身解数想让听众相信他的论证。当时人们涌到加利福尼亚,虽然很快找到了金矿,但第一次发现金矿的地方决不像传统记载的那样在苏特尔溪谷,而是在其他地方。那么,他演讲的中心目的就是要论证,让听众相信他关于加州金矿首采地的新理论。
3.动员式演讲。演讲者不仅要让听众信服,而且还要进一步让他们把这个信服保持住,然后依照这个信服行动起来时,就必须采用动员式演讲。
竞选的时候,各党派的候选人压根儿就不满足于仅仅能把听众说通,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最佳人选。他要把他们动员起来,给他来上一票。当他抱着这种目的演讲时,这种演讲就是动员式演讲。因此演讲者得让听众采取行动,为他投票。另外,推销员光让顾客相信产品好没有用,关键得让客户买下产品才行,这是就必须采用动员式演讲。
4.鼓动式演讲。演讲者要靠演讲来提高听众的情绪,在引发听众沉积已久的各种感情时,必须采用鼓动式演讲。每个国家都进行爱国教育,在各个国家的国庆日,人们都可以听到该国的富于爱国主义色彩的讲话,由于许多国民完全相信自己的国家非常完美,所以,演讲者就要抛开那些不言而喻的观点,想方设法用全新的观念、全新的论点、全新的史实材料去激发听众的热情,深化听众自豪的感觉。
在历史事件纪念日,在赈灾活动中,在毕业典礼上,鼓动式演讲都会占据重要地位。美国不少企业时常召开晋升会议,大会发言要求喜欢用鼓动式演讲,一位推销部经理曾说过:“我们的推销员常会变得垂头丧气,信心不足,所以,我们就常常把他们招集起来,用各种刺激方法把他们的劲头提起来。”
5.悠闲式演讲。演讲者想给听众送去欢快的气氛,让他们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时,则应采用悠闲式演讲。把握演讲形式,应注意在实际运用中,这五种形式是常常交织在一起的,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其中以一种形式为主,而其他几种形式也大都彼此关联。要注意把握好各种形式的关联,既让演讲不显得冗长沉闷,令人生厌,也不要乱开玩笑,瞒天过海,而要做到贴合原意,内容丰富,趣味横生。
演讲语言艺术概要十六、演讲的结构
演讲的结构具有动态特征,这是由于演讲靠有声语言,面对听众,阐述见解,抒发感情,自始至终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进行。演讲者根据演讲的自身规律,安排结构,使观点和材料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它对演讲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演讲结构,主要靠理脉、分层、节奏、衔接等四个方面的技巧。
1.理脉演讲的结构应紧扣中心论题,展开说理分析,纵然千波百折,也应顺理成章,给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甘肃工业大学的周茂善同志曾在演讲《我们的责任》时,始终扣住“责任”这条事理线索进行论述。先点明大学生肩负的历史赋予的使命,接着他摆出两个惊人的数字:一是万分之十二,指出大学生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二是800到1000,指一名大学生读书四年所花费的国家资金。这里把大学生人数之少与花费之大进行了对比,引人深思。然后说明祖国人民用血汗培养大学生,对他们寄予厚爱和殷切的希望,进而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担负着多么艰巨而光荣的使命。这样就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道理说得明白透彻。全篇中心突出,脉络明晰,结构严谨,具有教强的说服力。
2.分层掌握,演讲层次结构的基本手段,是靠演讲者树立鲜明的有声语言来达到的。一般演讲中常用设问句、排比句,过渡来标明层次结构,让人一听,便觉得有条有理,明确要领,辨明纲目。
西藏师范学院倪明演讲的《莫让年华付水流》时,开头引用高尔基的名言点出时间这个话题,然后分层论述。在许多段落的开头,都使用和时间关联的短句子,用来标明层次。既承上启下,又各不相同,从多侧面、多角度说明了青年朋友应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他采用下列过渡句,极分明地标示出演讲的结构层次:
“时间是个数/时间是青春的要素;时间是无情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速度;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时间在于积累;一分也要争/一秒也要争。”
3.节奏。“文似看山最忌平”,演讲也是如此。如果演讲的结构平板呆滞,听众便会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演讲要有鲜明的节奏。张弛相间,跌宕起伏,始终扣人心弦,这样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演讲的节奏主要靠演讲者在内容安排和情感抒发来完成,要变换多样,适时调节。有时严肃论理,有时轻松谈笑,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幽默诙谐或起或伏,或张或弛,紧紧围绕中心论题,有节奏地进行演讲。
演讲家都有一套掌握节奏的方法。说理中常插入名言警句,叙述有趣的故事,朗诵脍炙人口的诗章,讽喻丑行,嬉笑怒骂,使演讲多姿多态,生动活泼,使听众情绪饱满,乐于恭听。哈尔滨师范大学郭华林讲《把青春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时,先说自己向爸爸挑战,要当一个超过父辈的建筑师;又说想当个“阿炳第二”的音乐家。不料,高考发榜一看考上了师范,后来当了老师。
他在论述自己的思想转变的过程中,或引用古语“天地君亲师”,说明古人的尊师之风;或叙述实习期间,学生送饭送药的感人事实;或引用老教师的谆谆教诲;或托物言志,“愿做一棵小草,把生命的绿色献给大自然”。讲得波澜起伏,曲折有序,节奏感强,使听众感到兴奋,受到鼓舞。
4.衔接。演讲的动态结构,制约着内容的调整和节奏的跳跃。若衔接不紧,便会松散零乱,有损于演讲的整体结构。倘若衔接巧妙,联络无痕,演讲似一气呵成,天衣无缝,会给人完整的印象。所以,注重演讲的衔接技巧,对表达主题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姚海能演讲的《大学生意味着什么》,以设问开篇,揭示论题。一、二段结尾作了明确的回答:“意味着我们的汗水,意味着我们的奋斗!意味着我们的骄傲,意味着我们的自豪!”在第三段中用两个“不错”紧承上述内容,肯定大学生是祖国之宝,值得自豪和骄傲。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向现实生活的另一面,指出大学生中有些人自我陶醉、狂妄,不考虑自己的历史使命等倾向,并针对这种倾向严肃地指出:“大学生到底意味着什么?”文句中只添上了“到底”二字,便启迪下文,使演说易于深入下去,自然而又流畅。经过充分地论证后,得出结论:“大学生意味着责任,大学生重任在肩,或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或成为历史的罪人,面前没有第三条路好走!”全篇演讲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