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好处
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有什么作用呢?为什么要进行课前五分钟的演讲,让我们来看看名师见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分享的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好处,快来看看吧。
课前五分钟演讲的好处
要取得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仅有教师自身的勤快是不够的,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如此,教师采取一些日常化的教学活动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也可以让教师上课轻松一些,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并且可以长期实践的方法。
(一)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上课铃一响,要学生立即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很难这,需要一个过渡期。就像跑步前的预热一样,学习也需要预热,才能实现学习的最大效果。而我们往往在备课时,是不会考虑这个学习的预热时间的,经常是,一进课堂就直奔讲课主题。课堂初始学生学习的效果极差,不妨采取这么一个课前五分钟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缓冲期,效果会好得多。
我在高三教学中,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演讲、解释成语、鉴赏自己喜欢的诗歌、讲故事、评论最近的新闻、阐述回顾重要知识点等,取得不错的效果。渐渐地,我不用再为开始上课时气氛沉闷的问题烦恼,因为当学生经过这么一个学习的预热期以后,不仅很好地转移了兴奋点,而且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情境氛围。例如,有一次一位学生课前在黑板上抄好了三国演义片头词《临江仙》,上课铃一响,他就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以非常饱满的感情开始朗诵这首词,本有点嘈杂的教室顿时静了下来,大家都被他极具感染力的声音吸引住了,我还看到有的同学轻轻地跟着朗诵。这个学生点评分析了这首词,还要求同学们根据词意仿照高考题型设题。大家都非常积极地思考着,等我走上讲台准备讲课的时候,大家已沉浸在这种学习和思考的氛围中了。我表扬了刚才那个同学的表现,然后顺利地引伸到当天的课题上来。
所以说,课前五分钟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过渡的平台,使他们能尽快地从休息娱乐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投入到上课的氛围中去。
(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的学习本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日复一日地上课、做试卷,又极容易使本不丰富精彩的语文学习变得更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天地消磨了,尤其是在高三,知识多,作业多,几乎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认认真真地积累一些东西,于是本应贯穿在每一天的语文知识的复习和积累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而好的课前五分钟活动有利于老师督促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积累的习惯;更甚者它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积累活动变成一项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这种快乐的学习形式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高一到高二的语文学习阶段,课前五分钟可以采取更灵活多变的形式。如讲故事、郎诵诗歌、表演课前短剧……总之,以培养同学们多种多样的兴趣爱好、锻炼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主要目的,这样一来,每一位同学都会期待着属于自己的课前五分钟的到来,他们会将这个活动作为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努力将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为此,他们必然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收集很多资料,并整合提炼为自己的东西,这无形之中,就是在督促大家广泛地去学习去积累,慢慢地在这种阅读积累活动中培养起对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这种心态,再加上教师的精心备课,课堂知识容量和课堂效率便会上升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三)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我们如何增大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充分地利用好课前五分钟活动,使之与课堂内容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可以有效地提高和巩固课堂效率。
我们可以在某一个教学时段,配合同时段教学内容,对课前五分
钟的内容做一个限定。例如针对诗歌单元的教学,我们可以要求同学们在课前进行诗歌朗诵活动。高三总复习时,可以针对每一块的专题复习,对课前五分钟做相应的限制和要求,有利于同学们更好更及时地巩固和拓展课堂上的内容。这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识记性较强的题目上面,如拼音、字形、成语、名句默写、文学常识,其他的如诗歌鉴赏、病句、语言综合运用也可以做大胆的尝试。这种活动补充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如果不能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和学习就会变成一项单调乏味的劳动。如果学习不能自主,不能带给人快乐,我们学习的意义何在?只有我们将学生学习的欲望及创造潜力挖掘出来,才能实现成功的教与学。从课前五分钟活动的作用机制来看,如能运用和把握好,是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如果能认真研究实践,它必能给语文的教与学增添许多乐趣。当然,它看似简单,实则复杂,要耗费许多的心思去琢磨如何开展这种活动,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提高课堂效率有作用。
关于演讲比赛的技巧
一、风格
风格有激情的,有抒情的,我都不属于,我这个人抒情做作,又没有激情。我较喜欢白岩松那种的,说话让人觉得在理,往往让人深思。不过这个风格需要很好的稿子,事例要鲜活、道理要有深度,所以挺难。我就是稿子有点问题,把这个风格发挥了顶多有百分之五十,然后又加了点抒情的,又加了段激情的……
二、选题
比赛演讲词的选题范围:一是主持者规定了主题的方向;二是主持者规定了内容的大致范围;三是自选演讲题。
一个好的演讲选题,应具备4个条件。
第一,选题是自己比较熟悉的。确立选题时,要选择自己比较熟悉,并且用条件,有把握讲好的题目。
第二,选题要有积极意义。选题要给听众一种希望。一方面,要选择那些光明的、美好的、富有建设性的题目。
第三,选题钥匙和听众心理。确立选题时,要考虑听众的需求心理和注重听众的价值心理,要处理好听众认识能力与选题内容的关系。
第四,选题要有强烈的时代感。选题要符合时代精神,要突出社会教育作用,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表达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
三、演讲稿
演讲稿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讲稿,哪怕是用平淡的语气读出来,也足以让人心潮澎湃!大家可以去看白岩松在《2008是什么温暖了你的心》主题演讲中的表现,他并不过于煽情,也不是激情澎湃,但是他讲到地震中小女孩的故事、奥运会中铁汉柔情的故事仍然会让你心中一麻。关于讲稿的结构,我想关键是顺着自己的思路,这个跟其他文章差别不大。不过像这样的演讲比赛(注意,我是指这种),最后还是有必要有那么一段,激情澎湃地喊喊口号的,一方面形式要求,另一方面,也弥补一下没有高潮的缺陷。关于讲稿的内容,最关键的是要有个好的事例,好的事例让人感动,但最好不要太假。另外,事例长短要适中,不要太拖沓,最后对事例的总结最好能有新意,不能落入俗套。
三、练习
在自己背下稿子后,一定要大声背诵,因为小声背得下来,大声不一定能,正如小字写的好看,大字不一定。一定要找周围的人在你面前,像正式比赛一样背给他听,因为人前背与人后背的心理压力肯定不同,有了人前背的经验,才更能克服在台上的紧张,此其一;其二,自己的毛病往往自己不发现不了,听众可以帮你指出。一定要频繁地练习,练得多,稿子熟,则感情才会出来,水平自然会提高。
四、紧张
紧张是很正常的,任何人在面对竞赛时都会紧张,不过我的经验是要在上台之前紧张一下,将紧张情绪释放一下,要不然在台下不紧张,到了台上反而容易紧张——纯属个人经验。人少时更容易紧张,场面大反而容易兴奋,不过也可能我在这方面比较人来风。
通过这次比赛,我所获还是挺多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提高,虽然没有首屈一指,但是发挥还算正常。又结合最近打游戏的心得(大学总是不愿单独跟电脑对抗,只跟着同伴屁股后面,其实那是一种面对困难的惰性。最近打魔兽,与大学很不同,一次打不赢,总结经验再打,两次、三次,最后终能胜利!其实,任何事都是如此,面对困难,要有征服的欲望,排除万难,迎接挑战,努力,最终成功,感觉非常好!),发现这几个月来,我面对困难的心态非常积极,希望自己能保持下去!
东西方演讲的差异点
中西方人在思想文化上有着众多不谋而合的地方,然而差异的存在是勿容置疑的。 一、表情动作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演讲时都很注意声音洪亮,把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表情随着所讲内容的变化而自然地变化。对于用母语演讲的人来说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感情色彩,而用外语演讲的人恐怕就较难深刻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了。因而有的人用外语演讲时表情麻木甚至与内容不一致。如讲到悲痛的时候表情漠然,讲到幽默的地方表情迷惘。演讲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还可以借助于非语言的方式,像刚才所说的表情,还有动作,甚至用图表、音乐等灵活的方式。这样既帮助演讲人表达了思想,又让听众更容易接受。在这一方面英文演讲者可能用的多一些。当然这个方法不要滥用,否则会削弱主题,观众觉得像在看戏,忽视了演讲本身的内容。
二、语气态度
中国一向崇尚谦虚的美德,所以有的演讲者往往自谦地说:“我没有什么口才”、“献丑了”之类的话,这在西方人看来觉得虚假多余:确实有演说能力为什么要讲没有口才?如果真是没有口才又何必再站出来献丑?所以价值道德观的不同,说话的语气态度也不一样。在中文演讲时常可以听到“我们应该”“我们一定要”“我们必须”之类的说法,这在英文中是越来越被冷落了。因为人们厌烦管教式的口吻,越是说“必须”“一定要”越会造成逆反心理。再者听众会怀疑演讲者没有真凭实据,只会空喊口号,缺乏可信度。所以在英文中即使是说服性的演讲都很少用“We should”“We must”……在这里有一点中英文基本相同,因为它很重要,所以在此也顺便一提,即称呼亲切,说话方式得当,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做为听众,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知识、经历、经验、价值观、感情等来理解演讲者的。为了避免疏远感,演讲者多用“朋友们”、“我们大家”之类,与听众站在一条线上。演讲者在思想上接触听众、相容听众进而影响听众,使听众无形中接受了演讲者的观点。
三、遣词造句
一篇中文讲稿常会有许多成语、引语。听众则常会为演讲者引经据典而深感他知识渊博,惊讶他词藻华丽。在英美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赞赏多用成语、谚语等,因为他们一方面觉得这些用多了成了陈词滥调,毫无新意,另一方面演讲者为什么不能用自己的话摆事实讲道理而要鹦鹉学舌似的借别人的话说自己的理呢?在造句上英文演讲善用比喻、联想。例如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说中曾讲道:“当这个国家的创建者写下堂皇的宪法和独立宣言文句时,他们是在开一张期票,每个美国人都要继承。这张期票是不仅对白人而且包括黑人的所有人的承诺,所有人都有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他从宪法、宣言这样政治领域的东西联想到经济领域的期票,非常接近美国人民的生活。而且在听众的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期票的影子,有了画面的动感。这样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即使在演讲过后还能给人以回味。再如他又说:“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土小丘上,从前奴隶与地主的子孙们能够一起围坐在友爱的桌旁。”这时听众的脑海里不可能不出现一幅彩色的美好画面。多少天甚至多少年过去了,演讲的大部分内容都会被淡忘,尤其是口号之类忘得最快,唯独那些生动的画面包容着演讲的“灵魂”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脑海里,达到持久的效果。
四、结构布局
一般说来,英文演讲的结构比中文的要清晰。英文演讲往往开宗明义地提出主题,并且提得简单明了,紧接着喜欢用一些具体事实加以论述。一些观点常常在讲故事般的形式中自然而然地被听众接受了。不用说一些普通演讲,即便是非常正式的政治性演讲也会摆出许多事实,援引许多例证。例如里根总统的就职演说在开始简单得体地表示要尽最大努力不负众望的决心后,就运用实例,他回顾到华盛顿年代,从十三州到现在的五十州,从四百万人口到现在的两亿几千万人口,伟大的发明创造还有登月探索等。他没有枯燥无味地高呼口号以示决心,而是缅怀过去,对比当今,让事实说话,有信心让美国继续繁荣。相比而言,中文演讲所用的事例没有英文演讲用的多,而且主题的位置不像英文的那么固定。中文演讲的主题常会有许多修饰语和大篇想要振奋人心的宣传性的话。在英美人看来,把事实摆得早一点可以很快吸引听众,如果一开始就是一大堆的口号,听众的胃口还没开就够了。在论述过程中,英文讲稿往往论点简单,重视“让事实说话”。在结尾,英文讲稿常是对全篇的简要概括,重申主题,这时候的重申有着深化的作用,并且提出希望或留下令人深思的问题。中文讲稿的结尾有与英文相同之处,但可能有很多一连串的呼吁口号。以上结构布局上的主要差异与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文字习惯的不同都有关系,我在此并不是说哪个好,哪个不好。
研究中、英文演讲的不同之处,对我们不无益处,一是可以相互借鉴,二是当用外语演讲时应掌握外语演讲的特点,不至于非驴非马,贻笑大方。以上是我的一点初步分析和实践体会,很不深刻,希望有兴趣在此方面研究的人提出更好更深的见解。那么演讲的技巧有哪些呢?
一、精心组织
不管演说是长是短,都必须有条理地将它组织好——怎样开头,要说明什么重点问题,怎样结尾。
二、即兴演说
照稿宣读不如交谈式的即兴演说,因为后者是直截了当和发自腑的。虽然后者有不太流畅的毛病,但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演说方式。
三、观点简明
假如不能用几句实质性的话把所要演说观点表述清楚,那么演说就将是漫无边际的,而更重要的是,如自己尚不清楚要说些什么,那听众将更是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四、宁短勿长
一幕歌舞表演的标准时间一般是几分钟。舞姿优美、歌声悦耳的演唱是观众们十分喜爱的,但如果时间拖得太长,观众也会感到乏味的。在多数场合,演说以简短为佳,时间最好是几分钟。
五、真情实感
之所以要演说,是因为听众没有经历过我们经历过的事情。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演说,让听众与我们一起感受人间的冷暖和喜怒哀乐。要达到这个目的,用第一人称演说是一种比较有说服力的方法。
六、抓住听众
一登上讲台,就要设法迅速建立起与听众的感情联系。沟通的方法很多,比如:面带微笑环视全场,向听众略略点头以示谢意,对主持人与听众说声“谢谢”。当所有的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你身上来了之后,你就可以演说了。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