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肢体语言的经典案例
人的情感沟通能力只有7%是通过语言所表现的,37%在于你在话中所强调的词,56%完全与言辞无关,今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演讲的肢体语言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演讲的肢体语言的经典案例
在当今的全球贸易环境中,管理的成功离不了国际上的战略性接洽。随着全球日益紧密相联,商务洽谈将更多地在国外的环境中进行。因此,理解不同文化中商务洽谈者的交流行为,将促进跨文化商务洽谈的成功、推动跨国界的合作。
商务洽谈在本质上是一个交流过程。尽管洽谈中的非语言暗示是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经理人却常常忽视了自己及对方发出的非语言暗示。结果呢,虽然现在的国际商务洽谈者一般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通常是英语),但一个人的非语言行为仍会表达出不同的含义。对此的误解常会削弱洽谈的成效。
非语言交流主要有:(1)脸部表情、(2)凝望及目光接触、(3)手势、(4)身体动作、(5)身体姿势、(6)空间和距离、(7)碰触、(8)语调、(9)外观、(10)时间的利用。第1个副栏中对中国香港和大陆所做的调查结果说明了不同文化的情况。
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暗示,从中获得的收益该如何用于跨文化洽谈呢?魏宝元的调查包括了中国香港和大陆许多实例,为跨文化环境下负责商务洽谈的经理人提供了以下实用方法。
在启程去谈判之前,要具体、可靠地了解对方国经理人一些特别的非语言暗示。 对异乡经理人而言,这一点非同小可。它可以避免因误解当地洽谈者的非语言行为而产生的高昂代价。理解了香港洽谈者对效率的重视,就可以避免误会他们盛气凌人、不真诚或冷淡。他们喜欢按时开始,按时结束。寒喧几分钟后,他们便会直奔主题。他们希望在前20分钟内达成协议,然后在短暂的寒喧中(不超过15分钟)结束会谈。在高节奏的香港,会谈时间短、对方与你共度时间少并不表示他们缺少兴趣或热情。
中国大陆则与之对照鲜明。对方的热忱程度的确反映了其合作兴趣的多少。例如,对方不在机场或车站迎接,就表示他们对达成协议无甚兴趣。这意味着你要投入更多精力并做出一定妥协。当中方谈判者推迟做结论或回避讨论中的问题,就表示他们不同意,且不准备再花时间考虑你的建议。
大陆人以沉默表示反对,而香港人则以沉默表示该结束会谈,并不表示意见冲突。理解另一文化下主要谈判者行为的象征意义,就可以使自己避免误解对方行为而造成高昂代价。
看了“"演讲的肢体语言的经典案例"”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