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演讲与口才 > 演讲口才 > 经典演讲 > 雷军在联想演讲谈创办小米之前的一些思考

雷军在联想演讲谈创办小米之前的一些思考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雷军在联想演讲谈创办小米之前的一些思考

  尊敬的朱立南总裁,尊敬的各位CEO:

  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让我来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首先我想谈谈我跟联想的渊源。

  朱立南是我的老领导、老大哥,17年前,他代表联想集团投资了金山软件,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当时我是金山的CEO。后来我组建的卓越网,也成为君联投资的第一个案子。所以,我跟联想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

  我和大家一样,对我们联想的大家长柳传志先生崇拜得不行。我相信大家加入联想大家庭,也从这里面感受到很多东西。联想这家公司,对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帮助是最大的,柳传志先生也给了我们很多人生的启发。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创办小米之前的一些思考。

  向同仁堂学习:做产品要真材实料,还要有信仰

  柳传志当年推荐过一本书,叫《基业长青》,是关于如何创办百年企业的。于是我就问自己,怎么办一个百年企业呢?我首先想的是,在中国,谁做到了百年。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同仁堂。

  在研究同仁堂的时候,我发现同仁堂最重要的是其司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意即做产品,材料即便贵也要用最好的,过程虽繁琐也不能偷懒。换句话说,要真材实料。设想一下,假如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们的社会还会有毒大米、三聚氰胺、雾霾吗?

  但这个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所以同仁堂的老祖宗又讲了第二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你做的一切,只有你自己的良心和老天知道。这一句话,是关于怎么保证第一句话被执行的。

  这让我很受震动。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全球的观念里,就是生产劣质产品的地方呢?有时候大家开玩笑说,我们中国人太聪明。其实就是喜欢走捷径、喜欢偷工减料,才让大家有这样的印象。如果我们想基业长青,那就得真材实料,而要想坚持下去,就要把真材实料变成信仰。

  我认为要基业长青,就要做到两条:第一真材实料,第二对得起良心。

  当我想到这儿以后,我又问,有没有千年企业呢?其实有,宗教。宗教其实就是信仰。所以说不管是多少年,想办成一个持续永恒的事业,就得有理念,并且要把这种理念变成信仰。

  思考过这个以后,我干小米时就想走一条不同的路:我们做产品的材料,要全部用全球最好的。夸张地说,我们“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贵的肯定是有道理的。对于一个从零创办的公司而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成本比别人高了一大截。但我们还是这样做了,处理器用高通,屏幕是夏普,最后组装也找全球最大的平台——富士康。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

  做到这一点后,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谁愿意和一个初创企业合作呢?原来我以为做手机跟做PC一样买个元器件就行,后来发现不是,手机里面绝大部分都是电子件,这意味着我们的合作商需要投资研发资源,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所以每一家供应商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都异常地小心。

  组装的事,我从第一名谈到第四名,都没有人理我,最后我说服了第五名的英华达,就是英业达集团的子公司。我跟他们南京的总经理谈了三次,他觉得我的想法是靠谱的,所以选择了跟我们赌一把。今天,我们的组装主要就两家供应商,英华达和富士康。

  我想说的是,一个创业公司从零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你能做成。而找手机主要的供应商,我花了大概九个月的时间。想做一个好东西,是很不容易的。

  三年前,我们第一款产品做出来时,成本高达2000元人民币。当时国产手机都是五六百元,两千元的手机怎么卖?我们内部完全没信心。原本我们的定价是1499元,一部手机要赔500元,肯定是不行的。在产品发布的前一周,我想了一个通宵没睡,第二天晚上,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商量,决定定价1999元。我们要相信,是好的东西就值1999。一周后我们发布了,大获成功。

  我发现我们中国人需要的,首先是好东西,而不仅仅是便宜的东西。如今的中国已经是产品过剩的时代,如果不认认真真地把产品做好,那不就是忽悠吗?

  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小米在创办初期的一年半里,没有市场部门,也没有发过一篇公关稿,并且要求全员保密,甚至不能说这个公司是雷军做的。

  刚开始,我们从擅长的软件入手,做了基于安卓的MIUI。2010年4月6日,我们创办了公司,8月16日发布了MIUI第一个版本。产品发布时只有一百个用户,但是第二周就变成了两百个,第三周四百个,每个星期翻一番。10月份,我们就被全球的开发者论坛XDA推荐,从国际上火起来,当年就获得了安卓最佳产品的提名。

  所以说,要认真做好产品,要相信口碑,而口碑就是信仰的一部分。

  我们的每一款手机,哪怕是只卖599元的红米4G,也都用国内顶尖的供应商。而且为了把手机做好,我们每年只出一两款手机。到今天为止,四年半只做了六款手机。并且我保证,每一款手机都是我自己用过半年一年的。我知道这个手机好在什么地方,我也知道我的产品不好在什么地方。

  我做了25年技术,如果这个东西我自己都没用过,我自己都不觉得好,我能够站在这里给大家推销吗?

  小米,是我40岁在财务自由以后创办的公司。这点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不会为了钱去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是我喜欢的,我满意的。所以小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货真价实。

  可能很多人,包括这里的绝大部分人,以前都是用苹果三星,但现在我相信,在座的已经有很多人用的是国产手机了。三年前,几乎没有用国产手机的,今天,在小米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国产手机越做越好。

  这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故事,同仁堂的故事。

  向海底捞学习:口碑源于超预期

  我想分享的第二个故事是海底捞。

  七八年前,我在机场的书店买了一本书,《海底捞你学不会》,可是看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学会了。我发现海底捞的秘诀其实只有两个字:口碑。

  怎么能把口碑做好呢?很多人很快就想到了口碑营销,可是你一旦想到营销,这件事情就死了,你首先要想,什么样的东西才有口碑。

  我看完这本书就去了海底捞。跟其他火锅店一样,海底捞的环境很嘈杂。但让我惊讶的是,海底捞的服务员有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其他的服务型行业,比如民航业,空姐们虽然比海底捞的服务员更漂亮,制服也更好,但是,她们常常是一种皮笑肉不笑的状态。相比之下,海底捞服务员的笑容真的能够打动人。

  我就问海底捞的服务员:“你当个服务员有啥好笑的呢?”她跟我说:“我40多岁下岗女工,一直找不到工作,结果海底捞录用了我,七八年前就给我每月四千元的工资,我睡觉做梦都会笑醒。”

  我对此很受触动,海底捞连员工都感动了。所以我决定,小米的客服,在北京首先能比同行平均工资高30%,四千块钱起,不惜代价,最高能到一万二。如果我不能对员工好,员工会怎么对我们的客户呢?

  几年前,微博上有个段子讲得特别好。有个客人在海底捞吃完饭后,想将餐后没吃完的西瓜打包带走,海底捞说不行。可是他结完帐时,服务员拎了一个没有切开的西瓜对他说:“您想打包,我们准备了一个完整的西瓜给您带走,切开的西瓜带回去不卫生。”

  哇,那一瞬间就把客户打动了。所以讲到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口碑了吗?

  其实后来我还去过帆船酒店,当时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去了迪拜。一进帆船酒店,感觉金碧辉煌,好像真的贴了金子,但现代人的审美不会觉得这是奢华,而是土。

  所以我就觉得很失望,这难道是全球最好的酒店吗?我想是因为我预期太高了。现在回想起来,帆船餐厅好得惊人,但是我的预期如此之高,以至于我真的失望了。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户的预期。帆船酒店的服务肯定比海底捞的要好,但是他没有超越用户的预期,海底捞破破烂烂的,进去闹哄哄的,但是包括服务员的笑容在内,很多细节征服了每一个客户,所以海底捞的口碑是无敌的。

  有了这样无敌的口碑,还需要做广告吗?所以小米公司成立初期,我没有成立市场部,也没有做公关。刚开始MIUI只有一百个用户的时候,我要能hold住。

  我相信口碑,我认为最好的产品就是营销,最好的服务就是营销,好东西大家会心甘情愿地帮你推广。

  初期的时候大家不信,我们做MIUI实践了一把,大获成功。广告这东西,一半有效一半无效,但比广告更有效果的是口碑。

  我们为什么觉得保健品人见人烦,就是因为他们天天吹牛,广告多得让人心烦,消费者渐渐不愿意相信了。而没有广告以后,你会真心真意对待每一个用户,所做的每件事情都超预期。

  比如说我看到一个用户在微博里投诉“电池用了两个星期以后充不进去电”,正当我打算回复时,却发现已经有同事回答了他的问题。第二天我发现这个用户贴了一条微博,说他“已经收到小米同事免费寄的一个新电池”。

  大量制造的工业品不可能不出一点差错,但用户投诉时,一般人只会建议返修,而我们的员工却给他寄了一个新的电池,最后那个用户是挺感激的。

  又比如双十一,凌晨一点多钟下的单,第二天早晨六点就送到了。用户说小米的物流丧心病狂,刚买完几个小时以后,货就已经送到了,这个就是一个能够打动用户的小细节。

  所以我想跟大家谈的第二个就是,口碑的核心是超预期,当你去经营口碑时,我相信你的口碑就一定会有提高。

  口碑不是新媒体营销,其本质是认真琢磨产品和服务怎么能够打动消费者,我觉得这是关键。

  这是我参考的第二间公司。

  向沃尔玛、Costco学习:低毛利、高效率是王道

  谈完同仁堂和海底捞,我要说的第三间公司是沃尔玛。

  52年前,老山姆在家乡创办了一个杂货店。他发现那时美国流通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是45%,这其实是很黑的。老山姆就想,我能不能只赚别人一半的钱,只做22%的毛利率呢?天天平价,销量可以是别人的好几倍,肯定能挣钱。

  所以他就把“天天平价”做成了沃尔玛创办的slogan。

  但是仔细想想,当别的连锁店赚45%的时候,只做22%,理论上肯定是不赚钱的,而且亏得很厉害,这是市场竞争的原则。

  老山姆琢磨了很久,心想只要便宜一百美元,美国人就会愿意开车到十英里以外。所以他就不在市中心办,而是找了一个旧仓库,把所有的成本降到最低,就算毛利率只有22%,他也还有几个点的净利润。

  结果,沃尔玛用了三十年就成为世界第一,这就是高效率。

  我们的商学院教了一堆错误的观念,包括我们这些投资者们,永远在问“可不可以有更高的毛利率”。当然可以,骗用户呗!要么偷工减料,要么就涨价,还有别的方式能提高毛利率吗?

  我现在投资,特不喜欢毛利率很高的。中国市场上什么东西都贵得离谱,稍微好一点的东西就很贵。

  三年前,我跟金山的一帮高管去美国。那时我们的CEO张宏江,是从美国回来的,原来微软的工程院院长。他一下飞机,就租了辆车直奔Costco(好市多,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后来同行的七八个人也去了,回来以后都很激动。

  我感到很奇怪,猎豹移动的傅盛就给我举例,两个新秀丽牌子的大箱子,平时在国内大概卖9000多元人民币,Costco只要150美元,合900元人民币。

  美国的房子、土地、人工什么的,都贵,但这两个箱子,价格只有国内的1/10。我们的人民拿着美国1/6、1/10的工资,“享受”着雾霾,却要付10倍的价钱,这是为什么?

  我后来研究Costco发现,这个公司确实厉害。他们的信条是:所有的东西,定价只有1%~14%的毛利率。

  任何东西的定价要超过14%的毛利率,就要经过CEO批准,还要再经过董事会批准,非常麻烦。我看了他们的财报,7%的平均毛利率,在美国做大型连锁零售,这是不挣钱的。所以他们通过会员费来盈利,要买东西的必须成为会员。

  2000多万的会员,每人一年100美元。Costco的店面大概只有沃尔玛的1/4,每种东西只有两三个品牌,都超级好,也超级便宜。结果我们都成了Costco的会员。

  所以我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公司的毛利率越高,真的越好吗?毛利率高的公司,效率一定很低的。

  在低毛利的情况下,怎么高效率的工作才是厉害的地方。

  小米刚开始是零毛利的,依靠大规模的生产,大概能有百分之十几的毛利率。我们的关键在于,把小米的整体运作成本控制在5%以内。前年是4.1%,去年是4.3%,不谦虚地讲,我们是全球运作效率最高的公司。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雇很多人,一定不能做很多事。我们的哲学是:少就是多,一定要专注。我们的模式太复杂了,简单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首先是复杂,然后再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沃尔玛跟Costco这些零售业给我的经验就是,低毛利是王道。只有低毛利,才能逼着你提高运作效率。而小米要接近成本来定价,高效率就是王道,没有高效率,这个公司会赔得一塌糊涂。

  我一直在想,做电子商务为什么损失那么大,要烧那么多钱呢?小米也是电子商务,我们还赚钱。我不记得在哪里看过一句话,说企业不赚钱就是犯罪,企业的社会使命就是要赚钱提高效率。但是类似于亚马逊的神话,只有贝佐斯做到了,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而我们既然不想坑用户,又要赚钱,就只能用所有的聪明才智来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不等于克扣员工。小米有7500人,5000人是服务部门,研发运作部门只有2500人,以我们今年预计750亿到800亿元的营业额来说,我觉得已经是天下无敌了,这需要什么样的运作效率呢?

  所以,我们雇每一个人的时候,都需要精挑细选。

  比如我们的虎哥,Hugo Barra,安卓的产品副总裁,谷歌的全球副总裁。我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说服他到小米工作。其实到小米工作容易,因为小米目前形势比人强,难的是说服他离开硅谷来北京工作。

  大家明白,虎哥在硅谷、在谷歌内部,都在一个很好的位置上。他也知道风险,如果小米干砸了,他可能就不能当安卓这个副总裁了,现在安卓已经占了智能手机全球百分之八九十的市场份额。他本人在硅谷也有

  巨大的影响力,加入小米时,所有的商业杂志都是整版的报道。

  去年10月份他到北京,上个月在这工作满一年时,我跟他聊天,他还是觉得,这是个激动人心的事业。

  这段时间,新浪的前总编辑陈彤也加入了小米。他离职的时候,火得一塌糊涂,而他加入小米的这件事,热度也相当于他离职消息的90%。

  所以,我们在不惜代价地吸引各方顶级的人才。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高效率的公司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我们尽量少雇人,对这些人却有一个要求:前两三百人,全部十年以上经验。因为只有这样的经验,才能使一个公司高速发展而不翻车。

  最后整体总结,在创办小米之前,联想的东西就已经在我的DNA里了。做小米的时候,我真正学习的是这几家公司:同仁堂、海底捞、沃尔玛和Costco。

  我们像同仁堂一样做产品,货真价实,有信仰。每个东西都是我自己用过的好东西,如果做得不好,请大家原谅,因为我们也只干了三年,还需要时间。

  这里爆个料,我们下一代产品还会进一大步。智能手机的竞争,是全球最激烈的竞争,这个难度是蛮高的。我们这个公司总被拿来跟苹果比,要我每一年都比苹果好。苹果6000亿美元的市值,假如我比苹果好,我应该值8000亿美元吧,所以我肯定不如苹果,就不要比了。

  我们五年之内,不谈超过苹果。当你了解的越多,你敬畏的就越多,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市场份额不可能比苹果大。

  第二点,向海底捞学用户服务,做超预期的口碑。今天的时间很短,就不展开讲了。

  第三点,向沃尔玛、Costco这样的公司学运作效率。我们是电商,是实业的,涉及到实业,我觉得还是效率致胜。当然,提高效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柳传志先生讲的拧毛巾,我也很认同,不过我用的是另外一种,模式优化——把中间渠道、零售店全部干掉,少做事,用最聪明的人简化流程。

  比如做手机,其实建立全国销售渠道、旗舰店这些都不需要,把产品做好,开个网站,等用户上门买,就是最好的模式。小米网,原来叫小米.com,后来国际化,又花了2000多万元建了MI.com,我觉得值。

  小米用了大量的模式创新来提高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消费电子行业,从制造成本到零售成本,定倍率基本上是两到三倍,再加上渠道、零售店利润,客户买到东西的价格是制造成本的两到三倍。

  为什么传统手机那么贵?或者说,为什么传统的所有服务都那么贵?效率不够。中国的电商之所以有这么快的增长率,主要是我们的传统商业落后。Costco也全是实体连锁店,但是高效率。京东的财报显示,京东自己就花了营业额的10%,如果Costco只要7%,你觉得Costco会受京东影响吗?我觉得有影响问题也不大。

  所以关键是怎么提高效率,电商的核心是效率。这个模式有先进性、优越性,但如果不管理好成本,就很难挣到钱。

  这就是我参考过的几家公司。

  互联网“七字诀”外的真经:群众路线

  最后,我讲讲互联网思维。

  我谈过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但今天不谈这个。互联网思维里还有很重要的一条——群众路线,就是“深入群众,相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互联网开源社区的模式。互联网有最低的组织成本,可以让用户参与进来。

  小米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呢?

  我一直有个梦想,做一个好手机,用户有好的意见,我马上就能改。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模式:建立小米社区,每天有300万人访问,提各种建议。吸纳建议后,我们一个星期出一个操作系统新版。这其实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因为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尤其要考虑出错了怎么办,可靠性要求很高。

  举例说明一下。比如,不知韩寒还是王洛丹提到,很多粉丝给他们打电话的烦恼,问能不能做个只接通讯录电话的功能?后来小米就有了这个功能。再如,有一位领导跟我说他的电话要24小时开机,晚上12点一打就睡不好觉。后来,我们就设置了VIP电话,只有VIP能24小时都打得通。

  像这样的功能都是人民群众发明的,因为我们不在那个场景里,想不到。实际上,小米手机发起了一场群众运动。

  在这点上,其实我们跟iOS是完全不同的设计思想。我们是“易上手”,看起来跟iOS一样简单,但是“难精通”,功能非常多,集大成。甚至在设计时,我们有句名言叫“让用户有发现的乐趣”。

  “我对互联网思维最深的理解,除了七字诀以外,就是群众路线,即开源社区。互联网是一种思想,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指导思想。如果能把这个模式想透,应用到任何业务里,那个业务都会与众不同。

  今天来主要跟大家分享我做小米的四点思考。小米前面的路还很漫长,我们今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感谢大家的支持,更多的是我们赶上了智能手机在中国爆发的时间点,所以才会有“飞猪理论”。

  但对我们要做的事情来说,小米才刚刚开始。我想把我们按这种哲学做出来的中国产品,带到全世界,让全球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来自中国的科技创新乐趣。

  我相信未来十年,小米会像70、80年代的索尼带动整个日本的工业一样,像90年代、21世纪三星带动了韩国的工业一样,带动中国的工业。

  小米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国民品牌,小米的梦想,终将成为中国的未来。

  谢谢大家!

10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