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演讲与口才 > 口才训练 >

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沟通

时间: 杨杰1209 分享

  语言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一部分。语言的发展迟缓和障碍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主要表现之一,直接影响了自闭症患者的认知和社交行为的发展。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尽早发展有效的沟通技能,是家长和特殊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学会沟通,欢迎借鉴参考。

  自闭症和沟通障碍

  自闭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发育障碍。基于2012年美国11个州的8岁儿童的数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6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每68名儿童中有一人有自闭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Christensen,2016)。中国尚没有针对自闭症的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但部分地区性的调查显示出与国外相近的数字。根据2015年出版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可能超过1000万,0-14岁的患儿可能超过200万。发病率的数字,在大部分对自闭症还感到很陌生的人们看来,也许只是一个单调的百分比,但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家人来说,孩子是他们的100%,他们都在给孩子寻求最好的康复之路。

  自闭症儿童在语言发展方面所遇到的挑战往往是家长的焦点。在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中,有约40%无法使用语言;约 25%到30% 在12到18个月之间有部分的词汇,却在后来丧失了使用这些词汇的能力;其他的儿童则可能在童年的后期方能学会使用语言(Johnson,2004)。语言的发展迟缓与沟通障碍,不仅影响到孩子的社会沟通和大大减少了学习其他技能的机会,还会造成孩子在某些情况下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行为问题。很多时候,帮助自闭症的儿童们发展出口语、手语、或是基于图片的语言交换系统成为了干预项目的关键。针对这些自闭症儿童和家长面对的现实问题,心理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能做些什么?从Skinner关于行为和学习的理论发展而来的“语言行为”方法给家长和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套有效的工具。

  Skinner Box和语言行为理论

  斯金纳,B.F. Skinner (1904-1990),或许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而“斯金纳盒”(Skinner Box),或许是心理学里最著名的“盒子”。“斯金纳盒”里饥饿的小白鼠起初只是在盒内乱跑,跑动中偶尔碰到了操作杆,就有食物掉落,小白鼠偶然得到了食物。经过几次尝试,小白鼠的行为便形成了一种模式,它们会不断按压操作杆,直到吃饱为止。Skinner引进了“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的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行为不仅会被其发生之前的环境刺激所激发(如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还会被其发生以后的环境刺激所控制。小白鼠按压操作杆行为的频率上升,是由于受到了事后得到的食物的“强化”刺激(reinforcement)。Skinner的工作创立了以实验为中心,用数据说话的心理学分支——实验行为分析(experimental analysisof behavior)。随着行为主义和实验行为分析的发展,研究者们从实验室的可控环境里发现并验证了一系列有关动物和人类行为的规律,后来者更将理论带到实验室之外,去解释生活中那些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从而改变行为,给有需要的人带来生活的改善。

  Skinner在他1957年的著作《语言行为》中提出,语言,不管是口语、手语,还是其他的沟通系统,作为一种人类行为,跟爬行、走路等其他行为一样,由事前和事后的刺激所训练和控制。婴儿啼哭,于是大人去照料,满足他的需求,于是,啼哭就逐渐被塑造成了一种沟通的方式。Skinner根据功能(function)将语言分成了几类语言操作类型(verbal operant),如要求(mand)、命名(tact)、仿说(echoic)、互动式语言(intraverbal)等。因此,同样的一个词,因为功能的不同,可以隶属于不同的语言操作类型里。请见后文“饼干”的举例。尽管Skinner认为这本书是他最重要的成就(Skinner, 1978),这本有些艰涩难懂的著作在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引起了不少争议。尤其是,Skinner对语言生成的论述与Chomsky的语言学理论针锋相对。Chomsky认为,语言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不同于其他行为的进化发展,儿童从一出生就拥有一套人类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2002)。这种分歧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心理学内“认知派”和“行为派”理论建构的巨大不同。

  语言教学和强化

  从Skinner的语言行为理论出发, Michael、Sundberg、及Partington等研究者开始利用相关概念来帮助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Sundberg & Partington, 1998; Sundberg & Michael, 2001) 。在此框架中,语言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来塑造和强化的行为。传统的语言教学,着重于学生所掌握词汇、短语、句子数量和说话的长度(mean length of utterances),却容易忽视语言和环境刺激间关系的复杂性,而语言行为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孩子说了什么,而是孩子为什么要使用这个语言,即语言行为发生的前因与后果。以“饼干”一词为例,有些孩子看见饼干能够说“饼干”(命名);问他“这是什么?”,他也许能回答 “饼干”(互动式语言);但他肚子饿的时候,却不一定能够向大人要求得到饼干(要求)。而“要求”的能力正是语言行为理论应用在语言干预项目中的核心。

  通过选取60个清晰定义了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实证研究,Sautter和LeBlanc(200 6)对在1989–2004年间发表的有关语言行为的研究的进行了回顾。以“要求”这一语言操作为例,“要求”即通过指明物品、信息、或他人注意力而获取所需,是被说话者的动机和所得到的强化物所控制的一种语言操作。人类最初的“要求”方式就是婴儿时期的啼哭或者与他人的眼神接触,当孩子慢慢长大,语言便逐渐代替了啼哭和其他的方式。学会“要求”以后,孩子对强化物,如食物、玩具、大人的注意力等等有了一定的控制,也让他们开始建立起语言沟通中“说者”与“听者”角色的概念,为进一步的语言发展打下基础。一个纯粹的“要求”的例子是,孩子肚子饿了并在没有看见饼干的情况下,向他人要求“饼干”。这60个研究中有15个研究与“要求”的教学有关,如Sundberg等(2002) 通过建立相关的操作动机,来教患有自闭症的儿童问有关“哪里”和“谁”的问题。研究者将儿童喜爱的物品藏起或将物品交给他人,通过辅助、逐渐撤销辅助、区别强化不同的行为等策略,鼓励儿童主动发问获取信息,这些新的能力也被应用在了教学环境以外的场景里。但是,研究也指出这种教学的局限性体现在必须有特定的动机,儿童才会问特定的问题,如何将这种发问的能力泛化到不同的信息上面,还是需要继续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他的研究则展示了如何将“要求”的语言操作应用到拓展功能性的沟通方式和减轻问题行为的干预当中。当孩子因为想得到他人的注意力和逃避学习任务而出现了问题行为,那么就可以教他用更恰当的“要求”的语言操作来代替问题行为,比如通过恰当的发问、沟通、或者要求从学习任务中小歇片刻。这种“要求”的媒介可以是口语、手语,甚至也可以是图片交换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与“要求”有关的功能性沟通训练可以有效的减轻患有发育障碍的个人的严重问题行为(Hagopianet al., 1998)。

  小结

  Skinner的行为学实验看似离现实生活有些遥远,《语言行为》也仿佛充满了艰涩难懂的概念。但是,有关Skinner的语言行为的实证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有了显著的增加,衍生出的语言干预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特殊教育工作者和患有自闭症等发育障碍的人群的家庭的关注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语言评估方法和教学课程的出版,使得语言行为在特殊教育的领域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来自实验室的理论如何可以更有效的帮助万千的儿童和家庭,这还是研究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推进的课题。


相关文章:

1.怎么和自闭症儿童交流

2.如何和自闭大学生沟通

3.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方法:睡觉这点儿事儿

4.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思考:浅谈思维训练

5.自闭症教师的心得:一位偏执狂对于服从和天性的理解

415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