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际对象考虑修辞的技巧
摘要言语的修辞,就是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表达效果,或者说是在语言的同义形式之间进行选择。有人能言简意赅地表情达意,有人却不得要领或引起误会,其中就有如何进行言语修辞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根据交际对象考虑修辞的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不论是同一民族内或是不同民族间,人们要想取得较好的言语交际效果、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必须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恰当地运用语言的同义形式去表情达意。本文就如何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言语修辞的问题进行通俗、简明的说明。
关键词 修辞 适应对象
“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收到最好的表达效果,这就是修辞问题。”
①“修辞讲究的是语文对应题旨对应情景的运用”。
②“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③根据表达内容,结合情景或语境进行修辞,是对修辞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达到修辞目的。
“情景”、“现实语境”的语义,有人举出英语context一词表示,有人举出英语situational一词来表示。context只指单纯的语言情境,situational指的是一些非语言的因素。其实,修辞学界提到的“情景”、“现实语境”,已经是这两个方面的融合了,甚至把这两个方面所不能包含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文化背景等内容也一并包容了。因此,修辞如何适应不同的对象,就成了人们研究探讨的一个方面了。
进行言语交际的修辞,一定要看对象,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言语交际效果的好坏,主要不看表达者的言语能否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要看对方能否准确地理解、愉悦地接受。只有适应了对方接受的可能性,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否则,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一、根据言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质安排言语修辞。
要想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增强表达效果,一定要看交际对象的文化素质,要根据对方的文化素质确定语言的表达形式。对方的文化素质低,用词造句要选用通俗易懂的口语形式,让对方理解并接受语言信息。不看接受对象,尽管用语高雅、句式讲究,未必有好的效果,甚至起相反的作用。
(1)一个秀才在睡梦中,脚被蝎子蛰着,剧烈疼痛,急忙喊醒老伴,说:“吾之贤妻,速燃烛台!视汝夫吾其为毒虫所噬乎?”他老伴冲他直翻白眼,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意思。秀才疼痛难忍,大叫道:“老婆子,快点灯!看看我是不是被蝎子蛰着了!”他老伴马上明白了他的话。
(2)孙富沉吟良久,乃倚窗高吟文学士《梅花诗》二句道: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李申听得邻舟吟诗,舒头出舱,看是何人。只因这一看,正中孙富之计。
前例中,秀才前后所说,是语言的同义表达形式,起初使用文言,他老伴听不懂。后来改用口语,他老伴马上明白了。故事讥讽老秀才的迂腐,这里不作议论,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针对接受对象的文化水平,选择能让对方接受的语言表达形式,这就是当时最好的修辞。一定要澄清“只有使用华丽词藻、惊人语句、堆砌典故才算好的修辞”的错误认识。
后例说明,孙富很懂得言语的修辞,很会根据接受对象选用言语手段。他了解李甲是一个风流书生,喜欢吟诗作赋,对有才文人器重、敬仰,于是采用吟《梅花诗》的手段引出李甲,借以攀谈,诱骗杜十娘到手。从这一点上看,孙富抓住了接受对象的文化素质,恰当地选择言语表达形式,达到了他的交际目的。
以上两例说明:对文化修养较低的人,要选择口语句式、通俗词语;对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可以考虑运用高雅的文句、文饰的语词等书面语形式,以求言语质量更好。根据具体的言语交际对象,恰当选用言语表达形式,这才算是好的修辞。
二、根据言语交际对象的职务、职业进行言语修辞。
进行言语交际,要看对方的职务、职业。不同职务的人,其心理特征不同;不同职业的人,其生活处境不同。对这些人进行言语交际,修辞一定要切合对方的情形,根据对方对话语形式的识别及对话语意义的理解能力,恰当地选用言语形式,以求明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达到正常的言语交际的目的。例如有故事说: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的一个穷苦朋友求见,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城,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朱元璋听出这是在说他从前不光彩的事,就封了穷朋友一个官。
又有一个穷朋友也去找朱元璋求官,一见朱元璋就说:“我主万岁!从前你我都给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没熟大家就乱抢,把罐子打破了,豆子撒了,汤泼了一地。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把红草叶子也送进嘴去。叶子卡在你喉咙里,我叫你把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子里去了……”朱元璋嫌他太不顾及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朱元璋既已做了皇帝,就是国家贵尊,其心理特征已经不再同于从前放牛、要饭、过穷日子的时候了,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愿听到有人说他的坏话。对这种人讲话,就必须讲求方式,选择恰当的语句,注意言语的修辞,才能达到交际目的。朱元璋的两个穷朋友,言语内容完全一样,只是言语表达形式不同,一个善于修辞,得了官;一个不知根据言语交际对方的职务去选用恰当的言语表达,非但达不到交际目的,还断送了性命。
古代称帝王死为“崩”、诸候死为“薨”、大夫死为“卒”、士死为“不禄”,这也是因为职务、职位的不同而采用的言语修辞。另外,一些避忌语如改“世”为“代”、改“灯”为“火”等,也是由于职位原因而进行的特定修辞。
对职业不同的人进行言语交际,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进行修辞,才能达到交际目的。
李燕杰到首都一家大医院演讲,上台一看,台下相当多的人在翻看医科书或其他读物。他没有慌乱,高声朗诵了一首诗:
每当我忆起那病中的时光,
白衣战士就引起我深情的遐想。
他们那人格的诗,心灵的美,
还有那圣洁的光。
给我以顽强生活的信心,
增添着我前进的力量……
因为演讲听众是医生,是一些知识分子,他们所关心的是医疗技术,开会不免要带些业务书籍之类。但李燕杰很会即景生情,或者说早已胸有成竹,根据听众的职业情况调整语言手段,给这些医生们诵读了赞美诗,一下子打动了听众的心,使他的演讲得以顺利进行,达到了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每到三八节、五一节、六一节、教师节等节日,有关方面发表演说、讲话等,也总是很具体地针对妇女、工人、儿童、教师等不同人物的职业情况进行修辞,这样就能更好地表情达意,达到交际目的。
三、根据交际对象民族习俗情况确定言语修辞。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说说话、修辞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一般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都有自己特殊的文化背景。中国人常把喜鹊作为吉庆鸟,把乌鸦、狗看作不吉利、坏东西的象征。而在南斯拉夫则把喜鹊同“饶舌人”联系起来,缅甸则把乌鸦视为“神鸟”,西方国家把狗看作“最忠实的朋友”。可见不同民族在比喻、象征等方面呈现不同情况。对民族习俗不同的言语交际对象,言语修辞就必须有所区别。要把适应交际题旨、适应具体情境作为交际原则,灵活调整言语手段,选择合适的同义语言形式,以求达到交际目的和生动活泼的表达效果。
汉语“雨后春笋”的成语,到俄语中要用“雨后蘑菇”表示;把汉语的“噤若寒蝉”译为英语,要译为As muse as fish(“象鱼一样不会说话”或“哑得象鱼”);汉语“大海捞针”的意义,俄语用“干草堆里找针”表达;表达汉语“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意思,英语要用when the cat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猫不在的时候,老鼠出来玩);表达汉语“一个和尚没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意思,英语要用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一个孩子是个孩子,两个孩子半个孩子,三个孩子没有孩子)。如果不考虑民族习俗,按汉语字面硬译,不可能起到良好的语意交流作用,只能是介绍了汉语语义而已。
不能根据民族习俗不同进行不同的言语修辞,有时非但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会引起麻烦。
徐树铮在段琪瑞执政时赴法国游历。在巴黎的一家大旅馆饭店宴请法国政府官员和地方上的名人。徐树铮在宴会上祝酒,说:“今晚所备饭菜菲薄、粗劣,不堪招待各位贵宾,真对不起……”他本意是用中国文明谦逊之语表示恭敬和客气,不料惹恼了旅馆经理。经理认为,他特别重视这次宴会,亲自制作名菜、佳肴,而遭到当众诋毁,败坏了他的名誉,非要提起公诉不可。尽管中国一方一再解释,还是不依不饶。后几经交涉磋商,对方迫使徐树铮在报纸上公开道歉,事情才算了结。
这是一个不能根据民族习俗不同去调整言语进行修辞的典型例子。中国文明古国的谦逊、礼貌、恭敬之语反而惹出了麻烦,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照搬到其他民族,不能达到交际目的,可见民族习俗对修辞的制约作用。
凡此等等,说明不同民族习俗制约着言语修辞,既要注意准确地表情达意,又要根据具体情景运用语言的同义形式,进行言语的选择、调整、加工。我们说话、写文章、搞翻译,涉及不同的民族习俗、文化背景时,要特别引起注意。
影响言语修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言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质不同、职位职业的不同以及民族习俗的不同,恰当地运用语言的同义形式,是几个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提高言语交际效果,让我们继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相关文章:
5.听演讲的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