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领导演讲稿有更多意义的技巧
兴文“最牛县长”顺口溜走红,说明老百姓喜欢听得懂、句子短、很给力的讲话。那么,我们就要从思维定式中走出来,放弃习惯、普及精简。但是讲话怎么精简也成为了广大领导阶层所头疼的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让领导演讲稿有更多意义的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让领导演讲稿有更多意义的技巧
舍得放弃面面俱到的领导“拉网式”讲话
要放弃“三把手讲话二把手就得讲话,二把手讲话一把手就一定得讲话”的思维观念,放弃对领导的面面俱到和平均考虑,抛开官位大小的束缚,一切以工作需要和群众心声为出发点,做到需要讲话之人才讲话,有用之话才需讲。
舍得抛弃半个小时为单位的“细水长流式”讲话
好似越大的官讲话就越长,好似每每谈及领导讲话都要以半个小时为单位,领导讲话内容越长,就越重视,下面的人就越紧张,办事就越得力。其实,重视与否,用下基层接地气的行动说话,得力与否,可以用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群众的满意度来评判。
舍得丢弃句句对称却毫无实际意义的“高帽子式”讲话
少一点成语,少一点专有名词,少一点标新立异,少一点排比句、对称句,高深莫测的词句,连开会的干部都听不懂,更何况是群众。句句经典传送至今的语句其实很简单,例如:为人民服务,真的很贴切。
舍得摒弃毫无激情“懒羊羊式”的讲话
我们常看到一些开会睡着的新闻,有人睡着,必定有催眠的因素存在。领导讲话若只是照着稿子念,总是会缺乏激情和感染力的。周立波、李伯清便是一早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让观众捧腹大笑,粉丝不断。奥巴马的演讲也是堪称精彩。
所以,中华口才网专家认为,普及精简、有效、实在、给力的方式很有必要。用简短突出重点的文件、实在易懂的讲话、清晰直接的指令、激情洋溢的演讲,提高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领导亲和力。
拓展:上台演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手势动作力求简洁自然。
动作事先一定要有安排,不能临时在台上即兴发挥。动作干脆利落,不要拖泥带水,欲动不动,似动非动,毫无意义地动两下又收回去。如果不行,请教音乐老师,让她给你提提意见,她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
二、注意节奏起伏。
一段之中的几句要有高低,一句之中的几个字也要有高低。唐诗之所以有音律美,就是因为它讲究平仄,平音较低,仄音较高,而且平仄排布还需按一定的规则来,要么平平仄仄平,要么仄仄平平仄。声音高高低低,低低高高,波浪起伏,连绵不绝,才显得韵味无穷。
三、声音该低的地方一定得低下去。
上了演讲台,众多选手的毛病不是声音不够高,而是该低的地方没有低下来。选手都想激昂慷慨,然而怎么样才能达到激昂慷慨的效果呢?并不是每一句每一个字都以最大的声音读出来就激昂慷慨了。该低的地方一定得低下来,只有部分地方低下去,慢下去,其它的地方才会显得高起来。音调的高低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四、心理准备
参加演讲比赛的人心里大多没底,心理紧张。只有极少数经常在公众场合演讲的人才不会紧张。因此消除选手的紧张心理是第一步。一旦心理紧张,感情就表达不自然,声音就显僵硬,说话不流利,抑扬顿挫全得乱套。有些人一上场,就端起一副演讲的架子,声音都显得变调。
演讲是一种强烈的精神劳动的产物,因此,一次演讲它不仅是对演讲者思想、文化、知识、表达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演讲者心理和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演讲者获得演讲的成功,而心理素质差的演讲者也许还没有登场就败下阵来了,因此培养演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演讲心理指的就是演讲者对演讲实践这个客体的反映和感受,是演讲者在进行演讲实践时所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过程。演讲者要具有的心理素质主要有:
a.表达的心理素质
有了演讲的动机,进行了良好的演讲创作,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演讲的表达,也就是把演讲推入到最后的实施阶段。这一时期对演讲者心理素质的考验更为严峻。“演讲是需要勇气”的,这种勇气到了演讲的表达阶段显现得更为突出。这时演讲者一般要做好下面几种心理准备。
b.鼓起勇气克服怯场
怯场是人人都有过的经历,许多着名的演讲家在初登讲台时也是心口发慌,两腿发抖。古罗马的雄辩家西塞罗曾在一次讲演后说:“演讲一开始,我就感到自己面色苍白,四肢和整个心灵都在颇抖。”后来他成为着名的演讲家,我们也一定会从不能到能,而且我们要知道演讲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只要鼓起勇气,勇敢登台,相信你已向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胜利已离你不远了。
c.情绪饱满登台演讲
演讲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在登台演讲前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以饱满的情绪登台演讲。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一个充满了感情的演说者,常常使听众和他一起感动,哪怕他所说的什么内容都没有。”而且,饱满的情绪也能吸引听众、感染听众、打动听众,因此我们在登台以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给听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让听众对你的演讲充满信心。
d.学会与听众沟通
演讲是一种双向交流,因此,演讲者在登上讲台之后,就要学会与听众交流,随时注意听众的反馈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内容,只有如此,你的演讲才会是适时的、得体的,也才会是成功的。演讲者千万不要自恃自己高于听众,不论你知识多么丰富,阅历如何广博,准备怎样周详,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听众中并不乏真知灼见,在演讲中,演讲者与听众往往也是可以“讲、听相长”的。
e.创作上的心理素质
在演讲创作中需要哪些心理素质呢?大体说来有两大方面,一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一是联想与想象。在演讲创作中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演讲创作者要通过自己的创作说明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昭示给人们的也不是形象而是一个抽象的道理,因此,演讲辞在文体上更像是论说文或议论文。所以形象思维在演讲创作中只是暂时的、阶段性,占主导地位的是逻辑思维。但是形象思维在演讲创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在演讲创作中也起着逻辑思维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事例的陈述、形象的描绘等等,离开了形象思维同样完不成任务。
f.求真的心理素质
追求真理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演讲者演讲中所追求的目的,而也只有追求真理、弘扬真理的演讲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演讲,才会是名垂青史的演讲。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如此,林肯的《葛提斯堡演讲》如此,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也是如此。这一切都是演讲者追求真理的结果,如果没有他们对真理追求的内在思想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要想产生这些名垂青史的演讲传世之作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在演讲前必须要做好为追求真理而演讲的心理准备。不要去面对听众无病呻吟,也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去哗众取宠,否则你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讲家。
演讲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演讲前,有针对性、目的性地作一些准备工作也是必要的。我们每一个有志于演讲的朋友不妨在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多下点功夫,相信这些功夫是不会白下的。
五、演讲时注意强调
1.通过对比强调
通过两种事物的对照比较,从而使所要表现的事物和思想鲜明突出,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李燕杰在其演讲《国家、民族与正气》中,为了说明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把屈原同普希金进行比较,把罗贯中同乔叟进行比较,把龚自珍同拜伦比较,把汤显祖、关汉卿同莎士比亚比较。这样非常有说服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比之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悠久得多,灿烂得多。
2.通过语言速度变化强调
演讲是通过有声语言作为媒介的,因此,声音的高低与语速的快慢也必然影响到内容的表达。恰当地调节声音和语速也必然会使某些内容得到强调。面对自己的演讲稿在练习时,应当挑选出一些重要的句子或词语,当讲到这些句子和词语时,不妨有意识地提高音量,与前面的相对低音形成对比,以达到强调的目的。语速是说话的速度。演讲不可能是在同样的速度中一讲到底。总是有时快,有时慢,甚至有时故意作短暂停顿。显然,放慢语速的部分,停顿的部分,一定是重要内容或情绪要表达的部分。美国前总统林肯演讲时,常常在说完他要强调的话之后,停顿片刻,以沉默的方式来增强这些话的力量,使其含义进入听者心中去。
3.通过“反复”手法强调
所谓“反复”,就是在一次演讲中同一内容的反复出现,由于反复出现,这一内容就得到了强调。反复出现的内容,一定是统帅演讲的观点或是表达主旨的重要内容。反复”的形式多是一句话或是一个小自然段的反复出现。例如演讲稿《中华民族的自强之路》(杜虎刚)中,“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昨天”一句,在演讲中先后出现了两次。是以自然段的形式出现的,由此强调了过去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受屈辱的民族。在演讲稿的后部分又有两句话反复出现了两次:“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的爱国者。”这就强调了我们中华民族即使在受屈辱的过去,也仍然有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挺身而战的观点,突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之路的主题。
4.通过设问、反问强调
“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名叫设问。”(陈望道)设问的目的是为提醒下文的内容,以引起听众的注意,答案由演讲者说出。反问与设问不同,是为激发本意而问,不需问者回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反面。但这一反问就引起听众的注意了。如董文华的演讲《我不做这样的飞鸽》中的反问句:“我们怎能嫌弃脚下的土地,难道它不是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组成部分?我们怎能嫌弃大别山贫穷,难道它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模样?难道祖国的儿女只有躲开的理由,而没有建设的义务?难道一个新时代的人,一个有血气的青年能做这样的‘飞鸽’?”通过以上诸多反问句,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得到强调。这些问句的内容,都是与演讲通篇的主旨有密切关系的,或者说,是把主旨压铸成设问、反问句的形式。我们还看出,问句的形式也必然会影响到表达的语气,问句显然能使语气加重或加强,强烈的情感也就随之表达出来了。
看完“让领导演讲稿有更多意义的技巧”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