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演讲与口才 > 口才技巧 > 社交口才 > 如何在沟通中应用心理学

如何在沟通中应用心理学

时间: 若木631 分享

如何在沟通中应用心理学

  关于自己

  扳机与自卑

  人存在扳机。比如不能听到、看到、提到某个字眼、片段或人。一厢情愿也好,被迫无奈也好,人非圣贤,心里总会存在一些“惦记”过不去。这些过不去的东西,正是自己的小自卑。比如:

  1.生理、安全、钱

  2.学历、归属、感情、尊重

  3.知识、美学、自我实现

  担心害怕的东西,恰恰代表自己对此的欠缺与渴望。我们可以这样:

  认识扳机 → 承认扳机 → 对自己好点

  对自己好,意味着强化自恋的部分,弱化自卑的部分。弱化不代表没有,而是自知。如果渴望的动作具有可行性,能争取得到,那就不要纵容自己的惰性和软弱。

  自恋与自尊

  人对自我的关注度无穷无尽,健康的自恋是自尊的基础。

  人可以躲进(不管是自主还是不自主)自己的“小匣子”里无限快乐,或者抑郁难过。开心和不开心,都和任何人没关系,具体说就是,刚刚触发情绪的那一瞬,完全来自小我。

  自恋是一种本能,而自尊是技能。

  关于对事情的沟通

  突然就误解了

  个性与多样化来自成长环境、教育和阅历。多样能擦出思维的火花,也可能导致低效甚至负面的沟通。不同的人对故事的理解千差万别,即便在一句话上,都有可能因为断句、语调、表情造成各种各样的误会。况且,与人沟通“事”,不可能不带“情”。“事情”总是一块出现的,拆不散。

  两个人进行沟通,需要各自往前一步,才能将两个事情说到一块儿。往前,比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前因后果,比如尽量避免引起歧义的字眼。且不说跨行业,就一个圈子(专业、公司、项目组)里看,词汇的意思也可能天上地下。打比方:

  会员。集团的用户/集团的特权用户

  非诚勿扰。电影/电视节目

  还有常见的词汇:

  小姐。姑娘/女士/陪聊/ 妓女

  九点钟。上午9点/晚上9点

  “想太多”

  误会在还没有成为“误会”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当一个人想太多时,或许是突然情绪不好,或许是触动到扳机,人会发神经般地把一件事情不断放大,上升到一个远远偏离本意的高度。比如,主管说: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们来模拟发神经的过程: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那还怎么能做大事?

  既然做不了大事,那就没有培养的价值

  说明没有进取心

  以后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小事做不好

  先留着打杂好了,做完了借口辞退

  这个公司做不好,别的公司肯定也做不好

  失业,家庭也会破灭

  人生没有意义了

  ……

  短短不到1分钟,思维层级跳跃,完成了天翻地覆的“升华”,却纯粹是自己的碎碎念。念叨一下发泄也行,如果当真,或者醒悟不过来,那就悲剧了。——很可能主管只是想表达,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给你升职,怎么服众呢。

  关于人际关系

  废话不废

  毫无例外,人偏向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如果一个陌生人,不论是从马路走来,还是在网络上突然塞你一封私信,向你嘘寒问暖,你铁定会诧异地认为他是个疯子。不同关系程度的人之间,交流的层级也不一样。这不是做作,而是取决于双方建立的信任度。

  “废话”,比如寒暄,比如八卦,都能自然地增加彼此的了解,为信任加分。前提是两个人都感觉良好,而不是应酬。废话作为描述的补充成分,也能减小歧义的可能性。

  分享与程度

  与他人分享,有下面几个级别:

  寒暄

  所知

  所思

  所感

  所是

  寒暄就是打个照面,说声“嘿,你也在啊”。人都是相互的,我目中有人,他也会这样对我。寒暄是最浅层次的,还谈不上分享。

  所知,就是确凿存在的,谁都知道。比如明天天气会转凉,比如这个程序的快捷键是什么。所思,即思考层面了。思考是独有的,往往也是理性的。所感,便是感触了。这已经到了分享的最高境界,因为感性的东西,尤其是不快和难过,都包含不堪、“示弱”甚至是“把柄”的成分,我们常常觉得这个“见不得光”。如果双方沟通到这个层面上,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还愿意出谋划策,那么这样的沟通再成功不过了。

  所是,也即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趋向接近完完全全展现自己的本性,从外到内,从儿时到现在。愿意分享“所是”的人,要么是至亲,要么是知己。

  真心地去沟通,不求一定要达到怎样的高度。人之间总是有差异的,有的人没招惹,兴许你看着就恶心和反感;有的人,不开口都喜欢得不得了。感性的东西最自然,理性的最真实。

  关于沟通

  语言

  向他人表达问候与关心,正确的“语言”因人而异:

  正面的话

  礼物

  服务

  时间

  肢体接触

  并不是所有人都听甜言蜜语这一套,或许在家里打扫一次卫生他就服服帖帖了。有的人什么都不需要,只想拥有你单独和他在一起的时光。

  沟通方式

  沟通出现失误,弱者无法采取正面还击的时候,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被动攻击。所谓被动,即非蓄意发起。比如就是迟到,就是做不好。发起被动攻击,双方都很难受;既是弱者的无奈之举(可能他都没意识到),也是被攻击者的失败。

  在沟通的环节中,人们大致分为:

  讨好型 – 害怕冲突的情绪

  指责型 – 对别人期待

  打岔型 – 害怕紧张的局面

  超理智型 – 回避和压抑情绪

  一致型 – 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温和地坚持

  在不同的场合倚重不同的型号。顾客至上,他指责,我讨好。老板虽是王法,没事打个岔。

  超理智型虽然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没有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可能在亲友间得不偿失;却是做决策时的苦口良药。一致型尽管完美,但也容易扣上“好好先生”的帽子。

10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