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朗诵散文词_父爱如山(2)
父亲节朗诵散文词_父爱如山
父亲节朗诵散文词篇4
自我记事起,父亲就很少说话。他每天从地里干完活,拖着一条瘸腿回到家,便坐在板凳上抽烟,烟味儿很呛人。他几乎没有抱过我,那张脸总让我想起下暴雨时的阴云。夜夜我都在呛人的烟雾中睡去,去编织自己有个高大威武会笑的父亲梦,可是第二天醒来,一切依旧让人失望。
于是便想早点儿离开家。13岁时,我就去老远的地方上中学,我们上学都是自带干粮。由于气候的缘故,这些干粮只能吃3天,后3天就由家长送到学校。第一个周三,我急不可待地在教导处的人群中寻找母亲。突然,我看到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面孔,是父亲!他已被挤到一个墙角,双手艰难地举着一个鼓鼓的粗布包。擦身而过的几个女同学向我斜了一眼,笑着离开。我低下头躲到一边,等空荡荡的教导处只剩下父亲一个人时,我才慌慌张张地进去。想好要叫爸的,到了他面前竟没有了勇气,嘴只是张了张。父亲见到我,显得有点儿尴尬,含含糊糊地说是母亲让他来的,他也很想来看看我。本来我想说些什么的,可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然后,父亲拖着一条瘸腿摇摇晃晃地走了。
星期天回到家,我告诉父亲,你的腿不方便,以后就不要到学校去了,在校门外的路口等就行。他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出去了。后来他再也没到过学校,只将干粮送到路口,让我去拿。有一次,天下起了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没有停,下午还刮起了大风。我躲在宿舍里出不去,只能眼巴巴地盯着窗外长长的雨柱,肚子饿得咕咕叫。天快黑时,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教导处门口,我一下子认出来了,是父亲!他全身湿透了,到处是泥,已分辨不出绿色解放鞋的颜色了。他的身体不住地哆嗦,一只手拄着沾满泥巴的棍子,另一只手紧紧地把布包挟在腋下。接过带着父亲体温的干干净净的粗布包,我想大声地叫声爸,可发出的声音却小得可怜。父亲似乎听到了,脸上闪过一丝微笑,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父亲笑。
工作后,我始终想为父亲做些什么,尽尽做子女的义务。日复一日,不知是一直想不出个好主意,还是为了忙于个人的小巢而一拖再拖,总也没有付诸实施。一天,老家突然捎信来,说父亲病得厉害,危在旦夕。我这才感到严重起来,顾不上准备,慌忙往老家赶去。到家的时候,父亲已不能言语了。我伏在他的身边,含着泪叫了声爸,他这才微笑着闭上了双眼……
多少年过去了,世事如烟,但父亲的身影,那张很真切很温馨的笑脸,却像是大浪淘过的金子,灿灿地沉淀下来,晶莹闪烁,照亮我的人生。
父亲节朗诵散文词篇5
明天就是父亲节了,人们总喜欢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亲对儿女无私的关爱,我总觉得即使用海纳百川也是无法形容父爱的博大情深。
提到父亲,总会令我想到伟岸的山、荒原的树、无际的海、挚天的伞。即使父亲的脊梁不再挺拔,他依然是家庭最有力的支撑。
我的父亲今年50岁了,很幸运“子欲养而亲还在”。自从他总说腰酸背疼后,我才真正意识到父亲真的老了,一个半米的沙袋都能将他征服。加上母亲身体也不太好,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责任重起来,沉甸甸的。
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平时学习都很忙,或是学校的栋梁、或是公司的助理,相对来说我还算轻松的。有时父亲开玩笑说,老了就由我来服侍他们,我有些受宠若惊。能够在父母的晚年给予他们关照,能够在父母最需要关爱的时候担此重任,我感到无比幸福!
父亲的一生很不容易。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场车祸差点夺去他年轻的生命。95年我清楚的记得父亲在医院度过的一个月,那是因为被火车门掉下来砸伤了,医生都说父亲是捡回来一条命,我还记得父亲那时没有打麻药就在鼻梁旁缝了4针,想想都揪心。
父亲在家是老四,我还有三个大爷,两个叔叔,两个姑姑。我奶奶——一个普普通通的典型的封建妇女,除了知道疼爷爷什么都不知道了。父亲强忍着家中的负担,一面安慰奶奶,一面张罗家里的一切。他已经也是满头白发了啊!一下子成了全家人的支柱。
父亲是高中毕业。本来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理想尽情在太空翱翔……无论学校老师如何劝说,爷爷铁了心要父亲回农村工作,爷爷啊,我想说,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好父亲,我是这样认为的,是你耽误了父亲的前程,也许是人各有命吧,也说不定,我替父亲惋惜。
在父亲心里,奶奶、爷爷能够正常生活,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了。
一步步,父亲就这样把这个家庭支撑了起来,把天空的阴霾一扫而尽,天空重新呈现出蔚蓝的颜色,照射出五彩缤纷的霞光……
父亲在二十六岁时,遇到了母亲,并缔结百年之好。从此他的路越走越顺,我一直认为是母亲使父亲转运的,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她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女人。
我的成长,不知倾注了父亲多少心血。
父亲,就是一座伟岸的大山,拥有厚实的胸怀和深沉的力量;父爱蕴藏着的,是太阳的光泽,是莽莽苍苍山林的气息。
父爱如伞,为我们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我们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我们走向人生旅途……
父爱比天高,比海深,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并教育着我,让我学会了用爱感动生活,用爱感知世界。这种伟大而无私的爱,子女穷其一生也报答不尽……我会用一生的感激来孝顺他们!
如果爱父母就常回家看看,如果不能就常打个电话,无论如何要对父母柔声说话。
祝天下父亲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平安幸福!
父亲节朗诵散文词篇6
爸爸的饺子
任海勤
爸爸是山东人,爱吃面食,最喜欢的是饺子。可是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连饭都吃不饱,过年也常常吃不上一顿肉馅儿饺子。爸爸十七岁那年投身革命打日本鬼子,枪林弹雨九死一生,终于迎来了和平生活,过上了好日子。
从我记事起,家里每个星期天中午都包饺子,这个饮食习惯一直延续了十几年。在我的印象中,饺子是永远不变的周日午餐食谱,星期天就是包饺子的代名词。对此,我十分烦恼。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那个时期,一周只能休息一天,这一天就显得特别珍贵。在我们部队大院里,孩子们最迟总是在星期六晚上就把作业赶完,星期天就呼朋唤友地出去玩耍。可是,因为我家要包饺子,我们姊妹每每不能及时参加伙伴们的游戏。那个时候剁肉馅,剁青菜,和面,擀皮,完全都是人工劳动,需要忙活小半天。看到小伙伴们在窗外蹦蹦跳跳的身影,我心里痒痒得不行,就发牢骚:“为啥老包饺子呢?就不能换个样吃点别的?”
“饺子多好吃啊,你不爱吃可以不吃啊。”爸就逗我开心。
“哼,大人们就是不民主,他们才不管小孩子的心思呢。”我的建议无效,只好在心里不满地嘀咕着。
不过论起爸爸包饺子的技术,那是没得说。他动作快,拿皮儿放馅儿,两手一捂——简称“两把捂”。包出来的饺子肚子鼓鼓的,一看就让人眼馋。
我们家的饺子最有特色的是荠菜馅儿的。在春天里,爸爸偶尔有空闲的时候,就会带我们上山一起挖荠菜。回来时手总是黑黑的,腿呢是酸酸的。把荠菜择洗干净之后用水焯一焯,再切碎,和剁好的猪肉拌在一起。印象中荠菜饺子吃起来格外香,这样的美味一年最多只能吃上一两次。因为爸爸太忙,荠菜馅儿饺子就成了我家的珍稀食品。
包饺子的时候,也是一家人唠嗑交流的好时机。有时,我们姊妹会要求爸爸讲个打鬼子的故事。也许是出身于军人家庭的缘故,我们从小就愿意听打仗的故事,觉得战场上的厮杀特别彰显英雄的勇敢和顽强,,也特别有趣儿。可爸爸不是摇头不语,就是推三阻四,不肯满足我们的心愿。有一次,经过软磨硬泡,他总算讲了:
那是大年三十,连里正煮饺子呢,枪响了,鬼子快进村了。怎么办?大家都饿着肚子,只好把滚烫的饺子倒进干粮袋,背着就跑。我们翻过一道大山,穿过一座树林子,又蹚过一条冰冷的小河,不知跑了多久,鬼子越落越远,渐渐地看不到人影了,这才坐下来喘口气。一摸饺子,凉了,凉了吃着也香,多好的饺子啊,可惜凉了……
“嗨,战争年代,总是吃不上个热乎饺子。”爸爸感慨地说。
这故事真不过瘾,被鬼子撵得到处跑不说,也没个激烈的战斗过程,完全不像电影里演的那么带劲儿,拼完了刺刀就吹起嘹亮的冲锋号,一举歼灭敌人……
后来我就问妈:爸当年是怎么打鬼子的?为什么就不肯给我们讲过囫囵个的战斗故事呢?我就不信爸和妈一起生活那么多年,爸就没讲过打仗的事情。妈说讲是讲过,但讲得很少。说有一次按计划准备打一场有把握的伏击战,而且打的是鬼子的后勤部队。但后来战局发生逆转,我们八路军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撤出战斗。那次爸爸的战友牺牲了许多,其中还有一起长大的几位同乡。那天炊事员和老乡们一起包了那么多的饺子,就等着庆祝胜利呢。可是,因为打得太惨烈了,那么好的饺子,热乎乎的,大家都吃不下去,心里难过啊!
咳,怎么说来说去,又说到饺子上了呢?
解放后的“”时期,物质匮乏,猪肉和食油都是限量供应。在那个岁月里,吃饺子属于改善生活的好事,可是对于贪玩的孩子来说就成了负担。
星期日还是“法定”吃饺子。也许是习惯了,我对包饺子不再持异议。
后来渐渐长大了,也知道心疼老爸了。到了周日,我们姊妹也都积极主动地张罗包饺子。
离休后,老爸的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变。闲暇的日子里,想包饺子随时可以包,不必非等星期日。而且一听说有了绞肉机,家里早早地就买了,后来还可以买到现成的肉馅和饺子皮,吃饺子终于变得简单快捷,轻而易举了。再后来又有了速冻饺子,更加方便了。但是老爸从来不买,都是自己包。老爸认为自己包的饺子最放心,不放肥肉也不放猪大油,对身体好。
今天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老爸已经离开我们二十五年了。在这二十五年里,我接触到不少关于抗战的书籍和影像资料。我才知道,抗日战争在一开始我们是面临着多次的失败和巨大的牺牲的。这是一场以弱对强的苦战,从武器装备到士兵的军事素质,我们都比不上敌人。但即便是这样,明摆着打不过也拼命打,坚持打,宁死不当亡国奴,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执着和韧性。
老爸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参加八路军的,那是1939年。
小时候,父亲并没有跟我们讲那场战争有多悲壮和残酷。但后来我懂了,打仗,绝不是小孩子心目中“好玩”的事情。用军旅作家张正隆的话来说,“战争是绞肉机。”后来我弄明白了什么是正面战场,什么是敌后战场;什么是阵地战,什么是游击战;我还知道了鬼子大多数都是誓死不投降的,他们的自杀式冲锋,不达目的或贻误战机就剖腹自杀以此谢罪,听起来都很瘆人。小时候,我们都是从地道战地雷战中了解抗战,以为我们总是节节胜利,鬼子总是被打得狼狈逃窜,并不知道还有国民党军队悲壮的22次会战,更不知道还有台儿庄大战昆仑关大战等著名战例。在老爸生活的最后阶段,无论媒体还是战史,仍无法把这一切都客观地讲出来。
今天,忽然想起从前的一些往事:包饺子,讲打鬼子的故事……
看过“父亲节朗诵散文词”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