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口语表达技巧
教师工作是一种传播人类文明,对学生启智、育德、健体、益能的实践活动,教者在具备堪为人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责任心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才能担当教育教学工作。教师的责任就是传业授道解惑的,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十分的强,不仅将自己的知识讲出来,还需要将知识讲明白,让学生可以听明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教师口语表达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一、需注意的两个问题
1、科学性的问题
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既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口语,也有别于书面语言,而是一种规范化的口语。我们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对这一方面就不太注意,有时把生活中的语言带到课堂上来,这样就使得一些问题的阐述缺少准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掌握知识带来了难度。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授除法时,把“10除以2”常常说成“10除 2”这样就使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造成了理解上的混乱,接受知识就有了难度。因此,教师语言首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具有科学性,要符合语言学的一般规律,符合语法、逻辑的要求,做到知识正确、读音准确、用词恰当。否则,不仅给学生接受知识造成障碍,而且会贻害学生终生。
2、生动性的问题
教学语言虽然要具有科学性,要求规范化,但它又有别于书面语言,它还要求具有生动性的特点,只有生动才能使学生爱听,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知识,消化理解授课的内容。要在教学中体现生动性的原则,必须做到两点:一要通俗,二要形象。这两点都有助于学生把课听懂。一个大学毕业生分到一所中学教初中化学,面对刚刚接触化学这门知识的初中学生,他不是由浅入深地讲解基本知识,而是凭个人兴趣大讲特讲一些深奥的化学问题和现象。尽管地讲得津津有味,可学生却如坠五里雾中,根本听不懂他讲了一些什么,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进度。这种有悖于通俗性原则的授课方式轻则影响学生的成绩,重则使学生丧失了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形象性的问题也是使课堂生动起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中小学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中小学阶段是形象思维高于逻辑思维的阶段,学生们对形象性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要高于对抽象性问题的理解掌握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把枯燥深奥的知识讲解得通俗易懂,化枯燥为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近,使学生听得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拼音,这对刚刚上学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授课难度大,内容枯燥,如果不采用形象化的手法,很难使小学生们掌握这些拼音字义。有的老师就采用形象化的手法,根据拼音的字形、字音编成一些形象性强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这样就使学生在趣味性很强的教学中,靠形象的帮助掌握了拼音,学会、听懂了老师所讲的知识。
因此,笔者认为,无论你课堂上采用哪种授课方式,也不管你要给学生传达什么知识,在授课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口语表达中的这两个基本问题,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走向努力的反面。我想这不会是老生常谈,而应该是令我们中小学教师时时注意的。
二、教师口语表达技巧
1、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就要求教师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保证知识传授的正确性;而辞不达意或模棱两可的含混语言,只会干扰知识的传授,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破坏教学气氛,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有足够的信息量,教师说话还要简洁明快、干脆利落,而不能拖泥带水,口头禅,或重复一个词等,更不能信马由缰。此外,由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的训导和陶冶任务,教师还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用值得学习仿效的准确简洁的语言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2、真诚含蓄、富有启示性
教师的口头语言,要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产生心理、感情上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话,常能让学生铭记不忘。而要启发,就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或中肯,把话讲到点子上,讲到学生心坎里;或含蓄,给学生留有思考回味的余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饱含感情的语言,不但能作用与人的感官,更作用于人的心灵,情感是语言启发,激励作用的内核。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到情真。真,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悲者,虽悲不衰;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想无声而衰。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情语动人,既能策人奋发,又可催人泪下。这应是老师口头的至高境界。
3、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由于教材是用规范的书面语表达严整的知识体系,不少文段内蕴繁富,教师读过或学生看过未必能理解、记住。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某些概括性强的语言表达得明确、具体、通俗、让学生一听就懂;对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应尽量用形象性强的语言,把内容描绘得生动些,甚至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勾画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以使学生形成清晰而深刻的印象。同时,语言要幽默。一方面,幽默能增强讲授内容的形象性和鲜明性,内容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助于听者的记忆和理解;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脑神经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要发展其逻辑(抽象)思维,也离不开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幽默的教学语言(特别是内含哲理的幽默语言)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4、条理清晰,富有层次感
各科教师的口头语言都应合乎语言规范,语言流畅贯通、明晰显豁。语无伦次、条理不清,是教师语言的大忌。同时,学科不同,年级不同,教师的语言表达也应有所不同,要体现出教师语言的层次感。
其一,文理棵相比,通常是文科的描述多一些,理科的论证推理多一些。所以文科教学强调教师语言的鲜明、生动、富有形象性;理科的教学强调准确、严密、富有逻辑性。
其二,对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宜用鼓励性语言,语气庄重严肃,使其正确对待自己;对比较后进的,有自卑感的学生,用语要平和、亲近,多表扬少批评,少讲或不讲刺激性强的话。
其三,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年龄不同,对教师的语言接受程度也不同,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或用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对小学生和中学低年级),或用科学性、逻辑性、启发性的语言(对中学高年级)。
其四。同样是批评,男生性格粗犷,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小,可能感到不痛不痒,毫不在乎,就需要适当加重语气和措辞的分量;女生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用语不当容易挫伤其自尊心,就要用温和些的措辞、舒缓些的语气,防止其消极情绪的产生。总之,教师在课上课下,都应视具体情况,在语言运用上细加斟酌、选择。
5、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美国心理学家塞门斯指出:“在教师的许多特征中,语调占着一个重要的地位。从根本上讲并不是教师的技能和设备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一种不好听的或低沉的语调很可能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有人向学生做过“习惯何种语言”的调查。结果是:节奏快的33.5%,慢的9.7%,时快是慢的56.4%;声音高的38.2%,低的10.2%,时高时低的50.7%。这个调查说明,教师的口头语言要讲究声调、音速和节奏。声调,要有高有低,有起有伏;但高时不可嗓门过大,声嘶力竭,低时不可嗓音过小,使人难以听清;要高低不悬殊,起伏不太大,否则,学生的感官难以接受。音速,要快慢适宜。过快,学生无思考的余地;过慢,又浪费课堂时间。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教师内在感情引起的语言的轻重缓急变化决定的。要做到平稳、分明、适度。要使语句的继续疏密、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与思想内容的转换节奏,与教师感情的变化起伏相一致,做到抑如平湖秋水、扬若天女散花、顿似金戈铁马,挫像雷霆万钧。这样,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掀起波澜。就一堂课来讲,起始阶段的语言,宜新颖、有趣、简明并舒缓徐进;分析阶段的语言,宜准确,深邃、犀利且波澜伏扬;课堂高潮的语言,宜情采飞扬且渐趋昂奋;结束阶段的语言,宜概括重述且微昂微收。这样以素质教育激发人而的兴趣,以音量拨动学生的心弦,以音速牵动学生的思想,以音色哄染课堂气氛,从而使课堂教学深刻形象,生动引人。
相关文章:
4.演讲标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