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警惕的几种异型课堂
教师应该警惕的几种异型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只是教师单纯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这样简单的双边活动,也不再只是师生之间冷冰冰的知识传习, 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塑造完善人格、营造完美人生的过程。然而,实践中,或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到位,抑或是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完全蜕变,一些“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益,甚至与新课改的主题渐行渐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应该警惕的几种异型课堂,希望对大家有用。
01浮光掠影型课堂
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晰,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但有的课堂教学如“雨过地皮湿”,没有明确的教学重点,也缺少明晰的教学难点,其主要表现有:课堂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平均用力,对教学重点讲解不深入,对知识难点讲授不透彻,学生感受不明显、印象不深刻,课堂教学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不深入,对知识点缺乏全面、系统理解和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研究不深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缺乏有效把握。所以,教师唯有系统分析教材的知识点,充分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和智力特点,才能综合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才能集中精力把重点和难点讲清楚、讲透彻。
02放映幻灯型课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中小学教师普遍采用,但有时却未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存在高耗费低效力、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有的对多媒体的使用过频过滥,例如:不仅重要知识点和信息用课件展示,而且就连课题也用课件播放;不仅作业、训练题用课件呈现,甚至就连训练、推演结果等教学过程也用课件演示。教师用得手忙脚乱,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师就如放映员,学生如同看电影。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没有了,解题的过程没有了,学生的板演没有了……快速移动的画面不仅使学生无暇思考,甚至连做一点课堂笔记都难以进行,一节课结束,往往出现课本“空白”——无补注、笔记“空白”——无记录、头脑“空白”——未吸收。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一方面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尽快走出“机器取代人”的认识误区,另一方面是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有效提升对多媒体的运用能力与水平,自觉把现代媒体从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有效发挥现代媒体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事物等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
03单线直进型课堂
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教师必须为学生创造有效的认识条件。例如,教师要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增强兴趣、掌握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探索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学会验证、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学会整理,培养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习惯,培养知识迁移、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氛围,巧妙地创造情境,合理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愤悱的心理状态,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等等。纵观眼下的课堂,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有的缺少必要的铺垫和有效的关联,就理论讲理论,就新知识讲新知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感到吃力,难以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的缺少必要的悬念和应有的起伏,教学过程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在知识传授上,有的缺少必要的拓展和有效的迁移,教学过于死板、呆板,就教材讲教材,就章节讲章节,很少有教材以外的内容,很少有课本以外的素材,知识讲解缺少发散性,往往不能触类旁通,难以举一反三。
04贴牌标签型课堂
在教学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学模式改头换面,教学方法日益新潮,课堂气氛日渐热闹,教学手段交替变化,这些似乎预示着现代课堂的勃勃生机。然而,随之却有了另一种困惑:面对如此景象,课堂教学的效益为何难如所愿?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新课堂只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实则有名无实、华而不实。例如,新课改倡导师生对话和师生互动。但却有人对此产生了误解,认为“多问”就是对新理念的体现,师生互动就是教师多问、学生多答。因此,“满堂问”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看似师生互动,实则为问而问、问而无效。再比如,新课程倡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倡导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进行有效合作,在协作中解决问题。然而有人对此产生了误解,认为探究与合作的唯一途径就是分组讨论,似乎不讨论就不能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从而分组讨论就成为一种潮流,但由于缺少对论题的精心设计,缺少对学生的有效引导,缺少学生讨论前的充分准备和讨论中的有效参与,课堂看似热热闹闹、气氛热烈,实则空洞无物,毫无实效可言。
05独奏独唱型课堂
明末清初著名教育家王夫之说:“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其义是:学生所学习的东西就是教师所传授的东西,但学习的过程不等于传授的过程;传授的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但传授过程不等于学习过程。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说明,学生的主动性和思维活动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事实也告诉我们,教和学虽然相互联系,但不能互相代替。纵观现实的课堂,一些现象值得反思:有的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权威,成为真理的代言者和垄断者,讲课时往往一人包场、一讲到底,这主要出现于高中教学,比较多地出现于高三教学,尤其出现在高三复习课教学中。课堂塞满了过度的信息量,既造成学生听觉的疲劳,也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既耗费教师过多的精力和教学时间,也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益。所以,彻底改变“一言堂”现象,变多讲为少讲,变少讲为精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质疑问难、探究求解,充分展现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创造性,这应是当务之急,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应有之道。
06连珠炮型课堂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工具,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优秀的课堂语言有鲜明的节奏感,快慢适中、疏密得当、轻重适宜、缓急可控,做到“讲”和“学”协调同步,学生听课达到最佳的思维状态。然而,一些教师对课堂语言的运用不容乐观,有时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而巧妙地调节语言的节奏,有的语速应慢不慢、语气该重不重,吐字不清、语意不明,讲授的知识超过了学生的思维需求,学生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听课时感到吃力,知识学习大打折扣;有的语速应缓不缓、声调该高不高,有时音低声小、字意模糊不清,知识讲授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影响学生的正常思维;有的语音应低不低、声调该降不降,语言的刺激过强、过大,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保持;有的语音应高不高、语调该升不升,讲课声音太低、语调太弱,学生听课吃力费劲,时常引起听觉的紧张和疲劳。所以,现代教师应不断提升课堂语言修养,讲课时注意快慢适中、高低适宜,声快时字字铿锵、语意清楚,声慢时字断而情连、音拖而情激,声高时音高不噪、音强而不力竭,声低时吐字清晰、音清意明,让学生有一种独有的听觉享受。
07惜墨如金型课堂
板书是一种传统而重要的教学手段,具有其它手段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它有利于理清教学的过程脉络,揭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展示认知过程和思维轨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有利于高度概括教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简约化、脉络化,有利于学生掌握教学要点,有助于学生记录和记忆;好的板书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凝练,对学生有一种直接的艺术熏陶,让学生有一种独有的视觉享受。但时下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黑板的质量越来越好,教师的板书越来越少,能力逐步弱化。有的不重视板书甚至不会板书,有的很少板书甚至没有板书,尤其在一些理科教学中,有的要么以口述代替板书,要么以幻灯代替板书,或者干脆以课本代替板书,学生看不到题目的痕迹,看不清运算的过程和解题的思路,也缺少思考和分析的过程,缺少记录后再总结和再提升的机会。由此,教师按照突出重点、增强实效、工整美观的要求,设计好板书、运用好板书,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也是构建现代新课堂的现实选择。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改革发展至今,我们不得不考虑新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实践操作。新型课堂所承载的内容和思想更加丰富,新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从传统理念到现代理念的完美蜕变和华丽转身。课堂依旧是课堂,可“此课堂”已非“彼课堂”;教学还是教学,但“此教学”已非“彼教学”。以上所列七种课堂,是当下教学实践中“传统旧课堂”或“误解新课堂”的典型代表,应当引起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新型教学的本质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从革新教学理念着眼,从改变教学行为着手,这是构建现代新课堂的应有要求,也是当前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创建新型课堂的实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