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通过试卷不仅考查知识与技能,同时考查学习过程与方法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仅供参考。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28分)
1.三峡水库总库容39300000000立方米,把这个数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是( )。
2.79 的分数单位是( ),再增加( )个这样的单位正好是最小的质数。
3.在72.5%,79 ,0.7255,0.725 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
4.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5.3 ÷( )=9:( )= =0.375=( )% (每空0.5分)
6.饮料厂从一批产品中抽查了40瓶饮料,其中8瓶不合格,合格率是( ) 。
7.0.3公顷=( )米2 1800 厘米3 =( )分米3
2.16米 =( )厘米 3060克=( )千克
8.第30届奥运会于2012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这一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9.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10.在比例尺是1∶15000000的地图上,图上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11.一枝钢笔的单价是a元,买6枝这样的钢笔需要( )元。
12.有一张长48厘米,宽36厘米的长方形纸,如果要裁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无剩余,裁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 )厘米。
13.学校有8名教师进行象棋比赛,如果每2名教师之间都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 )场。
14.如右图,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那么圆的面积是( )平方米。
15.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36 厘米 2,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6.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是1.2米,圆锥的高是( )米。
17.找出规律,填一填。
△□○☆△□○☆△□○☆△□○☆…… 第33个图形是( )。
18.右图为学校、书店和医院的平面图。
在图上,学校的位置是(7,1),医院
的位置是( , )。以学校为观
测点,书店的位置是( 偏 )( °)的方向上。
19. 在一个盒子里装了5个白球和5个黑球,球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 ) (1分)。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6分)
1.任意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 )
2.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
3.甲数比乙数多 15 ,乙数就比甲数少 15 。 ( )
4.一种商品降价30%销售,就是打3折销售。 ( )
5.5÷(57 + 59 )=5÷ 57 +5÷ 59 =16 ( )
6.圆柱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8分)
1.下列图形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① ② ③
2.估算38×51的计算结果大约是( )。
①1500 ②2000 ③2400
3. 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是4dm,另一条边是7dm,第三条边可能是( )。
①2dm ②3dm ③4dm
4.用同样长的铁丝各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围成的( )的面积最大。
①长方形 ②正方形 ③圆
5. 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 。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是( )。
6.笑笑从家里去书店买书,在半路上想起忘记带钱了,赶紧回家取了钱再去书店,选好书付钱后回家。下面的图( )反映出了笑笑的这些情况。
7. 把底面直径是2分米的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两段,表面积增加了( )。
①3.14平方分米 ②6.28平方分米 ③12.56平方分米
8.一袋纯牛奶1.50元,购买纯牛奶的袋数和总钱数( )。
①成正比例 ②成反比例 ③不成比例
四、计算题。(40分 )
1.直接写得数。(12分)
46+315= 12.8-7.6= 25×28= 3.14÷0.1=
0.24× 56 = 34 + 12 = 58 ÷ 58 = 13 -0.25=
37 × 23 = 1÷ 13 = 35 ÷ 34 = 80×40%=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①67.5×0.52+3.25×5.2 ②36×(56 + 79 )
③42÷(65 ÷ 37 ) ④3.5×[(702-270)÷16]
3. 解方程。(4分) ①34 x-2.5=5 ②53%x-36%x=51
4. 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5. 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3分)
6.列式计算(6分)
①一个数的 比49的 少4,这个数是多少?
②一个数的40%与3.6的和与15的比值是 ,求这个数。
五、作图题。(10分)
1、上图中的圆,圆心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2分)
2、画出将图中正方形绕A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2分)
3、将原来的正方形先向右平移6格,再向下平移3格,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分)
4、按2:1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 )倍。(4分)
六、解决问题。(28分)
1.甲地到乙地的公路长250千米,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每小时行10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80千米。客车到达乙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4分)
2.学校食堂买来一批煤,计划每天烧50千克,可以烧40天,实际每天烧25千克,这样可以烧几天?(用比例解)(4分)
3.实验小学六年级有学生296人,比五年级的学生人数少 19 ,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用方程解,5分)
4.右图是某种儿童食品的营养成分统计图。如果此种
儿童食品中含有蛋白质270克,那么含有碳水化合物多
少克?(4分)
5. 一家汽车销售公司这一年5月份销售小轿车和小货车数量的比是5∶2,这两种车共销售了1400辆,小轿车比小货车多卖了多少辆?(5分)
6.一块长方形铁皮(如图),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 它的容积有多少? (6分)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28分)
1.(393亿)。 2.(1/9),(11) 3.( 79 ),( 72.5%)。
4.(1/8),(3/8米 )。 5.(8),(24),(6) , 37.5% 。 6. (80%) 。
7.(3000 ), (1.8),(216),( 3.06). ⑧ 91; ⑨90∶1、90;
⑩450 ⑾6a; ⑿12; ⒀28; ⒁12.56; ⒂216; ⒃3.6;
⒄△; ⒅2,4、东偏北,45; ⒆1/2 。
二、评价标准: 每题1颗☆,共6颗☆。
答案:1.√ 2. √ 3.× 4. × 5. × 6.√
三、评价标准: 每题1颗☆,共8 颗☆。
答案:1.② 2.② 3.③ 4.③ 5.③ 6.② 7.② 8.①
四、计算题。(40分 )
1.直接写得数。(12分)
361; 5.2; 700; 31.4; 0.2; 5/4; 1; 1/12; 2/7; 3; 4/5; 32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评价标准: 每题分步得☆,每步1颗☆,每题计3颗☆,本题共12颗☆。①、② 题不用简便方法的,结果正确,只得1颗☆ 。 答案:52、58、15、94.5。
3.评价标准: 每题第一步得1颗☆,最后一步得1颗☆,每题计2颗☆,本题共4颗☆。 答案:10、300。
4.评价标准:列式2颗☆,得数1颗☆,本题共3颗☆。答案:13.76 cm2。
5.评价标准:列式2颗☆,得数1颗☆,本题共3颗☆。答案:18.84 cm3。
6. 评价标准:式子列对得1分,计算正确再得2分.
① (49× -4) ÷ 或设这个数为X, X=49× -4, 结果为40,②(15× -3.6) ÷40%或设这个数为X,( 40%X+3.6) ÷15= , 结果为16
五、无
六、评价标准:列式对得1分,单位名称不写扣0.5分,答语不写扣1分,解设不写扣1分。注:应用题其它解法,只要合理亦得☆。
答案:1. 250-80×(250÷100)=50(千米) 答:(略)
2. 解设可以烧X天,则50 ×40=25X 结果80天 答:(略)
3. 解:设五年级有学生x人。 (1-1/9 )x=296 x=333 答:(略)
4. 270÷45%×40%=240(克) 答:(略
5.5+2=7 1400×5/7 -1400×2/7 =600(辆) 答:(略)
6.30×25-5×5×4=650(平方厘米)
(30-5×2) ×(25-5×2) ×5=1500(立方厘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重要知识点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快的是(秒针),走得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5、(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同分子分母的分数
角:
(1)角的静态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平行:
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垂直:
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平行四边形:
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梯形:
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除法:
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教学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的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简单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原有学生35人,现转入5人,共40人。从去年一年教学情况来看本班的学习情况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因此必须对此进行培养。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另外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比较牢固,有一定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期重点就是抓好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景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体验式、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