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考试试卷 >

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 徐球0 分享

2024年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鲜出炉,期中考试同学们发挥得怎么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4年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发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4年广州市育才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发布)

广州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原卷版)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小说每每被视为史余、史补而受轻视,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戌变法”前后,一些较早接触域外文学文化的知识分子,基于小说可以化民成俗的认识,开始译介欧美及日本的小说,并充分肯定小说的社会价值和教化功用。梁启超首倡“小说界革命”,他肯定了小说的“载道”功用,以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者,适应了晚清维新派改良群治的愿望。兼之借助日渐兴盛的报纸刊物等快捷面广的传播媒介,动摇和瓦解了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使得小说的译印和创作风起云涌。这就改变了中国文学场域的格局,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语境。

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中,一些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学人开始以空前的热情对古代小说开展了学术研究。1918年3月15日,胡适首先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作了《论短篇小说》的演讲,讲稿修改后发于《新青年》。该文虽只6000余字,却昭示了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研究的系统性。不过让胡适付出更大热情的是中国章回小说的考证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亚东图书馆推出汪原放标点版的《水浒传》,胡适撰写的《水浒传考证》置于卷首作为前言。此后8年中,胡适先后为《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章回小说撰写了20余篇考证及序跋文章。

在胡适的系列考证中,影响最大的首推1921年5月置于亚东版《红楼梦》卷首的《〈红楼梦〉考证》。《红楼梦》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影响,可能难以与流播久远的世代累积型经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相比,但因其精神内涵丰富,艺术表现高妙,题材与格调更适合文人读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问世后,它便受到读书人阶层的群体青睐。中国的读书传统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读者习惯以史家笔法来阅读小说中的人和事。《金瓶梅》问世之初,即有诸多有关本事的传闻,《红楼梦》问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开卷第一回写出甄士隐、贾雨村两个有符号意味的人物,脂批道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导致不少读者以“微言大义”的方式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因此便有了“和珅家事”“张侯家事”“傅恒家事”“明珠家事”等各种说法。最初它们不过是民间茶余的传闻、文人酒后的谈资,直至1914年王梦阮、沈瓶庵《红楼梦索隐》,后又附《红楼梦》以刊行,“索隐”旗帜由此高张。1916年蔡元培发表《石头记索隐》,次年又以单行本行世,将“索隐”往前又推进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有过留学德国的经历,曾是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当时教育界、文化界威望颇高,胡适亦以“领袖”称之。以蔡元培这样的身份、声望,论述《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赋予它以重大的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价值和影响。

“隐”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策略,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无论是孔子的春秋笔法,还是屈骚的香草美人,都有“隐”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龙》专设“隐秀”一篇,与“比兴”“夸饰”等并举,以“文外之重旨”来解释“隐”的内涵。有文本之“隐”,也就有研究之索“隐”。“索隐”由此自然成为中国传统学术之于文本的一种解读方式。“隐”是作者层面的写作手段,“索隐”是读者层面的思维方式和解读途径。即此而言,《红楼梦》索隐派试图从小说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间演绎、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义,实际上是沿袭了传统学术的解经思维。既然作者说“真事隐去”,那就一定有隐去的历史真相,索隐派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将这真相找出来,以使自己的阅读与接受符合传统学术的解经轨道。然而胡适的考证,却完全改变了这样的思维方式。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考证,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采用历史演进法,主要考察小说的历史演进情况;二是对《儒林外史》《红楼梦》这类个人创作的小说,则侧重考证其作者与版本。在20多篇古代小说考证及序跋文章中,胡适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诸多作品的成书过程、版本之间的关系,考证了不少古代小说作者的生平事迹,大多数工作是开创性的。他对《红楼梦》的考证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胡适《红楼梦考证》首先向索隐派提出批评。对早期所谓的“纳兰家世说”和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胡适用考证历史事实的方法予以批驳;对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则用“猜笨谜”的措辞指破它的牵强附会。《红楼梦考证》后一部分是对著者和本子的考证。他根据顾颉刚、俞平伯寻求出的文献,勾稽出与作者相关的六条结论,前五条关涉曹雪芹生平与家世,最后一条提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认为甄贾两宝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影子,甄贾两府是当日曹家的影子。关于本子,胡适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是乾隆六十年(1795)高鹗在中进士之前补作的,这就是著名的“高续”说。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面世及其随后发生的与蔡元培之间的论战,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一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二则是因为胡适之说是附亚东版的《红楼梦》小说刊行的,小说读者面有多大,胡适观点的受众范围就有多大。虽然胡适的考证成果并未完全终结索隐派,但蔡胡论战确实是以胡适的胜利而告终。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亚东版《红楼梦》的大行于世。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考证工作最重要的学术意义,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促使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他在晚年曾这样评价:“这种工作是给予这些小说名著现代学术荣誉的方式:认定它们也是一项学术研究的主题,与传统的经学、史学平起平坐。”胡适的考证将长期受到贬抑、轻视的小说提高到与经学、史学等传统的“学术研究的主题”平等的地位,不仅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席卷全国的运势,使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渗入世人之心,改变了传统学术研究的重心,大大推进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摘编自俞晓红《胡适与〈红楼梦〉百年阅读》)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的文化语境”指由于梁启超的推动,以往歧视小说的正统文学观被改变,小说价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国文学场域新格局。

B. “索隐”在文中指读者以史家笔法阅读小说中的人和事,以传统解经思维揣测《红楼梦》究竟隐去了什么“本事”的阅读和研究方式。

C. “微言大义”在文中指被索引派认为隐含在《红楼梦》精微的语言和叙事中的作品内涵和历史真相,他们为找寻其答案而孜孜不倦。

D. “自叙传”在文中指胡适对《红楼梦》成书由来的认识,他认为作品中的甄贾两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贾宝玉写自己的人生。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丰富的精神内涵,高妙的艺术表现,更适合文人读者口味的格调,使《红楼梦》有别于《三国演义》等小说而受到读书人的群体青睐。

B. 胡适注重文献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创见,他认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为高鹗所续,这一观点终结了有关《红楼梦》作者之谜的争论。

C. 文章详细介绍了索隐派代表蔡元培显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的学界影响力虽增加了胡适推广新学说的难度,但客观上也为其提供了帮助。

D. 胡适对古代小说的系列研究,实现了学术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突破,其考证的学术理念和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有着深刻的隐喻意义,读者可以通过谐音理解甄士隐、贾雨村的符号意味,索隐派即以此种方法探寻作品背后的真相。

B. 胡适在写作《红楼梦考证》时,首先运用了不同策略对索隐派提出批评,蔡胡论战最后以胡适胜利而告终,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此。

C. 从小说之于经史的地位变化我们可以推断,受到贬抑、轻视的对象不一定不具备研究价值,曾被称为“诗余”的宋词即是典型代表。

D. 传播媒介对学术研究具有推动作用,如果没有《新青年》杂志、新标点分段的亚东版古代小说,胡适的考证成果就很难被公众认可。

4. 作者认为“隐”也是传统史学与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美学原则。你对此如何理解?请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

①夜缒而出,见秦伯。(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②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红。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节选自《红楼梦》)

5. 作为名词,“启示”指领悟了的道理或深刻的含义。倘若你未来要从事学术研究,你能从胡适的考证工作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分条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巡逻

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

连长正立在门外,像旗杆戳在雪地里。二班长挪步凑过去喊一声报告。连长收回望向远处的目光,回头看二班长一眼。二班长说:“都准备好了。”连长撸起厚重的迷彩大衣袖子,看看表说:“还有七分钟,再等等。”他不知道连长在等什么。连长不说,他便不问。

恰此时,红太阳出现在雪山尖上,彤光泼下来,一派辉煌的红在山谷中铺展开。雪地上银光闪闪,像是撒着无数碎钻石。

有发动机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连长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一辆吉普车出现在来连队的路上,像是凭空从雪地里跳出来的,很快开到连队大门前。车刚停下,副驾驶一侧的车门便打开了,跳下来一个人,是楚副营长。副营长边系披风边说:“加布沟给雪灌满了,一路都没敢跑快,差点没赶上。”连长说:“安全第一,我们也刚准备好,还有几分钟。”副营长说:“走吧,路上雪深,早点出发,要不天黑前赶不回来,今天我打头。”说着就往操场走。

连长说:“今天我在后边,你去前面跟着楚副。”二班长一脸疑惑,为难地看着连长,连长意味深长地说:“去吧,把楚副照看好。”

队伍出发了。作战靴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把满满一山谷的寂静踩了个碎。副营长扭头看一眼身后的二班长,说:“守平,今天是你们班?”二班长愣了一下,赶紧答是。副营长说了声好,回过头,又轻轻地说了一声,很好。二班长希望副营长再说点什么,可副营长不再吭声,迈步向前走了。二班长只好跟上去,踏着副营长踏出的脚印,低头默默前行。

河谷蜿蜒狭窄,两侧是高高的山峦,一条白色的冰带像哈达一样缠绕在两山之间。河谷弯来弯去,太阳也跳来跳去,一会在山前,一会在山后,一会又消失不见。太阳消失不见的时候,河谷便猛然变得更冷了。一座雪山迎面而来,巍峨峻拔,棱角分明,像个怒目金刚。

二班长听到细微的声音:5201、5201。出发后不久,这个声音便时不时从背后传到他耳朵里。二班长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那个列兵,二班长很满意,就像看成熟的麦子。

冰河越来越瘦,如带,如缕,如线,终于消失了。

拐一个弯,眼前蓦然开阔,一汪晶莹的蓝跳跃出来。这是一个小小的高原湖,安静地睡在雪山怀抱里。湖呈圆形,已经冰冻。山风将积雪扫净,阳光摔在冰面上,像无数银针散射开来。冰面蓝得剔透,蓝得让人稍加注视,便想流泪。

53……37、53……37,身后又传来列兵的声音,这次是断断续续、有气无力的。二班长连忙回头看,一看二班长就有些生气。

“护目镜戴上!怎么回事?说你几次了!”二班长训斥列兵。正在仰望雪山的列兵赶紧戴上护目镜。

队伍拉着手翻过积雪过膝的山脊,进入一片开阔的高原戈壁。他们要穿过戈壁,去对面的雪山。雪山看似近在眼前,其实还很远,要走三个多小时才能到。

走了一阵,副营长回头问:“守平,你还记得那头野驴吗?”

二班长说:“记得,就埋在那儿。”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石头堆。

副营长叹口气说:“估计它早就成了一堆骨头了。”

二班长不知道如何接话。

副营长接着说,“守平,听说今年你要走了。”

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咕哝出一个短促的音节:“嗯。”

副营长抬头望向前方,像是在自言自语:“当年的老家伙一个个都走了,咱们不是野驴,早晚都有下山的一天,今年我也要走了。”

十多年前,二班长入伍来到这个驻扎在云端的连队时,副营长是他的排长。那时的二班长还是个高高瘦瘦的新兵,穿上松松垮垮的军装,山风一吹,活像个立在麦地里的稻草人。之后,二班长一直待在这个连队,历经了三任连长、四任指导员。

二班长现在明白了,原来这次巡逻,副营长也是来告别的。

戈壁上的雪被山风吹散,压实,变成浅浅的一层硬雪。雪面如同风吹过水面,层层波纹堆叠着流向远方。二班长用力踩在雪上,细细体味着雪下的戈壁反弹给他相同的力度。

二班长猛然撸下防寒面罩,露出一张石头般的脸。这张黝黑的脸烙着浓郁的高原红,嘴唇黑紫、开裂,下唇翘起两片僵硬的死皮。死皮是透明的,一大一小,在阳光下闪着羊脂玉般的光泽。雪沫打在二班长的脸上,有种微微的、又凉又热的痛感。二班长喜欢这种痛感。

太阳升到头顶时,队伍来到雪山下,进入一道狭长的山谷。队伍在这里休整。二班长走到连长跟前,叫列兵过来。列兵蹦跳着跑过来,像只雪地里觅食的藏羚羊。二班长说:“程志,不是跟你说过吗,不要猛冲猛跑。”列兵双手撑住膝盖,边大口喘气边答是。二班长说:“程志,报告当前位置。”列兵有些为难地看着自己的班长。二班长说:“你一路上嘟囔什么呢?”列兵立即明白了,赶紧回答:“当前位于5585峰和5621峰之间。”二班长让列兵走开,看着连长说:“是个不错的兵吧?”连长说:“还行。”二班长说:“他现在是我们班的活地图,才两个月,资料已经滚瓜烂熟了。”连长说:“不错。”二班长问:“能留在山上吗?”连长看二班长一眼说:“石头你今天话还真多,他自己不想走,谁还能撵他不成。”二班长笑了,朝副营长那边走去。

再次上路,队伍仍旧那么走着,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高原寂静无声。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深深的脚印。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二班长离开部队前,要在最后一次例行巡逻时跟“他的山”告别。这一次巡逻,让他内心感到沉重又抗拒。

B. 连长听到发动机的声音,身体松弛下来,展现了他对楚副营长能否安全到达连队、按时参与巡逻任务的担心和紧张。

C. 列兵程志此次巡逻时的种种行为,皆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年轻的边防战士,不仅朝气蓬勃更是成长迅速。

D. 二班长让列兵报告当前位置,是为了向连长炫耀自己培养的士兵,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带兵能力。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善用细节刻画人物,楚副营长和二班长的对话中,二班长“愣了一下,舔舔嘴唇”的反应表现了他在即将离开连队、离开高原时内心的不舍。

B. 文章插叙了十多年前二班长入伍的情节,解答了前文二班长对连长让他和楚副营长一起走在前面的疑惑,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C. 本文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写列兵出场,激起读者兴趣,突出人物特征,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D. 文章运用比喻、比拟、借代等修辞描绘了祖国雪域边疆的壮美景象,展现二班长等人巡逻行进路线的同时,又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8. 文章结尾处,二班长的“笑”体现了他怎样的心理?请加以梳理概括。

9. 读完本文,同学们计划做一个短视频来表现二班长作为边防老兵的英雄形象,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分镜头脚本(二班长)   时长:20秒

配乐

风声、踩雪声

远镜头

特写镜头

视频解说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隌邻?邻之厚,君之簿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面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鸿门宴》)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典,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止谤》)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B.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C.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D.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执事,一般指办事的官员,有时表示尊敬,文中的“执事”指后者。

B. 行李,古代指出使外国的使者所携带的装备,与今之行李基本相同。

C. 列士,古称天子的上士,与“烈士暮年”中的“烈士”所指不相同。

D. 耆艾,古人以六十岁为“耆”,五十岁为“艾”,耆艾泛指老年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樊哙忠勇神武,很有口才鸿门宴外他知情势不利,则闯门而入,拔剑割彘,慷慨陈词,最后竟让项王无话可说。

B. 召公说领导要善于倾听各阶层的谏言。他说,治水者通过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领导者也要善于开导并善于倾听。

C. 召公重视群众的言论或建议。他把群众的言论看得很重要,把君王的纳谏之心视为平坦肥沃的良田和人们生活基础的来源。

D. 烛之武洞悉并善于利用国际形势。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言巧舌利,更是因为他看出了大国关系的本质并加以利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14. 烛之武、樊哙、召公三人的劝说辞,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江

[唐]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得归。

项羽

[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是以感慨西楚霸王项羽的功业之成败为主题,从题材上看都属于怀古诗。

B. 两首诗开篇都描述了霸王的形象。《乌江》描写的是英雄末路威风尽散的悲壮形象;《项羽》则是项羽气盛、威猛的形象。

C. 两首诗第二句都使用了成语来形容项羽,“单枪匹马”和“拔山扛鼎”,成语“单枪匹马”一词就出自汪遵的《乌江》。

D. 《乌江》最后用乌江自刎的典故来表现英雄的失败,《项羽》则用范增的足智多谋来对比项羽的刚愎自用。

16. 两首诗都塑造了项羽这一人物形象,但两位诗人对项羽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勇敢并懂规矩。

(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两句,极状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可爱,仿佛一个琼玉铺就的空明的神仙世界。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中,个人显得那样的渺小。

三、语言文字运用(2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空种子”这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实际上自1987年以来,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已选出新材料千余份,培育新品种260多个、______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等。如今,太空茄子、黄瓜、番茄等早已经“______”。

人们为何要把种子送上天呢?具备强辐射、高真空、宇宙粒子、突变磁场等特殊条件的太空环境、是在地球上难以用技术模拟的,对于诱发种子基因突变、加速变异过程、提高变异频率而言,是绝佳的环境。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______,能被选择送上天的种子,也必定是“优等生”,或是“偏科生”。(  )可以送去太空接受不一样的环境熏陶。而“偏科生”如果在太空把自己原来有缺点的基因给突变了,也能______。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涵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然 弯道超车

B. 覆盖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诚然 弯道超车

C. 涵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诚然 天道酬勤

D. 覆盖 到乡翻似烂柯人 当然 天道酬勤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B.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类的种子,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C. 由于太空舱空间有限,为搭载更多种子的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D. 由于太空舱有限的空间的缘故,为搭载更多种子种类,每种种子都是按粒数计算的

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事实上,每粒种子因其独特的个性

B.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过选择的种子

C. “优等生”想变得更优

D. “太空种子”作为“优等生”

21. 与文中“偏科生”的引号用法一致的选项是( )

A. “哎呀,110分,”学生说,“我十分满意我的语文成绩!”

B. 他(指同桌)为了停留在其“卓有成效”的舒适区,就撕掉了他的“积极进取”的面具。

C. 从育才楼往下看,只见做核酸的同学排成许多“弓”字形,一直连到操场。

D. 更有两位白发苍苍的红军战士,他们走过“天下最难走的路”,现在却静静地坐在育才中学课室,纯粹得像孩童一般。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怎样读《红楼梦》?这绝不是只有一种答案。读的方法可以因人因条件而异,不必拘于一途,你完全可以另辟蹊径,抵达书中绝妙深奥之处。但这不等于说,不需要听别人的指点。(①)刚从山上下来的人或游过此山的人,他的指点切实可靠得多。

就我多年的阅读经验而言,知人论世是读《红楼梦》的起点。曹雪芹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有怎样的特点……(②),你可能无法理解作者、读懂作品。对一般的读者,要知人论世,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对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那就必须读相关的原著,如《清史稿》《清实录》。

读《红楼梦》自然还应该认真地反复地读,浮光掠影地读一二遍,是不可能对此书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苏东坡读书有“八面受敌法”,在他看来,每一书都要读之数遍,每次应精读一项,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击破,在读了若干遍后,方有其成。这样看起来似乎有点笨,耗时耗力,(③),读成之后就能经得住各方面的考验。这与不作深入钻研的读书方法比较起来,效果会更胜一筹。

这样说来,读《红楼梦》又只能拘于一途,听人所指、融我所思,即能有所悟、有所得。

22. 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3. 请你运用“八面受敌法”,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拟定阅读计划要点。要求,结合《红楼梦》具体内容,完成下表:句式整齐,表达简洁。

“八面受敌”读红楼

①  ,逐一突破

首读:读宝黛爱情,悲喜交织

次读:读  ②

再读:读四大家族,盘根错节

四、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袁隆平埋头田间三十年,兀兀穷年只做一件事,从一株寻找了三年的野生水稻开始耕耘于田间……他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是一位真正的“守界者”。

钟扬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毕业后,选择转入无线电电子学系学习,后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他将无线电电子学的知识应用到分子生物学、进化和生态学的研究中。更难得的是,钟扬在科学追求的路上,没有放弃一直钟爱的诗歌创作,他翻译的科普读物《大流感》,语言生动,广受欢迎。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不同的专业、学科和领域探索自己的边界……他是从未止步的“跨界者”。

有人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像袁隆平这样兀兀穷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也有人说,当下我们更需要像钟扬一样勇敢的“跨界者”。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答题前注意情况

考试卷拿到手后,做下列几件事:

(1)通览试卷。对全卷有几道题、几种题型、每道各占多少分等做到心中有数,全面调查试卷,为后面实施正确的解题策略做准备。

(2)立即解答一些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填空题,以稳定情绪。

(3)信心要充足。简单不要“大意失荆州”,偏难题注意心理暗示:“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坚定必胜信念。

期中考试答题中技巧

(1)启动思维,浏览全卷。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提前进入思维状态闭眼想一想平时考试自己易出现的错误,使自己提前进入“角色”。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求成,马上作答,而要通览一下全卷,摸透题情。

(2)从前至后,由易到难。任何一套试卷都必然包含三类题,即容易题、中等题、难题,而它们在试卷中的位置不一定就是按顺序分布的,所以在开始考试时应先解决容易题,再解决中等题,最后解决难题。

(3)慢中开始,稳中结束。作好第一个题对于稳定心态有好处,所以开始答题时应稳一点、慢一点,一次性做对会给做好后面的题增强信心。另外,在作完试卷后也不要提前交卷,应稳定情绪认真检查,别因为得意忘形而出现错误,导致不必要的遗憾。考试时精力要集中,审题一定要细心。要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搞清题意(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异同),从多层面挖掘隐含条件及条件间内在联系,为快速解答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否则,一味求快,丢三落四,不是思维受阻,就是前功尽弃。

期中考试复习文言文

重点:

1、内容和注释的记忆

2、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

3、熟悉各个文言文作家基本概况(生平重大事迹)、熟悉名家的意义不仅在于文学常识积累、更希望孩子们可以利用自己对于名家的信息掌握,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转化为写作素材,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期中考试的名著阅读

重点:

1、重点情节的记忆

2、重点人物性格分析(比如对于藤野先生的治学严谨、待人诚恳、没有民族偏见性格的分析、)

3、结合生活谈理解(比如《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可以结合学习谈复习的重要性。结合交友谈诚信的重要性)


228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