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考试试卷 >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时间: 梦荧0 分享

语文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那么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仅供参考。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23分)

1、在下边的横线中把所给的一段话规范的抄写一遍。(2分)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为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2分)

酣( )睡 唳( ) 绚( )丽 迸( )溅

3、病句修改 (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不得改变原句的意思) (3分)

(1)一阵急促的哨声打破了宁静的深夜。

(2)我看见张明扶着一位老人走下汽车,他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3)这最后一天的军训,是大家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4、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微笑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例句:书籍像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门。

微笑

微笑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

B、孩子们像盛开的花朵。

C、——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

D、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过。

6、默写 (8分)

(1) 海日生残夜,

(2)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累叠的,

(3) ,铜雀春深锁二乔。

(4) 夏蚊成雷,

(5) 写出《幼时记趣》第一段中的成语:

(6) 写出描绘春天的诗句(至少两句)

7、阅读下面寓言,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寓意。(2分)

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此人们总看见别人的恶行,自己的却瞧不见。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

二、古文知识(11分)

13、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⑴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⑵徐( )喷以烟。

⑶果如鹤唳( )云端。

⑷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1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⑴故时有物外之趣。

⑵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15、《幼时记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怎样的“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

浏览完整试题

三、阅读理解(26分)

(一)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的流着,流着,流向人们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丛中的一朵,也正是这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6、“紫色的瀑布……不断的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紫藤萝开得这样茂盛,这样美丽,令人心动神往。

B、紫藤萝开得这样茂盛,就像瀑布一样流进了人们的心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C、紫藤萝开得这样茂盛,它那样顽强不息、流动不止的生命力,就像瀑布流进人的心田,给人启迪,令人振奋。

D、紫藤萝开得这样茂盛,它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想,往事就像瀑布一样在心底流淌。

17、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如何理解?下列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对于花和人的不幸有了新的认识,从中得到了向前奋进的力量。

B、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花和人的不幸的感叹,对永无止境的生命力的赞扬之情。

C、不幸是暂时的,生命是永恒的。表达了“我” 对永无止境的生命的赞扬以及积极奋进的人生态度。

D、表明人和花都会有各自的不幸,花尚且如此,人更要像花那样,把不幸的过去忘掉。

18、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作用是怎样的?(3分)

19、为什么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谈谈你的理解。(2分)

20、“在这浅紫色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出来。(2分)

(二)

⑴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50元钱已被手心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⑵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坎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⑶“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⑷打开里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⑸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道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钱放在红布上。

⑹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⑺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⑻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⑼愕然无语!

21、给文中画线的字注音。(2分)

赫( ) 攥( ) 颤( ) 愕( )

22、第⑴段中的“盯”和“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分)

23、文中“他不得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可是到了家里,却对母亲说:“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他”这句话用意是什么?选出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2分)

A、表达了“他”不想读书的真实想法。

B、表达了“他”想读书又难以实现愿望时抱怨母亲的心情。

C、表达了“他”既渴望读书又不想因家境困难而使母亲为难的复杂心情。

D、表达了“他”渴望读书却因家境困难造成读书无望的苦闷心情。

24、找出第⑶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了儿子用心良苦的一句话。(2分)

25、第⑷段写“他一把搂住母亲,呜呜地哭了”,修饰语“呜呜地”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

26、第⑺段在“啊”后连用“?”“!”,其作用是什么?(2分)

27、小说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不超过30个字)(3分)

29、读完全文,分析小说用“无题”做标题的作用,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以“无题”作题,能激发兴趣,促使读者急于读下去。

B、小说写的是学生入学时的一件小事,涉及的人物有“儿子”“母亲”“老师”,涉及的事物有“50元钱”和“一篮鸡蛋”,如果用“无题”作题,可更好地概括上述人和事。

C、小说充满人间真情:儿子为母亲着想,母亲为儿子着想,老师为学生着想,使人读后思绪万千,震撼不已,用“无题”作题目才能含蓄而绝妙地表现这丰富感人的内涵,起到“无题”胜有题的作用。

D、以“无题”作题,意味深长,能引发读者的思考,给人以启迪。

四、写作(40分)

小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你的记忆深处,肯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情,请以《我的小学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字数不得低于50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答案

一、语基

1. 略

2. han li xuan beng

3. (1)“宁静”和“深夜”调换 (2)“他”改成“老人”或“张明” (3)删去“一天”

4. 略 5. D 6. 略 7. 围绕能正视自己或别人的优缺点即可

二、文言

13.(1)通僵,僵硬 (2)慢慢的 (3)高亢的鸣叫 (4)喜悦的样子

14 . 略 (意思对即可) 15.围绕“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即可,第二问学生自由回答。

三、阅读

16. C 17. C 18. 拟人 说明藤萝花的顽强的生命力 人也要象花那样在生命的长河中奋斗不息 19. 略 (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 20.可以联系在人生道路上,学习上,生活中更加努力奋斗 ( 围绕这方面即可)

21. he zuan chan e

22. 他无可奈何,又痛苦的心理 23. C 24.母亲明白了 25.说明他为母爱而感动。(为能继续读书而高兴) 26.表示老师的惊叹、疑问、后一个感叹号起到强调的作用。

27.学生自由回答,酌情给分。28. C

四、作文 略 (123.73.12.86)

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10 《论语》十二章

1、常识:《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门人 再传弟子中庸 孟子 大学)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 仲尼 儒 仁 礼治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

第一章

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课文探究 第1句讲:学习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修养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

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时习:时常地复习。(3) 说:通假字,音ua,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将学习乐趣。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第二章:

背原文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背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为:替。 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二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由此可见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思德修养。

第三章

背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课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重点字词:

(1)吾十有五:[u] “有”通“又”。(2)三十而立:立,独立做事情。(3)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4)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5)六十而耳顺:耳顺,能听进不同的意见。(6)不逾矩: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

第三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四章:

背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背译文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第四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背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背译文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章: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想结合,方能所得。

第六章

背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课文探究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重点字词:(1)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2)堪:忍受。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清平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

背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背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

第九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章

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二)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一)分析文义 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dǔ] (忠实,坚守)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

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提高学生实际语文能力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在能力,践行高效课堂中的教学理念,发挥小组合学的作用,将竞争、合作、激励的措施融入每堂课。

二、复习目标

1.加强基础知识复习巩固,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综合解疑问难的能力。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现代文的阅读复习在得法于课内的基础上,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通过典型作文训练的审题、选材、片段写作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方面:能够准确掌握每单元重要字词;系统归纳文言文各课文言现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五篇文言文和十首古诗词的背诵和运用。

2.现代文阅读方面:掌握叙事性散文和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基本的答题技巧,强化审题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和表达能力。

3.写作方面:通过写作的专题训练,引导学生对已有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在细腻的描写中表达真情实感,并进行创新表达。

复习难点

1.关键词语的揣摩;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诗歌赏析技巧。

3.作文的选材立意。

四、复习原则

优劣互补,双赢互利——充分发挥小组合学的作用,让优生带动学困生的学习。

多种复习,融会贯通——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横向复习与纵向复习相结合;个人复习与结伴复习相结合;课内巩固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培养习惯与提高能力相结合。

五、复习措施

1.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机会,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指示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去接受知识。对教师而言,去除了单项讲解的枯燥无味,享受教学相长的乐趣。合作学习对那些学习兴致不高、上课不知所措的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机会。

2.文言文复习采用自主复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复习框架,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行复习、质疑问难,最后教师集中点拨。

3.注重复习方法的丰富多样,采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如开设“鉴赏课”形式、自出考卷、自主作业形式、互帮互学,优优组合。

4.写作复习中采用范文引导的方式启发创作思维(利用九年级学生例文)

六、复习内容及安排

七年级的一至六单元,具体包括:

1.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课后读读写写、十首古诗、《繁星 春水》《伊索寓言》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

2.五篇文言文复习,重点侧重《山市》和《世说新语两则》。

3.课外阅读复习。(说明文、叙事散文、记叙文)

4.应试作文训练。

七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226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