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公职类考试 > 公务员考试 > 申论辅导 >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时间: 谢君4 分享

公务员录用考试是通过考试和考核的办法,为公务员队伍选拔、补充优人才,完善公务员队伍的一种重要方式,了解一些申论热点对考生来说非常有用,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关于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一)

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2016年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引起舆论哗然的暴力伤医事件。为此,医患关系也成为近些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2017两会热点话题。2017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杨林花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我国整体医患关系比过去改善了很多,3年间恶性伤医案件的数量下降超过三分之一。但是,目前医患关系仍然较为紧张。”

公考角度解读和分析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包括医疗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医患之间的供需矛盾、负面消息的放大效应等。但是最根本的,医患关系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在于信任的缺失。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患者深受“看病难、看病贵”困扰,一旦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最终得不到有效医治,极易将矛头指向医生;另一方面,医患之间存在认知差距,一些患者不理解医学的风险性、局限性,认为医学无所不能,治不好是医生的责任,让医生承受着很大的执业压力。此外,一些媒体对医疗的风险性、医患和谐合作的重要性介绍得不够,相反一些关于医生医院的没有根据的传说和噱头在坊间流传,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感。

对策

立足基层与分级治疗并举。医患关系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医疗资源的供需结构不对称,现在大医院可能人满为患,基层医院经常门可罗雀。实际上这些年来,通过国家持续投入,基层医院设施有了改善,服务水平也有提升,但一些患者仍舍近求远,却不一定有最好治疗结果。这就需要舆论多引导,其实90%的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基层医院完全可以诊治,余下的少数疑难病症再考虑分级治疗、逐级转诊。建议通过政策杠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调节患者求医路径。另外要通过医疗扶贫,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减轻患者经济、精神压力。

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医患关系,重在相互理解,医生要改善服务态度,对患者更富有同情心,患者要认识到医生是帮助抗击病魔的战友,疾病千变万化,结果因人而异。但针对现阶段矛盾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要着眼于构建预防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建议政府主导由医学专家、法医、法官、律师、卫生、司法人员等构成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可信赖、可对话、公正权威的医疗纠纷解决平台。同时遇到实在难以调解的纠纷,应尽力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外,对于个别群众触犯法律的过激行为,相关单位也应果断、严厉惩处。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二)

背景介绍

2017年3月5日,是第五十四个学雷锋纪念日。50多年过去了,雷锋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丰碑,雷锋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融入文化血脉中。

两会期间,正在北京参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雷锋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的要求,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公考角度解读和分析

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今天的社会环境和雷锋精神产生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有人说,现在再提雷锋精神是不是过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雷锋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实践这些价值理念的典型代表。雷锋始终以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要求自己,其言行和事迹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今天仍然符合时代要求。

今天我们所宣扬的“雷锋精神”是他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这些精神不应该仅仅在学雷锋时被记起,被宣扬,它们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宣传的一个常态,成为全国人民道德教育和学习的常态,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处处可以看到的一个景象。

当前,我国的财富总量在大幅增加,但很多人物质生活不断富足的同时,精神生活面临危机。因此,让雷锋精神再放光芒,重新思考价值重建、社会关系重建等问题显得格外重要。雷锋精神是一种关心他人超过关心自己、关心集体超过关心个人的高尚情操,结合时代特点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构建良好人际关系。

对策

弘扬雷锋精神,要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树立英雄模范人物受人尊敬的良好氛围。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要在变化中继承经典,在多样中寻求共识,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常态化、普遍化、具体化,让雷锋精神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政治自觉、文化自觉和精神追求,努力达到提出的目标:“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的大地上!”“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蔚然成风!”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三)

背景介绍

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罗宁代表指出,近年来奇葩证明真不少,让人啼笑皆非,但是某些时候,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让群众开具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奇葩证明,还真不是存心刁难,而是根据规定“必不可少”的一道手续和程序。这反映出证明、证件过多过滥的问题,反映出各部门难除的固化的工作模式。

公考角度解读与分析

奇葩证明的存在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人为造成业务办理的“肠梗阻”;二是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将法律法规当作日常工作的准则,反而为了推卸责任,或是出于部门利益,自行出台不合理的“土政策”,给百姓添了堵。

“荒唐证明”所带来的危害,最直接的受害者是老百姓。从出生的准生证到死后的骨灰存放证,不足百年时间里,常用证件就一百多个,再加上各种“荒唐证明”,一个人一生中花在办证的时间成本难以估算。而为了办一个“荒唐证明”,不少人“跑断腿”盖章,花在上面的时间、人力、物力等成本“不计其数”,这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另一方面,伤害了简政放权的成色,明显与中央简政放权的初衷、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暴露出目前审批烦琐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中央大力提倡“简政放权”,要各相关职能部门行政审批时明确时限和责任主体,要求将繁杂行政审批事项程序简化,打破简政放权“最后一公里”困境;诸如此类“荒唐证明”,是职能部门之间不愿担责、独自为政、又不愿意互相核实的体现。

对策

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近年来贵州着力打造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事务、商务服务“三务合一”的网上办事大厅,目前全省109个站点全部使用统一审批服务系统,初步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大审批服务格局。实践证明,解除奇葩证明亟须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并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材料和手续等,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力图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

完善法治遏制不当要求。消除奇葩证明,关键在于法治建设,只有各级政府部门依法清理权力范围内的“证明”清单,剔除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并且依法抵制其他单位不合理索要证明的要求,依法问责故意刁难群众、拖延办理时间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奇葩证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往一些办事机构之所以索要“奇葩证明”,往往是为了规避错开证明、工作失职等风险。从市场交易、学术科研到日常生活,诚信缺失问题在社会领域屡有出现,因此强化社会诚信体系至关重要。只要法治与诚信两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出现奇葩证明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梳理权力、责任清单。根除奇葩证明,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尤其需要从“问责”发力。要认真梳理有关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清单,并且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要着力完善问责法律制度,为问责提供“标尺”,对一再违反、屡禁不止的机构和部门,应向相关负责人问责,绝不能含糊。同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在办事中“用心”“走心”,更好履职尽责。


看过“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的人还看了:

1.2017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2.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原因

3.公考申论热点分析

4.天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5.吉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分析

6.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及分析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