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考陕西申论真题及答案
国考备考生们在平时多了解申论试题的话要考好申论并不困难,为了帮助各位考生,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国考陕西申论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2017国考陕西申论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在答题卡上制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做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给定材料
材料1:
秦岭保护,北麓尤为关键,其中,西安又是关键中的关键,为保护秦岭生态的有效机制,2013年,《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以《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实施为契机,西安市通过实施浅山坡复绿、环山路点亮、停车场规划、休闲绿道建设、“铁锤”治理行动等一系列举措,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对秦岭的保护,《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已通过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自2016年12月25日起施行。
2017年1月21日,西安市召开秦岭生态环境集中整治会议,西安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加快制定秦岭保护工作问责规定,落实约谈制度,用刚性的制度管人、管事,用问责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倒逼各级干部主动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坚决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部分材料)
材料2: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铁腕保护秦岭的同时,“保护秦岭人人有责”的理念也日益升入人心。
2016年11月,陕西省环保厅、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新闻媒体共同推出了“大美秦岭环保行”大型公益活动,500余名环保志愿者参加。“尽管山路崎岖,行走不便,但是没有一个人掉队,大家身着统一的服装,分散在秦岭北麓田峪峡谷间,捡拾河道、路边和林间的垃圾,通过自己的双手,为我们的‘父亲山’秦岭做了一次‘大扫除’。”志愿者徐先生说。
在徐先生看来,必须树立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随手捡拾垃圾、不乱扔垃圾做起的环境保护意识,才能为打造“大美秦岭”“美丽陕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年来,在徐先生的感染下,身边的同学、朋友和亲人都加入到了保护秦岭的行动中来。
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西安市每年都组织开展“感恩秦岭——我为秦岭植棵树”志愿者活动,以唤醒全体市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同加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和提升秦岭北麓生态环境面貌。
新浪微博搜索显示,自2013年至今,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是上升趋势,新开通微博账号亦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16年全年,秦岭环境保护的相关微博共计1638条,“秦岭环保调研小组“换树1加1美丽秦岭行动”“心随绿动环保秦岭”等来自高校和民间的环保组织官方微博账号增加至14个。自媒体平台拓展了向社会公众传递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通道,也吸引了高校学生和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秦岭的行动中来。
“每次到秦岭里爬山的时候,只要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拾起来。我要以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爱护秦岭从我做起。”华阴市市民李先生说,“保护秦岭,关键是要唤起每一位公众的意识,当我们每一个人都养成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秦岭的生态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材料3:
自美国人卡逊于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对传统工业文明造成环境破坏作了反思后,引起各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对西方工业化国家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重质疑。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强调通过新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排放。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
我国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的极端重要性,通过对资源环境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的估价,作出了相应的的发展战略抉择。近年来,我国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引进消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以及重点工艺流程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资源生产效率,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安全、能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规模。依法关闭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的落后产能。采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据测算,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
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要加大节能关键和共性技术。装备与部生研发和攻关力度,重点攻克低品位余热发电,高效节能电机、高性能隔热材料、中低浓度瓦斯利用等量大面广的节能技术装备。要采取财政、税收等措施,促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我国累计堆存工业固体废弃物近70亿吨,大量的废旧资源没有得到回收利用,随着蓄积量的不断增加,产业发展空间很大。要组织开展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要大力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尽快建设完善以城市社区和乡村分类回收站和专业回收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分类加工为目的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要推动再生资源国际大循环,增强国际再生资源的获取能力。
新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目前几乎供应着世界电力的1/5。其中风能发电正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增长,太阳能增速超过40%。有关机构预计,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结构的比重将达到32.2%。我国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每年可再生能源资源可获得量达73亿吨标准煤,而现在开发量不足5000万吨标准煤,提升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太阳能集热面积居世界首位;2009年风电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已居世界第二位,在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在建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已达19台;国内第一个兆瓦级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经开展。生物质能利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要加强水环境保护,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网建设。要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耗能行业二氧化硫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燃煤电厂和机动车氮氧化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场建设,大力推进污垢无害化处置和医疗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
材料4:
在陕南,茶产业既是绿色产业,生态产业,更是富民产业,朝阳产业。陕南三市是南水北调工程水源保护地和涵养地,水和空气洁净,是我国第二大富硒区,茶叶生态条件在全国独树一帜。茶叶农业总产值在陕南“茶,畜,桑”三大产业中居首位。2016年,全省茶园在面积达222.17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280多家,产值300亿元。茶产业正成为陕南绿色发展最亮色。
浩渺云烟,茶叶梯田坡坡相偎,屡屡茶香的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茶山上云雾缭绕,万亩茶园郁郁葱葱。独特的地缘和生态环境,成就了陕茶卓越的品质。
“陕南是中国茶区中纬度最北的江北茶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与高温高湿的南方茶区相比,病虫害发生概率低,群众极少使用农药。汉中市茶产业办公室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汉中市在8个县随机抽取了18个样品送往中国茶科所进行检验检测,报告显示,不但农药残留及重金属含量都为零,茶多酚,氨基酸,硒,锌等含量在国检范围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示强掉,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绿色,陕南发展经济的主色调,也恰恰是陕南茶产业的生态命脉。
在拥有优良气候条件,土壤环境,物质资源等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把每一片茶园管理好,让每一棵茶树长出优质的好茶叶,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西乡县大力推进茶叶种植区域战略转移,集中在良田好地发展良种茶叶园,规模发展,绿色种植,精细管理,标准采摘,不断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效益。从2011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镇村予以配套补助,以奖代补支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在西乡县罗镇延宾茶园绿色安全基地,一块块黄板与翠绿的茶园形成鲜明对比。每亩茶园放置25张黄板与防虫灯一起,就可以实现绿色防控,提高茶叶品质。
“为了保证茶叶品质,我和收购茶叶的老板签了合同,不能使用农药,而且施肥要用有机肥。”与延宾茶园有着“合作”关系的村民胡先生帮茶园人工除草、施肥。茶园显得干净疏朗。
记者走访城固、西乡、南郊等县一些茶叶公司的车间均看到,各种大型的制茶机器一应俱全,传统茶乡正快步走在现代化大展的路子上。实行清洁化不落地生产,精制加工实行无菌化操作,车间里面的所有员工都需先消毒才可以进入,参观人员只有隔着一层玻璃才可以看到车间的工人们的工作流程,包装环节。
如今在陕南,独具特色的茶歌、茶舞、茶艺等民间艺术和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为一体的茶园生态观光旅游品牌已经形成。
陕南三市依托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将生态资源持续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特色之路。汉中、安康、商洛三市28个县区有22个县区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西乡、紫阳、平利、商南等县,茶产业总产值已占到当地GDP的20%以上。绿色,不只是色彩,是陕南发展的基因,更是农民增收的“法宝”。
现在,随着一大批茶园景观打造、道路绿化等工程实施,陕南天空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村庄更美了、集镇更靓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陕南地区茶食品、茶药品、茶保健品的开发利用。茶馆、茶楼、茶叶贸易、茶叶包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逐渐升温。陕南茶农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
材料5:
1976年,丹麦政府专门设立能源署,之后于2008年,又专门设置了丹麦气候变化正常委员会。1976年的“丹麦能源政策”作为丹麦第一部能源领域的整体规划明确提出:进口天然气来源限于北海和德国;利用发电废水供热;发展区域供暖系统;大力发展风能;增加国家支持的能效技术、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工业和生活节能等。在随后的数十年中,丹麦不断细
化和完善相关能源政策,例如利用财政补贴和价格激励,推动可再生能源进入市场,包括对“绿色”用电和近海风电的定价优惠,对生物质能发电采取财政补贴激励。丹麦采用固定的风电价格,以保证风能投资者的利益,风能发电进入电网可采用优惠价格,在卖给消费者之前国家对所有电能增加一个溢价,这样消费者买的电价都是统一的。另如,丹麦政府在建筑领域引入了“节能账户”的机制。所谓节能账户,就是建筑所有者每年向节能账户支付了一笔资金,金额根据建筑能效标准乘以取暖面积计算,分为几个等级,如达到最优等级则不必支付资金。经过能效改造的建筑可重新评级,作为减少或免除向节能账户支付资金的依据。
另一方面,丹麦要求新建筑必须遵循严格的能耗指标,同时,丹麦计划到2020年前完成电、热、气、水的入口计量工程,这种能耗计量方式的普及对激励居民主动减少生活能耗效果显著。而且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有了法律法规的正面引领,促使建筑业也更具有前瞻性。近些年来,大量新建筑不仅是严格按照“2015建筑能耗规定”(BR2015)设计建造,有的甚至依照“2020建筑能耗规定”(BR2020),使得能耗标准再多减低25%。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出台有利于自行车出行的道路安全与公交接轨等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后,自行车成为包括王室人员及政府高官在内多民众日常出行的首选。如今,全国人口550万,自行车拥有量超过420万辆,人均拥有量为0.83辆(中国现为0.32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
丹麦绿色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公私部门和社会各界之间的有效合作。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绿色大型项目时,在商业中融合自上而下的政策和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这种公私合作可以有效促进领先企业、投资人和公共组织在绿色经济增长中取长补短,更高效地实现公益目标。哥本哈根将于2025年建成全球第一个零碳首都;第二大城市奥胡斯2030年实现碳中和;在南部森讷堡地区致力于2029年建成零碳社区。上述“零碳项目”均是公私合作的典型案例。
丹麦政府和国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把发展创新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究其原因有三:首先,丹麦是资源贫乏的小国,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第二,全球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日高,给丹麦企业界和研究界提供了动力和商机,把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减排温室气体的最有效手段;第三,由于美国页岩的价格十分低廉,所以无论是丹麦,还是中国、日本,其能源价格和电价都高于美国(国际能源署预估美国的优势将持续20年),丹麦企业要与美国企业竞争,必须借助于创新的节能减排技术提高竞争力,弥补能源价格方面的竞争劣势。
近年来,能源科技已成为丹麦政府的重点公共研发投入领域。通过制定《能源科技研发和示范规划》,确保对能源的研发投入快速增长,以最终将成本较高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向市场。此外,丹麦绿色发展模式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在政府立法税收的引领下,新的能源政策始终强调加大对能源领域的研发的投资力度,工业界积极参与,投入大量资金与人力进行技术创新,催生出一个巨大的绿色产业。通过多年努力,丹麦已经掌握许多与减排温室气体相关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使丹麦的绿色技术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丹麦成为欧盟国家中绿色技术的最大输出国。
丹麦今天“零碳转型”的基础,与其一百多年前从农业立国到工业化现代化转型的基础一样,均是依靠丹麦特有的全民终生草根启蒙式的“平民教育”,通过创造全民精神“正能量”而达到物质“正能量”,从而完成向着更以人为本、更尊重自然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的“绿色升级”。自从上世纪70-8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以来,丹麦人不断反思,从最初对国家能源安全的焦虑,进而深入到可持续发展及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层级,关照到自然环境、经济增长、财政分配的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因素,据此勾勒出丹麦的绿色发展战略。
>>>下一页更多“2017国考陕西申论试题答案”
2017国考陕西申论真题及答案
上一篇:2017国考山西申论真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7国考陕西申论模拟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