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

时间: 德豪21 分享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研究,不仅能够加强高考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适用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

  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王维晚年虽寄情佛禅,专写自然的田园诗篇,但在他的▲ 深处,则有一颗敏感深情、▲ 的心,他的绘画不能光以▲ 写景观之,里面不可免的有抒情和寄意。

  A.心灵愁肠百结写生B.心灵悲天悯人写生

  C.性灵愁肠百结写实D.性灵悲天悯人写实

  2.下列诗句与“残雪压枝犹有橘”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鸿雁悲鸣红蓼风B.蛛网添丝屋角晴

  C.田园荒尽尚征苗D.冻雷惊笋欲抽芽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16年9月28日,国家图书馆发布新闻,同时启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与“中华古籍资源库”两个客户端,服务于大众阅览与学术研究。

  B.“飞花令”是本季中国诗词大会新增的特色答题模式,它原本是古人的一种酒令,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

  C.作为一名历史学者,40年的学术生涯,周新国承继了祁龙威等先师在史学上的精研笃道,同时也观照现实,秉持着中国传统儒者士人的经世济用精神。

  D.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要听从老师的指引意见,同时也不能不发挥学习计划在统筹学习时间、分配学习任务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

  B.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C.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

  D.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5.下列诗词的作者或内容都与江苏地域无关的一项是(3分)

  A.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孔坦字君平,少方直,有雅望,通左氏传,解属文。元帝为晋王,以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补太子舍人,迁尚书郎。

  咸和初,迁尚书左丞,深为台中之所敬惮。寻属苏峻反,坦与司徒司马陶回白王导曰:“及峻未至,宜急断阜陵之界,守江西当利诸口,彼少我众,一战决矣。若峻未至,可往逼其城。今不先往,峻必先至。先人有夺人之功,时不可失。”导然之。庾亮以为峻脱径来,是袭朝廷虚也,故计不行。峻遂破姑熟,取盐米,亮方悔之。坦谓人曰:“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既而台城陷,戎服者多死,白衣者无他,时人称其先见。及峻挟天子幸石头,坦奔陶侃,侃引为长史。时侃等夜筑白石垒,至晓而成。闻峻军严声,咸惧来攻。坦曰:“不然。若峻攻垒,必须东北风急,令我水军不得往救。今天清静,贼必不动,决遣军出江乘,掠京口以东矣。”果如所筹。时郗鉴镇京口,侃等各以兵会。既至,坦议以为本不应须召郗公,遂使东门无限。今宜遣还,虽晚,犹胜不也。侃等犹疑,坦固争甚切,始令鉴还据京口,遣郭默屯大业,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默并力,贼遂势分,卒如坦计。

  及峻平,以坦为吴郡太守。自陈吴多贤豪,而坦年少,未宜临之。王导、庾亮并欲用坦为丹杨尹。时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坦固辞之。导等犹未之许。坦慨然曰:“昔肃祖临崩,诸君亲据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限。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截耳!”乃拂衣而去。导等亦止。于是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加建威。以岁饥,运家米以振穷乏,百姓赖之。

  坦在职数年,迁侍中。及帝既加元服,犹委政王导,坦每发愤,以国事为己忧,尝从容言于帝曰:“陛下春秋以长,圣敬日跻,宜博纳朝臣,咨诹善道。”由是忤导,出为廷尉,怏怏不悦,以疾去职。

  疾笃,庾冰省之,乃流涕。坦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冰深谢焉。俄卒,时年五十一。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八》)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庾亮以为峻脱径来脱:失去

  B.遂使东门无限限:险阻

  C.遣郭默屯大业屯:驻守

  D.陛下春秋以长春秋:年龄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坦少年时就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名声,精通《左传》,会写文章。

  B.与苏峻作战的过程中,孔坦通过观察天象而料敌动向,并分析敌情作出正确筹划。

  C.平定苏峻后,孔坦慷慨陈词,讲述自己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最终当上了丹杨尹。

  D.孔坦认为皇帝不应只委政王导,而应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从而违逆了王导。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观峻之势,必破台城。自非战士,不须戎服。

  ⑵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邪!

  9.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孔坦任职时有哪些特点。(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水调歌头

  李光①

  过桐江,经严濑②,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水调歌头》,呈子我、行简。

  兵气暗吴楚,江汉久凄凉。当年俊杰安在?酌酒酹严光。南顾豺狼吞噬,北望中原板荡,矫首讯穹苍。归去谢宾友,客路饱风霜。

  闭柴扉,窥千载,考三皇。兰亭胜处,依旧流水绕修篁。傍有湖光千顷,时泛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乡。寄语骑鲸客,何事返南荒?

  注:①李光:南宋词人,时忤秦桧,意乞去。②严濑:严光,与汉光武刘秀同学,后刘秀做皇帝,他隐居富春山耕钓,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叫“严陵濑”。

  10.本词上阕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11.下阕写词人归去后的读书生活,其中“兰亭修篁”、“湖光扁舟”两幅图景有什么样的文化含义?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⑵春冬之时,则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⑶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⑷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⑸人间如梦,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庄子·养生主》)

  ⑻刑天舞干戚,__________。(陶潜《读山海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森林

  李娟

  ①我们在森林里循着声音找到一只啄木鸟。

  ②森林里荡漾的气息是海的气息——亿万支澎湃的细流汇成了它的平静与沉寂。我们走在其中,根本是陷在其中,上不见天日,下不辨东西;脚下厚厚的苔藓浓裹的汁水,是这空间中所有透明黏稠的事物一层一层液化下来的沉淀。我踩上去一脚,瞬间陷入深渊。

  ③这森林,用一个没有尽头的地方等候着我们。隔着千重枝叶,目不转睛地注视我们的一举一动。我们迷路了,我们背靠着一棵巨大的朽木喘息。然后安静,直到沉静。森林开始用一分钟向我们展示一万年。我们站起身继续向前。忽有遥远的叩门声,如心脏搏动般一声声传来,并且一声声让一切沉下去,寂下去。我们回头望向那处,仓促间绊了一跤,等踉跄着站起身来,恍恍惚惚什么都乱了——血脉搏动与视线混淆在一起,触觉与味觉难舍难分,疼痛逼入了呼吸。巨大的孤独从我们的脸庞抚摸到心灵——我看着这森林,惧骇深处全是忧伤。我想到了故乡,又想起了其实我没有故乡……我们这是闯入了谁的命运?陷入了谁的痛苦……环顾四周,发现这四下里居然只剩我一人,不知什么时候走散了。

  ④我大声喊着妈妈。我的声音四处穿梭,寻找,再空空地回来。回到我面前问我:“妈妈?”我跑了起来,弓着身子,在枝条下、灌木丛中飞快穿行。头发和裸露的手臂被挂痛的感觉从远处暧昧不清地传来。那痛感更像是谁努着嘴唇向脑子里呵气。我扒开一丛灌木跳下去。爬起来,一抬头,妈妈正站在不远的空地上,看着我,竖一根食指在唇前。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曾渴望有一天能够找到这森林的精灵。但是我们知道,在很久很久以后,我们仍然还得这样平凡地生活——当我们站在河边的沼泽上,遥望横亘在眼前的蓝绿色森林蜿蜒到天边。

  ⑤我们想,这自然界中恐怕再也没有什么力量会比森林更为强大吧?只有森林蕴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只有森林是天地间最饥渴、最庞大的火种。它在自己的梦中是一片火海,它醒来就灼灼看着在梦中已经被它毁去的世界。它四季常青,它没有迸出火焰却迸发出簇簇四射的枝条。它死去后仍没有忘记留下一片片橘黄,赭红——尽是被焚烤后才会呈现的颜色。枯枝败叶的最后一笔激情便是极端的枯干凋残,便是等待,更为无边际的等待。

  ⑥我们湿漉漉地走出森林,像是从大海中被浪潮推上沙滩。我们筋疲力尽。我们最爱的那首歌,那首热烈、高亢、激越的歌,它什么也没能点燃,它一出口便被打得湿透,一句一句沉重,一句一句坠落。我们唱出一句,就忍不住泪水长流。妈妈……我们的歌声多么单薄,而世界多么强大……这森林是火焰与海洋交汇的产物,是被天空抛弃的那一部分——当火焰与海洋交汇,排山倒海,激烈壮阔,相互毁灭。天空便清悠悠地冉冉升起,以音乐的神情静止在我们抬头终日寻找的地方。而那些剩下的残骸渣滓,便绝望地在大地上向上方伸展着手臂,努力地想要够着什么……终于长到一棵树那样的高度,便开始凋零。

  ⑦我们在说这森林。说了海洋又说火焰,唯独没有说这森林中一棵平凡的树木。于是我们离开时,它便在我们身后轰然倒塌。妈妈……这是这森林所能制造出的最大声响。这一声响彻山野后,剩下更为广袤的寂静。这一声不同于山风林籁的任何一声,这一声只喊一声,终生只喊一声。这一声之后,广袤的寂静中回荡“笃、笃、笃”的叩门声。妈妈,那又是哪一棵树呢?我们找不到。我们找到的时候,森林将它的咫尺之遥隐藏到千里之外。

  ⑧我们在森林里目送一只啄木鸟远去。

  13.森林带给刚进入其中的两个人什么样的感受?请结合②③④段的内容概括。(6分)

  14.请解释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5.文章开头和结尾(第①段和第⑧段)使用了相似却又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

  16.请探究第⑦段画线句子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忽然想到(其二)

  鲁迅

  校着《苦闷的象征》的排印样本时,想到一些琐事——

  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所以付印的时候,一定明白地注明。但待排出寄来,却大抵一篇一篇挤得很紧,并不依所注的办。查看别的书,也一样,多是行行挤得极紧的。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的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不特很少“读书之乐”,且觉得仿佛人生已没有“余裕”,“不留余地”了。

  或者也许以这样的为质朴罢。但质朴是开始的“陋”,精力弥满,不惜物力的。现在的却是复归于陋,而质朴的精神已失,所以只能算窳败,算堕落,也就是常谈之所谓“因陋就简”。在这样“不留余地”空气的围绕里,人们的精神大抵要被挤小的。

  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读者感到格外的兴趣,不易于疲倦。但中国的有些译本,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使他复近于教科书。这正如折花者,除尽枝叶,单留花朵,折花固然是折花,然而花枝的活气却灭尽了。人们到了失去余裕心,或不自觉地满抱了不留余地心时,这民族的将来恐怕就可虑。上述的那两样,固然是比牛毛还细小的事,但究竟是时代精神表现之一端,所以也可以类推到别样。例如现在器具之轻薄草率(世间误以为灵便),建筑之偷工减料,办事之敷衍一时,不要“好看”,不想“持久”,就都是出于同一病源的。即再用这来类推更大的事,我以为也行。

  17.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19.请概括鲁迅在文中想到的问题所带来的坏处。(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1月正式发布,语文科目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作品纳入必考范围。而此前,从2008年开始,江苏省语文高考也将中外十部文学名著列入文科加试内容。

  有人说,高考考名著,有助于促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经典作品进行阅读。

  也有人说,用试题的方式考查同学们的名著阅读,只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还有人说,如果双赢的局面能够出现,那不是最好的结果吗?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易》之有象,取譬明理也。“所以喻道,而非道也”。求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拘泥于某象,变其象也可;及道 之 既 喻 而 理 之 既 明 亦 不 恋 着 于 象 舍 象 也 可 到 岸 舍 筱 见 月 忽 指,获鱼兔而弃筌蹄,胥得意忘言之谓也。

  (节选自钱钟书《管锥编》)

  21. 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及 道 之 既 喻 而 理 之 既 明 亦 不 恋 着 于 象 舍 象 也 可 到 岸 舍 筱 见 月 忽 指

  22. “获鱼兔而弃筌蹄”这句话里包含了哪个成语?出自哪部典籍?(2分)

  23.概括材料中所说的“象”和“道”的关系。(4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 《三国演义》善于写战争,从战事的起因、力量对比、彼此的方略及内部争执,到战争的过程及其变化、胜负的决定及其缘由,都能叙述得生动而具体,扣人心弦。如官渡、赤壁、彝陵之战。

  B. 在《头发的故事》中,鲁迅对“盘在头顶上的辫子”和“围观的麻木群众”都作了讽刺,借此指出中国人善忘的特点。以上两者也是在他多篇作品中都出现过的常见形象。

  (2)那人一看是守渡船的,且看到了翠翠,就笑了。“翠翠,你大长了!二老说你在河边大鱼会吃你,我们这里河中的鱼,现在可吞不下你了。”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请分析《边城》里这段文字的作用。(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唐末五代以来,词喜欢描写美女,并以精美的环境作为烘托。这与《离骚》常常用香草美人以喻忠贞的比兴手法暗合。但是,词人只是在叙说自己的享乐生活,并无更多或更深的含义。北宋词人或者在词中别有喻托,也写得似有似无,缥缈不可捉摸。贺铸由于生平的独特经历,是北宋词人中第一位自觉地运用《离骚》深邃的比兴手法的作家。《芳心苦》的表层次是咏荷花,但是,词人成功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其转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美人形象。全词同样抒写草木零落、美人迟暮的感慨,纵深层次则是词人政治理想幻灭后生活情操的写照,依然渗透了词人的理性精神。其词就表层次咏物而言,“似花非花”,已臻极品;就纵深层次寄寓自己的“心志”而言,“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读者亦不自知何以心醉,何以泪堕。”(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词人的人格情操物化成荷花形象,浑然一体。贺铸对咏物的要求是“题咏不窘于物象”,即不要被所咏之物拘限,须得象外之旨。《芳心苦》就是“题咏不窘于物象”的上乘之作。

  《横塘路》与《芳心苦》等词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所选取的香草美人之类柔美的意象,表达的隐约朦胧,情感的缠绵纠葛,以及风格的委婉缅邈、艳丽秾至,都十分吻合歌词传统的审美特征。但是,词作的深层却已融入了词人的“心志”,或者说歌词已经发挥了它的寄寓功能。周济声称北宋词“无寄托”,这并不排除北宋个别词人的部分词作的“有寄托”。贺铸词所表现出来的“新质”,就已经为南宋词人导夫先路。

  (节选自陶尔夫、诸葛忆兵《北宋词史》)

  26.根据材料,概括词中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6分)

  27.解释“似花非花”的含义。(4分)

  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答案

  1.D(“心灵”是思想和感情,泛指心;性灵是心智和性情,泛指精神。原句已有“则有一颗……的心”,再写“心灵”就重复了。“愁肠百结”指忧愁无法排解,针对个人言;“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艰辛,怜惜人民疾苦,针对大众言。根据原句的转折意应填“悲天悯人”。“写生”强调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写实”则强调绘画的内容为真实,从下文“抒情和寄意”的对举来看,“写实”更适合。)

  2.D(结合语境和词性、短语结构来看)

  3.B(A歧义,是“发布新闻的同时启用”还是“同时启用两个客户端”,不明;C成分残缺,应为“在40年的学术生涯中”;D结构混乱,“发挥……的作用”和“在……方面起到作用”两者取其一。)

  4.A(“管见”是谦辞,用于自己,指自己见识浅陋。)

  5.C(A《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是扬州人;B张继的《枫桥夜泊》写的是苏州;C柳永的《望海潮》写的是杭州;D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在镇江北固山登临时写的作品。)

  6.A(脱,轻率。)

  7.C(最终迁任吴兴内史。)

  8.⑴看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破台城。所以假如不是战士,都不要穿军服。(“势”、“必”各1分,“自非”1分,“戎服”译作动词1分)

  ⑵大丈夫将死时不问使国家安宁的方法,却做出妇孺之辈相互问候的样子吗?(“将终”1分,“安国宁家”使动1分,“相问”1分,反问语气1分)

  9.料敌之先(或有先见之明),爱护百姓,忠言直谏,忧国思君。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孔坦字君平,从小端方正直,有美好的声望,精通《左氏传》,会写文章。元帝当晋王时,任孔坦为世子文学。东宫建立以后,补任太子舍人,迁任尚书郎。

  咸和初年,迁任尚书左丞,深受禁中官员敬畏。不久碰上苏峻造反,孔坦和司徒司马陶回对王导说:“趁苏峻没到,应赶紧切断阜陵边界,守住江西当利各渡口,贼少我众,可以一战决胜。如果苏峻没来,可以进逼他城下。现在不先进兵,苏峻一定会先来。先人一步,就会有强取敌军的功劳,时机不可坐失。”王导认为他说得对。庾亮认为苏峻轻率地直来,意在袭击朝廷的空虚之处,所以计策没有施行。于是苏峻攻破姑熟,掠取盐米,庾亮才后悔了。孔坦对人说:“看苏峻的势头,一定会攻破台城。所以假如不是战士,都不要穿军服。”不久台城陷落,穿军服的多被杀死,穿白衣的都没有受到伤害,当时人都称他有先见。等到苏峻挟持天子到石头,孔坦投奔陶侃,陶侃引荐他为长史。当时陶侃等连夜筑白石垒,到天亮就筑成了。听说苏峻军队威严整肃的声势,众人都怕他来进攻。孔坦说:“不会。如果苏峻要攻垒,必须是东北风很急,让我们的水军没法前去救援。今天天气清静,贼军一定不会动手,必定派兵出江乘,去攻掠京口以东了。”果然像他所谋划的那样。当时郗鉴镇守京口,陶侃等都帅兵会合。到达后,孔坦议论认为本不应召郗公来,使得东门没有了险阻。现在应派他回去,虽然晚了些,还是胜过不回。陶侃等犹豫迟疑,孔坦非常急切地坚持争辩,才让郗鉴返回据守京口,派遣郭默在大业驻守,又令骁将李闳、曹统、周光与郭默合力,贼军于是被分散了力量,最终如孔坦谋算的那样。

  苏峻被平定后,任孔坦为吴郡太守。自己陈说吴郡贤人豪杰多,而坦年轻,不适合任太守。王导、庾亮都想用孔坦当丹杨尹。当时处于战乱之后,百姓困苦,孔坦再三推辞。王导等还是不同意。孔坦慷慨说道:“从前肃祖临崩时,诸君亲守御床,共奉遗诏。孔坦疏远微贱,不在接受临终遗命之列。到有了艰难的时候,却以微臣当先。现在就如同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罢了!”于是拂袖而去。王导等也就作罢。于是迁任吴兴内史,封晋陵男,被授予建威。因为年成不足,运来家里的米赈济穷人,百姓依赖他存活。

  孔坦任职数年,迁任侍中。到了皇帝加冠成年之后,还是把政事都交给王导,孔坦常常心中愤懑,把国事当作自己的忧患,曾不慌不忙地对皇帝说:“陛下已经长大成年了,圣明端肃的威仪日益增长,应当广泛听取朝中大臣的意见,咨询采纳善道。”由此忤逆了王导,外任为廷尉,怏怏不乐托病去职。

  病重了,庾冰去探望他时流泪。孔坦慷慨激昂地说:“大丈夫将死时不问使国家安宁的方法,却做出妇孺之辈相互问候的样子吗?”庾冰深深地谢罪。不久就去世了,时年五十一岁。

  10.慨叹吴楚兵乱、江汉凄凉,追思隐者严光,痛惜国土沦亡,萌生去意。(每点1分,结合文本1分)

  11.兰亭:东晋王羲之和其他文人于兰亭修禊,感受自然的美好;湖光:文人归隐,有扁舟一叶,渔樵江渚的愿望。寄寓了作者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理想。(每点2分)

  12.⑴夙兴夜寐⑵素湍绿潭⑶感时花溅泪⑷江州司马青衫湿⑸一尊还酹江月⑹气吞万里如虎⑺而知也无涯⑻猛志固常在

  13.安静沉寂的空间(或深陷其中难以行走);邈远的心理时间;身体的疼痛;内心的孤独、恐惧、忧伤;宿命感和乡愁;人类的平凡和渺小。(每点1分)

  14.森林由众多树木构成,易于燃烧,所以说是“庞大的火种”;森林的常态是生命(四季常青),但死去以后,不仅色彩与火焰相似(橘黄、赭红),而且留下枯枝败叶等待燃烧,所以说“蕴藏”火焰而“饥渴”。(火种、蕴藏、饥渴的解释各1分,结合文本1分)

  15.结构上:首尾呼应,用啄木鸟贯穿全篇,显得整一;内容上:以小见大,用一只啄木鸟作为森林的代表;开头用“找到一只啄木鸟”提示读者两人刚进入森林,结尾用“目送啄木鸟远去”收束由森林引发的感兴。(结构1分,内容3分)

  16.树木是组成森林的最根本的生命体,它的倒塌声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因而不同于山风林籁;树木的生命只有一次,终其一生才有从开始到完结的全过程;在领会了森林伟大的力量之后,作者借这句话提醒我们个体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每点2分)

  17.首先从近来中国人印书不留空白说起,指出这样使得人生没有余裕;接着论述这样做并非“质朴”,而是堕落,人的精神会被挤小;最后由书的翻译类推至其他领域的忧患。(每层2分)

  18.“折花”喻指读书的过程,“枝叶”喻指书中的闲话笑谈,“花朵”喻指书中的知识;中国有些译本翻译时只留讲学语,删去闲话笑谈,最后使得读者毫无阅读和求知的兴趣(或使书失去原本的活气和有趣),也就是“灭尽花枝的活气”。(四个喻体还原每个1分,整体句意阐释2分)

  19.少读书之乐;质朴缺失、窳败堕落;人的精神会被挤小;失去学习的兴趣;时代精神轻薄草率;民族将来可虑。(每点1分)

  20.略

  附加题参考答案

  21. 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舍象也可/到岸舍筱/见月忽指(1处1分,共4分)

  22. 得鱼忘筌(1分)《庄子》(1分)

  23. 象本身不是道,而是喻道的手段;为了明道不必拘泥于象;明道之后可以舍弃象。(第一点2分,其余每点1分)

  24. B E(B. 《头发的故事》里没有写到围观群众;E. 《哈姆莱特》中弘扬人的觉醒,而非臣服于命运。)

  25.(1)《西厢记》(1分)。嗔怒、哭泣并破涕为笑(2分),表现了她敏感、自尊、天真的性格(2分)。

  (2)用形象化的说法说明翠翠长大了(1分);勾连上文两年前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情节(2分),也由翠翠的反应写出了她对傩送二老最初印象的转变和暗生的情愫(2分)。

  26. 唐末五代以来,词人写享乐生活而与《离骚》比兴暗合(2分);北宋词人别有喻托,但写得似有似无(2分);贺铸在词中首次自觉使用《离骚》的比兴手法(2分)。

  27.“似花”指《芳心苦》一词咏荷花(2分);“非花”指词人用了拟人手法,将荷花转化为一位洁身自好、不慕荣华的美人(2分)。

  28. 继承了《离骚》的香草美人传统,表达个人心志(2分);符合歌词传统的审美特征(1分);为南宋词人开创“有寄托”的创作道路(2分)。



猜你感兴趣:

1.2017山东省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

2.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

3.2017语文高考大纲试题

4.2017语文高考调研卷及答案

5.2017语文高考大纲题型

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

基于高考试卷分析对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研究,不仅能够加强高考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间的互动,还能提高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适用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语文大纲调研卷 一、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
    2017高考语文押题及答案

    作为高考语文押题,更应该成为衡量考生语文水平的尺度,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人才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押题

  • 2017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天津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过语文高考试卷,教育者们考查应试者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汉语言的认知表达能力、使用优美汉字的书写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通会本领。下面是学

  • 2017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
    2017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

    高考语文试卷题中语言运用的部分历来被大家称作高考试验田,它最大的特点是不断变化与创新,并以检测学生的能力为目的,是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检

  • 2017语文高考押题卷二
    2017语文高考押题卷二

    高考中的语文分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考生的高考语文试卷也越来越灵活化,考试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自我阅读与感悟的能力,在表达

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