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河北语文高考试题

时间: 德豪21 分享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一的语文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命题内容、题型形式、题型分值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甚至个别模块试题的要求背离课程改革的初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河北语文高考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河北语文高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里所说的国内文化交流主要指中原文化与中国国内其它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

  中原地区是夏商周三代和秦汉的统治中心,文明发达,历史悠久,制度健全,理所当然的是当时文化最昌盛的地区。秦汉大一统,政今号一,制度划一,为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与各地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中国自古就有华夏与夷蛮戎狄(又称四夷)之分,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天下大乱,华夏与四夷的界限被打破,出现“南夷与北狄交,中国(指中原)不绝若线”的局面,以齐桓公首霸为标志的春秋霸业,并没有真正做到“尊王攘夷”,晋文公也难以办到,周王室已无可挽救地衰落下去,一向被中原诸国看不起并被视为夷蛮的荆楚我行我素,早已独自称王,且鲸吞“汉阳诸姬”,饮马黄河,问鼎之轻重,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有学者认为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有道理的。老庄道家源于南方,而又产生出黄老无为思想。汉赋也明显受到楚辞的影响。

  中国文化史上确实存在着南北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表现、特征,前人都有研究,其中梁启超的论述尤为精要:“自周以前,以黄河流域为全国之代表。自汉以后,以黄河、扬子江两流域为全国之代表。近百年来,以黄河、扬子江、西江三流域为全国之代表。穹古之事不可纪,今后之局犹未来,然则过去历史之大部分,实不外黄河、扬子江两民族竞争之大舞台也。”(《饮冰室文集》之十)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南北文化的交融,造就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秦汉时期,被认为是南蛮的百越和西南各族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南越的犀牛角、象牙、珍珠、银、铜、布被用来与北方交换。1983年在广州市发现第二代南越王墓,其墓制基本同于西汉诸侯王,出土有玉衣、金印、铜铁器、漆木器等。反映了当时南越的文明水平以及与中原的密切关系。西南少数民族古称西南夷。秦建有“五尺道”,汉设有武都 郡、益州郡等六郡,并封滇王,赐滇王金印。

  同时,中原汉族与东北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也明显加强,如乌桓在武帝时受汉统治,为汉守边保塞,后结怨于王莽,与匈奴为友。东汉又率众归化,光武帝时封乌桓渠帅81人为侯王君长,后又设护乌桓校尉加强控制,使其加快了封建化的步伐。

  从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直到隋文帝统一的400年间,兵祸连年,政权更迭频繁。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和三国鼎立,仅仅是更大动乱的序曲,经西晋短暂的统一,北方出现五胡十六国的割据、继而又有北魏和东魏、西魏的裂变和嬗递。南方则有东晋、宋、齐、梁、陈诸王朝的更迭,这是中国继春秋战国时代之后又一个乱世,而且乱的规模更大、乱的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远。春秋战国把思想和学术从旧的思想体系中解放出来,赋予它以新的生命和活力,多元的思想、教育、学术,为奏汉奠定了高起点发展的基础。汉代为适应政冶上大一统的需要,几经变更整合,终于将儒家思想定为一尊,整合兼纳道法阴阳诸家而为一元帝国文化。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又将一元文化打碎,旧的名教和经学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佛教广为流传,并加快了汉化的进程。当四个世纪的震荡结束以后,一个崭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强大王朝——唐朝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节选自裘士京、房列曙、周晓光编著《中国文化史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学者认为,中原文化和南方荆楚文化的结合是汉文化的主要因素,汉赋中有楚辞的影响就是一个佐证。

  B.中国文化存在着南北差异,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种差异才有南北文化的交融,才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博大。

  C.秦汉时期,中原地区主动与百越和西南各族加强了联系,广州市发现第二代南越王墓,出土的玉衣、金印、铜铁器等就反映了这种联系。

  D.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和学术得到解放,出现了多元文化,汉代几经变更整合形成了一元帝国文化,魏晋南北朝时一元文化又被打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原地区文明发达、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自夏商周时期起,中原文化就开始了与各民族文化的广泛交流。

  B.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想实现政治统一都没能实现,而被称为夷蛮的荆楚却独自称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C.秦在西南地区建有“五尺道”,汉在这一地区设有六郡,并封滇王,赐滇王金印,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南各族有密切联系。

  D.春秋战国时代,天下大乱,但思想和学术得到解放,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为后来秦汉文化的发晨奠定了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去历史之大部分,实不外黄河、扬子江两民族竞争之大舞台也”,表明南北文化有差异,中国文化有交融之可能。

  B.乌桓在汉时曾结怨于王莽,并与匈奴为友,但中原汉族与东北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C.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这两个动荡时代,是各种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时代,所以说政治越动荡文化交流越密切。

  D.四个世纪的震荡结束之后,唐王朝产生了,它是一个融合了儒、道、佛等多种文化的、崭新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王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有光:不许批评的真理,是伪真理!

  马国川:现在学术作假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什么会这样?即使是名牌大学,对于教授抄袭事件也装聋作哑,既不进行调查,也不回应。您怎么看待?

  周有光:我看到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告诉我,学术抄袭、教授造假,是大学的“官僚化”的一个派生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官员读博成为新风气,他们为了一个学位头衔大批进入大学,创造了“在职博士生”这个怪现象。官员有时间读书写论文吗?绝大多数文章都是抄的或者别人替他们写的,当然是虚假的。这样就产生了大批没有知识的博士和空头教授。有什么办法解决问题呢?我想,办法就是“非官僚化”。上海一个教授告诉我,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交一笔钱,大学给你一个客座教授之类的聘书;还有一种是“假的真教授”,一个系升格为学院,来了一个院长两个副院长,一定是教授,其实不学无术,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至于名牌大学的教授抄袭,我们要研究整个现象。名牌大学面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是非常不正常的。

  马国川:假文凭泛滥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假如最近的唐骏假文凭事件,就闹得沸沸扬扬。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会假文凭泛滥?

  周有光:唐骏是我的老乡,常州人,还有一个糟糕的事,我是常州中学的毕业生,他也是常州中学毕业的,只是前后差了几十年。报纸上说,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虽然文凭是假的,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可见今天的风气是坏得不得了了。学问和管理能力是两码事。有的人有管理能力,能办事,可是不能搞学问;有的人有做学问的天赋,可是不能搞管理。唐骏这个人有管理能力,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制度之下,有了社会地位还要一个文凭。怎么办?只有造假了。后来报纸上不是登了吗?只要给多少钱,美国西太平洋大学就给一个硕士或博士学位。为什么今天的中国假文凭泛滥?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假文凭。我们今天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文凭越高越发达,当然假文凭就出来了。

  马国川: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您认为原因是什么?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周有光:我想,对于第一个的问题,唐代大学问家韩愈早已答复了。韩愈在文章里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很重要,马叫是表示意思的,你不懂它,怎么能做伯乐呢?“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答复非常好,用不着我来回答了。我看到一些杂志上有些小评论说,不随风倒就不可能做“大师”。当然这是笑话,“随风倒”的人怎么能够成为“大师”呢!不过是御用文人罢了。没有独立思想怎么能成为大师呢?还有,要出“大师”还有许多条件。比如,鲁迅是连领袖都推崇的大师,可是假如他多活二十年,他还能做大师吗?蔡元培提出来八个字“学术自由,学校自治”,所以他造就了一个好的北京大学。国外都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好大学没有一个不是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假如大学继续官僚化,就不可能有学术自由、大学自治。

  马国川:社会科学的发达与否,决定了能否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但有人批评说,中国现在社会科学中玄学和形而上学盛行。那么,如何克服社会科学中的玄学与形而上学问题呢?

  周有光:这个问题很重要。人类的思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神学思维,神学思维都是迷信;第二个阶段叫玄学思维,玄学思维是信仰;第三个阶段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讲究实证。三种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从科学角度来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属于科学思维,意识形态属于玄学思维,是两个阶段的两种不同思维。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是科学,把社会科学跟自然科学截然分开,这是错误的。按照今天世界的常识来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实证。什么叫实证呢?实证就是实践的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叫真理呢?在不断地被批判被否定当中能站得住,那才是真理。如果不许批评,那怎么是真理呢?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意识形态是不许批评的,意识形态是用来信仰的,所以意识形态不能跟社会科学混起来讲。要恢复社会科学的本来面目,就要提倡民主。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明,也不是它的专利品。民主是三千年来的历史经验的积累,现在还在一步步渐进。今天我们要重新建设中国,从五四开始,回归五四,学习民主。

  (节选自《财经》2010年10月)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有光认为大学有两种假教授,一种是“真的假教授”,一种是“假的真教授”,这种现象把教育的尊严和威信一扫而光。

  B.唐骏到常州中学去演讲,虽然文凭是假的,可是本地人还很拥护他,周有光藉此证明唐骏是有管理能力、会办事的人。

  C.周有光认为蔡元培造就了一个好的北京大学,它与世界上的好大学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学术自由,学校自治”。

  D.民主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明,也不是它的专利品,周有光认为民主制度已经延续了三千年,我们国家的新建设也需要民主。

  5.周有光认为中国要培养出真正的大师需要哪些条件? (4分)

  6.在访谈中,周有光主要批判了当今中国哪两方面的问题?你从文中看到了周有光身上的哪些重要品质?(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 耳醒之地

  八溪乡只有四千多人,却一把撒向了极目难尽的广阔山地,于是很多地方见山不见人,任雀噪和蝉鸣填满空空山谷。

  近些年,青壮年又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广东、浙江、福建等以前很少听说的地方,过年也不一定回家,留下的人便日渐稀少。山里更显得寂静和冷清了。很多屋场只剩下几个闲坐的老人,还有在学校里周末才回家的孩子。更有些屋场家家闭户,野草封掩了道路,野藤爬上了木柱,忙碌的老鼠和兔子见人也不躲避。

  外来人看到路边有一堆牛粪,或者田边的一个稻草人,会有一种发现珍稀物品时的惊喜:这里有人!

  寂静使任何声音都突然膨胀了好多倍。外来人低语一声,或咳嗽一声,也许会被自己的声音所惊吓。他们不知是谁的大嗓门在替自己说话,不知是何种声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闯下这一惊天大祸。

  很多虫声和草声也都从寂静中浮出来。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突然发现了耳穴里的巨大空洞与辽阔,还有各种天籁的纤细、脆弱、精微以及丰富。只要停止说话,只要压下呼吸,遥远之处墙根下的一声虫鸣也可洪亮如雷,急切如鼓,延绵如潮,其音头和音尾所组成的漫长弧线,其清音声部和浊音声部的两相呼应,都朝着我的耳膜全线展开,扑打而来。

  我得赶快捂住双耳。

  二 笑脸

  下乡的一大收获,是看到很多特别的笑脸,天然而且多样。每一朵笑几乎都是爆出来的,爆在小店里,村路上,渡船上,以及马帮里。描述这些笑较为困难。我在常用词汇里找不出合适的词,只能想象一只老虎的笑,一只青蛙的笑,一只山羊的笑,一只鲢鱼的笑,一头骡子的笑……对了,很多山民的笑就是这样乱相迭出,乍看让人有点惊愕,但一种野生的恣意妄为,一种原生的桀骜不驯,很快就让我由衷地欢喜。

  相比之下,都市里的笑容已经平均化了,具有某种近似性和趋同性。尤其是在流行文化规训之下,电视、校园、街道、杂志封面、社交场所等都成了表情制造模具。哪怕是在一些中小城镇,女生们的飞波流盼都可能有好莱坞的尺寸和风格,总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男生们可能咧咧嘴,把姆指和食指往下巴一卡,模拟某个港台明星的代表动作——有一段时间我就好几次见到这种流行把戏。公园里的一个小孩不幸冲着照相机大笑了,旁边的母亲竟急得跺脚:“怎么搞的?五号微笑!五号!”吓得小孩赶快收嘴巴缩鼻子,整顿自己的表情。

  山里人远离着“五号”或者“三号”,不常面对照相机的整顿要求,而且平目里聚少散多,缺少笑容的互相感染和互相模仿。各行其是的表情出自寂寞山谷,大多是对动物、植物以及土地天空的面部反应,而不是交际同类时的肌肉表达,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无政府和无权成的状态,尚未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缺乏大众传媒的号令和指导。他们也许没有远行和暴富的自由,但从不缺少表情的自由。一条条奔放无拘的笑纹随时绽开,足以丰富我们对笑容的记忆。

  我怀疑,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在镜中是否也会笑出南瓜或者石碾的味道,让自己大感陌生?

  (两篇小品文都选自韩少功的《山南水北》)

  7.下列对这两篇小品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耳醒之地》开篇并不直写醒耳之声,而是先写八溪乡地阔山空,极其寂静,再写人声、虫声和草声,让入耳醒,既突出了对“醒耳”之声的赞美,又表露了对“耳醒”之地的喜爱。

  B.“我得赶快捂住双耳。”是因为“全线展开扑打而来”的喧闹之声让“我”的双耳不适应,体现了“我”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中无法选择的矛盾心理。

  C.作者在《笑脸》中描写“小孩照相”的细节,旨在说明小孩的大笑有山里人的天然,而母亲的笑脸有都市的近似性和趋同性。

  D.《笑脸》以小见大,从都市与乡村的笑脸的不同特点中挖掘出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客观反映了都市人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被大众传媒号令指导的现实。

  E.两文中的山里人甚安于现状,笑容天然,经常模仿动物植物,追求自由的生活。

  8.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4分)

  (1)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 (2分)

  (2)他们也许没有远行和暴富的自由,但从不缺少表情的自由。(2分)

  9.两文在构思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而在其相关内容的详略处理和行文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与弟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

  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屩而牧羊。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便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

  会吕嘉反,式上书曰:“臣闻主愧臣死,群臣宜尽死节,其下驽者宜出财以佐军,如是则强国不犯之道。臣愿与子男及临淄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齐相雅行躬耕,随牧畜蕃,辄分昆弟,不为利惑。日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行义于内矣。其赐式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使明知之。”

  (节选自《汉书·卜式传》)

  【注释】①屩(juē):草鞋。②缑(gōu)氏:与下文“成皋”、“临淄”、“博昌”均为地名。③漕:漕运,水道运粮。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A.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B.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C.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D.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官在古代有三种含义,一是县级的长官或官吏,二是朝廷、官府,三是天子的别称。这里指天子。义同《送东阳马生序》中“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县官”。

  B.外繇指戍边的徭役。按汉时规定每人每年戍边三日,即每人一生服役约一年。不去者则每年出钱三百作为戍边者开支的来源之一。这三百钱叫做过更或更赋。

  C.郎即郎官,在汉代是负责护卫陪从,以备顾问差遣的帝王侍从官郎中、中郎、侍郎和议郎的通称,中郎的职责是管理车、骑、门户,担任皇帝的侍卫和随从。

  D.上林即上林苑,秦朝始建,汉武帝扩建,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亦是汉武帝的尚武练兵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卜式看重手足之情,分家时将不动产尽数留给弟弟,只要了一百多头羊,致富后又分给破产的弟弟许多财产。

  B.卜式养羊致富,富后不忘国家,不仅一再向国家和官府捐献家财,而且还把受奖赏的钱全部上缴官府。

  C.卜式认为,只要贤德之人为民族气节而死,富人捐财助边,就能消灭匈奴。但其义举被公孙弘歪曲。

  D.卜式以养羊之道治民,政绩卓著,百姓拥戴,先后担任缑氏、成皋县令,后官至宰相,深受皇上的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5分)

  (2)往年西河岁恶,率齐人入粟;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行义于内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①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王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动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释】①彭城怀古:本词为作者于后元至二年左迁闽海福建道肃政廉访司知事,途经徐州时所作。彭城,徐州古称。②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③禾黍:《诗经·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黍离”“禾黍”被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④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⑤画眉人: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⑥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原为唐朝贞元年间,武宁节度使张愔为其爱妾、著名女诗人关盼盼所建的一座小楼。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词开篇一问,点出了徐州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沉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想”字领起“铁甲重瞳”六句,前三句极状项羽雄姿英发、兵势强盛、军威浩荡之壮,后三曲写其兵败身亡之惨,与之形成鲜明对照,悲壮之感跃然纸上。

  C.“空有”二句,紧扣“楚歌”数句词意而生发,言下之意是,徐州尽管有黄河环卫,青山屏障,但若不会凭借,仍难逃覆亡的命运,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

  D.“汉家”以下五句,通过汉家皇陵荒芜的景象,以及项羽检阅兵马、张敞为妻画眉和张愔与关盼盼的爱情故事等典故和当前衰景,暗示历史风流都已为陈迹。

  E.“人生百年如寄”基于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且开怀,一饮尽千钟”表达了词人积极向上豪迈旷达的情怀。

  15.这首词与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分别是如何表达各自的情感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2)在《离骚》中,屈原用“,”表明自己不求他人了解,只求自己内心真正美好的崇高追求。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这一句叙说了自己早年身处衣着光鲜的同学中间却穿着破旧的落魄状态。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面临着迈(mài)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承载(zǎi)着保持社会稳健发展的重要使命。

  B.北京糕点业吸取汉、满、蒙(měng)、回、藏等民族食品的精萃,融会南北糕点之特点,不落窠(kē)臼,经过多年积累,终于制出了独具特色的“京味糕点”。

  C.曾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用《长恨歌》中的诗句“渔阳皮鼓动地来,惊破霓裳(shang)羽衣曲(qǔ)”,来形容腐败终将导致天下大乱,打破歌舞升平。

  D.当时中国学人面对社会腐败、世风糜(mí)烂,以传统为器对西方利己主义予以鞭笞(chī),那是捍卫民族文化的自我觉醒,与封建复辟和狭隘排外不可相提并论。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来自马萨诸塞州的维多利亚说,限制移民的行政命令同美国的传统和核心价值观念不符,因为移民是美国的立国基础,不能成为移民的敌人。

  B.随后两首脑将前往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安倍将在特朗普的别墅下榻,两人将一同打高尔夫球并共进午餐和次日早餐等事项,共同度过整整两天。

  C.“城市梦想”是一档专为展示农民工、服务农民工而制作的节目,体现了国家级媒体努力为2.8亿农民工建设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社会责任。

  D.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大角度审视。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现在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 ① 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 ② 的积极影响。 ③ 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发展就会出现畸形。正式这种“以义为先”的思想给了国人精神营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 ④ 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⑤ 。曾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大义 ⑥ ,奋勇前行。

  ①②③④⑤⑥

  A其实耳濡目染由于逐步凛然正气前仆后继

  B但是潜移默化因为逐渐浩然正气前赴后继

  C由于润物无声倘若渐渐回肠荡气箕裘相继

  D不过悄无声息如果慢慢元龙豪气争先恐后

  20.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缺氧是各种疾病极常见的病理过程。为了抵抗缺氧, ① 。其中一种反应是释放一种名为腺苷的化学物质,来阻止血管外渗,引起血管扩张,以减少组织损害。过去的研究虽然发现了这种反应, ② 。此次,夏阳及其同事通过反复实验和血液成分分析,发现了导致这种反应的分子基础,它就是一种名为eENT1的红细胞蛋白,当人处于低氧环境时,它在人体内会降解,从而让腺苷可以在血浆内快速聚集, ③ 。

  21.下面是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简示图,请根据该图,写一段话,揭示中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要求语言得体、内容完整、语气亲切、语意简明、表达准确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网上一组“揭穿骗子乞讨”的图片在微信朋友圈蹿红。图片中,两名年轻男女以孩子患病筹措医药费为借口跪地乞讨,旁边一名男子则举着写着“骗子”的纸牌。2月1日上午,记者联系到了图中举着“骗子”纸牌的男子——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综合执法局的城管队员李文超。李文超表示:“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担心穿着执法服装,强行驱赶会影响城管形象,引起市民误会。因此便换了便装蹲在他们身边举牌提醒市民不要上当。”

  对以上事件,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想法?请将它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河北语文高考试题答案

  1234710111214171819

  CACCA DDABC EDCB

  1.C(原文是“南蛮的百越和西南各族加强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

  2.A(文中说“秦汉大一统,政令号一,制度划一,为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和各地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3.C(推理前提不全面,结论片面、武断,与实际不符,文中特别谈到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4.C(A文中说这是上海一位教授说的;B周有光用来证明的是今天的风气坏得不得了了;D周有光并没有说民主制度延续了三千年)

  5.①社会要有识才的“伯乐”。②人才要有独立的思想,不能“随风倒”③大学要实行“学术自由,学校自治”,去官僚化。④要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分开来,社会科学须发扬民主,讲究实证。(每点1分)

  6.第一问①批判了学术上的“假”:大学官僚化带来的学术抄袭与教授作假,名牌大学对抄袭事件装聋作哑;社会重视文凭不重视知识,假文凭盛行。②批判了认知上的“混”: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混起来讲。(每点1分)

  第二问①敢讲真话:如批评大学不正之风。②辩证看人:如批评唐骏文凭造假,又肯定其管理能力。③知识渊博:回答中文史哲知识都有涉猎。④实事求是,提倡民主:如提出科学思维讲究实证,社会科学需要民主。(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

  7.AD(B“喧闹之声让‘我’的双耳不适应,体现了‘我’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中无法选择的矛盾心理”错;C文中并没讲到母亲的笑脸;E“两文中的山里人甚安于现状”“经常模仿动物植物”在文没有依据。答对1项记2分,答对2项记4分)

  8.(1)城市的喧嚣曾让耳朵受到严重的堵塞,乡村的虫声和草声,让耳朵获得了新生,重新变得灵通、精敏。表达了作者回归自然的惊喜。(2分)

  (2)山里人也许很少与外界交流,无法追求到富裕的物质生活,但从不缺少对内心情感的奔放无拘地自然表露。表达了作者对纯真的赞美。(2分)

  9.相同点: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构思技巧,《耳》文拿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寂静进行对比,《笑》文拿都市的笑脸与乡村的笑脸进行对比,(1分)都以小见大,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批判,对乡村生活的喜爱。(1分)

  不同点:《耳》文的对比,详写乡村的寂静,并以虫声和草声反衬、突出乡村的寂静,从而间接反映城市的喧嚣;(2分)《笑》文的对比,对城市和乡村的笑脸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平均使用笔墨,直接批判了城市笑脸的平均化,抒发了对乡村笑脸的由衷喜欢之情。(2分)

  10.D

  11.A(“县官”在这里应是指朝廷)

  12.B(A不止是“不动产”,应是“田、宅、财、物”;C关系错,“只要……就”改为“只有……才”;D“宰相”错,应是“齐相”。)

  13.(1)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要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5分,每个分句1分)

  (2)以前西河收成不好,带领齐地的人缴纳粮食;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请缨),虽然还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节义已经在上书的言辞中表现出来了。(5分,每个分句1分)

  14.CE(C“言下之意是……原因”错;E“积极向上”不恰切。答对1项记3分,答对2项记5)

  15.在情感上:两者都抒发怀古 伤今之情,表达了对繁华已逝、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现实的感慨(1分)。但萨词还表达了对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大志难伸的惆怅(1分);而张曲还表达了对历史的本质揭示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1分)。在抒情方式上:两者都是触景生情,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今昔对比的手法(1分)。但萨词还采用了联想历史、借用典故等方式(1分);而张曲则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

  16.(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不吾知其亦已兮 苟余情其信芳

  (3)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

  17.D(A“换档”应为“换挡”,“承载”的“载”应读“zài”;B“精萃”应为“精粹”;C“皮鼓”应为“鼙鼓”,“霓裳”的“裳”应读“chánɡ”)

  18.C(A暗中更换了主语,“不能成为移民的敌人”的主语应是“美国”;B“共进午餐和次日早餐等事项”成分赘余,造成谓语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D“认识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19.B

  20.①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 ②但并未发现其产生的分子基础(但对其中涉及的分子基础并不清楚) ③以抵抗缺氧性组织损害

  2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既能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能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从而增强了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最终成就了它既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的特征。



猜你感兴趣:

1.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卷

2.2017河北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3.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4.2017河北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5.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2017河北高考语文冲刺模

河北语文高考试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之一的语文高考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命题内容、题型形式、题型分值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甚至个别模块试题的要求背离课程改革的初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河北语文高考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河北语文高考试题 一、现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语文高考一模试题
    语文高考一模试题

    由于高考试题是许多专家进行长时间研究后的结果,因此,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严谨性,不仅对语文知识要点有一个详细的归纳,而且在题目的设计上也突出了

  • 高考语文题型及答案
    高考语文题型及答案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高考语文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做一些高考真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高考语文题型及答案的内容,希望

  • 高考语文模拟考题
    高考语文模拟考题

    在高考中,语文的考试题目十分灵活,因此具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高考语文模拟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语文模拟考题 一

  • 全国卷语文高考题
    全国卷语文高考题

    语文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科目,阅读是语文高考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全国卷语文高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卷语文高

7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