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语文高考题
量化的标准性与语文学科的复杂性是高考语文题的主要矛盾。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语文高考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语文高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薪火相传理论铭刻 B.薪火相传理念镌刻
C.衣钵相传理念镌刻 D.衣钵相传理论铭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B.回归祖国后,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3。宋代诗人曾巩有诗《正月六日雪霁》:“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但期约看花人。”下面句子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明日杏园应烂漫 B.家家买酒清明到
C.送春无限情惆怅 D.莺飞草长树树红
4。下列对联所写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膝花歌渭水椿树笑蟠桃
(2)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
(3)于归好咏宜家句送往高歌必戒章
(4)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A。(1)贺新居(2)贺寿(3)贺新婚(4)贺升学
B。(1)贺寿(2)贺新居(3)贺新婚(4)贺升学
C。(1)贺寿(2)贺新居(3)贺升学(4)贺新婚
D。(1)贺新居(2)贺寿(3)贺升学(4)贺新婚
5.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右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对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案由两片饱满的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文化节的特色内涵
B.“竹”像两个“个”字,寓意为创办文化节“个个动手,人人有责”
C.图案外形由变形的数字“6”构成,代表了今年的竹文化节是第六届
D.图案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和文化精髓
二、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郁离子》序
徐一夔
《郁离子》者,诚意伯刘公在元季时所著之书也。公学足以探三才之奥,识足以达万物之情,气足以夺三军之帅,以是自许,卓然立于天地之间,不知自视与古之豪杰何如也。年二十,已登进士第,有志于尊主庇民。当是时,其君不以天下繁念虑,官不择人,例以常格处之,噤不能有为。已而南北绎骚,公慨然有澄清之志。藩阃方务治兵,辟公参赞,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累建大议,皆匡时之长策。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抑而不行。公遂弃官去,屏居青田山中,发愤著书。此《郁离子》之所以作也。
郁离者何?离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离子。其书总为十卷,分为十八章,散为一百九十五条,多或千言,少或百字。其言详于正己、慎微、修纪、远利、尚诫、量敌、审势、用贤、治民,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骤而读之,其锋凛然,若太阿出匣,若不可玩。徐而思之,其言确然,凿凿乎如药石之必治病,断断乎如五谷之必疗饥而不可无者也。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其说诡于圣人,务以智数相高,而不自以为非者哉!
见是书者,皆以公不大用为憾,讵知天意有在,挈而畀之维新之朝乎?皇上龙兴,卒以宏谟伟略,辅翼兴运。及定功行赏,疏土分封,遂膺五等之爵,与元勋大臣,丹书铁券,联休共美于无穷,不其盛哉?《传》有之曰: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公之谓也。初公著书,本有望于天下后世,讵意身亲用之?虽然,公之事业具于书,此元之所以亡也;公之书见于事业,此皇明之所以兴也。呜呼!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
一夔蚤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顾一夔何敢序公之书?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亦为荣幸,因不让而序之。公讳基,字伯温,栝苍人。若其言行之详、官勋之次,则具在国史,兹不著。
洪武十九年冬十有一月,门生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已而南北绎骚 绎:连续不绝
B. 孙、吴之阴谋 阴谋:暗中策划
C. 俾为之序 俾:使
D. 因不让而序之 让:推让,推辞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 而公锐欲以功业自见 出是书以见教
B. 而不失乎正 而当国者乐因循而悦苟且
C. 俾为之序 皆以公不大用为憾
D. 其说诡于圣人 然得系名于简编之末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本乎仁义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祸福之几,审乎古今成败得失之迹,大慨矫元室之弊。(4分)
(2) 一人之用舍,有关于天下国家之故,则是书也,岂区区一家言哉?(4分)
9. 作者从哪些方面赞扬了《郁离子》?请简要概括。(4分)
三、 古诗鉴赏(10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戏呈孔毅父
黄庭坚
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注】 (1) 管城子:即毛笔。孔方兄:即钱。古时的铜钱中有方孔,故有此称。(2) 校书:即校书郎,旧章校勘书籍。著作:即著作郎,旧掌编撰国史。
(1) 全诗以“戏”为脉络,请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戏说的。(4分)
(2)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2分)
(3) 请概括本诗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4分)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陶潜《饮酒》)
(2) 若夫乘天地之正, 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 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4)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 ________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6) 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7) 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8) ________________,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内容。(4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
(2)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14.请简要概括孙福的形象特点。(4分)
15.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还我鲁迅
朱学东
今天许多人不喜欢鲁迅的原因,除了鲁迅似乎太过“刻薄尖酸”“不饶人”的传统说法之外,还有就是鲁迅死后的神化,在新的时代新的人群中引发的逆反。但是,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鲁迅一样赢得过我的心。
这位“辗转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痕迹’’(废名语),“以非凡的志气,伟大的心地,贯穿了一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他混合着个人主义与虚无主义在黑暗里的挣扎,以自己的真反抗一切奴役之路。他的努力,就像无声中国微茫的烛光,穿透着无边的寒夜,至今回荡在这块土地的上空。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渗着斑斑血痕。假若他地下有知,更会有深深的绝望,一如他活着时。
他死后,在他的精神墓碑上,后人以他最不希望看到的方式给他加冕。但他已经无能为力,只能在黑暗中,以他活着时穿透世相的目光,冷冷打量这喧闹的人世间,以他希望速朽的文字,让偶尔瞅上一眼的人胆战心惊。
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
但是,对于热爱鲁迅受教于鲁迅的普通人而言,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真实的鲁迅,而不是一个被高度神化、脸谱化的鲁迅。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鲁迅,对于深谙鲁迅各种著述的研究者而言,或许不是很难理解,但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更需要扎实的史料辨析,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
孙郁的《鲁迅遗风录》,其实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
在《鲁迅遗风录》这本书中,孙郁通过对鲁迅生前生后的主要关系图谱包括精神传承的关系图谱的收集整理,为热爱鲁迅的普通读者,梳理出了与神化、脸谱化完全不同的鲁迅形象,那是鲁迅的友人、弟子以及受其影响者包括与他关系并不融洽的人心中或笔下的鲁迅,尽管立场态度各有不同,但所勾勒呈现的,都是活的鲁迅的不同侧影,它们汇聚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鲁迅。
孙郁通过这些不同侧重的叙述,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而这些非官方的关系和话语,用孙郁老师的话来说,他要还原的是“私人语境里的鲁迅”。这些“私人语境里鲁迅”,实际上也是与主流的神化圣化鲁迅相对应的非主流的叙述。它为我们保存了一个没有被功利化的私人眼中的鲁迅形象,应该是更接近鲁迅的本真。
孙郁所呈现的,不惟是一个私人语境中的鲁迅,也为通过这些私人叙述,用北京大学高远东的话来说,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其实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说,孙郁是借这个话题,浇了当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块垒。
《鲁迅遗风录》中,孙郁的思考,坚守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有着自己对于鲁迅精神的独特体验,文字感性流畅,温润诗化,充溢了与岁月不太相合的激情。 ’
我相信,所有热爱鲁迅的人,内心都会流淌着这种激情。
16.作者为什么崇拜鲁迅?请分条概括。(6分)
17.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内涵?(6分) ‘
18.作者认为孙郁《鲁迅遗风录》一书的主要价值有哪些?(6分)
七、写作(70分)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弟子捧着小盆景来给大家欣赏。养在浅碟里的酪梨种子已长出嫩嫩的枝叶,真是人见人爱。师父却淡淡地说:“这粒种子长错地方了。若是把它拿到外面、种在土里,它就能接受阳光、雨水,长成一棵大树。”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
(钱钟书<谈艺录》)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
21.“诚斋放翁”是哪两位宋朝诗人的号?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22.用自己的话解释“写生”在文中的意思。(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章武二年夏六月陆逊大破蜀兵,刘备仓皇逃回白帝城。马良见大军败,将孔明之言告诉刘备。刘备懊悔无颜面见群臣,遂滞留白帝城,改馆驿为永安宫,最终逝于永安宫。
B. 吴荪甫在面对不是投降赵伯韬就是益中公司破产的厄运时,在杜竹斋的建议下,与英商怡昌洋行大班商量,用八个工厂作抵押,借了一笔款子。
C. 查理在父亲自杀后投奔到伯父老葛朗台家,初次见到比自己大一岁的欧也妮时便神魂颠倒,认为她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
D. 《老人与海》的结尾写到曼诺林告诉桑迪亚哥以后和他一起出海,这说明曼诺林在老人勇斗大马林鱼及群鲨的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
E. “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这句舞台说明透露出王利发对社会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不想因茶客谈国事而受到牵连、影响茶馆生意的心理。
24. 简答题(10分)
(1) 请指出下列文字中描写的是谁的房间?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结局如何?(6分)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2) 《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请指出她们分别是谁,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字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苦”的雪莱。1821年,雪莱在《为诗辩护》中写到,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在他看来,广义的诗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自古以来,当科学攻城略地不断扩大我们生活的疆土时,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所以,雪莱赞美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人生是荒谬而无望的。但也正是这种荒谬而无望,给了我们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可能。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我赋予意义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正如辛波斯卡所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诗歌不同于社论,虽然人们也会将它拿出来发表,但是它所具有的私人属性也是不容忽略的。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就像你进不了别人的大脑中思考。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至于交流什么是美:都在其次。
这不表示我鼓励诗人都去自说自话,固步自封。既然承认文学首先是人学,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私有性,还是公共性,诗的价值都在于意义的赋予和美的呈现。这也意味着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外,还交织着一个文学搭建起来的意义领域,来安放作者的灵魂。
(选自《读书》2015年第2期,有删改)
2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所阐述的“诗”与“思”的关系。
26. 如何理解辛波斯卡所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这句话?
27. 作者是如何认识诗歌的私人性的?
2017年语文高考题答案
1.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薪火相传,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以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衣钵相传: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根据语境“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语句强调的是“尊师重教是代代相传的价值基因”,所以用“薪火相传”恰当。理论,是指人们关于事物知识的理解和论述;理念,理性概念,根据语境“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语句强调的是“教育的理性概念”,所以用“理念”恰当。铭刻,在金石等器物上铸造或镌刻文字或图案,或者指牢记于心,感念不忘;镌刻,雕刻的意思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根据语境“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语句强调的是“把‘教育公平’可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所以用“镌刻”更形象生动的说出“孔子提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故选B。
2.B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结构混乱,“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句式杂糅,删去“顺利回国”; C项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不合事理,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D项不合逻辑,“防止”与“免遭”否定不当,“免遭”应改为“遭到”或“受到”;故选:B。
3.A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可根据七言绝句的特点,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绝句的第三句末字必为仄声,所以排除D;根据诗题信息“正月六日”,刚入春,离清明还颇早,所以B项不合;C项,从格律上看没问题,内容单看也可,但与第四句不吻合;诗前几句意为:春开来了,阵阵东风吹拂,春天的风物应该绽现。于是自然而然引出第四句:应该约上看花人一起去欣赏。故选:A。
4.B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所给的选项,理解每个选项的意思,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蟠桃”是贺寿用的物品;(2)“凤有高梧鹤有松”意为:凤凰有高大的梧桐可栖,鹤有松柏可居,可作为贺新居;(3)“于归”:出嫁,“必戒”出<孟子﹣富贵不能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所以用于“贺新婚”;(4)“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为贺升学。故选:B。
5.B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个节徽很简洁,外形是“6”字,代表了第六届竹文化节,内部是由竹叶组成的汉字“竹”;同时题干提到的文化节的主题和节徽的颜色也要融入进去。故选: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原句为“岂若管、商之功利,申、韩之刑名,仪、秦之捭阖,孙、吴之阴谋”,管、商、申、韩、仪、秦皆是人名,据此推断孙、吴也为人名,即为孙子、吴起,二人为兵家,所以 “阴谋”是用兵的谋略的意思。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A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B项都表转折。C项替/当作,作为。D项介词,比/介词,在
8.【答案】(1) 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头,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
(2) 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缘故),那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吗?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1) 本,以……为;审,通晓;矫,矫正。
(2) 用舍,被任用还是弃置不用,此处为被动用法;是,这,指示代词。
9. 【答案】作者才能方面,刘基才华出众,学识渊博,气度超群;作者的写作目的方面,作者因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发愤著书,以期后人以此参考,达到治世;书籍价值方面,内容广博,思想深邃纯正,雄辩有力。(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本的内容理解和概括、分析的能力。结合文本的前三届概括:有第一节叙述刘基才华出众,学识渊博,可见是从刘基的才能方面;第二节叙述了该书写作的经过,表明其写作目的,第三节中写我的感受,是从数的价值方面来评价。
【参考译文】
《郁离子》,是诚意伯刘基在元末时写的书。刘公的学问足以探究天、地、人的奥秘,学识足以通晓所有事物的情状,气足以改变军队的首领,以此评价自己,在天地之间卓然不群,自认为与古代的豪杰相比并无差别。二十岁,已经获得进士第,有志于推崇君主庇护百姓。在那时,国君不多思念考虑天下,任用官员也不认真选择,事情按惯例处理,(有才能的人)闭着嘴不能有所作为。不久南方北方相继发生骚乱,刘公慷慨激愤有安定天下的志向。藩卫国土的封疆大吏正致力于出兵作战,授予他参赞的职务,而刘公急欲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多次提出建议,都是挽救时局的长远之计。但当时的执政者因循守旧并乐于苟且偷安,建议都被压制不被实行。刘公就弃官离开,隐居在青田山中,发愤著书。这就是《郁离子》写作的缘由。
郁离是什么?离是火,有文采的样子,使用它,文章就文采兴盛,国家就会达到太平治世。这本书一共十卷,分为十八章,散列为一百九十五条,多的有上千字,少的有上百字。书中详细谈论了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谨慎处理微小的细节、修缮法纪、不求近列、推崇规劝、侦察敌情、审视形势、任用贤才、治理百姓,以仁义道德的美好风范为基础,明了吉凶祸福的苗头,通晓古今事业成败得失的情况,对矫正元朝的弊病,有深深的感慨,有激愤的言论。文章包容万物,彻底消解各种疑惑,辩论的文辞富丽,比喻工巧,又不背离正道。快速阅读这书的时候,书中的锋芒令人敬畏,就像太阿剑离开剑匣,好像不可把玩。慢慢思量,书中的道理正确,言之凿凿如同治病的药物,确定无疑如同疗治饥饿的不可缺少的五谷,哪里像管仲、商鞅的功利之说,申不害和韩非的刑名之术,张仪、苏秦的游说之术,孙武、吴起的用兵谋略,他们的学说都违背圣人(的思想),追求高超的谋术,却不认为自己不正确!
看这本书的人,都把刘公(之前)不被重用当作是遗憾的事,怎知天意在此,要将天命给予新朝呢?皇帝兴起,(刘公)最终完成伟大的谋略,辅佐皇帝,时运昌隆。等到论功行赏,裂地分封,最终接受五等爵位,与开国的元勋大臣,享受丹书铁券的荣光,永享美好,这难道不荣耀吗?《传》上说:自己国家的人才不被任用,就可能被敌国使用。这就应该说的是刘公吧。刘公写这本书,本来寄望于后世使用它,怎料到会亲身实践?虽然如此,刘公的功业都体现在这本书上,这是元朝失败的原因;刘公的书(里面的思想)被运用于事业中,这是我朝兴盛的原因。哎!一个(有才能的)人是被任用还是弃臵不用,关系到天下和国家兴衰,那么这本书,难道是微不足道的一家之言吗?
我早年曾经在刘公处接受教导,后来在金陵官寺拜见过他,他拿出这本书来教导我,我吃惊于前所未见,遗憾于不能完全掌握这本书的要领。现在刘公已经死去,他的儿子仲璟担心这本书散失,因为我与刘公有跟从学习的关系,让我为这本书作序。但我哪敢为刘公的书写序啊?只是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这本书上,也是很荣幸的事,所以就不推辞为之写了这篇序言。刘公讳基,字伯温,是栝苍人。像他详细的言行,官职功勋的等第,都详细记录在国史里,这里就不详细记录了。
洪武十九年冬十一月,弟子杭州府儒学教授天台徐一夔谨序。
10. (1) 【答案】 开头作者不明说自己不能升官发财,而是说钱拒绝和自己交往,幽默诙谐。三四句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自嘲文章不为世人赏识。五六句诗意表面上说自己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或讽刺。结尾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也给诗篇结尾添加了戏说的风韵。
(2)【答案】比喻。“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
【解析思路】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就写得很别致。韩愈的《毛颖传》将毛笔拟人化,为之立传,还说它受封为管城子。作者不明说自己靠着一支笔杆子立身处世,既升不了宫,也发不了财,而是精心选择了四个本无关联的典故,把它们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了新颖奇特的联想。笔既然称“子”,就可以食肉封侯;钱既然称“兄”,也就能够写绝交书。他将自己富贵无望的牢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非但不显得生硬,还产生了谐谑幽默的情趣。
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赏识,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构想新奇动人。
五六句转入当前仕宦生活的自白。这两句诗不单纯是记实,同时也在用典。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中谈到,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这里套用成语,说他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子问候别人身体如何罢了。诗意表面上说他尸位素餐,其实是对于碌碌无为的官场生涯的不满。
仕宦既不如意,富贵又无望,于是逼出了最后两句的追思。这是诗人在内心矛盾解脱不开的情况下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不直说退隐,却写对往事的追忆,也给诗篇结尾添加了吞吐含茹的风韵。
这首诗抒写不得志的苦闷,却采用了自我嘲戏的笔调,感情上显得比较超脱,而诗意更为深曲。不明了这一点,反话正听,把作者真看成一个对功名事业毫不婴心的人,则会误解这一诗篇。文字技巧上的最大特点是善用典故,不仅用得自然贴切,还能通过生动的联想,将不同的故事材料串联组合起来,形成新的意象,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 【答案】 (1) 欲辨(辩)已忘言 (2) 而御六气之辩 (3) 大弦嘈嘈如急雨 (4) 以手抚膺坐长叹 (5) 汨余若将不及兮 (6)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7) 俭以养德 (8) 读书(或书读)百遍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辨、辩、膺、汨。
12.【答案】小男孩偷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遭到摊主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过路和围观者无人劝阻,小男孩被折磨得精疲力竭后消失在黄昏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小说的开端是小男孩偷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被抓获;发展是遭到摊主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高潮是小男孩摔倒在路上;结局是小男孩离开。【解题思路】先确定好小说的主人公,在依据小说情节发展的规律来理清小说情节。
13.(1)【答案】男孩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看不清前面的路,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哪里(暗示这次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注意本句中“路”的象征意义,既是开不到前面的路,强调男孩被折磨得很严重;另一层意思是这样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将无法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2)【答案】连用三个“不知道”写出路过和围观的人对男孩的遭遇袖手旁观,漠不关心,表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结合小说的情节,小男孩被折磨的如此悲惨,人们却不去关心他,教育他,反而任由其离开,这反映出人们的冷漠。
14.【答案】①毫无怜悯和同情心。②心理扭曲残忍,恃强凌弱,以折磨人为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表明毫无怜悯和同情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他心理的扭曲。
15.【答案】内容:选取令人感到残忍的事件,揭示人性的丑陋和阴暗。叙事:通过重复的描述呈现血淋林的场面,令人不寒而粟;用不动声色的文字隐藏叙述者的情感态度,带给读者冰冷的悲剧感和冷静的反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鉴赏评价和探究作品的能力,从考查综合能力方面设题。小说重在表现自己对人性、社会的思考,用悲剧的手段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16.【答案】鲁迅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追求自由,反抗黑暗;鲁迅的文字在当今仍有意义和价值;鲁迅是我和许多青年人的思想引路人。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颓废苦闷,而又刚毅决绝;阴郁狐疑,而又温情慈悲”、“他对心性自由的攀缘,不屈服于一切势力的选择”,表明鲁迅是一位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追求自由,反抗黑暗;“他那些本该速朽的文字,依然鲜活”表明鲁迅的文字在当今仍有意义和价值;“他曾经带动了许多青年人走向精神幽深之地,后来也带动了我。他是我远离奴隶之路最重要的引路人,燃灯者”,表明鲁迅是我和许多青年人的思想引路人。
17.【答案】鲁迅那些批判传统和国民性的文字依然有现实意义,如果鲁迅知道他揭示的社会“病苦”经过这么多年依然没有改观,会对社会和民族没有进步感到绝望。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重点句子的内涵。借助文本的主旨揣摩句子的丰富内涵。
18.【答案】为鲁迅祛圣祛魅,给读者还原了一个有人性弱点但更可敬可爱的鲁迅;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以鲁迅为线索,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来为鲁迅祛圣祛魅,还给我们一个跟大家一样有人性弱点但更可爱可敬的鲁迅,而不是神坛上端坐的图像”、“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话语全然不同的鲁迅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就是以鲁迅为线索,为我们勾勒了一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史”三句话来概括总结出答案。
19.【材料分析】“养在浅碟里的酪梨种子已长出嫩嫩的枝叶”和“接受阳光、雨水,长成一棵大树”相比,种子应该成为大树。换句话说,就是能庇荫、能变成各种实用的器具,等化成灰了,还能滋养大地。做回真正的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哪怕充满艰辛。
【参考立意】发现自己;走出“呵护”;不忘初心。
语文附加题
20.【答案】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面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虽、也、诚是断句标志词语。“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两句结构对称,应该断句。“如铺锦增华”、“事半面功则倍”都强调达到的效果,应断句。
21.【答案】杨万里 陆游
22.【答案】描写前人未曾入诗的景物。
23、【答案】 B C
【解析】 B项应是孙吉人的建议;C项是欧也妮见到查理神魂颠倒,认为查理是“妙人儿”。
24、简答题(10分)
(1)【答案】薛宝钗。她聪慧善良,温柔大度而又通晓世故人情。薛宝钗的命运悲惨,虽然她与宝玉最终结成姻眷,贾宝玉在贾府被查抄以后出家做了和尚。
(2)【答案】《药》中的华大妈生性懦弱隐忍,《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风波》中的七斤嫂生性刁蛮泼辣,《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 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25. 【答案】①借助想象的诗歌与借助推理的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态。②诗歌伴随着语言,语言伴随着思想而诞生。③诗歌的隐喻、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表现人类的崇高思想。④诗歌能够迅捷地创造广袤的思想空间。
26. 【答案】①不写诗的荒谬是指现实人生的荒谬;②写诗的荒谬是指超越现实人生的诗歌创作的荒谬;③人要借助诗歌,寻找生活的意义,拥有热爱的东西,并战胜现实。
27. 【答案】①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②诗歌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表达。③诗歌关系到诗人的自我塑造。④诗歌的私人性并不排斥公共性。
【解析】首先确定答题的信息区域在最后两段。注意与“私人性”关涉的一些语词。如:“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
猜你感兴趣:
2017年语文高考题
上一篇:2017年重庆语文高考题
下一篇:2017年重庆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