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研究性复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参与到对《考试说明》、高考试题、阅卷标准以及复习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高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本大题12小题,共34分。
【材料一】
中国的侠文化历史悠长,“侠”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韩非子的《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这里的法和禁指国家的法律制度。韩非子站在法家的立场指出了“侠”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面。司马迁则以民间道德定义侠客形象,其在《史记》中专立《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随后又立《刺客列传》指明侠的本质就是舍己为人,他们明大义,识大体,他们的义愤为国难而发,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成为铲除不平、伸张正义的一种社会力量。后代讨论侠的时候,主要根据(依据)的就是司马迁的这一段话。
班固在《汉书》中作《游侠传》,从《后汉书》起,官修史书不再专门为游侠立传。此后史书对侠的记述便无以为继(销声匿迹)。史家没有记载的东西,就以诗、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载流传下来,侠的形象由此出“史”入“文”。也就是说,政府希望独掌法律,不喜欢跟政府唱对台戏的游侠。而游侠认为政府有不公正的地方,所以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执掌正义,决定是非和生杀。这一点是像中国这种大一统帝国绝对不能允许的。因此,从汉景帝开始就大量杀戮游侠,中国历代帝王,只要建立起政权,国家稳定以后,一定杀游侠。所以,侠存在的空间主要是乱世。
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柳亚子诗云“乱世天教重侠游”,就是说,在乱世里面,老百姓更易被欺侮,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所以,格外地想念侠。人们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救济)的希望。
不仅乱世,就是所谓的太平盛世,封建社会的很多不公也无法通过政府得到适当处理,很多坏人,官府和法律制服不了,或者说不愿意管制,这时民众希望在法律和政府之外,另外有一批人,这批人跟政府没关系,但是他们能够帮助老百姓,即所谓拯世济难。这就是侠能够被接受或者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的心理基础。
侠由产生到消亡的过程中,其特征中的积极方面,也就是符合主流意识需要的元素,可以理解为武侠精神的体现,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人格精神中的一部分。结合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对武侠精神的 ① (q uán)释,再纵观历史武侠人物的悲壮侠义之举,可以将武侠精神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恩——知恩必报,重义轻命。所谓“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战国末期武侠产生起,知恩必报就已成为侠的最坚定的信念之一。受人恩惠,无论多少,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要加倍回报,如果无以为报就要杀身成仁,以死来报答知遇之恩,这是侠最初产生之时所秉持的信条,后来这一信条广泛地流传于民间大众,逐渐成为平民大众的一条伦理道德。
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已成为侠最根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侠者忠于然诺,一言既出,舍命践行,以为立于天地间的信条。
勇——千里赡急,不吝其生。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趋人之急,甚己之私。”又说:“千里赡急,不吝其生。”轻生是武侠精神中至为壮烈、震 ② (hàn)人心的因素。这一生死观一反乐生畏死的人之常情,洞达人世,视死如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血性洋溢。
义——除暴安良,打抱不平。执义为武侠精神的核心。孔子解释,“义者,宜也”。胡适解释“宜就是应该,凡是应该如此做的,便是义”。侠与义往往组合成词也说明义为侠之核心。遇见不平之事他们仗义执言,危难之际他们急公好义。他们行侠不为私利,不单为某一个人,而是为了伸张正义,除暴安良,所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甘为公义而战,甘为天道授命,凡义之所在,九死不悔。这一条武侠准则是对先前侠为人排忧解难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宋朝以后由于受到儒家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具有儒家观念和伦理内容的“忠义”武侠观,如两宋时期武侠豪杰纷纷组织抗辽抗金团体,明朝时期沿海武侠组织抗击倭寇入侵等。这类武侠组织均以反抗异族入侵、捍卫民族利益和荣誉为宗旨。由此,中国武侠精神由单纯的个人或集体恩怨上升到为国为民的民族大义上,武侠精神达到了最高境界——为国为民的大侠精神。
侠之所以受欢迎,还有一点就是侠身上展现出的气质:独立不 ③ (jī),自由放达。古代侠士,衣带飘飘,倚剑长歌。他们不要名位,不要爵禄,也不想受到任何社会和他人的束缚,他们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将不平之事变成公平之事;轻财好施,赈穷救急,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追求公平与自由。这种天马行空、豪放肆意的气度,很受文人的欣赏。
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文人,或者说一直到现在的读书人,或多或少都对侠的观念、对写侠的诗文、对武侠小说感兴趣。虽然《史记》《汉书》以后的中国史书,没有再记载关于侠的故事,可是,我们从魏晋隋唐描写游侠的诗歌文章,从唐代宋代的豪侠小说,从元代及明代清代的游侠杂剧传奇,从明清的侠义小说,到20世纪的武侠小说,一直到现在台湾、香港很流行的武侠电影,都可看到大侠的身影。
侠作为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社会群体虽已消失,但是武侠崇尚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追求道德完美和理想人格的传统心态,早已积淀于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意识的深处,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发展道路。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正确规范地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1.(3分)①诠②撼③羁(一字1分。有错字不得分。)
【解析】诠:说明,解释。是言旁,不能写成三点水。
撼:摇动,撼动。“震撼”就是震动了,撼动了,怎么会是心旁的“遗憾”呢?
羁:本义是罩在马头上的笼头,比喻拘束。上面不是西字。
2.文中加黑词语可以互相替换的一项是(2分)A
A.根据(依据) B.无以为继(销声匿迹)C.拯救(救济)D.代代相传(薪火相传)
【解析】无以为继: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销声匿迹:不出声;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史书对侠的记述显然不是销声匿迹,此处是说后代的史书没有继续专门记录侠的故事了。“救济”一般指物质方面的,文中应该用“拯救”。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文中说的是侠的精神传播,用“代代相传”为宜。
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侠的身上既有目无法纪、好斗使力的一面,也有舍己为人、遵信守诺的一面。
B.中国的侠文化源远流长。从现有研究资料看,侠的起源不会晚于战国末期。
C.《史记》《汉书》之后,侠淡出正史,处于无记录状态,但武侠文学从未绝迹。
D.侠只有在乱世才能生存,如是太平盛世,生活安定,百姓就不会特别怀念侠。
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人们喜欢侠的原因。(3分)
【答案】人们喜欢侠的原因,一是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1分)二是敬佩侠所具有的恩、信、勇、义、忠等武侠精神;(1分)三是欣赏侠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1分)(意近即可。)
【解析】文章从第三段第一句话“中国人为什么在侠的身上寄予那么大的希望?”开始,便是阐释喜欢侠的原因了。第3—4段阐释了一点:在侠的身上寄托了被拯救的希望;第5—10段阐释了一点:敬佩侠所具有的恩、信、勇、义、忠等武侠精神;第11段又阐释了一点:欣赏侠的独立不羁、自由放达的气质。
5.下列三副对联都是对武侠精神的歌颂。任选一副,写出下联。(2分)
①上联:扶危匡难真国士下联:
②上联:抒尽千古豪杰志下联:
③上联:义胆扶危扬正气下联:
【解法指导】符合对联的要求。对仗,宽对即可;平仄,大体规范。[契合内容,1分;符合对联要求,1分。]
对联最基本的要求是上下两联内容相关,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平声字收尾。
【参考答案】①劫富济贫诚豪杰 ②唱遍九州正义歌 ③忠肝济贫抑邪风
6.阅读文章,请就武侠精神的不同表现提出你的一个质疑,并说明质疑的理由。(4分)
针对具体的“武侠精神的表现”1分,质疑合理,1分;理由成立,2分。
学生样卷:
点评:质疑明确,质疑合理,理由表述清楚,充分。4分。
7.结合上文内容,从下列两个链接材料中任选一个人物,分析其行为表现所体现的武侠精神。(4分)
链接材料一:
《侠义公安小说史》高度赞扬水浒英雄的侠义,说“《水浒传》是一部歌颂侠客义士的史诗”,其侠义多表现为水浒英雄(如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等)的个体行为。
链接材料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舞阳所持图!”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答案示例:鲁智深的武侠精神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当他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控诉后,非常同情,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而对郑屠则怒不可遏,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鲁智深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体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和除暴安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武侠精神。(人物分析,2分;武侠精神内涵,2分。)
【材料二】
纸上思量
①把一张六尺宣纸徐徐展开,铺在宽大的案上。两边用厚重的镇纸压住,纸面一下子平整起来。我的心情也随之渐渐平静,眼前宛若出现一片素淡的旷野,一片晴朗的天幕,一片水波不兴的宽阔河面。
②真的要下笔,我反而谨慎了。对如此精良的雪一般的宣纸,我一直心存郑重。有好几次,柔软的羊毫在砚边濡染了润泽的墨汁,提了起来,踌蹰再三,还是把笔搁下了,那个时刻似乎还未到来。
③通常我不是这样。平时用廉价的宣纸练字,废纸千万,每一张都在线条的纵横交错中墨气淋漓,写到密不容针方才放弃。无数的廉价宣纸训练出了一个人的胆量,还有手上准确精到的技巧。那些附庸风雅的人,他们对于宣纸轻慢、漠视的眼神,我是一直【耿耿于怀】的。上乘(chénɡ)的宣纸,遭逢了没有技巧储备、没有性情濡养的拙(zhuō)劣书手。他们不管不顾,一笔下去,肯定不行,揉搓丢弃;再来一张,还是不行。结局是可望而知的。这种人永远都无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家,他们不惜纸,更不善用纸,只是以蹂躏糟蹋纸为快意。
④少年学书,成年以后把笔挥毫成为我的专业,更成为精神上的倚重。我经常把自己关在书房内,把玩古帖,独自书写。书法给予我的快乐就是这种独立性,可以避免受人牵绊(pàn),也不必迁就他人,享受孤独之趣,因此才得笔无凝滞、圆融无痕。琴师抚琴与书法家动笔极为相似。白居易在《夜琴》中说:“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正是在自弄自罢中,深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忘怀俗事,不知今夕何夕,今世何世。抚琴和挥毫都有一种萧疏感,它们甚至【相辅相成】。秋风黄叶,林壑清肃,这边琴师弹的是《渔樵问答》《平沙落雁》,清逸的琴声汩汩而出,冲和疏淡。那边的书家静听中凝神绝虑,墨香氤氲,填词抒怀,笔底清旷飘逸。秋色点染,琴音笔调都附着了萧疏淡远的韵味。琴声随风而逝,而形于纸上的晕化之痕,却可以留存下来,成为一次雅集的印迹。
⑤少年时我曾想改学绘画,色泽斑澜的画面,那么富贵、冶艳,整个世界就像浸在缤纷的春光里。人进中年,浮艳心思已渐消遁,对于色调的喜爱也重新规划分野。一个人不可能长期面对喧闹的视觉对象,就像我们不敢长久仰望炽热的骄阳。而皎洁的月光,它的澹泊之色,让人可以长久注目,感受到它的亲和与抚慰。相比于泥金、泥银、大红镶嵌龙凤纹路的宣纸,我更喜欢素洁如雪的玉版宣,它驱逐了富贵、妖娆的气息,显得孤寂、清寒。
⑥一个喜好在白宣上驰骋的人,他的目光是平静安详的。素净洁白的纸,冰冷细腻的砚,竹木与毛羽制成的笔,汲日月精华的松枝烧制成的墨,都是纯朴之物。书法家以此为己所用,天长日久,也如这些自然之物,质朴浑成。
⑦西晋时期人们争相传抄左思的《三都赋》,以至纸价上涨,留下了“洛阳纸贵”的佳话。那是一个欢欣鼓舞令人感动的场面,人人以笔墨相见,在宣纸上寄寓情怀。那是一个生活节奏徐缓的时代,是一个在纸面上刻画性灵的时代。宣纸使用率达到极致的时候,城市安静下来,人人行止优雅,他们在一点一划的讲究中,心性被磨洗得从容安闲。而在物品包装越来越华丽、文化作秀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在,古雅素净的宣纸日渐陌生,朴实无华的笔墨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逼近心灵的深处?
⑧爱纸惜纸,算起来也是我四十岁以后的事。“惜墨如金”,也就是惜纸如金,每一次下笔都像是举办一个庄重的仪式。书写之前,研墨以使心静,焚香以使室清,沐浴更衣以使神清气爽。此时,下笔的氛围形成,自然笔随心动。那些“书法表演”,是今人恶作。应景而表演,笔在手中,动作很大,口中有声,这是很不敬畏的。书法本是寂寞之道,运用在人声鼎沸的娱乐场景里,博人一粲,“表演者”毫无矜持,随便而轻率,内心不复清静。现如今,还有多少人在效古人之行,恪守笔墨之道呢?
⑨提按快慢,纵敛卷舒,纸上的动作都是一些怀旧的影子, 我的内心还停留在对古雅的喜好上。我喜欢收藏各式各样淡雅的信笺(jiān)。白色的笺上,浅浅地浮动着异兽、云水、钟鼎、瓦当的纹路,逗引我书写。在各类书写中,写信札最没有负担,笔提起来,文思涌出,于是疾疾向前。文词错了,就圈起来,或者涂抹一下,只求一个随意。若把信写得笔笔不爽,在我看来已失天趣。今天,人们爱发电子邮件,用笔墨写信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精美的宣纸信笺,搁在柜台上【无声无臭】,渐渐蒙上了尘泥。
⑩又是一个夜晚来临,春日将过,初夏将至,空气中弥漫着滋润清新的气息。我照例在案上铺开一张白宣,书房似乎一下子亮堂许多,四周岑寂了下去。我等待着即将到来的心动时刻。(取材于朱以撒同名散文)
8.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濡染 上乘(chénɡ) B.凝滞 拙(zhuō)劣
C.斑澜 牵绊(pàn) D.安详 信笺(jiān)
9.下列词语中的“爽”与第⑨段“笔笔不爽”之“爽”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
A.屡试不爽 B.直爽 C.神清气爽 D.爽约
10.文中【】内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D
A.耿耿于怀 B.相辅相成 C.层出不穷 D.无声无臭
【学习建议】
1. 成语的运用。要注意积累,熟知成语的固定义。勤查词典多记录。
2. 平时做选择题,必须给出理由解说。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
A.开篇所写作者动笔前的想象,既折射出他的心境,又暗示了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B.作者的内心停留在对古雅之物的怀旧上,所以对今人不恪守笔墨之道心怀不满。
C.作者认为笔墨纸砚自然纯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书法家的心性气质。
D.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营造了宁静的氛围,表现出书法创作应有的庄重感。
12.作者的“纸上思量”包含着他对书法艺术的认识思考和情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6分)
(6分)(1)作者从宣纸的精良素洁感受到它的高雅、孤寂、清寒之气(1分),(2)认识到书法艺术能让人精神独立(能成为人精神的倚重)(1分),心性变得从容安闲(1分),是寂寞之道(1分);(3)作者认为应该恪守笔墨之道,对书法艺术怀有敬畏之心(1分),对浮华喧嚣的书法现状,深怀忧虑(1分)。(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有三个方面:
宣纸(书法艺术)的特点2分(高雅、孤寂、清寒等)。
它使人如何2分(独立、从容)
作者对它的情感态度2分(敬畏、忧虑)
复习建议:
1. 注意总结答题基本套路。
2. 呈现答案时条目清楚,可标序号或用分号表示。
3. 适当多答几条。
二、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5题。(10分)
?古 风(其三十九) 李 白
?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 ?注:① 徂晖:落日余晖。 ②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 ③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答案:A 前四句写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景象浩大空洞,景物苍凉萧索,结合全诗看表现的不是昂扬奋发而是沉重压抑的情感。
14.下列诗句中梧桐的意象和寓意,与“梧桐巢燕雀”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C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虞世南《蝉》)
D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答案:C ,寓意品格高洁,与例句同。古诗中梧桐的意象及寓意主要有以下几种:1.品格美好高洁;2。孤独忧愁;3美好爱情等。A、B、D为孤独忧愁。
15.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遇的激愤。(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
阅卷要点:
每个要点1分,结合具体诗句解释1分。后两个要点可以合并,并结合具体诗句解释。只结合结尾句解释只得2分。将诗歌理解为李白豁达自信豪迈的感情,属于理解错误,与前面的激愤和不满矛盾,最多只能得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21题。(23分)
①婴儿堕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号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②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①,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③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呆女,失果即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妇之哭,竹染湘妃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④《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言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②。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想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⑤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⑥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老残游记》自叙)
【注释】:①刍秣(chú mò):草料。 ②陶泄:发抒,宣泄。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城崩杞妇之哭 崩:崩塌
B. 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 衡:平衡
C. 名其茶曰“千芳一窟” 名:命名
答案:B(衡:衡量的标准)
1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与鞭策相终始
B.厌饱乎梨栗 欲不哭泣也得乎
C.以其有灵性也 李后主以词哭
D.一为有力类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
答案:D(A与:关联,动词 /和,介词 B乎:相当于“于”,介词 /吗,语气词 C以:因为,连词/用,介词 D为:是,表判断)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牛马虽终年辛劳却不被重视,猿猴生活自在且被人喜爱,是因为前者缺少灵性而后者有灵性。
B.全文可谓写“哭”的绝世之作,作者认为人因有灵性而哭,“哭”因类型不同而有高下之分。
C.作者认为《红楼梦》中称茶和酒为“千芳一窟”、“万艳同杯”,是暗指书中的众女子命运悲惨。
D.处于风雨飘摇的清末,作者把因身世、国家等方面产生的悲愤之情寄寓在《老残游记》之中。
答案:B
19.文章的结尾写道“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结合原文,“吾之哭泣”属于哪类“哭”,这类“哭”的特点是什么?(5分)
答案:属于有力哭泣中“不以哭泣为哭泣” (1分)。这类的特点是,用写作或其他形式(1分)来宣泄抒发胸中郁积、感慨国家兴亡(1分),力量和影响较大(1分)。 (4分)
【参考译文】
婴儿落地,他会呱呱而哭,等到他年老死去,家里人围绕在他身边,则会号啕大哭。这样看来,哭泣原来是用来了结一个人诞生和死亡两件大事的。其间人品的高低,以为他哭泣的人的多少为衡量的标准。哭泣是灵性的表现,有一分灵性就有一分哭泣,与处境遭遇的好坏没有关联。
马与牛,终年辛勤劳苦,吃的不过是些草料,一直在人的鞭打下生活,称得上是辛苦了;然而不会哭泣,是因为缺少灵性。猿猴这种动物,在深山老林里跳跃腾挪,一点梨栗类的果子便能吃饱,最为快活,却善于啼叫。啼叫,是猿猴的哭泣。所以,博物学家说:猿猴是动物中性情与人最为相近的,就因为它们是具有灵性的。古诗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它们的感情是多么地丰富啊!
灵性产生感情,感情产生哭泣。哭泣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为有力的哭泣,一类为无力的哭泣。那些痴儿傻女,丢了果子便哭,掉了簪子也哭,这是无力类的哭泣;而把城郭哭得崩塌的杞梁之妻的哭,把眼泪染上竹子的湘妃的哭,才是有力类的哭泣。有力类的哭泣又分成两种:为哭泣而哭泣的,其力量较弱;不为哭泣而哭泣的,它的力量十分强大,它的作用也更为深远。
《离骚》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哭泣,《庄子》是蒙叟庄周的哭泣,《史记》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哭泣,《草堂诗集》是杜工部杜甫的哭泣;李后主李煜以词哭泣,八大山人朱耷以画哭泣;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记》,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别恨离愁,充满肺腑难以发泄。除了用纸笔代替喉舌外,我千种思绪去向谁诉说?”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在小说中)他把茶称作“千芳一窟”,把酒叫作“万艳同杯”,其实不正是说:千芳一哭、万艳同悲。
我们生活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有个人身世引发的感情,有对家国的感情,有对这个社会的感情,有对种族、宗教的感情。其感情越深,哭泣就越悲痛,这是鸿都百炼生写《老残游记》这本书的原因。
时局已残破不堪了,我们这些人也将要老死,想要不哭泣,能吗?我知道海内的“千芳”、人间的“万艳”之中,一定有与我一起哭一同悲的人啊!
20.翻译句子。(4分)
(1)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2)不义不昵,厚将崩。
翻译:(1)如果不加隐讳地记下他们的事迹,不掩饰他们的过失,那么他们的恶行就会昭著于一个朝代,他们的臭名就要流传千年。
(2)他(共叔段)对君不义,百姓就不会拥护他,势力再雄厚,也将要崩溃。
2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 尝 学 射 矣 始 也 心 志 于 中 目存 乎 鹄 手 往从 之 十 发 而 九 失 其 一 中 者 幸 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 不 修 一 病 随 之 病 尽 而 法 完 则 心 不 期 中 目 不 存 鹄 十 发 十 中 矣。 (取材于苏轼《仁说》)
答案:吾尝学射矣/ 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 手往从之/ 十发而九失/ 其一中者/ 幸也。…? 一法不修/ 一病随之/ 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 目不存鹄/ 十发十中矣。
参考译文:孟子说:“有德行的人就像射手一样,如果射箭没有射中,就回过头来从自身寻求问题。”我曾经学习射箭,开始时心里只想着要射中,眼睛看着箭靶,箭随着手发射出去,十次有九次是失败的,其中有一次中了,也是侥幸的。有一个擅长射箭的人,教我回过头来从自身找原因。双手握持住关键部位,脚步合乎规则,四肢周身,都有法度。一个地方没有研究,一个毛病就随着它出来了。毛病没有了,那规则也就被掌握完了,那么心中不再只想着射中,眼睛也不只看着箭靶,十次射箭十次都能射中箭靶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1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流觞之水
朱以撒
① 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
②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③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
④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不过,让今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⑤同样的暮春之初,同样的茂林修竹,不同的文人情怀,如同笔调凌乱的草书,已经不是魏晋时的章法。
⑥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得即兴赋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⑦我是做好罚酒的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了,也许即兴就成了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似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⑧天啊,怎么可以这样?
⑨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
⑩公元353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在那个流连诗酒的时代,居然还有十六人未能成诗,从而罚酒三巨觥。当时,八九岁光景的王献之也跟了来,一路行走已是劳顿,觞到跟前一时乱了方寸,诗兴全无,只好喝酒,想必被罚得天旋地转,还得由几个兄长轮流背回去。文人游戏就是这样,玩玩而已,真情是雅集的基础,不可太认真了。诗才迟速历来就有,像三国时的王粲,“举笔便成,无所改定”,而南朝谢灵运,“久之乃就”,却不能因此认为谢的才华不如王粲。自然而然是人的禀性中最实在的部分,没有矫饰,也没有污染,就如年幼的王献之,完全不会事先请求王羲之:“父亲大人,替我作诗二首,以备明日觞咏之需。”作为父亲的王羲之,也不牵挂儿子是否能诗,是否当众出丑。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是谈不上名士风度了。
11想想如此自在的文人交游岁月,已经像走马灯一般过去了。
12有些燥热,我站了起来,走出摇头晃脑吟诵的人群。脱下晋人长衫,反而舒畅起来。旧时兰亭并不在此地,这里的一切都是后人仿制的,渗透了人工的痕迹,就连王羲之喜爱的白鹅,王徽之喜爱的修竹,都长得如此精致,没有一点野性,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它们是在野的生命,却在修剪和圈养中,被改造得温顺起来。只有澄澈之水还是旧日模样,在迎来送往中潺湲无息,越来越多的人工匠意被卷入水库成为旧事,连同当时的诗篇,都已不知所终。只有那年兰亭雅集的诗文,依旧传诵。
13人自古亲于水。筑巢于水湄,枕涛声于梦中;击楫于中流,凌万顷之茫然,却越来越不能如水这般自然。这也是生而为人的一个缺憾吧。
22.在下面□中填入相应的内容。(10分)
兰亭雅集的文坛乐事发生在晋朝,地点在今天的浙江绍兴,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济济一堂,盛况如《兰亭集序》所描绘的“□□□□,□□□□”;他们面对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诗集写了序文,作为书法作品的《兰亭序》被称作“古今第一行书”。《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所以□□□□,□□□□□□□,信可乐也”;也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其实这种人生感慨在王勃的《滕王阁序》“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中有体现,尽管当时“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也在苏轼的《前赤壁赋》 “□□□□□□,□□□□□□” 中有体现。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每处1分。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B. E(每项2分)
A. 无论形式上怎样刻意的模仿,现代人再也无法还原古代的情境,回归古人的情怀。
B.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游戏,现代人效法古人,旧瓶装新酒,别具风雅。
C. 第⑥段写花瓣顺着曲水漂流,创设了春光灿烂的美景,有助于激发人们的诗情。
D. 兰亭雅集,王羲之并不关心和帮助年幼的儿子;王献之虽未成诗,却并不因此出丑。
E. 现代人胸无点墨,不具有即兴赋诗的诗才,不能像古人一样才思敏捷,临殇吟咏。
【解析】B.错在别具风雅,E、错在胸无点墨。
24.解释第⑧段画线句中“这样”的含义,从上一段看,作者“身边的人”又为什么会“这样”?(3分)
“这样”:指为应对觞咏活动预先准备好诗作(1分)
原因:“作弊”可以“博得众人喝彩”;避免作不出诗时“脸红耳赤”的尴尬和“胸无点墨”的非议。(原因包括两个方面,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5.在第⑩段中,作者认为“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是谈不上名士风度了”,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名士风度”是怎样的?联系当今现实生活,你又如何看待“名士风度”?(6分)。
名士风度:率真随性(自在自然);富有才情。(每个要点1分,共2分)
表明看法(1分),联系现实(1分),理由分析2分。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1)某中学举办“感动心灵、启迪成长——我最崇敬的中外作家”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四人中任选一人,为其写一则颁奖词。
候选人:鲁迅 周国平 苏轼 契诃夫
【指导】1.情感真挚,真挚赞美人物的事迹与精神,以达到以情感人的艺术效果。
2.对人物事迹的评价,体现一定的深度,触及人物的精神内核,将人物的壮举提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因此,颁奖词的写作要关注以下三点:
1.联系人物的事迹或作品(4分)
2.关照人物及其事迹或作品承载的价值和意义。(4分)
3.语言精练简洁优美。(2分)
2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50分)
(1)在文学名著的长廊里,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的思想、精神或者人格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对他们或崇拜,或蔑视,或敬佩,或憎恶……
请以“偶遇”为题,通过想象写一篇记叙类文章(记叙文、小小说、戏剧台本……),描写一次与他(她)的偶然的相遇,展现他(她)的精神与人格。
(2)日前,某出版社以“死活都读不下去的作品”为主题进行读者调查,结果显示,“死活都读不下去书单”排名前十的书籍有:
①《红楼梦》、②《百年孤独》、③《三国演义》、④《追忆似水年华》、⑤《瓦尔登湖》、⑥《水浒传》、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⑧《西游记》、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⑩《尤利西斯》。
这个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2017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1、文学之殇 周洁欣
在某家出版社进行的“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的读者调查中,《红楼梦》《百年孤独》《三国演义》等国内外传世经典作品名列前茅。摒弃这一项调查中的商业与哗众取宠的成分,其结果还是让人深思——所谓名著阅读,究竟是以何种身份存在于我们的当今社会?
纵观排名前十的书籍,我们不难总结出它们的特点——篇幅较长,内容深刻厚重,反映了人生、社会与某些时代的哲理与问题,语言富有特色:绮丽繁复如红楼、清丽悠远如瓦尔登湖,冷峻沉郁如尤利西斯。它们被奉为经典、被列在推荐的必读书目中被语文老师反复用作引例;被大量出版翻版,被人人买回家中置于书柜束之高阁,被压在知音、故事会、言情玄幻小说下不见天日。
这归根结底是供应与需求不相符的原因,人们将读书当做消遣,追求感官视觉上强烈的刺激与娱乐,那被忙碌塞满的心和大脑再也没有一席之地、愿意去细细揣摩精妙的词句与内容——他们要简单、要通俗易懂,要在拥挤的地铁上对着电子书寥寥几眼就能明白,并且能从中获得愉悦的文字。由此看来,这些经典不被人喜爱,因其不那么浅显易懂的行文与略显冗长的描写而令人“读不下去”,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了。
那么如果这些人不再忙碌,有充足的时间和文韵盎然的环境,时光宁婉,手边一杯茶香四溢的淡茗,面对那榜单上的书籍,他们就能够读得下去了么?不,我想大多数人依旧读不下去,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阅读真正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文字与文学的理解和体悟更类似于一种天赋,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教育的影响,这种天赋赋予人们对于文字的强烈热爱与敬重,不受时代身份的限制。哪怕站在帝国大厦的顶端满眼琳琅都市。读起莎士比亚也恍觉近如昨日,能够透过华美的词句触碰到过往逝去的年岁。只有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文学经典其本身的存在才是有意义的,而其余的人,哪怕是掰开揉碎将巨著中的语言化读,本质上也毫无意义,因为他们对于文学绝无半点需求。
由此看来,名著似乎只对一些群体的人们有用。这样说来又未免太过偏激——因为名著不仅有文字还有思想,人们读不下去,但总能听得入耳。将名著化读,精炼出其中的思想精粹与玄奥哲理,以大多数人更易懂的方式呈现给诗人,就如《百年孤独》中拉丁美洲的兴衰更迭,周而复始的腐朽警戒,《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生与死亡,那无限的追思与渺远……脱离了文字本身,这些思想依旧可供济世,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之途上的灯火,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那些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是文人奢侈的盛宴,也是大多数人类赖以生存、文明薪火相传的养料。
好在文学审美的标尺永远会由懂的文学的人建立衡量,取向高度不会因为社会的庸碌而坍塌,经典的生命将会与人类所存在的时间等长,无论几番变迁,都无可替代。
2、名著无需“抢救” 孙燕妮
日前,某出版社汇集读者意见制成了“死活读不下去书单”,前十名均为中外文学名著,且令人啼笑皆非、堪称“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是,我国“四大名著”皆排名靠前,《红楼梦》尤其位列榜首,高处不胜寒。
这份榜单无疑又要掀起一番关于时代变迁、文化继承的热议,好事者或者痛心疾首,悲叹当今的人 “趣味俗恶”“不分优劣”;或者幸灾乐祸,甚至呼吁重新票选“当代四大名著”,最终不了了之。
我以为,该事件既不能说明现代人已彻底堕入虚浮功利的“烂泥潭”,也更不意味着经典完全失去其教益,理应遭遇“束之高阁”的厄运。不过榜单形成确有其因果:当今生活节奏快,即使不必在温饱线挣扎,仍要面对工作、家庭的种种压力和物质世界的重重诱惑,这是议及阅读碎片化、人心功利化时不得不一再讲明的。由于时间紧迫、无法细致研读,语言上的障碍就成了第一道坎。除了古文“学霸”和专攻此方向的学者外,我想任谁阅读古典名著原本都会或多或少感到吃力,于是极大影响了阅读速度和观感。参与投票的可能有不少是青年学生,应付繁重的课业之余,又被强制“恶补”中外名著,甚至还得参加由此衍生的种种传统文化考试,实在“不堪其扰”。
此外,陌生的故事背景和行文风格也是一大难题。恐怕很少有人亲历官宦大族的衰落,品尝其中辛酸;或者搬到马贡多那样循环、闭塞、凄无的小地方,陷进不可解的命运;或者在瓦尔登湖边建筑自己的小房子,逃避一切世事繁杂。没有共同的经历,理解故事情节与人物心理就存在困难,更不用说《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等流动性强、基本属于作者同自己或同天神对话的产物,或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之轻》那一类简单故事中牵出的深妙的“哲学”思辨了。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尽管时空在名著与我们之间设置了重重屏障,我们也不能以之作为忽略甚至“打倒”这些经典的理由。虽然没有共同经历使理解变得困难,但体悟另一种人生不正是阅读的意义之一吗?在各不相同的背景设置之下,埋藏了许多更普遍、更“人类”的东西:谁不曾体味造化弄人的无奈,谁不曾感受失去的苦楚、逃离的冲动、成长的迷惑、功成的喜悦?一旦克服阅读障碍走进这些名著,便会发觉他们名副其实:以最生动、精巧、深沉的眼和手,目击、记录、追省了真正引人共鸣的东西。这便是名著之美。
至于以后该怎样对待这些令人头疼不已的“死活读不下去”,我以为,无需强求,更没必要大谈“抢救经典”。经典一直都在,阅历够了,稍加引导,自然流连其中。许多作者写作全然不为传世,而我们能从这些孤独的遗产之中略略寻得几分有益于己处,便已经为一大幸事。
3、读书须恪守宁静 王地
在物质尚不发达的古代,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那些令人向往的文字刻在沉重的竹简上或写在昂贵的丝帛上,令大多数平常人家学子望而兴叹。而在物质相对高度发达的当代,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读书又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今日有一则新闻引起热议,某出版社发起“死活都读不下去的作品”为题的调查,结果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以《红楼梦》为首的多本名著高居榜首。有人表示赞同,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这些书籍多用晦涩艰深的文言写就,令现代人无法理解;二是这些故事和思想都诞生于遥不可及的古代和异域,现代人不易理解。
这些理由可概括成一条,就是环境造成这些典籍被阻隔到了无法企及的高处。现代的环境使民众无法切身地体会到这些古典的意韵。
然而,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冠冕堂皇的托辞。虽然文言晦涩,可是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在有心人看来不会难学;环境之差只是外在,有识之士更能看到表面的差异下精神层面的契合。且看那红楼,表面发生的是古代故事,实则映照出亘古不变的人性与社会悲剧。情窦初开的少年少女在红楼里读出如自己般叛逆的宝玉,灵气逼人而娇羞的黛玉,他们会因那与自己不谋而合的情感而会心一笑;人到中年的人,会因那封建大家族中勾心斗角而联想到社会的复杂从而心生共鸣;历尽沧桑的老者,会为那“千芳一哭,万艳同悲”的结局痛感悲凉而流出共鸣的辛酸泪。对于好文章来说,社会背景不过是载体,真正令人动心,感动人的是亘古不变的人性与情感。即使远隔时空,谁又能否认那瓦尔登湖畔午后暖阳下的遐想不曾映入过自己的脑海;即使时局不同,谁又能否认高觉慧充满青春期荷尔蒙的有些冲动的激情不曾充盈过自己年少的心;即使百年孤独的故事表面看起来荒诞不经,谁又能否认那离奇的轮回使自己内心深处萌起一点共鸣?
现代人读不进经典,本质是由于失掉了宁静,现代人的阅读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是的,人人都在“读”,他们读的是手机上配着图片的浅显八卦,他们读的是一看就懂的伪“心灵鸡汤”,但这些都是廉价的阅读,消耗时间的文字。阅读俨然成了一种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的奢侈品。人们不去吸收咀嚼书籍中的情感,因为他们习惯了批量生产的小说里浮于表面的“人之常情”,殊不知,经过咀嚼后顿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的一刻是多么幸福!
穿越千年,穿越时空,让自己的心灵归于宁静在现代社会是一种能力。让自己的内心充满宁静,恪守宁静,体验与古人、异国大师穿越时空而产生情感共鸣时的幸福吧,那将是淹没于驳杂信息大海上的一盏希望的灯火。
4、为何“读不下去” 赵玥
日前,某出版社发布了以“死活都读不下去的作品”为主题的调查结果,其中《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国四大名著,《瓦尔登湖》、《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等均列入榜单前十。在我看来,“死活都读不下去”有如下原因。
其一,有些书具有时代性,受写作时间的限制,与现实生活脱节,很难引发读者阅读兴趣。就好比中国的四大名著,因写于古代,题材、语言、创作风格均与如今的时代大不相同,且篇幅过长。读者因无法感受到当时的时代氛围,以及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又不是很了解,又怎么能够进入作者所写意境,又如何能明白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呢?因此,“死活都读不下去”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二,有些书的思维性极强,大多数读者很难看懂,也就看不下去了。位居榜单第五的《瓦尔登湖》便是如此。其实这并不是一本很长的书,但梭罗不仅叙述自己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更多的是他在这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深刻思考,甚至上升到了哲学的境界。而广大读者中,很少有人能有如此高的思想觉悟。曾有人说:读书的过程就像与作者对话。可如今作者与读者的所思所想,完全撞不出火花。《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也处于如此境地。读者自然会读不下去了。
还有就是有些书中的一些情节与思想主旨被广泛传播,使作者失去了阅读兴趣。即使没有接触过《西游记》,人们也都能知道书讲的是师徒四人斩妖除魔。西天取经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那段“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话,人们也早已烂熟于心。没有了兴趣,也就读不下去了。
尽管有以上原因,但我认为榜单上的书都有其宝贵的文化与思想积淀,非常值得一读。如果读者们能够静下心,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我们一定能够读进去,且会受益匪浅。
5、我们该如何看待死活都读不下去的名著
李博涵
前几日,某出版社进行了一个有趣的调查,通过访问读者,调查“死活都读不下去的作品”。上榜者不乏中外古典名著,反映当代现实的作品。《红楼梦》,《百年孤独》等经典都位列难读作品之首。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读者很难读下去上述经典呢?从类型上看,这些书有文言文名著,意识流著作,当代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可以反映读者文言文能力不足,文学素养不足。就拿红楼梦来说,没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读起来就会犯困。还可以反映出当代读者把握主旨的能力不足,譬如较为意识流的作品《尤利西斯》,缺乏主旨把握能力,便很容易不知所云,从而读不下去。还有时,作品所体现的时代与现今不同,很多读者缺乏背景知识,不解其味。还在没有共鸣等问题,难以一一列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掩藏在其中读者能力问题背后的,其实是认识问题。如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瓦尔登湖》这种反应现实中一些问题的书,本来应该是最容易读的,然而很多读者无法产生共鸣。为什么?现代的读者很大一部分从没有认真的观察过这个社会,没有关心隐藏在社会各各角落的问题,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性质,对社会的认识观察能力不足。因此才无法从现实作品中找到共鸣。而且,不乏一些读者缺乏审美能力,美学素养不足。他们很难从黛玉葬花这样的情节当中体会到悲剧的凄楚,很难从文学作品中获得震撼人心的力量。很多读者也不能静下心来阅读,他们受制于社会上一些浮躁喧闹的气氛,捧起《百年孤独》却懒得去想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只觉得祖孙三代名字大同小异,便不欲再读下去了。拿起微信微博,去读更省脑的文章。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当今社会,在忙碌的节奏下,很少有人再乐意思考,很少有人能静心去阅读。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不去认识自己,不会去叩问自己的心灵,不能形成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看法,不理解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面对此类反映生命、社会、人与自我、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名著时,才会不知所措,难得真意,读得云里雾里。
因此,想要读进去这些名著,我们当代人必须从世界的喧嚣中脱身,静下心来,思考自己,认识自我,再去思考社会,观察社会,去认识自身命运与社会命运的关系。只有当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从宝黛爱情的悲剧中嗅出社会腐化的气味,才能真切的感受到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才能从人与社会的分离隔阂中,体味百年孤独。那时候,就没有读不下去的作品,因为那些作品正是我们身处的社会,正是我们自身。
6.偶遇 黄竞锋
我慢慢踱步在茶峒的一条小河旁,望着这里的景色:高高的碧溪塔,显得厚重朴实;一片绿色萦绕在周围,充满了生机。这片坚韧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鲜活的生命,而这些生命,同样坚韧。
视野中出现了惊人的一点红:红的不亮、不艳,却称得上美丽动人。那点红随水漂来,越来越近……
想不到遇到你!翠翠。
她离我越来越近,也让我看清了她:黑黑的脸蛋,甜甜的笑。一股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翠翠宛如丛林中的仙子。
“客官需要渡船?”
“嗯。就到对岸去。”我回答道,心中不由得一惊:那个声音清亮悦人的翠翠去哪里了?莫非这片苦难的土地,消磨尽了人身上美好的本质!
我上了船,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不与她交谈,静静地看着她:粗糙的手,留疤的手臂,黑透了的脖颈……苦难尽情地在她身上留下痕迹。而她呢?微微抬头,微微笑,用力地滑动着船桨。祖父走后,傩送离开后,翠翠选择坚强的面对生活的苦难。就如她祖父所说的:“人只有硬扎一点,才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船驶到中央。我心中的一份好奇促我发问:“翠翠,你的声音……”
翠翠抬眼望我,脸上不再展现那迷人的笑:“傩送走了,但我想她。我夜夜到河边大声唱,想让他听到,想让他回我‘竹雀’。人没回来,嗓子却喊破了。”
“那他还会回来吗?”
“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是明天。”
那一刻,我与她对视。她的眼神如此坚定,以至于我看到了了自己的懦弱:我竟怀疑如此坚定的一份感情!
也许,这份坚守,这份对于爱情最原始、但又最用情的坚守,只有坚韧的翠翠自己明白。
船缓缓驶向对岸,老人们向她挥手致意。翠翠挺直了身板,回以微笑。我似乎从未见过如此美丽、又如此直挺的女性。这种刚与柔的结合,令我震颤。
船到了岸,我慢慢下船。翠翠向我挥手,再次展现那迷人的笑。我是多么想再多看她一眼!但此刻,我无法顾及,只能望向远方的白塔,回想这点点滴滴:在苦难的生活中,翠翠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爱情的坚守,使我尊敬,难以望怀。一个坚韧的翠翠,许是会一辈子生活在这小小的边城了,演绎着常人以为的“命苦”女人的“悲剧”吧。
可所谓平凡中的伟大,也不过如此。
茶峒,寂静,引入进入深邃的境地。一次偶遇,时间很短,却好像容纳的下一个人的一生。
7.偶遇 游雪彬
“这位同学,你需要什么帮助吗?”不知怎么,我莫名其妙地来到了这个年代久远的学院,而眼前这位身材颀长,眉清目秀的贵公子却给我一种奇怪的熟悉感。
“我没事,请问您是?”好奇心驱使我一问究竟。“我叫高觉新。”他笑了笑,做了个自我介绍,但眉眼中似有几分烦恼和哀愁。脑中讶然,原来这就是《家》中那个懦弱无能,胆小封建的大少爷高觉新。想当初我读《家》时最厌恶他的懦弱,现在这偶遇可让我找到个机会看看他的真面目。
于是我也做了个介绍,便和他攀谈起来。“你看起来有很多烦心事,如若不嫌冒犯,可否告知一二,权当排忧解闷。”“不瞒你说,近来的确诸多是事让人懊恼,我二弟为了拒婚竟然离家出走,闹得鸡犬不宁。”他想了想,还是如实相告。
“如果那女子不是他喜欢的,这么做倒也无可厚非。”我满不在乎地回答。
“小兄弟,你怎么说这种话,这可是父母之命……”他嗫嚅道,提起父母时眼神中划过一丝畏惧,听到我的话时的不可思议让他有些病态的脸上也呈现出惊讶。
“那又怎样,自己不满足为什么要妥协?”果真是那思想僵化的少爷。
“自己不满足…”他小声重复了一遍我的话,眼中的震惊突然蒙上了一缕悲伤,像是想到了什么往事难以释怀。“不满足又能怎样,还不是要听的。”良久后,他才把情绪收敛,眼中又只剩一种对生活的无奈,说出的话也是这封建社会中的主流思想。
“那你可以试着改变啊?改变自己的命运?”
“改变?”他又机械性地重复了一遍,似乎有些不相信。眼中有了些微光亮,像是重燃起希望的火苗,但马上,又像是一阵风吹来,火苗枯息,一切又归于平静。“我无力改变,长房子孙这就是我的命啊。”声音中充满着无奈,与对命运的哀怨。
“你可以改!你可以保护觉民不会被发现!你可以让他们不害死瑞玉啊!”我有些激动地冲他喊。
“不!你怎么知道这些的!你究竟是谁!”他露出了痛苦的神情,转身离开。“瑞玉,我对不起你。”我仿佛听到他小声的哀泣,连悲伤都那么懦弱。
我隐约看见他走进高公馆的门,那扇封建社会的门,那扇不敢反抗,怯懦的门,然后只听门内沉重的叹息。
8.偶遇 孙澜铭
黄土地上没有石板的覆盖,但在这个炎热的中午灰却不太大,不是因为人们都窝在树下打牌偷懒——事实上,每个人都像在寻找什么一样,却又不太像,懒洋洋的不怎么急迫。这样的情景让我有些糊涂了,却不想唐突地扯一个人来问,只好站在原地,像个什么都不明白的实心木桩。
人人都漫不经心,除了她。那年轻女人风风火火地钻出一个屋子,又进了下一个屋门。我看着她那整齐而干净的衣服和那一头早就乱得不成样子的黑发出了神,直到她走到我面前,突然笑得刻意的亲切,像是狼一样,又像是诱导一样用略微沙哑的声音问我:“小姑娘,你看见过——一个这么矮的孕妇吗?”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摇头否认之后后退几步远离了她,我知道她是谁——那个负责给人接生的、曾受人爱戴的医生万心,之所以说“曾”,是因为她现在已经沦为了一个恶魔,到处去杀别人的孩子——她在几年前接管了计划生育的工作,而那现在正被她寻找的女人,正是身患侏儒症、好不容易怀了孕却因为家中已经有了一个孩子而要被强迫打胎的孕妇王胆。这样一想,看向她的目光便有了些敌意,我站在原地,身体有些僵硬地开了口:“我可没见过,你找别人吧。”
她见我态度突然冷淡下来,肩膀微末地颤了一下,复而叹了口气,转身前往下一户人家去搜查,在她的步子变快前,我跟了上去,冷眼看着那女人和一个粗野的汉子争执着要求搜查。
“这都是为了国家!娃娃太多了,那一个都吃不饱饭……”她叉着腰,抬起头用那双布满血丝却仍明亮的眼试图捕捉那男人的视线,“计划生育就是为了……”
话音戛然而止,我看见那女人摔在地上,而男人旁边的小男孩一脸厌恶地骂着:“杀人魔,滚出去!滚出去!”
黄土地仿佛笑了起来,因为我听到了四面八方的笑声,男人一脸自豪地拍了拍自己儿子的头,瞪了那女人一眼,摔门的声音也无法使那笑声停下。那女人狼狈地挣扎着起身,身边的老头儿想拉她起来,却也收回了手去。
“有用吗?万心。”我看着她从地上强撑着爬起来,像是起哄一样恶意地说着。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哄笑全部被那句“有用吗”所代替,四面八方戏谑的目光都投向了这里,像是在看什么笑话。
“有用。”她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深吸了几口气,才挥了一下手,有气无力道,“下一家。”
真奇怪,回荡在这土地上的,不是方才巨大的哄笑,也不是那句戏谑的“有用吗。”
那女人的背影不怎么强壮,却似乎越发地高大,和那一声越来越响的“有用”一样,在黄土地上激起了尘土。
9.偶遇 张枫晚
我缓缓地踱在黄土飞扬的老路上,手里提了一袋子米,正要给鲁四老爷家送去,瞥了眼昏沉的天色,我闷头加快了步伐。就在这时,从身旁狭窄阴暗的巷子里突然蹿出来一个人,几乎撞到我的身上,我不由得脚下一个踉跄,赶紧护住手里的米,抬眼看他。
那是个女人,奇怪的女人,若不是她的身形体态,还真不容易靠蓬乱的头发和脏破的衣衫辨认出。我扫了眼她手里的破搪瓷碗,不着痕迹地皱了皱鼻,说道:“我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要钱的话,找别人吧。”她闻言似一愣,僵硬地抬起头凝着我,目光让人很不舒服,浑浊的眼中无限的空洞。
我心竟一颤。
“姑娘,”她舔了舔嘴唇,“你是个读书人吧?”她沙哑的声音勾起我一丝怜悯,点点头以作回答。这时,一撮光亮从她眼中乍现,却又瞬间泄去。“你知不知道,人死后,可有灵魂?”她问的犹犹豫豫,声音几乎微不可闻,我也便回答的犹犹豫豫:“这……”作为一个读书人,我当然是不信这些鬼神之事的。
她又低下头,布满厚茧的双手缓慢地相互摩挲,碗都晃着要拿不住。我打量她,消瘦的背驼着,衫子一角月白轻抖。我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仿佛又听见她嘟囔着什么,便附耳凑到她嘴边。
“你也不知道,鲁家那个有知识的娃子也不知道,谁都不知道,是啊谁都不知道。要不要下地狱,什么时候能再看见我的孩子,我不知道,谁都不知道。捐了门槛,赎了罪, 老天还是要折磨我,做什么能管用呢?谁都不知道……”说着这些零碎的话,她从我面前拖沓着步子走了,我又瞥了眼天色,暗道糟糕,莫是要摸黑回家!于是加紧了步子继续赶路。
进了鲁家宅子,将米袋交予下人,又与老爷夫人说了几句客套话,我方起身离开。出了宅门,天已漆黑,远处低矮的房屋透出煤油灯的火光,映在江边,和江边静坐的人身上。
我眯了眯眼,只觉得身影熟悉,那人身子向前倾着,连呼吸的起伏都微不可辨,快要和江水连成一片。
有人拍了拍我,是出来倒泔水的小伙计。在我转身的时候,只听身后“扑通”一声,莫名让人心惊,砸碎了夜色。我疑惑地回头察看江边,那个消瘦的身影已不知所踪。伙计在我身后淡淡解释:“是祥林嫂吧,是个可怜人。”说罢又拍了拍我,打着哈欠回了宅子。
那江水竟再无波澜。也许,真的有用吧。
10.、偶遇 赵海伽
日光耀眼的午后,木门“吱呀——”地任人推合,搅动了空气中曼舞的尘土。不远处立着颀长壮实的身影,我不由得一愣。
我是从未设想过会再次遇到他的。随着尘土漫不经心地旋着圈,眼前闪动了阳光落在我低垂的睫毛上的光影,我的记忆也泛起了一圈圈的波澜。
曾在一个永远令我无法忘怀的雨夜,雷鸣电闪得那么撕心裂肺,我见到了他如同灵魂被抽离了一般、任风雨吹垮他坚实的躯体。而如今,他正咧着一嘴傻乐站在我前方。
我蹦蹦跳跳地扑过去,把先前的思绪一股脑抛开——“祥子哥!”他的目光应声循来,眉宇间蚀刻着沧桑的皱纹更深了,“呦小丫头!吃了吗?”打他几年前从我家附近搬走以来,我们就再未这般相遇、问候。我摸了摸他身旁的车,“今儿开张了没?”他也不答我,低下身来凑到我眼前,“走不走?糖葫芦儿,哥请你?”我二话不说,趁他还没改主意,我已经安坐在车上叉着腿斜眼瞧他了。
午后阳光真好,空气都像糖葫芦一样甜津津的。祥子把车拉得飞快,也说不清是我太瘦了还是他心情太好。鼻子里进的是各家饭香,耳朵里收的是叮里咣啷的锅铲和锅干仗的声。我肚子“咕——”地出了响。祥子抹了把脸上的汗,傻呵呵地:“嘿嘿,就知道你饿了。”汗水顺着他的头发、脸颊,一路流到脖根,被发黄的毛巾吸了去。
一眨眼就到了。祥子要了根糖葫芦递给我,我诧异,“哥你不来一根儿?”他笑着摇了摇头,嘴角倒好像没那么轻快,绷着点不易察觉的酸涩。街坊都说,刘四爷家的虎妞死后,他就没怎么真正开心过。我吸溜着快淌出的口水,嚼着山楂含混不清地问他住哪。至于回答,前半句嘴里的糖嘎嘣声太大我没听清,后半句我也没太懂,大概是说什么小福子之类的。反正我也认不得,还是吃糖葫芦好。
我突然想起来今天英子爸不在家,就忙着和他道别。他一边拾着过路老太滚落一地的土豆,一边冲着越跑越远的我喊话,“慢着点儿丫头!”
我正惦记着背着英子爸偷养的小鸡,头也不回地跑开了,回忆就定格在黝黑脸庞上嵌着的洁白牙齿了。我舔了舔牙槽里粘着的糖,嗯,真好吃。
11、偶遇 蒋方一
那不是一个长相有什么特点的人,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灰黄的脸色,浮肿的眼圈,开裂的双手,身上紧紧裹着一件单薄的棉衣。那人还牵着一个瘦小的孩子,惶惶地穿行在人流之中。
闰土。成年的闰土。在生活重压下挣扎喘息的闰土。手里牵着的,大约是他的孩子吧。
我坐在一家面摊前注视着他走来,一阵面条的香风卷过,那孩子叫了起来:“爹爹!我饿了!”闰土紧张地扯了扯他的手:“再忍忍,一会儿到了鲁老爷家,有的是吃的给你,比起咱们的不知好吃多少倍。”“可是我真的走不动了。”孩子哭了起来,闰土杵在路中间,看起来无比尴尬失措。
我看不下去了,出声说道:“先生,孩子饿就不要勉强,我请你们吃吧。”
那孩子瞬间止住眼泪奔了过来,闰土也只好搓搓手,跟着坐在我对面,却好像凳子上长了钉子一样差点摔下去,好不容易坐稳,依旧缩着手,垂着眼。
“真是太谢谢大小姐了,这是我儿子水生,来,水生来谢谢大小姐。”
水生偷偷瞄了我一眼,许久才从嘴里挤出蚊子叫般的声音。如此闰土总算安心了些,身体也不似之前僵硬。
“二位这是要去哪里呢?”我明知故问。
闰土急忙回答:“回您的话,是鲁家,就在镇子上。”他那灰黄、被海风吹肿的脸上逐渐浮现出一丝自豪骄傲的神色。“我与他们鲁家的老爷可是打小就认识哩,只是那时我实在不懂事,说话也没大没小的,人家迅哥儿竟也没恼,真是好人,还给我寄东西。”停顿片刻,闰土摇了摇头,“不过人家老爷哪里会记这种事情,恐怕是早就忘了。”
面条端了上来,热乎乎一大碗在寒风中飘着诱人的香气。闰土把面推到水生面前,拌了拌,看着水生一口一口吃,眼中满是身为父亲的关心与怜爱,同他脸上苍老的裂痕竟神奇地融合了。
这样苍老憔悴的人,实在无法想像还有当年月下沙滩上那么神气的年纪。
时间和生活把曾经的少年吃了,换来一个麻木的身体和沧桑的灵魂。
水生吃饱了,面条所剩无几,闰土捧着碗将剩余的面汤喝尽。与我再三道谢后,两人又重新走进了寒风中,很快就被人流吞没不见了。
我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想说一些鼓励安慰的话语,可想到的一句比一句苍白,竟一时默然无声。
12、偶遇 严胜宽
我坐在西班牙乡间的一个小酒馆里。屋里熙熙攘攘,十分杂乱。一转身,我突然望见对面的角落里有一个人独自面墙坐着。他低着头,一声不发,偶尔喝一口杯中的酒。从衣着来看,他应该十个乡绅,只是衣服十分破旧,似乎家里并不富裕。这时,他微微转了转头,我瞥见他脸上有着一道长长的伤疤。这更加激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端着酒杯走了过去。
“你叫什么?”我一边问他,一边坐下。“堂吉诃德。”他慢慢说道,但目光仍然停留在他的杯子上。我大吃一惊,“真的?我看过塞万提斯给你写的传记。”我随即乐呵呵地问道:“书上的那些事都是真的?你怎么没去冒险?”他一脸严肃,“是真的。我现在病好了。”遇到这么有趣的人物,我可不能白白的丢掉这次机会,一定得从他身上找点乐趣。
“给我讲讲你大战风车的故事吧。”我满脸笑容的问道。“唉。当时我发了疯,以为风车是妖怪,因此就奋不顾身的冲了上去。”“再讲点其他的故事吧。”“那天我看见两个解差押解囚犯,以为那些人被绑架了,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我的本能。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夫妇人出游,以为她被挟持了,所以又冲了上去。唉,这世上魔鬼太多了,我单枪匹马怎么打的过来。“听到这里,我的笑容渐渐退去了,因为从我前面的这个枯瘦的人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一种高大的人格。
我们沉默了一会儿。我站起身,拍拍他的背,从乌烟瘴气的酒馆中走了出去。站在乡间的小道上,我陷入了沉思。一直以来,我都把《堂吉诃德》当做一本笑话书来看,认为堂吉诃德不过是看书入了迷的疯子。但今天,通过他的话语,再联想起他的经历,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罕见的正义感与乐观精神。他依靠一个人的力量与深灰的黑暗势力做着斗争,而且从未放弃过。虽然他是一个疯子,但这种精神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少的。而我们大家却在尽情的嘲笑他。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今天的今天的偶遇使我懂得了不少。
13、偶遇 刘当亮
清晨,太阳还没露头,大街便已人来人往。我提着书箱准备去学堂里上学。街上各式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卖糖人的,有卖蔬菜的,时有客人驻足讨价,生意看似兴隆。而小酒店旁成群闲聊的挑工和无业者则显得清闲了许多,或许是还没到点儿,找他们干活的并不多,亲来无事,他们相互议论着谁家又发生了什么事儿,不时还爆发一阵笑声。
我无尽在意他们,径直走向学堂。这时,街的另了端走来了一个身穿破旧白衫的中年人,走起路来晃晃荡荡的,左顾右盼,一别尖嘴猴腮之相。“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心想。“阿贵,阿贵,来这,来这。”刚才酒店门口的几个挑工招呼他。“阿贵!这不是先生曾说起过的那个无赖吗?先生还说,他曾亲眼见着这阿贵调戏良家妇女。今日一见,果然没错。”
“来了,你们几个家伙在这儿呢?”阿贵嬉皮笑脸地朝他们走去。我又加快了脚步,懒得听他们谈扯。还没走出这街,只听见身后传来人群围观的叫好声,周围人纷纷驻足看热闹。出于好奇,我也挤入围观的人群中。
只见一个壮叹正抓着一个人迎头就是一拳,那人被打倒在地。“这是怎么了?”我问旁边一位热心的大婶。“阿贵又拿东西不给钱,这不,又给打了,真是活该!”说罢,她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开了。此时,趴在地上的阿贵早已被打得鼻青脸肿,一面揉着被打伤的脸,一面小声嘀咕着:“这世道,儿子都敢打老子了,还有没有天理,真是不长眼!”刚才看起来跟阿贵挺亲近的几个挑工也在人群中,看着阿贵被打,他们嬉笑着调侃道:“阿贵啊!让你拿人东西,又挨打了吧?!”“你们别急,下次就轮到你们了。”阿贵回骂道。不一会,壮叹觉得打过瘾便放走了阿贵,人群也渐渐散了。
看着面目全非的阿贵,我不禁有些许同情,走上前去想问问他伤势如何。可谁知,还没等我说出口,他擦了擦头上流出的血,自兜里抓出个刚从那壮汉处偷来的糖人,一边把弄着一边笑道:“我虽然挨了打,但我拿了这糖人。那壮汉真是傻,费力还不讨好,我又赚了。”说罢,他哼了一声,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就笑着离开了。
看到这儿,心中原有的一丝同情早已烟消云散,我鄙视地看着阿贵远去的身影,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14、偶遇 张雨蓁
终于被录用啦!我急忙换上西装革履,头发梳的顺顺的,领带系得齐齐的,怀揣着一纸“总经理助理”的聘书和满腔热血准备开启我的职业生涯。
“进来。”我小心翼翼的推开门,刚准备满脸堆笑的问好,却发现我的上司竟然是……我忙推上眼镜,仔细读了读他桌上的名牌,没错,他真的是唐玄奘!报过到,正准备转身离去,一份文件重重的砸在地上,我手忙脚乱的捡起来准备递给唐总,他却烦躁的摆摆手:“赶紧扔了吧!整天不想着联系联系合作商,净出些馊主意!”我轻轻地瞥了一眼,《公司内部改革建议书》,密密麻麻,条分缕析,应该费了不少功夫,而落款再次把我吓了一跳:助理孙行者!我竟然和大师兄成为了同事。
接下来的日子,我忙着给唐总端茶送水,及时备车,准备资料,孙行者却整日埋头苦干,跑这跑那分析文案汇报工作。妈妈反复叮嘱过我:“职场要的不是能力强的做事者,而是擅长人际关系的来事者。”是啊!我从小就听闻职场险恶变化多端,现在又碰上了唐总,他的性格我还不清楚吗?现在我做的才是走对了路。果不其然,唐总对我的表现很满意,还夸我会办事,而对孙行者的一次又一次建议和劝告厌烦不已,我觉得我就要成功了!
直至从天而降的一份大合同到来,利润差不多是我们全年的收益,我和唐总乐翻了天,急忙准备晚宴正式洽谈签合同。“不行,这有问题。”一个严肃的声音打断了我们的欢呼。孙行者没有理会唐总的不快,继续认真地说:“我们和这家公司从未合作过,他们却交给我们这么大的订单,而且很难查到他们的资质,很有可能是个皮包公司!”“就你事多!看人家公司多有诚意,门面也好,还让我们来订合同,老板也温文尔雅,能有什么问题!你要是处处不满意,直接走人吧,我不需要你。”我急忙安抚唐总,让行者快点走开。
一个月后,我拎着公文包只身走在寒冷的大街上,萧索的落叶嘎吱作响,是我的离歌吧。公司倒闭了,唐总也破产了,辛苦了一个月的我仍身无分文。要是当初听了行者的话谨慎些也不至于被骗的倾家荡产啊,可是哪有当初。行者,对了,他跳槽到了一家很不错的公司,很受老板的器重,我苦笑的摇摇头。
唐总是个昏聩的领导,常被表象迷惑而不分好歹,我不是不知道,却只会一味迎合,落得如此下场终究也是咎由自取。
猜你感兴趣:
2017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2017届高考语文押题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