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语文高考四川题目
高考语法知识对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文体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17语文高考四川题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17语文高考四川题目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书法艺术也在继承了秦代小篆写法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采用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就是李斯所写的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李斯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法家之于审美采取的是“好质而恶饰”的主张,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这也正是李斯小篆“省大篆之繁缛以趋简易”、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的原因。
秦亡汉兴,汉初采用了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治国,汉武帝时又采用了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法家的审美思想相比,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讲实用性也讲审美性,这是汉代美学思想对秦代美学思想的突破,也是汉代艺术繁荣发展的一个原因。
如果说以道、儒思想取代法家思想促使汉代审美趋于开放,那么,地域文化对于汉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其实,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汉起于楚地,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与北国文化不同的是,这种弥漫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南国楚文化充满了想象、神人交织、赤兔金鸟、羽人戏龙……就像屈原《离骚》中所说的那样,“佩缤纷其繁饰兮,芳霏霏其弥章”。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其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无不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书法也是如此,汉代篆书线条一改秦篆的“玉箸”式样,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起笔时或藏或露,少有雷同;收笔处或作悬针,或为垂露,姿态万千;转折处或提或按,方圆兼备,虚实相生。瓦当铭文更能随形布势,随意生态,活泼多变;缪篆屈曲回环;鸟虫篆,笔画作鸟、虫、鱼状,更是将篆书的装饰意味、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圣人立象以尽意”,汉代流动瑰丽的篆书,所表达的正是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森严的秦文化之“法”与浪漫的楚文化之“意”在汉代篆书里交融,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1.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审美上,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反对各种形式的装饰,他的小篆笔画粗细均等、结体平正匀齐,体现了法家“好质而恶饰”的主张。
B.泰山、峄山、琅琊台、会稽、之罘等刻石省去了大篆的繁缛而更趋简易,是秦代篆书最具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C.汉代融合了道家“无为而治”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强调“文”“质”辩证统一的审美观。
D.注重雕饰、充满想象,是南方楚文化显著的审美特征。汉赋、汉帛画、汉雕塑、汉画像石等都彰显着这种缤纷浪漫的情怀。
2.下列对“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汉代篆书是汉代审美趋于开放的产物。汉代美学思想突破了秦代美学思想,讲实用也讲审美,促使了包括篆书在内的汉代艺术的繁荣。
B.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主宰了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地域文化的深刻影响决定了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C.汉代篆书提按波变,跌宕流动,充满了节奏变化;特别是鸟虫篆更将篆书的装饰意味和浪漫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D.汉代篆书既有道家“无为”的审美观,也有儒家“文质”辩证统一的思想;既有秦文化的森严法度,也有楚文化的浪漫情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用李斯的建议,在文字政策上“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以秦系文字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
B.汉代篆书在书法艺术上继承了秦代小篆的写法,但与秦代小篆相比,它又有更高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现。
C.汉代篆书流动瑰丽,表达了汉代崇尚浪漫、重视装饰的审美追求,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D.汉代篆书在汉代繁荣发展,它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B.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D.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5分)
译文:
(2) 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
谕悲秋者
(南宋)楼钥
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
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
固知景物能与感,亦有痴人苦过忧。
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
8.这首诗首联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的同乡认为如何抵挡齐国的攻势是统治者操心的事,曹刿没有必要参与,但是曹刿毅然面见了鲁庄公,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曹刿论战》)
(2)李白在《蜀道难》中先后通过神话传说和动物的反应从多角度表现了蜀道雄奇险峻、难以逾越的特点,然后写到行走在上面的人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上选择所做大题题号。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 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34个鸡蛋
李暖暖从家里跑了。
李暖暖是跟她爸爸赌气走的,原因很简单,她已经快混完大学,拿到毕业证了,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有着显赫身份的爸爸给她找一份好工作。李暖暖的爸爸说,你做梦吧。
李暖暖去的地方,是甘肃省和青海的交界。那也不是李暖暖盲目跑去的,学校早就动员他们去西部做志愿者,李暖暖只是一赌气报了名而已。
终于,在李暖暖她妈也就是我二婶的要求下,我决定趁着出差的机会去看看她。
可以想像我带的行李有多重,大包小包的包裹里,竟然还有果冻和巧克力。李暖暖的妈说:“这是李暖暖最爱吃的。”没办法,我就拖着几个大袋子上火车,下火车,转大巴,下大巴,再转小公共汽车,结果还要步行三公里。是土路,刚刚下过雨,泥泞得根本抬不动脚。
碰到一个赶着毛驴车的男人。听到我找李暖暖,二话没说就把我的人和袋子全都放在毛驴车上。半个小时后,他将我带到了那个小镇子。很小很小的镇子,只有一条街道,两旁的房子低低的旧旧的,男人指着一个低矮围墙围起的院子说,那就是学校。
下课了,孩子们跑出来,男人跟一个孩子说了什么,那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小男孩飞快地跑向教室,拉了一个女孩出来。
女孩穿着简单的黑色纯棉T恤和黑色牛仔裤,乌黑的头发短而整齐。她抬起头来看我。那个瞬间,我心疼了。我不到23岁的妹妹李暖暖,黑了,瘦了,她还剪掉了一头自己最最喜欢的长头发。以前的李暖暖,天天穿得怪异而艳丽,喜欢那些小首饰,曾经在一只耳朵上戴过四个耳饰,为此差点儿被她爸赶出家门……而现在的她,素面朝天,极其简约。
李暖暖在呆了片刻后大喊一声,—把抱住了我。等她终于从我怀里抬起头,我看到她哭了。
那天下午,李暖暖在镇子最好的一家饭店招待我,还有她的三个学生。李暖暖说,他们是班里最穷的孩子,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顿肉。那顿饭,我几乎吃不下去,只陪她一起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我说再要两个菜,被李暖暖制止了,她小声说:“我不想他们知道别人可以生活得很优越,不想让他们早早地为此而自卑。”
吃过饭,李暖暖叮嘱几个孩子回家,然后我们回了她的宿舍。李暖暖说,这是全校最好的房子,窗子是玻璃的。墙壁显然是刚刷过不久,不均匀的白色石灰覆盖不住曾经的许多污渍。
“暖暖,”我说,“反正也快半年了,你跟我回去。”她摇头,很坚决地摇头,“不行,我答应了这些孩子,一定把他们送到初中。”
原本,李暖暖和她爸爸赌气,非要去个最穷的地方,以折磨自己来惩罚他。结果她就来了,但她还没放下行李就后悔了。她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还有那么破的教室,那些教室的窗子,竟然冬天全都堵上,夏天全部敞开,根本没有玻璃。还有那些孩子,都那么脏兮兮的……
李暖暖当时就想走了,但她没有走掉,因为所有孩子的家长,竟然都在那里等她,那些面容卑微的家长,是为了给她,一个愿意来教他们孩子的老师鞠躬的。当那些乱蓬蓬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花白头发的校长拿过了她的行李……
李暖暖的班里有32个学生,从她第一天上课的时候,第一排的第一个孩子,拿了一个鸡蛋给她,第二天第一排第二个孩子也拿了一个鸡蛋给她,那是个羞涩的男孩,给她鸡蛋时,脸红红的,不说话……结果32个孩子每天都轮流给她拿鸡蛋。直到有一天,在她收到第34个鸡蛋的那天,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的奶奶找到学校告状,说孙子偷拿家里的鸡蛋,她才知道了真相:为了留住她,那些孩子商定,每天送她一个鸡蛋。
那天,她在牛奶和巧克力中长大的李暖暖,抱着那个羞涩的不说话的男孩放声大哭……
晚上,我和李暖暖在屋里分那些果冻和巧克力,她分得非常仔细,专注的样子很像是一个给孩子分食物的母亲。
在车站,李暖暖一直叮嘱我,回去要给她集资,没钱东西也行,给什么要什么。然后,依旧怨怨地说:“跟我爸要,就说我要20万赎身。”
我答应着,心里始终酸酸的。她爸说,等到暖暖回来,我要让她去她想去的地方……
临走,我把这话传给李暖暖,她笑呵呵地说,这老头,我原谅他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叙述了大学生李暖暖的一段支教经历,娓娓道来,情节看似简单,但蕴含着一种温暖人心的正能量。
B.李暖暖制止“我”再点两个菜,突出她心思细密的特点,表现了她对学生的深远之爱,也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
C.文中用语言、肖像、动作等描写以及对比手法来刻画李暖暖的形象;她要父亲拿20万来为她赎身主要为了改变当地的教学条件。
D.文章标题简洁醒目,吸引读者;“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孩子们对李暖暖的热爱,感动了李暖暖,使她决心留下来。
E.本文立意深刻,现实性强,谋篇布局主要扣住当前社会青年人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叛逆问题,又涉及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的问题。
(2)小说第五段写到了“我”去看李暖暖时的路途境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李暖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抒写的是师生情的真挚,有人认为反映的是青年人的成长。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佩甫:“过程是不可超越的”
孔会侠
2015年8月16 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李佩甫的《生命册》获此殊荣。河南省作协主席、勤恳笔耕了三十八年的李佩甫成为河南本土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第一人。“过程是不可超越的”,这是佩甫常挂在嘴边的话。回望李佩甫六十二年的人生经历和三十八年的创作过程,似乎都准确而形象地印证着他的这句话。
1953年10月,在许昌市的一个大杂院里,李佩甫出生了。同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佩甫生在草木灰上。后来,这个城市的街道、学校、人群,以及乡下的田野、村民,也逐渐融入他的生命。李佩甫对生活的体验,从大杂院开始。那时候,大杂院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有拉煤卖炭的,有挑担剃头的,也有像李佩甫父亲那样在工厂上班的。父亲工资低,不够维持家用,母亲就在街道上干活挣钱,补贴家用。所以,佩甫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就成了他生命的“底色”、他作品的“底 色”。
1960年, 佩甫入读小学。佩甫班里有个男同学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家柜子里锁着许多书,调皮的孩子们将那些书偷出来,交换其他孩子的螺丝糖、蝈蝈笼和橡皮等。就这样,佩甫读了许多书,有苏联作家的作品,有鲁迅的作品,还有《三侠五义》等。读书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实而愉快,他常 常读到深更半夜,这习惯保持到现在。从此,他进入了丰富的文字世界,那世界与现实生活不一样,吸引了他的心。这是文学对他最初的浸润,也是冥冥中命运悄然打开的一扇门。
1971年3月,佩甫怀揣壮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许昌县苏桥镇侯王村当知青。在侯王村的时候,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所有的劳动,真实体验了农民生计的各种苦累。这段日子里,佩甫与村人们打交道,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切地感知并理解着村庄。后来,在不断的继续行走和了解中,蒋马、候王就成了李佩甫文字中的大李庄、画 匠王、扁担杨……
1978年至1985年是佩甫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习作的摸索期迷茫、痛苦、压抑。佩甫这拨“50后”作家,在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下,开始了以地理上的家乡位置为中心的火热的“圈地运动”:莫言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划定了“商州”,内秀而要强的佩甫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像狼一样满大街乱走,他不断地变化着、苦苦寻找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寻到并推开了自己文学领地的大门。1986年,佩甫在《莽原》上发表了《红蚂蚱绿蚂蚱》,这是他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沉睡的乡村记忆和乡村情感被唤醒,在文字间氤氲出动人的诗意。1987年,下乡积累写作素材后,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发表,其创作抵达第一个高峰。1999年,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随即引起了轰动。
2012年,佩甫经过八年时间的准备和调整,写出了《生命册》。这是他付出心力最多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一生的盛誉和报偿。写作之前他频繁地下农村,了解新变化,沉淀新感受,着意弥补自己新农村生活经 验和认识的匮乏。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去炒股,只为了解炒股的常识,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态起伏。这部作品的立足点是未来中国,佩甫在检省我国社会五十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思考前途,试图在困厄中为未来寻找“让筷子立起来”的方法。
将《生命册》放在佩甫的创作过程中,翻看他的每一部 作品,就像铺展开了一幅动态的图谱,会发现过程就是这样不可超越,每次努力都是一层台阶的递进,佩甫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走到了今天。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作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册》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说,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创作过程中,李佩甫废掉了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的初稿,原因是“没有找到开头的第一句话”。(《江南时报》)
②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编故事找素材,后来突然发现我自己最熟悉的这个领域没有动用。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对熟悉的生活不用去编,我最终把平原当作自己的写作领地,这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才完成。(《河南时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李佩甫在创作上注重积累,在侯王村做知青的时候,就主动体验农村的各种苦累,与人们打交道,从各方面了解村庄。
B.李佩甫在《莽原》上发表的《红蚂蚱绿蚂蚱》,标志着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领地,他开始以自己熟悉的环境——平原为中心进行写作。
C.《生命册》是李佩甫付出心力最多、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他年近花甲完成的作品,也是给他带来一生盛誉和报偿的成功作品。
D.文学对李佩甫最初的浸润,是他上小学时阅读的他同学父亲的许多书,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进入到丰富的文字世界,感到充实而愉快。
E.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之所以能成为李佩甫生命的“底色”与作品的“底色”,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是密不可分的。
(2)李佩甫文学创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 第五段为何要写到莫言和贾平凹?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4)李佩甫说,《生命册》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秀丽江山》主要讲述了刘秀在妻子阴丽华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最终成为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的故事。
②法西斯列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心劳日拙,不仅没有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③当汉朝使者问及苏武在匈奴的情况时,本就想留下苏武的单于只能闪烁其辞。
④尽管许多大书店都在销售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的莫言作品集,但我还是几经周折才买到这两套我钟爱的书,我欣喜地把它们放在书柜里敝帚自珍。
⑤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自我修炼的结果。
⑥“钓鱼岛”事件的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东山再起之势,我们对日本的挑衅行径要时刻保持警惕。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入夏以来,南方各省市普降大雨,多地洪水泛滥,两湖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数十万人民群众生灵涂炭。
B.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C.艺术团的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热烈的欢迎,观众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D.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 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摆脱野蛮进入文明阶段后,中华先民就一直是生机勃勃、活跃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具体表现为文化区域的造就,经济重心的形成,政治中心的变迁。
①从而在文化上表现为多样性,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性,政治上则表现为追求统一性
②经过凝结升华后,又从中原散发到东、西、南、北各方位
③于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就一直存在所谓东西南北中的问题
④正是这种持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明不断丰富
⑤文化、经济和政治的表现不一,便不断酝酿出种种社会矛盾
⑥各地先民创造出绚烂的文化,随后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传播,进而汇聚在中原
A.④⑥②③①⑤ B.⑤③⑥②①④
C.⑥②③⑤④① D.⑥②④①⑤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阅读是一种让他人思想介入自己思想的行为, ① ,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 ②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锄带经、牧编简”都是带有贵族色彩的行为; ③ ,是阅读普及的前提;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随着照相技术、电影技术、网络文化等的普及,历史进入“观看猎奇时代”,人们开始了“微时代”阅读。
17.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傅园慧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名列小组第三名,虽未获第一名,但她因表示自己“已经用了洪荒之力”而获追捧。而后在女子游泳4×100米接力赛上因身体原因虽未能为中国队赢得奖牌,但得到了国人的宽容和体谅。
材料二:美国黑人姑娘道格拉斯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赛金牌得主之一,但是,因为她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忘了把手放在胸口,遭到美国一些“爱国”网友的攻击,说她胆大包天,无视祖国等。最终,她不得不出来道歉,说实在无意伤害任何人,也绝无不尊重祖国的意思。事后显然情绪大受影响,在单项比赛中再无优异表现。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语文高考四川题目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解析】C项强调“文”“质”辩证统一的仅仅是儒家的审美观,“道家审美观超越了功利性的羁绊,而儒家审美观则强调了文(饰)与质的辩证统一关系。”本项以偏概全。
2.B【解析】B项“楚汉浪漫主义取代了先秦的理性精神 ”错。原文表述是“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3.D【解析】D项表述“成为当时人人必须掌握的一种字体”属无中生有。原文只是提到了“篆书的应用遍及汉代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不若赦江”是说不如赦免宋江,因此“江”后面应断开,排除A项;根据“今青溪盗起”的主谓搭配,可排除C项;而“横行”后应接名词性谓语“齐魏”,排除B项。【技巧点拨】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后根据内容或层次,能断开的先断开,注意句首、句末虚词——“之”、“也”、“则”,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正确地给文言断句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除了遵循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运用适当的方法外,还必须具备比较丰富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还应多读古书,经常实践,这样才能逐步做到标点正确。该题解题时应根据内容“其才必过人”来分析前后句的断句。
5.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应对此题要多积累。比如古代各年龄的称呼: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100岁乐期颐。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
6.C,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C 项,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并对文章谈及的事件或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干扰项的类型(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①人物张冠李戴;②归纳以偏盖全;③时序人事错位;④概括无中生有;⑤评价任意拔高;⑥妄加推断,夸大事实。此种类型的干扰项就是把本没关联的事件用看似很正常的手段联系在一起,这类错误的设置往往很巧妙,一定要多加留心。 正是因为试题干扰项的这种设置,考生在分析概括时要注意: ①应该尊重原文,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文中作者身上随意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②如果作者的观点态度不 够明显或分散在文章各处,应当仔细阅读并进行综合概括,概括时不可夸大事实或片面地对观点态度加以评价。该题中C项,为“概括无中生有”。概括时应仔细对照原文分析判断。
7.(1) 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得分点:“行、阅理、翻”各1分,句意2分)
(2) 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得分点:“辇、肆、变”各1分,句意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关键词:“行” —来到;“阅理” —审阅;“翻”— 推翻。第二句关键词: “辇” — 用车装载;“肆” —店铺;“变” —变更。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浞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浞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 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浞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残肢体啊。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迁任刑部尚书,改任户部。近年郊庙祭祀提前办妥告成,尚书主管政事。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 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这个人怎么样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端正自己的心术,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并且让他暗中探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后怀恨在心。
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朝廷商议贬值十分之七,府库主管官吏报告说:“各部门都用车装载大面值钱币到店铺买货物,都疑心货币制度要变更。”侯蒙说:“我们府库之中有多少贮存?”官员回答道:“八千缗。”侯蒙斥责道:“怎么有变革而我却不知道!”第二天,法令颁布。又曾经有几件事侯蒙独自接受圣旨,蔡京不知道;蔡京侦探到这些事,告诉皇帝,皇帝说:“侯蒙也这样吗?”将侯蒙贬为亳州知州。
宋江进犯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于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帝说:“侯蒙身居外地却不忘君主,是忠巨。”命他任东平知府,还没有上任就死了,终年六十八岁。
8.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天高气爽的秋景图。(2分)秋风吹过,天空明朗无云,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2分)也为下文表达内心的感悟奠定了基调。(1分)
9.整首诗以劝谕悲秋者的语气,表达了作者放达开朗的胸怀,展示出一种积极的生活观。(2分)作者以“谕悲秋者”为题,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引出自己内心的感悟:人生到老,何不像秋天一样,放下诸事来休息呢?很多人为秋天而感到伤感忧愁,然而,如果能够放开胸怀,心无挂碍,那么,秋天又怎能引发人的伤感呢?(4分)
【易错警示】概括描绘的情景的题目注意题干的要求是“景象”,这里就要有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征,有些同学可能对景物的特征概括的不够准确,要重点区分是“喜”还是“哀”。分析诗句的作用要明确诗句的位置是开头还是中间、结尾,开头往往是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统领全诗,中间往往是承上启下,结尾往往是以景结情、直抒胸臆、卒章显志。答题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注意抓住标题中的“谕”和诗中的“喜”“盍”“岂”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1)参考答案: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D、E不给分。
详细解析:5分。多选不给分。C项“反映出她对社会存在不公有清醒认识”的理解有些牵强;D“‘34个鸡蛋’是文章的线索”的表述不恰当,是重要情节。E对谋篇布局的分析错误,主要扣住青年在经历磨练后,逐步成长成熟;说“父母对孩子如何教育”不恰当。
(2)参考答案:①写出交通的不便和路途的遥远,暗示暖暖所在镇子学校的破旧;
②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作铺垫;(或答:引出下文暖暖朴素简约、坚强执着的形象。)
③为揭示主旨创设条件,正是艰难环境的磨炼使暖暖成长成熟。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学生答“吸引读者或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给1分。只答套语不作分析给一半分。
(3)参考答案:①任性、直率。与父亲赌气从家里跑出去,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要父亲给20万为自己赎身等。②执着、坚强。在穷困的地方教书,变得朴素;坚持要将学生送到初中才走。
③关爱、体谅他人。想离开看到家长的鞠躬走不动;带学生一起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给孩子分食物;原谅父亲。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每一点中要有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有一点即可。
(4)参考答案:
观点一:我认为小说反映的是青年人在经历磨练后的成长。①对父亲态度的变化。由原来赌气离家,想折磨自己惩罚父亲,到最后原谅老人。②自己由个性到朴素。原来长头发,穿着怪异艳丽,喜欢首饰,到现在头发短而整齐,穿着朴素。
③做事认真,顾及心理。决心把学生带到初中;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分食物像母亲。
观点二:我认为小说抒写的是在艰难教学中师生情的真挚。
①老师热爱学生。带学生吃饭能顾及孩子自尊;决心把学生 带到初中;分食物像母亲。
②学生热爱老师,学生为留住老师,每天给老师送一个从家里偷来的鸡蛋,老师感动大哭。
③为改善教学条件,暖暖让我给她集资,要他父亲拿钱来赎身;学校给暖暖最好的房子,家长都尊敬她。
详细解析:8分。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给6分,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观点和理由,合理也可,如答“表现的是人间爱的颂歌”,从家庭中父女情、母女情,从师生情,从家长对老师的情感等方面来谈也可以。不求面面俱到。
12. (1)D、E (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得分。)(A 项,“主动体验”说法不准确,他在侯王村做知青时的一些做法并不是为了积累素材。B项,“标志着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领地”错,相关链接中,李佩甫说“我 最终把平原当作自己的写作领地,这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才完成”。C项,“花费时间最长”没有依据,李佩甫说“时间用了50 年”,强调的是积累。)
(2)①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他上山下乡,深入农村,亲自炒股,体会生活。②勤奋读书,孜孜以求:他博览群书,苦读勤读,从小至今,从不懈怠。③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创作起始阶段,他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在写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满意为止。(每点2分)
(3)①莫言和贾平凹都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领地,而李佩甫却没有,他因此苦苦探索,以此突出了李佩甫要强的性格特点和执着的精神。②将李佩甫与文坛中极为重要的两位作家作比,也进一步表明李佩甫是和这两位一样优秀的创作者。(每点3分)
(4)启示:厚积薄发 方能成功。(2分)①李佩甫是在深厚积累之后才开始创作的。他从小阅读广泛,插队农村后深入而真实地体验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成为他写作的基础。 ②李佩甫的重要作品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调整才写出来的。李佩甫在写《生命册》过程中常下乡寻找素材,并经过 50年的积累才获得《生命册》的成功。③古今中外,厚积薄发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曹雪芹批阅十载, 删减五次,终成《红楼梦》;屠呦呦能够提取青嵩素,也与她在中医研究上的积累分不开。(每点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答案B。(解析:①坐拥百城:有一万卷书,胜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书极丰富。此处望文生义而用错对象②心劳日拙: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多用作贬词。此处合乎语境。③闪烁其辞: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此处指“单于不肯说真相”,合乎语境。④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是谦词,句中用来形容钟爱的莫言作品集,属于谦敬错位。⑤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此处合乎语境。⑥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含褒义,此处应用贬义词“死灰复燃”)
14.答案C。(解析:A.成分赘余:“人民群众”与“生灵”重复;B.搭配不当:“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D.语序不当:主语“高校学生的培养”与后面的谓语搭配不当,原因是主语中心语“学生”和定语“高校培养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
15.答案D。(此类为语言连贯性考查,注意句子中代词、关联词的连接作用,在内容上注意逻辑关系(时间、空间、事理——转折、递进、并列、条件、假设、总分、因果),主语一致与否。②“又从中原”承接⑥中的“进而汇聚在中原”,④“正是这种”指代⑥②中的内容,所以在其后;①“从而”承接④句,“便”“于是”两个关联词可以确定⑤③顺序,故正确顺序是⑥②④①⑤③。)
16.(1)如果没有阅读
(2)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
(3)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填对1空得1分,填对2空得3分,填对3空得5分。大意接近即可)
(解析:第一空根据其后的“我们的思想只能是一种个人化的沉思默想”内容,可以推出应该填写“如果没有阅读”;第二空根据其后的“不同的阅读方式也在左右着不同时代的人的思维方式”内容,可知应填写“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阅读方式”;第三空根据其前后的内容,尤其是“在书籍和印刷术普及之前的年代”一句,可以推出应填写“书籍和印刷术的普及”)
17.解析 解答此题时,要仔细观察框架图,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图的层次性以及每层的主要内容。在组织答案时,注意语言的连贯得体和准确生动,同时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 (示例)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1分),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1分),并完成海报等作业(1分);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1分),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1分)(语句通顺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六、写作(60分)
【立意参考】
不同的结果可能有不同的评价,相同的结果也可能有不同的评价。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以某事的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积极的结果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消极的结果只给予消极的评价。还有些人喜欢抓住某一事件的瑕疵,不全面看待一件事而求全责备或将瑕疵无限放大。这些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偏离了正确的评价取向。不同的评价对事情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产生不同的结果。
傅园慧一番“洪荒之力”的纯真阳光的表达以及积极上进的心态,在国人眼中似乎远胜过比赛第三名的价值和魅力。而美国黑人姑娘道格拉斯却没有这般幸运,她的女子体操团体金牌得主之一的光环,却无法盖住在升国旗奏国歌时忘了把手放在胸口这一小小的失误。傅园慧后来因身体原因未能在女子游泳4×100米接力赛上为中国队赢得奖牌,但她得到了国人的宽容和体谅。而道格拉斯道歉后情绪大受影响,在单项比赛中再无优异表现。可见不同的评价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因此,如何看待成败,如何对待主次,如何做出评价,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对事件本身的褒贬与定性,还可能带来始料未及、截然不同的影响。
可有以下立意:不可全以胜败论英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会宽容,“揪辫子”可以休矣,勿用舆论伤人,学会关爱等。
猜你感兴趣:
17语文高考四川题目
上一篇:17语文高考四川题
下一篇:17语文高考四川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