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2017及语文联考考试试题(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麦芽糖 江岸

  田大妈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割麦子的头把好手,黄泥湾多少人号称的快手,都败倒在她的镰下。那一年,队里为了抢天夺时,不按工时记工分,按所割麦子的田亩数记工分。田大妈一整天都猫腰在麦田里愣是不露头,一个人割了一亩多地的麦子,让一村人惊讶得合不拢嘴。不知道从哪年起,她的手一点点慢了,脚也跟不上趟了。年龄不饶人啊,她说老就老了,等到她哆嗦的手再也握不住镰刀把了,她就失去了下田割麦的机会,只能帮助忙碌的人们做饭烧茶。

  当然,田大妈在做罢了饭烧好了茶之后,她也不会躲到阴凉处歇着。她挽着个大竹

  筐,到收获过的田野里去拾麦穗。

  田大妈开始拾麦穗的时候,刚刚 分田到户。家家户户才尝到填饱肚皮的滋味,都比较珍惜粮食,田野里可以说场干地净,基本做到了颗粒归仓。田大妈东张张西望望,眼光似梳子,把一垄垄麦茬都梳理一遍,偶尔才发现一穗半穗麦子。她把自家田地的麦穗拾完之后,忍不住下到别人家的田里,早被人发现了,都远远地喊,那是谁啊,别拾俺家的麦穗啊,俺自己抽空也要拾的呢。有时忙乎一天,也拾不到半筐麦穗。

  田大妈把拾到的麦穗晒得焦干,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把麦粒搓下来,用簸箕簸一簸,麦芒麦壳都扬掉了,留下一堆金灿灿的麦子。田大妈抓起一把麦子,让麦子一粒粒从指缝里淌出来,田大妈又抓起一把麦子,又让麦子一粒粒从指缝里淌出来……五九年如果有了这一把把麦子,大毛二毛三毛都不会相继饿死了。

  当初,四毛放着庄稼不种,要到城里打工,田大妈死活不同意。庄稼人呢,不种庄稼还叫庄稼人吗?但她到底拗不过四毛,四毛走了,好在还有他媳妇留下来种田。过了几年,他媳妇嫌累,四毛把媳妇也带跑了,留下儿子陪伴奶奶。他们家再也没人种田了,好端端的田地白白送给了别人种。再后来,四毛把田大妈祖孙俩也接到了城里。

  老邻旧居有时到城里办事,就去看看田大妈,羡慕田大妈如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幸福生活。田大妈总是苦笑,一个劲儿地摇头。邻居们要走了,她把人家送出老远,最后实在不让她送了,她就倚着路边的树,或者电线杆,手搭凉棚看人家的背影,直到人家连影儿也没有了,才无精打采地回家。

  有一次,她和邻居聊天,邻居随意的一句话,却重重地击打在她的心坎上,好几天没缓过神来。

  田大妈说:“麦子快收了吧?”

  邻居说 :“快了,要不了多久了。”

  “又该你们忙活了,收了麦子,还要拾麦穗。”

  “现在收麦子都是马马虎虎的,哪能收干净?谁还拾麦穗啊?”

  农村如今是怎么啦?这么不知道金贵,这么糟践粮食。如果再来个五九年,恐怕人都要饿死了。田大妈想不通。

  她决定回黄泥湾拾麦穗去,但她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去合适。往年在老家,只要听见麦黄鸟从房顶上飞过时洒下一路“大哥大哥,麦黄快割”的催促声,田大妈不用跑到田间地头亲眼看看那一波波不停翻滚的金黄色麦浪,她就知道,麦子熟了,该开镰收割了。可是,城里没有麦黄鸟,她只好问儿子四毛,四毛就糊弄她,早呢,还早着呢。

  要不是那天看电视,新闻报道里说,今年全县小麦获得了大丰收,田大妈还蒙在鼓里。田大妈知道了,就坐不住了,让四毛开车送她回黄泥湾。 一回到黄泥湾,麦子的香味就填满了田大妈的五脏六腑。她撵走了四毛,谢绝了邻居的好心劝慰,挽着个大竹筐,下到了麦田里。

  田大妈几乎不用挪太远,就拾到一把把麦穗,那一根根麦穗总是丢在特别显眼的位置,随便一瞅准能看见。这里几根,那里几根,放眼望去,麦田里满是遗落的麦穗。在田大妈眼里,这哪里是麦穗啊?这分明是一个个馒头,一碗碗面条,一条条人命啊。麦穗那么多,田大妈怎么拾也拾不完。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眼泪,遮挡了田大妈的视线,她站起来擦擦眼睛,感觉双眼热辣辣的,越擦眼睛越湿润……

  田大妈吃力地拎回了第一筐沉甸甸的麦穗。

  邻居跑过来看,笑她,大妈,你真是有福不会享,儿子是大老板,还在乎你拾这一点点麦穗?

  田大妈什么都没有说,只顾大口大口地喘粗气。

  大妈,这些麦穗都发芽了,你要它有什么用?

  什么,发芽了?田大妈抓起一把麦穗放在眼前仔细一看,果然,每粒麦子都冒出了细嫩的芽儿。田大妈愣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田大妈又挽起大竹筐下田了…… 一连好多天,田大妈都在拾麦穗。她 拾回来的麦穗,由于在野外雨打露浸,陆续发芽了。她索性每天给麦穗浇水,等麦芽长到三四厘米的时候,她将麦芽一根根剪下来,洗净,切碎。再蒸一锅糯米饭,饭熟后,拌入细碎的麦芽……

  那年秋后,整个村庄的孩子都吃到了田大妈亲手做的又香又甜的麦芽糖。

  1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视角,主要叙述了告别乡村的田大妈回到熟悉的田间地头拾麦穗的故事,故事简单却暗含批评。

  B.小说第三段回忆田大妈以前拾麦穗遭人驱赶的内容,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粮食紧张、生活贫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

  C.田大妈的儿子四毛不种庄稼,到城里打工,后来发家致富,这隐约表现了想改变贫穷的农村人的追求,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批判。

  D.文章多处插叙五九年大毛二毛三毛相继饿死的事实,主要是突出三年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灾难,引起人们反思。

  E.小说语言质朴,描写简练而不失生动,特别是对田大妈回乡时拾麦穗的描写,通过一系列动作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18.小说中田大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9.小说写的主要事件是拾麦穗,标题却是“麦芽糖”,你认为这个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探究。(6分)

  七、文学知识与语言运用(9分)

  20.“你对我说的,我一点儿不明白,”欧也妮回答,“把文书给我,告诉我签字应该签在哪儿。”葛朗台老头的眼光从文书转到女儿,从女儿转到文书,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欧也妮•葛朗台》)

  让葛朗台“紧张得脑门上尽是汗,一刻不停地抹着”的事情是什么?葛朗台老头让女儿在什么文书上签字?(4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还极爱 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八、作文(60分)

  22. 请以“坚持与放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卷面整齐。(卷面分10分)

  参考答案

  1、B A刽(ɡuì) 子手 ,C亲戚(qi)、汗涔涔(cén) ,D插科打诨(hùn)

  2、D A 前合后偃 B苌弘化碧, C混账、轻歌曼舞

  3、A ①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②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此处不合语境。③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④一孔之见: 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多用作谦辞)。谦敬辞使用不当,此题可改为“真知灼见”。⑤细大不捐,形容所有的东西都兼收并蓄,此处使用正确。⑥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此处形容“商品”,适用对象不对。

  4、B A项,句式杂糅,“旨在于……”和“……为目的”杂糅,可删除“为目的”。C项,句式杂糅,中途易辙,在“推出”后面加“的”。 D项,偷换主语,“也是……国防利器”的主语是航空母舰,所以在此句前加上“航空母舰”。

  5、B ①②句意思相同,②句倒装,意在强调,与前文“不禁为之震颤”相呼应,故选②;③句“望它们”与下句顶真相连,更为连贯,而且前面已有“一连好几天”,不必重复“天天”;根据语境“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寂寞”等,故应选⑤与之对照呼应。

  6、B 会试在春季举行“春榜动,选场开”,称“春闱”。会试第一名称“会元”。

  7、C A.说法绝对,“不择手段”的前提条件是目的利益必须合理;B.两者的价值追求并不“都是相同的”;D.对“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的具体表现理解不当,“经历伟大的爱情”不属于“穿越小说的内在精神结构”;且不应将之简单分为三个方面。 8、D A.“创作量多”不是主要原因,且“主要原因”应是“内在结构里的个人主义道德模式诉求”; B.不是所有主人公都具有这些品质;C.将“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与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之后的生命意义”看成选择关系,不符合原文语境意义。另外,“追求基本需求满足”也是合理的目的 9、D 托尔斯泰的话不是指问题,反而是以此证明穿越小说的现实价值。

  10.C

  11.C 状在文中是作名词“情状,景象”的意思,作动词“陈”的宾语。

  12.B “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与文中内容不符。

  13.(1)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私装”、“迹”、“遣” 各1分,句意2分)

  (2)不久奸臣张纳污蔑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既而”“丑诋”“遂”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万历二十年(15 92)中进士,授职永新知县。升为御史,当时因为修建大殿,矿税使被派往各地,骄横异常。余懋衡上奏说:“与其骚扰平民,榷税至于鸡猪,还不如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稍为增加田赋,共同赞助大殿工程。现在避开增加赋税的名 声,实际上是竭泽而渔的办法,这样的害处比增加赋税要大十倍。”违背圣旨,余懋衡被停发俸禄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将私人财产运到畿辅,役使人马甚众。余懋衡上奏弹劾他,梁永恨得要命,唆使其帮凶乐纲贿赂厨师想毒死余懋衡。两次中毒,余懋衡都没死,拷问厨师,获取乐纲给予的贿赂和剩下的毒药,于是,上疏极力弹劾梁永,御史官也争相弹劾梁永,皇上都不讯问。梁永害怕军民为难他,召进一些亡命之徒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梁永一定会造反,将梁永杀掠官吏、百姓的事一一陈上。巡抚顾其志为梁永隐讳,梁永干是为自己辩护。皇帝怀疑御史说的不是实话。可咸宁、长安二个知县与梁永的对立更加厉害。梁永党徒王九功等多私人武装,怕被有关官吏察觉,托词说是梁永调遣,拉帮结伙乘马驰走。县吏在华阴追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战斗,不久都被抓住,余懋衡于是以谋反之罪控告梁永。梁永很害怕,他的爪牙也逃散了,只有乐纲还在,他教梁永诬告成宁知县朝荐,朝荐被逮捕。梁永不久也被撤回京城,关中才安宁下来。余懋衡不久后因家人去世回到家乡。后被起用掌管河南道。升为大理右寺丞,声称有病归家。

  天启元年(1621)他又被起用为大理左少卿,官至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同管理京城军队政事。又任右副都御史,改做兵部右侍郎,都是管理军队。三年八月朝官推举南京吏部尚书,李三才为第一人选,余懋衡为第二人选;推举吏部左侍郎,以冯从吾为第一人选,以曹于汴为第二人选。皇上都用第二人选。大学士叶向高等极力认为不行,皇上不听。余懋衡、曹于汴也认为自己资历不及李三才等, 极力推辞新的任命,声称有病回到家乡。

  第二年十月,余懋衡又被授予前职。他看到宦官势力正大,坚决不肯就任。不久奸臣张纳肆意诋毁讲学各位大臣,其中以余懋衡、冯从吾和孙慎行为首,于是,余懋衡等被削职。崇祯初年,方又官复原职。

  14.BE B项“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错,所列地名均处于边塞,是为了使人联想到战争及“汗马功名今贱”;E项“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错,是作者感慨时光易逝。 (答对一个2分,两个全对5分)

  15.(1)吊古伤今 之感。山河犹在,英雄不存,遍寻不见有御敌报国之人;(2)对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喟叹。年事已高,无力报国,令人惊心;(3)对当朝统治者的愤懑。作者以李广自比,空有报国之志,无人赏识,不得重用,并遭打击。(总结情感1分,分析2分,一点3分,2点满分)

  16.(1)留恋处,兰舟催发。(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17.AE B,“田大妈家比别人家穷”属无中生有;C,“作者对放弃农田去城里打工这种行为的批判”属无中生有;D,文中两处提到五九年都是田大妈的心理活动,写这些也不是为了“突出三年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灾难”,而是为了写出田大妈勤俭的思想根源。

  18.田大妈是一个勤劳,善良,珍惜粮食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2分)

  ①勤快利落。年轻时是个割麦好手,年老了帮助做饭烧茶,从不歇着。

  ②珍惜粮食。生活苦时,下地拾麦穗,生活好了仍不忘拾麦穗。

  ③善良、热心、手巧。拾回的麦穗发芽了,无法食用,她能将其做成麦芽糖,分给全村的孩子。(一点2分,任意两点满分)

  19.①文章不仅赞扬了田大妈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更是对当下生活富裕后,一些传统美德却丢失了的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侧重写的是返乡那次拾麦穗,拾到的却是发芽的麦穗,只好做成麦芽糖。以“麦芽糖”为题才能突出这次拾麦穗。

  ②最后一次拾麦穗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写前几次拾麦穗都是为这最后一次做铺垫,村民对粮食的不珍 惜与田大妈的珍惜也形成对比,小 说的主题就是在这铺垫和对比中表现出来。所以,以“麦芽糖”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③小说前面只字不提“麦芽糖”,直到篇末才点题,解开悬念,既突出了这一次拾麦穗,也表现了勤俭守本,生活才能永远甜蜜的意味。(一点3分,两点满分)

  20. 欧也妮的母亲去世,根据法律规定,欧也妮将继承母亲的财产,这使葛朗台寝食不安。(2分)葛朗台让公证人起草了欧也妮自动放弃继承权的文书,希望女儿能顺从地在文书上签字。(2分)

  21.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②他不仅爱好美食 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1空1分,两空3分,3空全对5分)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2017及语文联考考试试题(2)

六、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16分) 麦芽糖 江岸 田大妈年轻的时候是村里割麦子的头把好手,黄泥湾多少人号称的快手,都败倒在她的镰下。那一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