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及语文摸底考试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虽然欧盟峰会通过了加强财经纪律的“财政契约”,但“财政契约”并非灵丹妙药,不能一剂治愈欧债危机的顽疾。

  ③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④获得本届奥运会女排最有价值球员称号的朱婷,面对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安之若素,展示出了难得的冷静。

  ⑤本次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整治渣土车违法行为的攻坚战,目标任务明确,成绩可圈可点,群众满意度较高。

  ⑥ 说起甘肃,李克强总理话语之中满是溢美之词:“对甘肃,我始终充满着特殊的感情,心里一直惦记着甘肃的山山水水和那里的百姓。”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 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B.“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C.一个省的文化系统如果能肩负起继承当地文化传统的使命,那么这个省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保持,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D.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字一撇一捺仅两笔,却不好写。一笔写权利,一笔写责任。每个人都有做人的权利,同时又肩负做人的责任,没有没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没责任的权利。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的双肩,一肩挑权利,一肩挑责任,从而走完人生旅程。

  ①只企盼人人为我,不意愿我为人人

  ②坐享其成,依赖施舍,就会堕落为寄生虫

  ③只知道享受生活,不愿意创造生活

  ④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

  ⑤放弃自己权利的人,专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专靠别人的脑袋思考,就会沦落为奴才

  A.⑤②④③① B.⑤④③①② C.④③①②⑤ D.④②①③⑤

  20.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

  ①想象合理;

  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③字数不超过80字。(5分)

  2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6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四个选项均选自课本注释,D项应为“商代叫序,周代叫庠”。

  2.【答案】B 【解析】 A项①②均为“表修饰的连词”B项①为“指示代词“这”。②为“结构助“的”C项①②均为“表目的的连词“来”,D项①②均为介词“比”。

  3.【答案】D 【解析】 A项①句意为“小、少”②意为“愚拙”B项①句意为“尽”②句意为“经得住”C项①句为“使动用法,使之弱”②句为形容词,弱小的D项①②均为“借助”。

  二、(一)4【答案】D

  【解析】D项中“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王熙凤的连续发问,只是问并不要求回答,看似体现了她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对黛玉大献殷勤,而实际上是她在贾母面前讨好贾母,依此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特殊地位,也是给林黛玉一个下马威。因此D项理解不正确。

  5.【参考答案】三个动作“携”“打谅”“送回”。这样做既可表示对黛玉的亲热、关心,又显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

  【解析】关注能体现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动作行为的关键性动词,并结合具体语境就能分析出她这样做的意图。可从“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找到“携”“打谅”“送回”三个动词。这些动作既可表示王熙凤对黛玉的亲热、关心,又显示自己对贾母的尊重,讨好贾母。

  6.【参考答案】喜——悲——喜,王熙凤的表情两次改变。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她的悲喜全是冲着贾母而来,为的是时时处处讨贾母喜欢。

  【解析】表情变化主要是指面部的神态变化。这种神态变化往往是随着心理、情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到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这并不困难,如“笑”“拭泪”“转悲为喜”“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等。分析变化的原因,只要结合语境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由上下文可以看出其原因是王熙凤善于逢迎和做作,演戏功底强。

  (二)7.【答案】( 1 )幽怨中充满希望。

  (2)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氛围,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解析】(1)可结合小说背景及歌声的描述分析作答,如“七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可概括出“幽怨”;“ 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A响起采,充满了喜悦和希望……”可概括出“充满希望”。(2)可从内容、结构、文体等角度分析作答,在内容上,根据歌声内容可得出乌米的性格;“反复”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乌米的坚韧执着;结构上,“反复”的唱,自然能感动读者,从而唤起读者的同情;在文体上,可从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角度作答。

  8.【答案】手法:(1)衬托(以动写静,以景写人);(2)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

  作用:(l) 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2)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3)暗示人物的命运。

  【解析】从第五段第一句内容写乌米来看,写景是为了写人,烘托人物心理活动,故得出衬托的手法。由“石堆”“土屋”“蓝天”“大海”“潮声”等可看出运用了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的手法。景物描写的作用可结合着具体内容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感、为下文做铺垫等角度作答。

  9.【答案】形象:(1) 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2)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 作用:(1) 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有真实感;(2)“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3)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1)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突出乌米的形象。

  【解析】可从小说中“我”的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及言行举止,或者流露出的情感及议论性语句进行分析,如“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表现了“我”对她的同情;“我”在文中的作用,可结合着第一人称的几个常用的作用如“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线索”等方面作答。

  三、(一)10.【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次”的意思。

  11.【答案】C【解析】陟为“提升”,可迁移联想《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2.【答案】D【解析】“独伏不肯起”这一细节表现了尹翁归的直爽性格和书生气,而不是倨傲狂妄

  13.(1)他调查事情揭发坏人,彻底弄清事情的底细,田延年非常器重他,田延年自己感到才能比不上尹翁归,调任他做了督邮。

  采分点:案事:调查事情1分,穷竟:彻底弄清1分。大重:非常器重1分。不及:比不上1分。大意1分

  (2)尹翁归离开之后,于定国才对同乡后辈说:“他是一个好郡守,你们不能胜任在他手下任职,他又是不能用私情去请求的。

  采分点:去:离开1分,乃:才1分。任:胜任1分。干:求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尹翁归字子兄,是河东平阳人,后来迁徙到杜陵.尹翁归小时死了父亲,跟他的叔父住在一起。他担任办理诉讼的小吏,通晓法令条文。喜爱击剑,没有谁能抵挡他。

  当时大将军霍光主持政事,霍家人住在平阳,家奴门客拿着兵器进入街市殴斗闹事,主管官员无法制止,等到尹翁归做街市的主管官吏,没有谁敢违犯法律。他公正廉洁不接受贿赂,商人们都畏服他。

  他后来离职回家。刚好碰上田延年担任河东太守,巡视属县来到平阳,将当地旧吏五六十人全部召集起来,田延年亲自去跟他们见面,叫他们有文才的站在东边,有武略的站在西边。考察了解了几十个人,轮到尹翁归,只有他伏在地上不肯起身,他对答道:“我文才武略齐备,您只管吩咐。”功曹认为这个小吏傲慢不谦逊,田延年说:“这有什么关系?”于是叫他上堂来,设下文辞让他回答,田延年感到他的回答很不一般,授任补职让他做了卒史(官名),于是带他回到郡府。他调查事情揭发坏人,彻底了解事情的底细,田延年十分器重他,田延年自己感到才能比不上尹翁归,调任他做了督邮。

  河东郡属下二十八个县,分成两部,闳孺主管汾北一部,尹翁归主管汾南一部。尹翁归检举揭发他人时都符合法制规定,掌握违法者的犯罪事实,属县长吏虽然受到他的制裁,也没有谁怨恨的。他被推举廉能担任缑氏县尉,曾经做过郡中太守,他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升职补任都内令,被推举廉能担任弘农都尉。

  朝廷征召他任命他做东海太守,他去拜访辞别廷尉于定国。于定国老家在东海郡,他想将两个同乡后辈托付给尹翁归,请他关照,就让这两个人坐在后堂等着出来见尹翁归。于定国跟尹翁归谈论了一整天,始终不敢让那两个同乡出来拜见尹翁归。尹翁归离开之后,于定国才对同乡后辈说:“他是一个好郡守,你们不能胜任在他手下任职,他又是不能用私情去请求的。

  (二)14、【答案】B E

  【解析】B 项,颔联用“唯见鸟”“未逢人”表现了乡村荒废的现实以及作者的悲愤之情,这是诗人身处乡村时的所见所感。

  E 项,尾联并非卒章显志,不是直接揭示主旨。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侧写:以景结情),以及“回首(不忍卒看)”这一动作,形象地表明了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忧虑与关切。

  答对 1 项 3 分,答对 2 项 5 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 级。

  15、【参考答案】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

  ②对百姓的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深同情;

  ③对国家、民生的忧虑,诗人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

  每点 2 分,答对大意即可酌情给分。

  【诗歌赏析】避乱蜀中的杜甫靠舅氏崔卿翁之助,做了一个管理官田的职务,迁居到了东屯。过惯动荡生活的杜甫,如今找到这有禄食无官品的工作,至少可以免去奔走之苦了。可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绝不会满足于一己的温饱,而是时刻想到多灾多难的人民。

  此时唐王朝虽已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军阀依然横行,各地战乱频仍,贪官污吏更加疯狂地搜刮鱼肉百姓。蜀中有崔旰、卫伯玉、柏茂琳等大肆搜刮,又有朝廷派出的侍御史到处追比,这些大大小小如同“盗贼”的贪官污吏的一味“诛求”,把百姓弄得一贫如洗,只有逃亡。杜甫在诗的首联就对这帮盗贼予以了痛斥。

  颔联描写了东屯北崦一带荒凉景色。因为贪官的搜刮,老百姓无法生活,纷纷逃亡,夕阳照着空荡荡的村舍,唯见鸟飞,未逢人影。以唯见鸟更衬出荒村的空无一人。颈联诗人信步走去,山壑阴凉,清风吹面,露水滴在身上,景色幽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更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思绪很远很深。尾联,杜甫眺望远山,遥望战地,唯见黄尘滚滚。诗人从东屯北崦看到了普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诗人回首不忍久看。这首五律构思新颖。首联直抒胸臆,痛斥盗贼的诛求;颔联颈联写景;尾联在诗意上是承接首联,也与颔联颈联自然衔接,转折翻腾,更具艺术魅力。

  (三)16.(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四、17、【答案】C 【解析】 六句中,①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④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⑥溢美之词:过分夸赞的话。这三句成语使用错误,②灵丹妙药:灵验有效、能治百病的奇药,比喻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办法。③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⑤可圈可点:原指文章中有精妙的句子,有值得欣赏、值得赞美的意思。现常形容或称赞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

  18.【答案】A 【解析】 B 结构混乱,属偷换主语,“依旧热情不减”的是“北京市民”; C项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该在主语前面,应为“如果一个省的文化系统”;D项“电影参与”搭配不当。

  19.【答案】B【解析】分析题目所给文段可知,语段主要讲的是人的一生肩负着权利和责任,横线处的内容应是从权利和责任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的。⑤说的是放弃自己权利的人的情况,①②③④是讲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情况,④引出话题,①②③具体阐述不承担责任、不履行义务的人的表现,其中②是对④③①的总结。

  20.【答案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解析】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画面中的场景,并结合“巷口”这一名称,围绕“盼”字,将这幅画中的场景描写出来。表达要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和注意字数限制。

  21.【答案】“金玉良缘”指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两人应结成姻缘。“木石前盟”指林黛玉前生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前生为女娲炼石补天余下的石头化成的神瑛侍者,两者有恩有义,今世应结成姻缘。

  如答:薛宝钗的“钗”中有金,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两人结为婚姻为金玉良缘。林黛玉的名字中有木,贾宝玉的名字中有玉,前生有约,两人应结为婚姻为木石前盟亦可。

  22.本题借鉴2015新课标卷二作文的命题模式。

  一、材料与审题:

  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三则新闻,它们分别为“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主办方宽容12岁男孩无意损坏珍贵名画。这三则新闻均为有温度和人情味的事件,体现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的温暖。

  第二部分提出写作要求,明确写作任务。第一,必须从这三则新闻中选择其中一则新闻;第二,围绕“温度和人情味”这两个关键词,阐述选择该新闻的理由;第三,注意“权衡、选择”把选择的新闻与其他两则新闻进行对比性分析,凸显所选择新闻的温暖所在。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

  对三则新闻能进行权衡、比较,则属于切合题意,如果没有权衡这三则新闻,仅仅做出选择,亦属于符合题意。如果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只写“向他人或社会传递温暖和人情味”的内容,则属于偏离题意;如果没有做出选择判断,只是分析了三则新闻的温暖,则亦属于偏离题意。

  二、角度与立意:

  1、选择第一则新闻:“油条哥”坚持不用“复炸油”,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坚守良心,温暖他人。/诚信经营,传递正能量。/面对利益的诱惑,坚守道德底线。

  2、选择第二则新闻:老父亲等候挂号排队看望儿子

  理解和尊重亲人,凸显关爱。/遵从秩序规则,方便他人。

  3、选择第三则新闻:主办方不惜珍贵名画受损,宽容12岁男孩。

  面对他人无意的过错,主动宽容。/理解孩子的过失,呵护成长。/面对利益受损,理性处理。

  三、偏离题意的立意:

  三个主角都有温暖,没有突出更合适的新闻。/脱离材料内容,只谈“学会选择”。

  /脱离材料内容,只写“温暖和人情味、正能量”等。

  考场作文一

  守望良知方为温暖之壤

  喧嚣世事,匆匆疾行的人群于淡漠的面容背后的一颗柔软之心,似乎渐变冰冷,这不是我们所期望的社会,亦不是社会原有的模样;所以一则温暖的新闻对融化心中冷冷的防备,催生爱与善的花蕾,是何等重要。

  一个因儿子太忙而挂号等候的老人,一次画展上贴心而关怀的对孩童无心之过的处理方式,都如一缕春风动人;但,总觉得无法再撼动内心深处的冰层。只有“油条哥”的新闻放在面前时,才觉不但温暖,而且有一丝辛辣令我们心中一跳,以“反思”为名的力量正凿开坚硬的心房。

  因为它不似其他两则新闻一般仅是充盈人情温暖,如同悬于半空的扑面柔雾,而是直接叩问沉寂已久的道德底线,从最基本处亦最深处唤醒内心的另一只眼睛。

  我们已缺失感知温暖的能力久矣,更别说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迟钝间,竟已不知连最基本的良心都在被浮华日益噬灭。那位炸油条的青年,实际上极普通,但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却仍坚守着内心的道德底线,无异于给混沌麻木的我们一记警响。我们看着他,他便如良心之塔上的小小守望者,点亮自己的那份火把,不大,却足够明亮,足够给蛰伏于黑暗中的心房最直接的温暖。最强烈的破土冲动,方可打开以温暖看待世间的眼睛。

  若连对基本的良知与道德底线都仍麻木的人,又怎能期待他们有感知其他人情温暖的能力?悲哀的是,当今社会在一次又一次道德的考验中尴尬地下调良知的底线,培育温暖人情的土壤——良知与道德,都已渐渐封存了,难道不需要“油条哥”这样坚守良知、走出黑暗的人物来打开麻木淡漠已久的心房吗?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今日,他并无抱着“随波逐流”之意,也无贪图小利之念,纵使自己只是普通的小贩,仍知良心之可贵、待人之真诚,难道不是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与鼓励么?

  熊培云有言:“心地温暖者,亦身体力行,脚踏实地。”温暖与善意从不会凭空而生,这位守望着良知底线的油条哥,便是身体力行地为我们空荡的心房铺上肥沃的土壤。保住岌岌可危的底线,以一点光明烛照破土的希望,方终有生长出善意温暖的可能,方终能重拾内心温暖,亦以温暖待人待世。

  德不孤,必有邻。其人之守望,终相信并不孤单,而是美好的先曲,温暖滋生之土壤,睁开我们另一只充满温暖的眼,看见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点评】

  文章的标题“守望良知,方为温暖之壤”统摄全篇,表达了对良知的渴望和良知对温暖的影响。第一段写令人忧虑的社会现状,凸显新闻中温暖的力量,紧扣“任务型写作”的“任务”要求,落笔不凡;第二、三段用形象的语言比较了三则材料中温暖力量的差异,写出“油条哥”良知的重量;第四段分析在最基本的良心亦可能被浮华日益噬灭的背景下,“油条哥”所彰显出来的极普通却足够明亮的光芒;第五段联系当下培养良知的土壤渐冻的社会现实,再次论证“油条哥”良知温暖的力量;第六段又以熊培云的名言引出“油条哥”对现实巨大的影响;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展望未来,给文章增添亮色。

  文章切合题意,思考深入,体现出考生较高的思想水平;论证层层推进,渐次显现出逻辑的力量;语言洗练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及语文摸底考试试卷(2)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国庆期间,交警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