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题目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刻玺于北方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袁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于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1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蒿里行”为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曹操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处之地。

  B.“初期”句用典,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诗人称诸将为“义士”,带兵讨伐“群凶”,指出“乃心在咸阳”,意在恢复汉祚,抒发了作者对诸将的钦佩、敬仰之情。

  D.“势利”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野心,可谓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E.全诗使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来表达,风格质朴,豪放飘逸,引人慨叹。

  13.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请结合本诗的“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答案】

  12.CE

  13.①憎愤。“义士”“讨”“群凶”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对袁绍兄弟借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②失望。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③同情。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给予同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意,把握情感,从各方面吃透诗歌。C项中“钦佩、敬仰之情”错;E项中“豪放飘逸”应为“沉郁悲壮”。

  13.本题考查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歌创作的背景是各路诸侯讨伐董卓,诗人对袁氏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悲凉”就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三)名篇名句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以桑叶润泽有光,比喻女子容颜亮丽;也有人说,是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丰厚的句子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 , 。”

  (3)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中包含了宫殿依旧、宫女衰容之叹。

  (4)“诚宜开张圣听, , 。”(诸葛亮《出师表》)

  【答案】(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4)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是情景式默写,学生首先要抓住情境中的暗示,然后根据要求写出准确的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易错字如:“沃若”“朱颜”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

  15.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读音和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嬉(xī)游 袅(liǎo)娜 如法炮(páo)制 一椽(chuán)破屋

  B.绿洲(zhōu) 纤(xiān)细 大腹便便(pián) 敷衍塞(sè)责

  C.商榷(què) 肄(yì)业 草菅(jiān)人命 偃苗助长(yà)

  D.房檩(lǐng) 镣(liào)铐 陨身不恤(xù) 急不暇(xiá)择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项中“袅娜”的“袅”应为“niǎo ”;C项中“偃苗助长”的正确写法应是“揠苗助长”;D项中“房檩”的“檩”应读“lǐn”,“陨身不恤”正确写法应是“殒身不恤”。

  16.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无畏,舍身奋斗,同群众休戚与共,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

  ②三国时魏的嵇康、阮籍、山涛等“竹林七贤”在当时的山阴县优游竹林,放浪形骸,肆意酣畅,是有着特定的政治原因的。

  ③美丽的事物总是令我们无法抗拒,无法言说,某些特定的人、情境、音乐等通常具有一种微妙的、不言而喻的魔力,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④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做任何事都要有一颗恒心,要执着,有毅力:浅尝辄止,难成大器;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⑤“五一”节期间,大街上,商场里,到处都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好一片欢乐祥和的热闹景象。

  ⑥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一大流派。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②④ D.④⑤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③句中“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这里要表达的是这魔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意思,应用“不可言喻”,属于形义相近误用。第⑤句中“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属于望文生义。第⑥句“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属于褒贬误用。第①句“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非常密切,利害相同。第②句“放浪形骸”意为放浪,放荡;形骸,人的身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第④句“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上,专家指出了四川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巴蜀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中的独特贡献。

  B.作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巴黎圣母院随着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等人的形象传遍世界,成为法兰西民族的骄傲与象征。

  C.2017年4月,共享单车正式登陆资阳,对于其前景问题上,有关人员指出仅靠社会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规范有力的管理方式。

  D.有人曾用“清”字概括朱自清的文体美,这个“清”字不只是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恐怕连文字的清秀、语言的朴素也都包含在里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分析句子最常见的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压缩主干后,看看句子成分是否有残缺,句子成分之间是否搭配等。分析可知:A项成分残缺,在“巴蜀文化”后添加介词“在”。C项句式杂糅,“对于……问题”与“在……问题上”杂糅在一起。D项语序不当,“人格的高洁、思想的纯正”应与“文字的清秀、语言的朴素”交换位置,形成的递进关系才正确。

  18.下面是某校“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端午节文化体验活动”拟于5月30日举行,将以张贴海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报道的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开展知识讲座、趣味游戏、诗词大会三项活动来体验端午节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第一步是看图。需要把握主题与各个活动细节的逻辑联系。第二步是用文字简明表达。文字叙述要避免遗漏信息,还要注意语句的准确以及表达的连贯性。

  19.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马上就要升入高二了,就要加入高中阶段的攻坚战了,你班欲组织励志晚会活动。

  (1)班委会征集晚会主题词,要求是简洁、形象的句子或短语。请你设计一则主题词,不超过20个字。

  (2)根据节目表,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是诗朗诵《相信未来》,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词,不超过60个字

  (3)晚会后,你感到信心满满,充满斗志。第二天,高一的一位同学问你:“高中学习这么紧张,你们还搞这样的活动,划得来吗?”请你用一两句话得体地回答他,表明你的看法,不超过50个字。

  【答案】(1)示例1:志当存高远;示例2:给自己一个目标,让生命为它燃烧;示例3:拼两个春秋,博无悔人生。

  (2)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请更相信美好的未来。下面,请欣赏诗朗诵《相信未来》。

  (3)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磨好了精神之刀、意志之刀,就会所向披靡,怎么会划不来呢?(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注意这几个题型的答题方法。拟写“广告语、标语”,主题要鲜明,语言要简洁、构思要新颖。串台词:要有衔接作用,最好带点点评,适当展示主持人才华。接受采访。态度要礼貌,感情要真挚,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

  请以“我的遇见”为副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不要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答案】无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材料来自《朗读者》中的经典语录,用诗的语言阐述了人的社会本质。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可能脱离世界而独立存在,每天都必然和周围的世界发生关系,材料就是引导考生善于发现周围的美好,珍惜周围的人和事物,懂得感恩。可以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写自己一次知识的获得,一次灵魂的顿悟,一次情感的洗礼等等。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题目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问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