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质量检测试卷(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元日田家》,完成14~15题。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④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中•华.资*源%库 ziyuanku.com

  【注】①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晋朝时,民俗以“龙” 字为家犬命名。后世以乌龙泛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14.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 分)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元日”即今天的元旦,是“新正”第一天,别名有元朔、元正、正旦、端日等等。

  E.“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15.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手法,借用山水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

  , 。

  (2) 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在《劝学》一文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 , 。

  (3)《琵琶行(并序)》中的“ , ”,是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开发区的白主任,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新港的协议。Ziyuanku.com

  B.科学上的发明创造都需要人们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决不是一挥而就的。中/华-资*源%库

  C.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D.正所谓,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幸福国度。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不能总是把目光盯在比赛成绩上,因为有些时候体育成绩的好坏是取决于某些裁判的判决的。

  B.作者还善于通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展示。

  C.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面临诸多数不清的困难,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近几年来,已先后向马其顿提供了学校改建、赠送校车等多个援助项目。

  D.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⑤④③①⑥②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④①③⑥②⑤

  20.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抄袭材料,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

  材料:清康熙年间的郑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板桥画竹的技法并无师承,多直接取法于纸窗粉壁上的日光月影,取法于枝摇叶动、风吹雨注。同东坡一样,板桥也强调画竹既要有精巧的构思,又离不开绘画的巧妙技能。但是,针对东坡的画竹要“胸有成竹”的看法,板桥坚持的则是“胸无成竹”。

  郑板桥的《竹石图》里,竹子节节灵动,叶叶表情不同,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了竹的质感,这正是他(1) 的画竹技法的表达。画家对画竹的看法不尽相同,就如郑板桥的看法不同于苏轼,两者的主要差异(2) 。但两人在画竹上也有相同之处,就是都强调(3) 。

  21.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名言警句、俗语,请另选一个名言警句或俗语,仿照示例,造一个句子。(4分)

  【例】古人说:“三思而后行。”确实如此,深思熟虑能够使人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在机遇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事事三思只能使你成为竞争中落后的乌龟。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一学生回家,见几只鸡在树下觅食,便抓一把谷子撒去。鸡见了谷子,争抢着,打斗着。他又连接撒了几把谷子。这下,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奇怪,这些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

  “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父亲说。

  请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8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 答案:D。 “对人的身体健康弊大于利”是说“这些”观念给人造成的影响。

  2. 答案:C。 A项说“能够”不正确,原文第二段是“似乎”,表示推测,但不确定;B项文章中没有这句话;D项见第二段最后一句。

  3. 答案:B。 见第二段“但对抗氧化物的作用机理所知甚少”。

  4. 答案:B。

  5. 答案:表面上是赞扬侍萍,其实为了维护自己高贵的门第,掩盖自己的罪行。

  可以看出周朴园的伪善(虚伪)。

  6. 答案:(1)故事的背景、环境、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都与雷雨有关。

  (2)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7.答案:C 应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

  8. 答案:C E (C.“为解决西北地区……提出了明确的对策”不恰当,原文是“在他的积极倡导下……科技攻关重点项目”。E.“语言生动形象,文学性强”不妥,本文语言平实,以叙述为主。)

  9. 答案:①爱国、责任感强。一生献身祖国水利事业,为祖国大江大河治理倾注大量心血。②科学作风严谨。说话数据从不含糊,遇事及下结论都要事先充分论证。③求真务实勤奋。治水遵循规律,说话从不浮夸。一直奋战在水利一线,考查、实践、记录,为国家水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④讲原则。对年轻学者的请教不吝啬,有原则性,立下三个“门规”。⑤淡泊名利。“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是他平生唯一接受的个人荣誉。⑥平和谦逊。从不以专家身份凌驾于别人之上,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

  10. 答案:A (名作状/使动/名作动/形作动)

  11. 答案:D(A被动 B状语后置 C定语后置 D宾语前置)

  12. 答案:C 西汉。

  13(1)答案: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销毁兵器,把它们铸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兵、以为、金人十二、弱,各1分,全句通顺1分,共5分。)

  (2)答案:然而秦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有一百多年了。(区区、万乘、序、朝:使动用法,各1分,全句通顺1分,共5分。)

  14. 答案:A D(5 分)(答对一个给 3 分,答对两个给 5 分)

  【解析】A 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B 项, 从个人的角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 C 项,“但祝”,在这一天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但”字, 也是为了告诫自己, 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 D 项, “元日” 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 E 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本题考查考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及民俗文化常识。

  15. 答案:①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 “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 “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 2 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共 6 分)

  【解析】本诗写于作者被贬四川之时,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 红梅映雪的美景。 清晨,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一派祥和之景。颔联写少男少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狗儿欢快地迎接客人的到来。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祝愿长寿,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丝毫不觉岁月流逝、老年将至。尾联写作者在感受了农家淳朴的民风、欢乐的节日之后,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情感能力。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手法,借用山水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 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琵琶行(并序)》中的“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是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 答案:C(A买椟还珠: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把珍珠装在匣子里,匣子装饰得很华贵,郑国人就买下匣子,把珍珠退还,比喻没有眼光,取舍失当。B项中,“一挥而就”,指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才思敏捷,书法绘画或文章一动笔就完成;此处应为“一蹴而就”:一举步就到达了。比喻轻而易举就能获得成功。C. 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D.因人成事,是指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件,语境不符。)

  18. 答案:A(B.“通过”和“在……中”语义重复。C.“诸多”与“数不清”重复,去掉“数不清”。D. 不合逻辑,去掉“不”。)

  19. 答案:选A。 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说明对象来看,首选⑤,在内容上与⑤具有顺接关系的是④,③举例说明④“声音就是这样的”。故排除BCD,选A。

  20. 答案:(1)直接取法自然(或环境、生活) (2)在于是否“胸有成竹” (3)构思与技巧相互结合(或既有构思,又有技巧)

  21. 【示例】①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确实如此,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过分的谦虚只能使你成为深谷中无人赏识的幽兰。

  ②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确实如此,人才需要靠具有慧眼的人赏识。但在展示机会众多的现代社会,苦苦等待“伯乐”的出现只能使你成为老死于马厩的骏马。

  22. 【解析】

  这是一道故事性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的主要对象很明确,就是那几只在树下觅食的鸡;而其中两个人物学生和父亲,在材料中只起陪衬作用,不是主要对象。因此,立意应围绕鸡来确定。

  抓一把谷子撒去,几只鸡会争抢、打斗;撒几把谷子过去,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鸡为何前后变化如此之大呢?父亲的话做了很好的解释:“起初你撒了一把谷子,鸡吃不饱,当然会争。后来,你加了几把谷子,鸡见谷子够大家吃个饱,自然就不争了。”换句话说,鸡之所以不争是因为它知足了。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在选定主要对象后,如果材料中对主要对象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时,经常会用到一种方法即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法。所谓肯定立意,就是对主要对象从歌颂、赞美的角度立意,从肯定、赞成其某种思想、观点、行为、潮流的正确性、正义性、积极性的角度立意。所谓否定立意,就是对主要对象从贬抑、鞭挞的角度立意,从否定、批判其某种思想、观点、行为、风气的错误性、消极性、反动性的角度立意。

  对于材料中的鸡我们先从肯定的角度立意:

  鸡见谷子够喂饱自己,就不再去争抢,肯定其这一行为的话,这是一种懂得满足,即知足常乐的精神,知足就不再生贪心。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在这点上,还真不如鸡,你就是给他们再多的“谷子”,再多的财富,他们也不会满足。正是他们心无止境的贪婪,导致人间无止境的争斗和悲剧的一再重演。为此,可以立意为:鸡知足,人也要知足。

  人类那永无止境的需求和永不满足的欲望膨胀,真可怕,还是功夫皇帝李连杰说得对:“人的欲望越小,人的快乐感就越大。”

  再从否定的角度立意:

  鸡争抢,是因为谷子不够;鸡见谷子够喂饱自己,就不再去争抢,否定其这一行为的话,这是一种容易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进一步说是一种贪图安逸、不求上进的表现。为此,可立意为:

  ①鸡知足,人不能知足。 ②安逸,让人倦怠;有危机感,人才会奋进。③追求上进,永不满足等。联系现实,一个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危机感,也会失去上进心。

  从辩证的角度论述知足与不知足也未尝不可,如: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还可以从材料的整体角度立意:

  抓一把谷子撒去,几只鸡会争抢、打斗;撒几把谷子过去,鸡再也打不起来,相安无事地吃起来。简而言之就是“食少鸡争斗,食多鸡不争”。由鸡及人做一联想,即为物质丰富了,充裕了,人们就不再争抢而相安无事了。这让我们联想到一句古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说,粮仓中堆满了粮食,人们能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然后才会学习礼仪,产生气节和荣辱观。也就是说,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可立意为:大力发展,尽力丰富,能够消除人间无止境的争斗和悲剧。人只要有口饭吃,什么事都能平安解决,正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的“只要中国不产生粮食危机,中国依然能安定的繁荣发展。”

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及语文质量检测试卷(2)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元日田家》,完成14~15题。 元日田家① 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③迎路女郎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