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题及语文月考考试试卷

时间: 刘惠25 分享

又是一年高考时,十年寒窗在此值;十年磨砺今朝试,苦尽甘来不算迟;精心准备是必须,埋头苦读有毅力。高考加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辽宁语文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语文月考考试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作为哲学名词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一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一旦量的变化超出这个界限,原来的“度”就被破坏,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由此看来,“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比如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 ℃即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我们称之为“冰”;加热到100 ℃即从液体转化为气体,我们称之为“汽”;只要温度保持在0 ℃到100 ℃之间,那么水就会保持液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水”。这里的0 ℃和100 ℃,也就是保持水的属性的度,一旦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所谓“过犹不及”,也就是这个道理。从此出发,人们总结出“凡事有度”这样一种为人处事的学问,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发展和变化往往有可能会突破原来量的限制,引起质的变化。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人们所期望的。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性质的量的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而言,“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而是包含着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审时度势,能够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积极价值取向的行为艺术。

(1)下列词语中的“度”,与“作为哲学名词的‘度’”中“度”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程度 B.制度 C.度过 D.揣度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 A

一旦(如果)量的变化超出这种界限,原来的“度”就(也)被破坏,事物就(才)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所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

A.一旦(如果) B.就(也) C.就(才) D.从而(所以)

(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过犹不及”一词的含意。

(4)结合文意,简要解释“‘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这句话的意思。

【考点】88:语段综合考查.

【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字的读音;

(2)本题考查连词的用法;

(3)本题考查常用成语的意义;

(4)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

【解答】解析:

(1)“揣度”中“度”应读“duó”,而其他的“度”应读“dù”;故选:D.

(2)“一旦”、“如果”两个词都是表假设的连词,故可以替代;“就”表顺承的连词,“也”副词是指同样的意思,所以这里不能替代;“就”表顺承的连词,“才”副词为仅仅,刚刚的意思,这里应是顺承关系,所以这里不能替代;“从而”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这里应是表示进一步的行动,“所以”连词,表示因果关系,所以不能替代;故选:A.

(3)根据“一旦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语境,“过犹不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只要不在必要的数量界限内,不管是不足还是有余,都一样的不符合事物的本质要求;“过犹不及”成语义是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4)根据“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性质的量的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语意,这里是说需要掌握事物的“度”,就要有度;当需要突破“度”时,就一定要突破原有的度,促进事物的发展;故可以得出答案:凡事有度,不应该成为让人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借口,而应该成为督促人抓住机会实现突破或转化的动力.

答案:

(1)D;

(2)A;

(3)过犹不及:只要不在必要的数量界限内,不管是不足还是有余,都一样的不符合事物的本质要求;

(4)凡事有度,不应该成为让人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借口,而应该成为督促人抓住机会实现突破或转化的动力.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素园虽然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设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

B.桑丘一声不吭,递过去一块布,心里暗暗感谢上帝没叫主人明白是怎么回事.

C.对于书画家而言,毛笔、墨瓶、宣纸以及文具,全都是值得拥有的美好事物.

D.他从主教家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得出来,他已经摆脱完全从前的那种思想了.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做这类题要熟悉各种病句类型的鲜明特征,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容易判断出该句是不是有病.

【解答】A.关联词有误,“只有”不能和前文的“虽然”对应,且后文也没有照应“只有”的关联词,应改为“但是”.

B.正确.

C.不合逻辑,“毛笔、墨瓶、宣纸以及文具”并列不当,因为前三者和“文具”是种属关系,应将“及”改为“等”.

D.语序不当,“完全”是副词,应修饰“摆脱”.

故选:B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为总述兰亭集会一事而写的序言,作者是东晋的王羲之.

B.《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赋体名篇,其作者是唐代的杜牧.

C.《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作者是法国的雨果.

D.《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作者是西班牙小说家马尔克斯.

【考点】2E:文学常识.

【分析】此题单独考查文学常识,主要是对中外历史名人及其作品的考查,需要同学们一定的记忆力,更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

【解答】《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小说家马尔克斯,错,是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

故选:D.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4小题,每小题3分)

4.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自《陈情表》)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

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C.但以刘日薄西山       但:但是。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这里用来形容自己的私情。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此题考查了文言实词.

【解答】但:只是.译文为: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

答案:C

译文为: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5.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节自《兰亭集序》)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及其所之既倦”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何如

C.辍耕之垄上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考点】32:文言虚词.

【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然后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要求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解答】例句,动词,往,到达;

A、结构助词,的;

B、动词,到、往;

C、动词,到;

D、动词,到.

答案:A.

6.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自《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C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下列文言句子中,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B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何后之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词类的活用;

(2)本题考查特殊句式.

【解答】(1)C 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族:使动用法,使…灭族.

(2)例句:“秦人不暇自哀”,意思是“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自哀”宾语前置;

A.陈胜是阳城人.“…者…也”表判断,判断句;

B.有什么晚呢?“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C.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一般陈述句;

D.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一般陈述句.

答案:

(1)C

(2)B

参考译文: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人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三、古代诗文背诵与默写.

7.在下面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选作其中4小题)

① 一人之心 , 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

② 戍卒叫 , 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③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④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⑤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

(《岳阳楼记》)

【考点】39: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记忆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只要根据给出的句子,并且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写完后要检查.

【解答】①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也(重点字:心)

②戍卒叫 函谷举(重点字: 函)

③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重点字:霁、鹜)

④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重点字:骋)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重点字:忧)

评分参考:每空.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如果5题全作,以前4题为准.

五、经典作品阅读.

8.在“文化经典解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中选作1题,完成相应要求。

(1)文化经典解读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是《论语》中的句子。结合你对《论语》及孔子思想的了解、

简要分析并明确本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2)文学名著阅读

选修三《改变一生的事件》一篇节选自《悲惨世界》.结合你对《悲惨世界》的了解,简要描述并评价《改变一生的事件》中的冉阿让形象。

【考点】81:综合读写.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学名著的能力.

【解答】(1)分析,是指根据语境就“其”的意义和用法所作的推断以及结合孔子相关认识而作的补充;明确,是指对“其”的意义和用法要有清晰完整的表述.

(2)描述,是指根据《改变一生的事件》就冉阿让形象所作的概括以及结合整本书了解而作的补充;评价,是指对冉阿让形象要有阅读者个体的鉴赏性认识.

答案:

(1)本句的具体意思为“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此处实际上只代的“不了解自己的人”,是代词.

(2)冉?阿让是个失业工人,他诚实、善良.为了挨饿的外甥,他偷了一块面包,被判5年苦役.后因不堪忍受非人的监狱生活,屡次逃跑,因而被加重刑罚,服19年苦役.出狱后仍受警察的追逐,遭到社会的冷遇.残酷的现实使他产生了对人、对社会的强烈憎恨,蓄意报复.冉?阿让的经历体现了当时法国人民的悲苦,是难以忍受的贫穷逼他堕落.

六、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儿时,有相者谓其异日当为神仙宗伯。年十九,为全真学,师重阳王真人。重阳一见处机,大器之。金、宋俱遣使来召,不赴。

岁己卯,太祖①命近臣持诏求之。处机一日忽语其徒,使促装,曰:“天使来召我,我当往。”翌日,二人者至,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又明年,趣使再至,乃发抚州,经数十国,为地万有余里,自昆仑历四载而始达雪山。既见,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于是赐之虎符,副以玺书,不斥其名,惟曰“神仙”。一日雷震,太祖以问,处机对曰:“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太祖从之。

岁癸未,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处机请曰:“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时国兵②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丁亥,为旱祷,期以三日雨,已而亦验。六月,天大雷雨,太液池岸北水入东湖,声闻数里,鱼鳖尽去,池遂涸,而北口高岸亦崩,处机叹曰:“山其摧乎,池其涸乎,吾将与之俱乎!”遂卒,年八十。

【注】①太祖:元太祖,成吉思汗。 ②国兵:元兵。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又明年,趣使再至 趣:兴趣。

B.太祖大悦,赐食设庐帐甚饬 饬:严整。

C.太祖深契其言 契:投合。

D.民罹俘戮,无所逃命 罹:遇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A.一日忽语其徒 ∥ 山其摧乎

B.对以敬天爱民为本 ∥ 期以三日雨

C.太祖从之 ∥ 太祖为罢猎者久之

D.与滨死而得更生者 ∥而北口高岸亦崩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A.处机乃与弟子十有八人同往见焉

﹣﹣丘处机于是和十八名弟子一起前往会面

B.不斥其名,惟曰“神仙”

﹣﹣没有称名道姓地指责他,只称呼他为“神仙”

C.太祖大猎于东山,马踣

﹣﹣太祖在东山举行盛大的游猎活动,骑的马仆倒了

D.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

﹣﹣让门徒拿着文书在战后招寻一些需要救助的难民

(4)有记载说,丘处机去世后,一些百姓因为他的无量功德而将其作为隆重祭祀的对象。结合文本,说说丘处机的无量功德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考点】51: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虚词.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答】(1)A 太祖派遣来催促的使节再次来到.趣:通“促”,催促.

(2)B A项,他的/表推测;B项,介词“用”,引起介词短语,后置;C项,代词,他/助词,补足音节,无意义;D项,转折连词/并列连词.

(3)B “称名道姓地指责”不符合原文意思,“斥”这里是“喊”的意思,句子应该翻译为: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称呼他为“神仙”.

(4)“明年,宿留山北,先驰表谢,拳拳以止杀为劝”、“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建议帝王爱民为本,禁绝杀戮;“天道好生,陛下春秋高,数畋猎,非宜”、“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引导帝王清新寡欲,劝止游猎;“雷,天威也.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倡导孝道;“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尽力为战争难民提供救助.

答案:

(1)A

(2)B

(3)B

(4)①建议帝王爱民为本,禁绝杀戮;②引导帝王清新寡欲,劝止游猎;③倡导孝道;④尽力为战争难民提供救助.

参考译文:

丘处机,自号长春子.小时候,有相面的人说他以后一定能够成为神仙界的领袖.十九岁时,学习全真教,拜重阳王真人为老师.王重阳一见到丘处机,就非常器重他.金和宋也都派遣使者来征召他前往,丘处机都没有去.

己卯年,元太祖让近臣带着诏书来寻访丘处机.有一天,丘处机忽然告诉自己的弟子,让他们快点准备行装,说:“天子的使节来征召我,我应该前往.”第二天,有(太祖使臣)两人来到,丘处机于是和十八名弟子一起前往会面.第二年,一行人被迫停留在山北,丘处机于是先安排快马上表称谢,用真诚的言语来劝诫太祖停止杀戮.又过了一年,太祖派遣来催促的使节再次来到.丘处机于是从抚州出发,经历数十个国家,走了一万多里路,经过四年才从昆仑山到达雪山.见面之后,太祖非常高兴,为他安排的饮食和居住环境都非常严整.

太祖当时正在征讨西方,每天都打仗.丘处机常说,想统一天下的人,一定不能喜好杀人.等到太祖问他治理国家的方略时,丘处机就说要拿敬天爱民作为根本.太祖又问到长生不老的方法,丘处机就告诉说要把清心寡欲作为关键.太祖与丘处机的主张非常投合,于是赐给他虎符,并辅以印信文书,不直接称呼丘处机的名字,只称呼他为“神仙”.有一天雷声大震,太祖拿这个天象向丘处机问询,丘处机回答说:“雷,是天的威严的展示.人的罪过没有比不孝顺更严重的了,不孝顺就是不顺应天意,所以上天威严震动来警示人们.我好像听说国家中不孝顺的人多,陛下应该宣示天威,用这个来教导大众(孝顺).”太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癸未年,太祖在东山举行盛大的游猎活动,骑的马仆倒了.丘处机请见说:“上天的道义是爱护生灵,陛下年岁大了,多次打猎,不合适.”太祖因此很长时间不再打猎.

当时元兵占领蹂躏中原,黄河南北地区遭到的破坏尤其严重,百姓经常遇上被俘虏或杀戮的情况,没有地方可以逃命.丘处机回到燕地,安排自己的弟子拿着文书在两军交战后招寻一些需要救助的难民.因为这个举措,一些被掳为奴隶的人有机会再次成为平民,一些快要被折磨死的人有机会获得新生,这样的人有两三万之多.中原的人至今仍然称赞他的这些功绩.丁亥年大旱,丘处机为天下祈雨,约定三日内降雨,不久就应验了.六月,天打巨雷,下大雨,太液池岸北面的水流入东湖,声音数里外都能听到,鱼鳖都离开了,池水随后就干涸了,同时北岸入水口的高堤岸也崩塌了,丘处机叹息说:“山要折断吗,水要干涸吗,我要和它们一起去了吧!”随后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

七、古代诗歌阅读与鉴赏.

10.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

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

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D.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2)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考点】55:思乡怀人诗.

【分析】《邯郸冬至夜思家》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解答】(1)C “《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错,《春晓》是孟浩然的作品.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注意题干中的“如何来表达”,应该是重在抒情方式的分析.诗歌中情感的表达一是通过对自己形象的刻画:抱膝灯前影伴身;二是通过对家人的描写: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其实就是“对写法”.

答案:

(1)C

(2)答案要点:①刻画自己的孤单.“抱膝灯前影伴身”勾画了作者呆坐的情态,表达作者远离家人时内心的孤寂.②想象家人的惦记(念及).不说自己思家,而说家人“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烘托思家之情的浓烈.

评分参考:①②各.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赏析: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八、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

11.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简 单

那天,我把父亲珍爱的水晶打火机摔碎了。我只是想抽出下面的报纸而已,它却将一副粉身碎骨的惨相呈现在我的面前。我只能躲进房间,不敢面对自己的闪失。

直到晚饭时,我瞥见餐桌边的那摊碎片,汽油已经挥发了,只留下淡淡的渍迹。父亲只字不提,那原本十分精致的打火机就躺在他的脚边。我却愈发不敢抬头看他,更不敢低头面对我的闪失。于是,我匆忙结束晚饭,逃回房间﹣﹣坐在写字台边,这个时段的数学在昏黄的灯光下更显复杂。我只想快点熬过这两天,也许到了下个主题我就会茅塞顿开。其后,我的思绪犹如洗衣机的滚筒,反复闪现:也许该趁我不在家的时候,让母亲帮我说说情,或者让德高望重的外婆出出面……总之,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是复杂,我开始迷糊了。

第二天,我走出房间,那摊碎片仍旧陈列在我的面前。它仿佛已经变成了一个铺天盖地的博物馆,其中的每一片都仿佛在提醒我:是我把它打碎的。

我从家里逃出来,自行车的右刹坏了,后轮也发出奇怪的响声。不知是右刹影响了后轮,还是后轮出了问题。简单的自行车在我面前复杂得让我一窍不通。我一如既往地保持我的习惯:右刹坏了,就用左刹。对于生活的机器,就像对待这辆自行车,它什么地方坏了,我就尽量避免使用那一部分。我似乎从未想过,如果有一天它所有地方都出了问题,那么修理一辆濒临报废的自行车要比现在处理来得更为复杂。

不出所料,晚上回到家里,那摊碎片仍在我的视野中。父亲坚持只字不提,这令事态几近陷入僵局。一种无形的压力开始降临,它不是一下子把一座泰山放到我的手中,而是每天往我的身体上加一块砖。我感觉自己背对生活的沟壑,而面前是险峻的峡谷。

早上出门,邻居再次邀请我为她上小学的女儿补习汉语拼音。上次她说完这件事以后,我花了整整一个晚上回忆声母和韵母是怎么回事﹣﹣但事实告诉我,我对此无能为力。于是,如何回绝那样一张真诚的笑脸,也演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我知道如果说实话,她不会相信上了十几年学的大学生竟然不懂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她会以为我是个不乐于助人的邻居。于是,我开始远远地躲着她。

这样的生活实在太累了,我已经快要变成一只东躲西藏的蟑螂。

……我躲不掉父亲,躲不掉邻居,躲不掉我自己的生活。

晚上,我回到家里,郑重地对父亲说:“那只打火机是我打碎的。”父亲沉默片刻,起身去拿笤帚,脸上带着笑容。事情的解决就这么简单,生活的豁然开朗让我欣喜无比。

大概而言,世间万事不是因为它复杂,才让人难以解决;而是因为逃避,因为不敢面对,不敢解决,它才变得复杂。

直面生活,一切都会变得如此简单!

(1)简要概括作品中的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

(2)文中说,“邻居再次邀请我为她上小学的女儿补习汉语拼音”,这与本文的中心事件有什么联系?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文中写爸爸起身去拿笤帚时“脸上带着笑容”,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4)作品的标题是“简单”。结合文意谈一谈,这里的“简单”有哪些含意?

【考点】41:小说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发展过程的概括;

(2)本题考查文章次要情节对于文章中心表达的作用;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与文章主旨的理解分析;

【解答】解析:

(1)按照事件起因发展高潮结局来总结,起因:不小心摔碎父亲的水晶打火机;发展:我不敢面对,甚至从家里逃出来;高潮:我发觉逃避的生活太累,决定向父亲坦白;结局:父亲谅解,生活重新变得简单;

(2)次要事件出现一般是为中心事件服务,本文中邻居请我为女儿补习拼音,既在时间上相关,在影响上(觉得不会想拒绝又怕被邻居以为不乐于助人只能逃避)也和中心事件(打碎打火机无法面对只能逃避)一致,加重我内心的困惑,从一定意义上也促使我不愿再继续逃避,最终选择面对;

(3)父亲脸上带着笑容,可看出父亲对我终于面对的选择感到高兴;前文父亲始终对打火机视如不见,对这件事也只字不提,此刻父亲露出笑容,既与前文形成呼应,又象征着父亲的原谅与家庭的重归和睦,更标志着我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面对;

(4)“简单”在本文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事件本身简单(打碎打火机、被邀请给孩子补习拼音),二是面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勇敢面对;但我却为这些简单的事烦恼逃避甚至让自己无处可逃,反映出人们往往将简单事件复杂化的社会现象和对这类庸人自扰行为的讽刺;

答案示例:

(1)①失手摔碎火机;②当时不敢面对;③其后想法逃避,④最后选择担当,⑤家人重归于好;(意思对即可.若将②③合并呈现,也可)

(2)“邻居再次邀请我为她上小学的女儿补习汉语拼音”,与本文的中心事件时间相连;其反复邀请带给“我”的困惑,又与中心事件带给“我”的影响相似;这样写突出了中心事件的典型意义,加强了生活中“我”的困惑的真实感;

(3)我的勇于面对获得了父亲的嘉许,与前文中父亲的“只字不提”呼应,标志着事件发展已经获得了转机,也预示着问题最终能够圆满解决;

(4)“简单”一方面指生活事件的细微,以及人生道理的纯粹朴素;一方面也指 “面对”才是生活的简单之道,其中也包含着对有意将生活复杂化现象的不满和嘲讽.

九、微写作.

12.春节是华人世界不可回避的传统。如果有需要,你会怎样简要地介绍春节?对于记忆中的春节,你会有些什么样值得回忆的生活场景?或者,对于即将到来的春节,你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期待?

请根据提示,选择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

【考点】81: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综合表达语言的基本能力.

【解答】这道题目类似于微写作,这是北京市近些年来的一种新的题型,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语言的具体表达话.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明确题干的基本意思.在表达的时候应该突出你对春节的独特记忆,选择过春节时中自己难忘的一些事情,或是介绍自己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或许生活场景,这些内容实际上就已经揭示出我们的答题方向,注意在答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内容具体化,表达也要清晰.

参考答案:

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空气中夹杂的爆竹的气息,地上是一片红色的爆竹屑,真喜庆. 爸爸又告诉我爆竹的习俗: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十、文章写作.

13.以“从这里开始”为题,选择你熟悉的一个方面或角度,恰当运用表达方式,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

【考点】93:命题作文.

【分析】此题既适合一般学生,选择生活中的小事,抒写真情实感,又适合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充分发挥,写出阔大气象,一展才华.题目兼顾了各级各类学生,在他们之间找到了一个中间点.文题中“这里”一词,没有具体的要求,可大可小,且其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知识,可以是能力,也可以是情感.对于优秀学生,则可以另辟蹊径,抒写人生经验,道德修养和文明风尚.他们可以通过对“开始”含义的拓展,进一步扩大选材的空间,写出更优秀的文章来.“开始”一词看似平凡,但平凡中显出精彩.“从这里”一词,不仅要求点出事件发生的地点或空间(当然,这些也可以是本质意义上地点空间),构思时还要注意环境渲染,突出其或宁静,或热烈,或简小,或阔大,或至清至纯,或万千气象…总之,“这里”须与“开始”紧密相连,存在彼此的因果关系.换言之,没有了“这里“,就失却了进步的空间,不能与文题熨贴.“开始”,则意味着在这里取得的或大或小的进步,只是一个良好开始,是发端,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个更美好的明天.所以,要取得更大进步,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更需要发奋图强,千锤百炼.所以在写法上,结尾应当深化题旨,这样才能与题目契合.

【解答】

从这里开始

从这里开始,我们将褪去儿时的稚嫩;从这里开始,我们将离别往日的故友;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为各自的梦想拼搏,因为我们推开了高中的大门.

一首张学友的《祝福》,将毕业联欢会送到了尾声,同学们都沸腾起来,同窗三年,眼就要离别,不免有些不舍.“这里是终点,但也是起点,从这里开始,大家要离别、要独立、要去更高的学府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去拼搏;会去充实自己的人生;也终会重逢…”说完后,老师的话仍在我耳旁萦绕.从这里开始,我们将步入高中,去寻梦、去思考、去奋发.但从这里开始,更有许多坎坷等着我们.

从这里开始,离别之念.初入学府,便是军训,昔日父母和老友在面前消声灭迹,眼前只有陌生的面孔,耳旁尽是陌生的声音.心里本就十分失落与空荡,再加上军训的苦累.唉!此时外面虽然是骄阳似火的酷暑,但我的内心却是寒冷肃杀的严冬.心中思念朋友更加思念父母,悔当初不知珍惜时光,总是虚度年华.不禁掀起了阵阵伤感.但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去寻梦;要走自己的路;要学会放下.我相信伤离别,但我们终有重逢之日.

从这里开始,独立之困.走进高中,异地求学,这意味着我们走向了成熟,不能再过度的依赖父母,要开始独立自主生活.这些我们也都知道.但往日刁蛮的我们,不会同他人共处;往日过于依赖的我们,不会照顾自我;往日无主见的我们,遇事不会处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都造成了独立之困.但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常常思考;要学会处人做事;要明白事理.我相信独立难,但我们终有解惑之能.

从这里开始,求学之苦.步入高中, 压力山大,往日那简单易懂的知识,已不见了踪影.高中的功课,不仅更复杂也更加难懂,老师授课的进度快的离谱,稍走神便望成莫及.并且作业量也成倍增加,再也没有那么多的放松时间,甚至有时时间还不够用.缠绕在我们身上,束缚着我们的便是求学之苦.但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去奋发;要以梦为马;要怀揣梦想拼搏.我相信求学苦,但我们终有苦尽甘来之时.

从这里开始,离别之念将会化作动力,独立之困将会化作经验,求学之苦将会化作基石,共同充实人生、圆梦为真.

2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