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语文 >

山东2017春季高考语文试题

时间: 刘惠25 分享

  把握好每一天,争取每一天都有所进步。平时务实了基础,高考时便可厚积薄发。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山东2017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仅供大家参考!

  山东2017春季高考语文试题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质疑……绝不能失去神圣的好奇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55年忠告我们。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声称好奇是发现的关键所在。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尼尔·德·格拉斯泰森声称好奇是人体DNA的关键部分。然而,好奇在历史上并没有从一开始便享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它曾有过一段被贬低的文化历程,其中,最令人着迷的当属好奇和惊奇的对比。

  对希腊人而言,好奇甚至都不是一个能够清楚表达的概念,以至于他们认为好奇就是惊奇的对立面,是惊奇的性情善变的双胞胎兄弟。亚里士多德相信人类生来就渴望知识,但他认为好奇对哲学的作用微不足道。好奇只不过是漫无目的、无知愚昧地窥探一些与我们根本无关的事情,而惊奇则重要得多,是探索的根源所在。亚里士多德写道:“正是由于惊奇,人们才会从最初到现在一直进行哲学探讨。”

  一直到17世纪,惊奇都备受推崇,而好奇则受到百般诋毁。表面看来,惊奇似乎融合了诗意的敬畏之情,但惊奇之中还有温驯的信仰,这一点与好奇的积极参与大相径庭。意大利作家切萨雷·利帕在其大受欢迎的寓意画册《圣像学》( 1593)中,将好奇描绘成一个衣衫不整的放荡妇女,“好奇是一部分人肆无忌惮的欲望,他们渴望知道本不应该知道的事情。”

  好奇的反动特质在__神学中一直是个显著的主题。“吃了它,你的双眼就会睁开,你会像上帝一般”,毒蛇指着智慧树上的果实对夏娃说道,好奇因此成了人类罪恶的根源。学习《圣经》的学生们一直以来都被再三警告要尊重探索的底线,提防过多的学识。《圣经·申命记》中写道:“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神的。”所罗门警告道:“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少烦恼,也就增加了忧伤。”钦定英译本《圣经》中写道: “不要好奇不必要之事。”人们还认为圣保罗在其训诫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不要妄图了解上帝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圣保罗并没有写下这句训诫,这一事实本身就是意味深长,暗示着误译是为了迎合当时的主流偏见。

  好奇的核心问题在于被认为是由过分的自豪感所激发。无意义学识的累积的危险并不是害怕有人会变成另一个撒旦,而是怕有人会变得浮夸傲慢而不肯在上帝面前虔诚地低下头。12世纪晚期的神学家亚历山大·尼卡姆呼喊道:“哦,好奇!哦,虚荣!哦,好奇!哦,虚荣!”

  另一方面,惊奇那有无条件的服从特质,却恰好符合宗教传统。宗教界急需的是虔诚卑微,因此奥古斯汀推崇惊奇而贬低好奇。惊奇中没有任何轻浮或享乐的成分。惊奇灌输的思想是敬畏,时时提醒我们自己在上帝荣耀面前的无力和渺小。这正是为什么惊奇在大自然的壮美面前被视作教化后的反应,心甘情愿地相信奇迹和圣迹不仅是值得赞扬的,并且几乎就是一项宗教职责。至于好奇嘛,就像怀疑一样,是缺乏忠诚和信仰的标志。

  (摘编自Maria Popova《好奇和惊奇有什么不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__的教义,偷食禁果是人类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恶的开端,据《圣经》记载,夏娃的“好奇”成为了人类各种罪恶的根源。

  B.《圣经》是神圣的,要对它有敬畏,不能越雷池一步,这就是“惊奇”的理论基础,正因为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所以大家都反对“好奇”。

  C.英译本《圣经》添加圣保罗并没有写下的训诫,是为了迎合当时对“好奇”的主流偏见,以避免有人不肯在上帝面前虔诚地低下头。

  D.《圣经》反复强调要尊重探索的底线,不要去探索属于神的隐秘的事,不要对不必要之事“好奇”,都是为了确保__神学的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人广泛认可的“好奇”,而在17世纪以前,却认为“好奇”是无谓地探究那些本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受到神学的百般诋毁。

  B.随着知识的增多而发现世界的奇妙而对此感到“惊奇”,于是有了敬畏之情,进而教徒们就对创造了这个世界的上帝产生了信仰。

  C.宗教需要人对上帝的虔诚,要使人感觉到自己的卑微,因此贬低具有质疑和探究精神的“好奇”,推崇有服从特质的“惊奇”。

  D.“好奇”就是漫无目的怀疑,是缺乏忠诚和信仰的标志,自__产生以来,教徒们都诋毁“好奇”,以保持对上帝的忠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因“好奇”而有所发现,有所质疑,进而努力探索,这种可贵的精神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曾有过一段被贬低的历程。

  B.在大自然的壮美面前表现的“惊奇”,心甘情愿地相信这些奇迹和圣迹是神的安排,这是人们受宗教教化后的反应。

  C. “惊奇”是对大自然的推崇、膜拜, “好奇”是对大自然的质疑、探究,前者强调回归自然,后者强调改造自然。

  D.因为“惊奇”灌输的思想是敬畏,恰好符合宗教传统,所以17世纪之前的__神学推崇“惊奇”而极力贬低“好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法尚少果劲有风概,好读兵书。

  高祖受禅,拜巴州刺史,破三叛蛮于铁山,复从柱国王谊击走陈寇。迁衡州总管四州诸军事,改封谯郡公,邑二千户。后上幸洛阳,召之,及引见,赐金钿酒钟一双,彩五百段,良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给鼓吹一部。法尚固辞,上曰: “公有大功于国,特给鼓吹者,欲令公乡人知朕之宠公也。”固与之。岁馀,转黄州总管。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及伐陈之役,以行军总管隶秦孝王,率舟师三万出于樊口。陈城州刺史熊门超出师拒战,击破之,擒超于阵。转鄂州刺史,寻迁永州总管,安集岭南,赐缣五百段,良马五匹,仍给黄州兵三千五百人为帐内。陈定州刺史吕子廓据山洞反,法尚引兵逾岭,子廓兵众日散,与千馀人走保岩险,其左右斩之而降。

  炀帝嗣位,转云州刺史。后三岁,转定襄太守,进位金紫光禄大夫。明年,黔安夷向思多反,杀将军鹿愿,围太守萧造,法尚与将军李景分路讨之。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辽东之役,以舟师指朝鲜道,会杨玄感反,与将军宇文述,来护兄等破之。以功进右光禄大夫,赐物九百段。时有齐郡人王薄、孟让等举兵为盗,众十馀万,保长白山。频战,每挫其锐。明年,复临沧海,在军疾甚,谓长史崔君肃曰: “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言毕而终,时年五十九。赠武卫大将军,谥曰僖。

  (节选自《隋书·周法尚传》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B.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C.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D.法尚击思多于清江/破之/斩首三千级还/从讨吐谷浑/法尚别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法尚小时就果敢勇毅,有气概,自幼就好读兵书,这为后来他的征战中,运用兵法屡立战功奠定了基础。

  B.皇上巡幸洛阳时赐给周法尚财宝、马匹和奴婢,他坚决推辞,皇上认为他对国家有大功,坚持要奖赏给他。

  C.周法尚跟随隋文帝和隋炀帝两朝皇帝,南征北战,遇到发生叛乱,皇帝就委以重任,出征平叛,都能取胜。

  D.隋征讨辽东时,周法尚率水军直指朝鲜道。可是退上杨玄感造反,回兵平定,第二年又到沧海,却因病重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降密诏,使经略江南,伺候动静。

  (2)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日别薛升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①诗人原在沛王府任修撰,因事遭唐高宗斥逐,不令入府。此诗写于诗人废职后,入蜀客居于剑南之际。

  8.同为送别诗,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比,请就两诗的首联,简要分析二者有何不同?(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表现是:“____ , 。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 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 ”将江山之胜 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有力地收束了上阕。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唐小虎的理想

  王海椿

  唐小虎经常被周围的人们戏称为唐伯虎。但唐小虎既不会写诗,又不会作画,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调。但唐小虎有一个习惯或者叫爱好,还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唐小虎特别爱干净,爱整洁。

  他的举动起初被同事们认为是洁癖,甚至认为他是爱表现。比如,有的同事打扫自己的办公室,走廊上会留下一些拖把没有拧干滴下的水渍,唐小虎就会默默把水渍拖了。单位厕所有雇用的钟点工早晚各清理一次,但单位二十几个人你冲我洗,洗手池难免有污渍,唐小虎经常顺手把洗手池的污渍擦了。

  使同事惊诧的是一天唐小虎和同事去银行办事,银行门口有一泡狗粪,很多路过的人都绕开走,银行的保安也视而不见。唐小虎让同事等一下,他跑到马路对面的报亭买来一份报纸,把狗粪包了,扔到垃圾箱里。

  还有一次另一个同事也发现了唐小虎的怪癖,那是个周末,这个同事去看朋友,因为好久没去看这个朋友了,加之街道改建,到了朋友家附近,却找不到路,于是停下来问旁边一个正在清理墙上广告单的人。众所周知,大街上、.巷道里常见疏通下水道、代办证件之类乱七八糟的广告。当时这个人正在揭一个医疗广告,同事在后面叫: “师傅,请问兰花巷58号怎么走?”这个人回过头来,吓了同事一跳——却是唐小虎。同事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唐小虎却像没事人似的,说看着碍眼。还感叹道,唉,哪一天这些乱张贴的事才能彻底管好呢?同事哭笑不得,说唐小虎,这么大的城市,你管得过来吗?

  其实,同事不知道的事还有很多。唐小虎家附近有个公园,他每天晚饭后喜欢到公园散步,看到有人随手丢弃的纸巾、易拉罐、饮料瓶,他都弯腰一一捡起扔进垃圾箱。时间久了,他逛公园仿佛不是为了散步而是专为公园打扫卫生的。许多人误认为他是捡垃圾的,他也不生气。

  这个城市有一条城中河,河两边的护栏上装了几排霓虹灯管,有关部门称之为“亮点工程”。时间长了,缠绕霓虹灯的铁丝锈蚀脱落,有些灯管就下垂,不在一条线上。一次唐小虎路过城中河堤,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取来了钳子、铁丝把灯管一一扶正,重新绑好。恰巧这一天一位领导在一行人陪同下视察市政工程,看到唐小虎的举动,领导亲切地握着唐小虎的手说:小伙子,干得好,我们市政部门就需要像你这样一丝不苟敬业的人!

  谁也没想到唐小虎会出意外,事故就发生在城中河堤边。这一次唐小虎又发现河堤护栏的霓虹灯管有几处因铁丝脱落下垂了,就去重新捆绑,结果有一处漏电,他被电倒后跌落水中,当时没人发现,不会游泳的他就再没能起来!

  人们在整理唐小虎的遗物时,发现了他小学时的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我们小时候差不多都写过这样的作文,理想大多是科学家、工程师、作家还有解放军等等。我当时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的售货员,因为我有几次都在我家附近的商店看到一个售货员阿姨随手从大玻璃柜里摸出一颗糖就吃,我想当售货员就可以天天吃糖。当然我不会把心里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而是说当售货员是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唐小虎这篇作文,让我震惊了!他说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环卫工”。我们不知道小小的唐小虎怎么没听老师的教诲,写上当“科学家”之类的伟大理想,而写当一名环卫工。毕竟我当年写当售货员还有糖吃,而当环卫工除了起早摸黑、流大汗、吃灰尘外还会有什么好处?而那时候他怎么就想起当环卫工呢?难道他所有的行为,业余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圆环卫工的梦?

  可惜,唐小虎死了,这成了解不开的谜。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讲唐小虎经常被人们戏称为唐伯虎,是暗示他的资质没有可让人赞赏之处,为他确立当一名环卫工的理想埋下伏笔。

  B.小说批判了用自己的尺度去揣度别人的世俗,同事认为唐小虎有“洁癖”、“爱表现”,实际上他是一个为自己崇高理想奋斗终身的人。

  C.小说通过别人的不理解甚至误解来塑造唐小虎的形象,揭示了他身上那种与庸常的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D.几个小故事看似没有关联,却张弛有度地控制着小说的发展节奏,最后抛出唐小虎的作文,让读者发现其间的内在联系,显得有滋有味。

  E.小说点明环卫工起早摸黑、流大汗、吃灰尘,除了表达对环卫工人吃苦耐劳的敬意,也表示出对唐小虎的理想无法理解。

  (2)本文为什么以“可惜,唐小虎死了,这成了解不开的谜”为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3)小说在刻画唐小虎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4)唐小虎在缠绕城中河边霓虹灯的铁丝时,领导对唐小虎说,我们市政部门就需要像你这样一丝不苟敬业的人。这样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慧眼识英才

  在“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又向新的目标迈进——载人航天。钱学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在载人飞船工立项之后,谁来挂帅?

  在航天工程上,我们有众多的专家、院士,然而,这些专家、院士们都已经上了年纪。要实行庞大、艰难的载人航天工程,应当由年富力强的人来挂帅。

  钱学森举荐了王永志。

  由于钱学森的举荐,王永志在1986年担任“86 3计划”载人航天工程研究组组长。

  王永志给钱学森留下深刻印象,是在1964年6月下旬,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东风二号”即将发射的时候。

  “东风二号”导弹是一枚‘中近程火箭。当时,地处沙漠的酒泉发射基地的气温骤升,甚至高达四十多摄氏度。气温上升之后,火箭推进剂的体积就会膨胀,而且气化严重,燃料贮箱内所能容纳的火箭推进剂就会减少,导弹就达不到预定的射程,打不到预定的目标。

  要加大火箭的推力,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火箭推进剂。但是燃料贮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火箭推进剂。

  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虽然专家们谈了不少补救方案,但是都不合适。于是指挥部召开扩大会议,听取意见。32岁的中尉军官王永志也被“扩大”进了会议。

  王永志1952年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专业。1955年前往莫斯科航空学院留学,起初攻读飞机设计,后来改学导弹设计专业,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

  王永志在会上听到的都是如何增加火箭推进剂的方案,他站起来发表截然相反的意见:“我主张应该卸出一些燃料,减少了导弹的重量,才能提高推力,加大射程。我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卸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王永志的意见,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火箭不能命中目标明明是推进剂不够,怎么可以再往外卸掉推进剂呢?于是,没有人理睬他的不同于众的建议。王永志知道钱学森正在酒泉基地坐镇指挥,便鼓起勇气敲开了钱学森的门。钱学森到底是高人,他仔细倾听这个小伙子的意见,说“有道理”。钱学森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东风二号”导弹在卸下600公斤燃料之后发射,果真提高了射程,命中了目标。

  在中国开始研制第二代导弹的时候,钱学森建议:“第二代务战略导弹让第二代人挂帅,让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

  1992年当载人航天立项上马,钱学森又一次推荐王永志担当重任。

  果真,王永志不负钱学森的期望,领导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后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领导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说:“我推荐王永志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没错,此人年轻时就露出头角,他大胆逆向思维,和别人不一样。”王永志则深情回忆说,每次重大发射,钱学森都亲临现场坐镇,决策重大技术问题:“1966年2月下旬,戈壁滩正是最冷的时候,我在发射场远远地看到钱老走过来,赶忙迎上去,只见他就穿了一件单薄的呢子大衣。他想问我任务准备得怎么样了,可一句话没有说完,就被寒风呛回去了。”

  王永志还回忆, “钱老经常说:‘如果不创新,我们将成为无能之辈!我们要敢干!’钱老强调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

  2005年3月29日,已经94岁高龄的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钱学森指出:

  “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

  正是因为钱学森一手提拔许许多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了许许多多“钱学森”,才有了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辉煌成就。

  (摘编自叶永烈《钱学森传》)

  相关链接

  ①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 选自《呼唤新时代的大师——钱学森遗言》

  ②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在钱老的身上,我们能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他所获得的成就,是由他的思想品格和人生境界决定的。一切为了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信念,让钱学森拥有广阔的胸襟,使他的思想,能轻松地超越私利所设下的藩篱。(选自《钱学森同志言论选编》)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载人飞船工立项之后,钱学森又一次发挥了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指的是举荐了年富力强的王永志来担当重任。

  B.王永志的方案遭到众人的反对,找钱学森告状,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发现了这个敢于大胆逆向思维的人。

  C.选文记叙了钱学森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故事,突出表现他高瞻远瞩,极为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D.选文用大量篇幅重点介绍王永志的事迹,旨在表现科技创新人才在发展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巨大作用。

  E.王永志1961年毕业回国,3年后在1964年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发射的时就有了创见,真是后生可畏。

  (2)文本记叙王永志的回忆,没有提钱学森对自己的举荐,却谈到戈壁滩发射场的事和钱学森的教诲,这些回忆对写钱学森有什么作用?(6分)

  (3)关于人才培养,钱学森有哪些想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6分)

  (4)韩愈在《杂说(四)》中提到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对于当代的伯乐钱学森与千里马王永志,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山东2017春季高考语文试题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引用了很多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却____,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②他说台风要来了,荔枝树上成熟的果子要抓紧采摘,我 ,年年都有台风,来得快去得也快,没想到今年是特强台风,损失蛮大的。

  ③潇潇寒雨越来越大了,旅游团的人都裹紧了雨衣,可他却光着头让它淋,而且解开了外衣的扣子,晃动着身子,痛痛快快 地走着。

  A.不以为然满不在乎不以为意 B.不以为然不以为意满不在乎

  C.不以为意不以为然满不在乎 D.满不在乎不以为然不以为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B.这届校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应征作品的创意体现出了正能量,评选后被组委会采纳作品将给予奖励。

  C.真正做到驾驭市场,就要更理智、更客观地去了解市场,了解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不把握准,就很难谈得上驾驭市场。

  D.我认为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并不是读书,因为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理据是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理据常常是我们判断正误的标准。但是语言文字问题,十分复杂, 。例如“心肌梗死”和“心肌梗塞”,医学专家主张用“心肌梗死”,因心肌不同于血管,只能说“梗死”,不存在“梗塞”的问题,这是强调了理据的一面。而语言应用中有社会心理因素,人们在疾病上忌讳说“死”,所以“心肌梗塞”的说法比较流行。因此,语言要处理好理据和习惯的关系。

  A.有时不能简单地用偏执于“理据”的办法来处理

  B.有时就不能简单地用“非此即彼”的办法来对待

  C.当理据与习惯发生矛盾时,我们只能跟着理据走

  D.当习惯与理据发生矛盾时,我们只能跟着习惯走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你清楚地看到,过渡包装实在有三大弊端:一是① 。比如我得花28元买一斤没有换包装时只卖18元的糖果,可是那又厚又大的糖纸也以28元一斤卖给我了。二是② 。那些印刷精美材料华贵的包装,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被撕碎丢弃的,如同一些生命生下来就是用来浪费的。三是③ 。你受的教育使你是一个天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于是你不得不忧虑这些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17.下面这张邮票的图案为国际和平年的徽标,请写出徽标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50个字。(提示:图案中的外文可忽略。)(6分)

2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