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苏教版真题及答案(2)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老人的金表
周海亮
老人患上了脑血栓后遗症,行动非常不便。
老人有一块怀表,金的。表是老伴年轻时送他的礼物,黄澄澄的表壳,银亮亮的表链,打开时,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老人喜欢一边看电视一边摩挲着那块表。表让老人心安,老人把表壳磨得光滑锃亮。
儿子从来不给老人钱。他知道老人要钱毫无用处。
老人不仅行动不便,而且似乎有些痴呆。老人每天守着电视机,脑子里一片混沌。
儿子一家要去很远的地方旅游,老人自然是不去的。儿子在冰箱里塞满了食物,儿媳为老人准备了足足可以穿上半个月的干净衬衣,老人的孙子甚至为老人准备了玩具。我们三五天就会回来,儿子对老人说。
老人点点头。他目光懵懂。他的一只手,正轻轻地摩挲着那块表。
老人呆在家里,看一会儿电视,吃点饭,然后睡觉。
可是儿子走后的第二天,邻居就敲开了门。他拿着一张明信片,他说这张明信片贴在您家门上。他告诉老人说这是催缴电费的通知,如果三天之内仍然不能将电费交上的话,他们就会停电。
可是,我不会交。老人说。
您有钱吗?邻居问他,我可以替您交上。
我没有钱。老人说,我儿子说他很快就会回来。
老人将明信片扔在桌子上,将身体镶进沙发。他的一只手摩挲着他的怀表,眼睛盯着电视,脑子早已经熟睡过去。
第二天夜里,家里来了盗贼。他认为家中空无一人,可他弄出的声音惊动了老人。老人打开电灯,盗贼无处可躲。
把家里的钱都交出来!
家里没钱。老人说,我儿子从来不给我钱。
存折呢?
他们拿走了。
盗贼环顾屋子,看到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他走过去,将电脑折叠。他要拿走这台电脑,他不想毫无收获。
如果你要抢走什么东西的话,我就拧下你的脑袋。老人说。你说什么?盗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敢拿走屋子里的任何东西,我就拧下你的脑袋!老人从旁边抓起拐杖,逼视着近在咫尺的年轻的盗贼。
盗贼害怕了。老人的无畏让他心悸,两腿颤抖。可他还是掏出了刀子。他挥舞着刀子对老人说,如果你敢乱来,我就宰了你!
老人坐下来,从怀里掏出他的金表。家里只有这块表属于我。老人说,如果你要抢,就抢走这块表吧!
你说什么?
你可以抢走这块表……表是老伴年轻时送给我的礼物,她多年不在,这块表也就没有用了。老人说,听我儿子说这块表能值一万多块钱,可是现在我只跟你要一百块……
你跟我要一百块钱?盗贼怔住了。
是的。老人说,我得替儿子把电费交上。不然的话,待他们旅游回来,家里会漆黑一片……
……
儿子、儿媳和孙子在第五天的夜里准时归来。一进小区他们就看到一窗灯火。
他们看到了桌子上的明信片。儿子拍拍脑袋,说,走得太急,竟忘记了去银行交电费!奇怪,他们怎么没给咱家停电呢?
老人说,我去了银行,我帮你交上了。
你去了银行?儿子吃惊地说,你一步一颤地去了趟银行?
去了两趟。老人说,第一趟,我忘了带存折。
可是你哪来的钱?
我卖掉了金表,老人面无表情地说,卖了一百块钱。
门外传来敲门声。一位素不相识的小伙子站在门口,手捧一块表,忐忑不安地对老人的儿子说,前几天我在街上,捡到一块金表……我知道表是老人家丢的,现在我把它还给你们。
椅子上的老人朝这边看一眼,咧咧嘴,笑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7、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第五段画线部分的描写的作用。(4分)
————————————————————————————————————
18、简析“明信片”在作品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除了运用描写手法刻画老人的形象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老人?试作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试分析题目“老人的金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5分)
21、请以“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要求:(1)侧重听觉描写;(2)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都以“以后”作结,但光凭想象也让我非常快乐幸福。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如此。请以“没有以后”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高考语文苏教版真题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答案:DA宵衣旰食,旰gànB缧绁,缧lěiC不着边际,着zhuó
2、答案:BA意气用事C寥廓紧箍咒D乌篷船
3、答案:DA“坐拥百城”形容家中藏书十分丰富,用于此处属望文生义。B“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这里不能用来形容“专利申请质量”。C“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一般用于上级,此处用来指代表们畅所欲言,不合语境。D此处“粉墨登场”用的是本义,指演员化装上台演戏,但现在多用贬义。此处用本义是正确的。
4、答案:BA可去掉冒号和引号内的句号,括号后加逗号。C“排练”后的顿号改为逗号。D前两个引号应改为书名号。
5、答案:CA表意不明。“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有歧义;B介词误用,应删去“对于”;D偷换主语,不能说“当今的世界”是“时代”,可在“是一个”前加“这”。
6、答案:A“湘云”应为“黛玉”。
二、(9分,每小题3分)
7、【答案】C。从第一段看,A项中“大型文艺晚会”的限制词使概念外延缩小,有“以偏概全”之误;从第二段看,B项中“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和原文中“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含义不同,偷换了概念。从地五段看,D项的“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与原文“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含义不同,偷换了概念。此题更偏重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要抓住关键词理解文意,不能局限于句子形式的对等。
8、【答案】C第四段与二、三段应该是解说关系。解说了第二段中的“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的观点。
9、【答案】A。从二、三段可以看出。从第三段看,B项中“势必干扰”与原文“可能干扰”观点不符,犯了“把可能当必然”的毛病。从第二段看,C项中“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与原文中“更像是”意思不一致;另外考虑使用的意义的原因应该是古代思想家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从第五段看,D项“就能”过于绝对化,原文中是“方可避免”是必要条件关系。这里关系错误。
三、(9分,每小题3分)
10、【答案】D
【解析】D项“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
11、【答案】C
【解析】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
12、【答案】A
【解析】A选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故错。
第Ⅱ卷(共114分)
四、(3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4分)
译文:我辈是卑微小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食,这本来就是超出本分的恩宠了。(“侪”“小”“固”各1分,句意1分)
⑵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4分)
译文: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道义,并对他们的行为感到惊异,都多送给他们食物。(“往往”“奇”“厚”各1分,句意1分)
⑶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4分)
译文:先生本来是书生,受不了迎来送往之事的烦恼,又对功名利禄很淡薄,于是用双亲年迈的理由请求还乡。“耐”“酬酢”“终养”各1分,句意1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⑴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分)
15、古诗文填空。(8分)
⑴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⑵群季俊秀,独惭康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⑶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⑷人道寄奴曾住。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3分)
答:史湘云劝说宝玉读书。(1分)宝玉指出林黛玉从不说这类“混帐话”。(1分)表明贾宝玉鄙视功名利禄,反叛封建道德的性格特点。(1分。突出“反叛”即可)
五、(18分)
17、答:“塞满”“足足”等词语的运用,表现了儿子、儿媳对老人照顾得很周到,很关心老人,(2分)“甚至”一词表现了孙子的童真可爱。(1分)这段话表现了老人家庭的温馨和睦。(1分)
18、答:明信片在作品中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分)邻居将明信片的内容告诉老人,老人陷入无钱交电费而面临停电的困境;老人不得不拿出自己心爱的金表和盗贼换了一百元钱。儿子回来后,看到桌子上的明信片,通过老人与儿子的对话,把老人两次去银行交电费的事补叙了出来。(简述清楚得2分)
19、答:作者还运用了欲扬先抑(或对比)的手法来表现老人。(2分)文章首先突出了老人的“行动不便”“有些痴呆”“目光懵懂”;但当面对盗贼时,老人一下子精神焕发了,“抓起拐杖,逼视着”盗贼,先抑后扬(或对比鲜明)。(2分)突出了老人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儿孙的爱。(1分)
20、答:①“老人的金表”是贯穿作品的线索,(1分)它把情节串成一体。(1分)②“老人的金表”是“爱”的象征物,(1分)老人平时摩挲它,体现了他对妻子的爱。(1分)但当停电会给儿子一家带来不便时,老人用价值万元的金表换了一百元钱,这体现了老人对儿孙深沉的爱。(1分)
21、示例: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
文言文译文:
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登举人榜。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盘缠。乡里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得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向发起人各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完了在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朋故旧的门第好几天,才得到七八个人的认可。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老大不乐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除,备好酒菜,恭候大家光临。谁知天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的影子,来到他家里立约。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的考试时间近了,赴京没有盘缠,想借助请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应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负约,今天都食言了,以致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败,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群丐进屋喝酒吃肉,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小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食,这已经本来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区区小事,有何难?我们愿意尽力资助先生,沿途用行乞得来的食物,供先生吃饭。”
(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行为对他们感到惊异的,都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行乞,用行乞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敦促他回去。刚抵达乡里,亲朋故旧们前来嘘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摩肩接踪。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行乞,自己行乞。只要是能够尽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尽余生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我玷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群丐随先生抵达任所之后,都到四方去行乞,只有在黄昏时分潜入官署问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往往不接受。当时县里多盗贼,群丐暗中侦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办法赏银时,牌榜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闻名,有上级举荐升为郡守了。先生本来是书生,不耐烦于迎来送往的繁琐之事,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用双亲年迈的理由请求还乡。辞官后,打算为群丐谋划点生存的生计,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就唏嘘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侠丐了。
猜你喜欢:
3.高考语文试卷模板
高考语文苏教版真题及答案(2)
上一篇:高考语文试题逐题解析2017
下一篇:高考语文题目大全集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