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3分)(“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文中无据。)

  2. A(3分)(B.“对学问潜心求索”并不是原因;C.“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表述不全面;D.“从而使他们具备了当时学术精英的共同特征”强加因果关系。)

  3. C(3分)(“因而形成了相近的为学风格与理论内容”不合文意。)

  4.B(3分)(间:暗暗地。)

  5.D(3分)(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6.B(3分)(“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

  7.(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此句通过描写自己的行和言,①表达了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②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每点2分)

  9.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2分)

  10.甲:①问君何能尔 ②心远地自偏 ③采菊东篱下 ④悠然见南山 ⑤山气日夕佳 ⑥飞鸟相与还

  乙:①善假于物也 ②鸷鸟之不群兮 ③秋风萧瑟 ④术业有专攻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每句1分)

  11.(1)热爱家乡,灾难面前坚守家园;(2)忠贞坚守,患难之中相濡以沫;(3)善良有爱,希望面前舍生重情。(每点2分)

  12.借景设喻。(1分)(1)描写了当时黄灿灿的日光照亮全村每个角落的自然景象。(2)表现了村民因看见玉米苗而发出的欢呼声震天动地、响彻全村的动人情景。(3)也暗示村民仿佛看见黄灿灿的玉米成熟在村里的沟沟壑壑的美好幻想。(每点1分)

  13.(1)交代了特定的时间、地点以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描写了因干旱、战争带来的末日景象,渲染了悲苦绝望的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3)描写环境的恶劣艰苦,为下文叙写患难情节及表现人性之美张本。(每点2分)

  14.第一种观点:可以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 ①土根和槐花这对患难夫妻是小说的主角,贯穿小说的始终,是小说中最为鲜明的人物形象;②“患难”二字点明了小说的主角(一对夫妻)生活的特定环境和主要情节;③以“患难夫妻”为题,暗示了小说的主旨,即在患难的情节中展现出人性之美,有利于读者领悟小说的主旨。(观点1分,答1点2分,答3点7分)

  第二种观点:不能将标题改为“患难夫妻”。 ①“一根玉米”展示了小说最主要的矛盾冲突,什么时候吃,给谁吃,推动了情节发展;②以“一根玉米”为题,新颖别致,能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探究的欲望;③“一根玉米”小中见大,便于揭示小说的主旨。“一根玉米”即希望,既反映了特殊的时代,也表现了伟大的人性。(观点1分,答1点2分,答3点7分)

  15.C(3分)(A“胜卷在握”应为“胜券在握”;B“皇天厚土”应为“皇天后土”;D“震憾”应为“震撼”)

  16.D(3分)(A有口皆碑:比喻受到众人的一致赞扬,是褒义词。用它修饰“奇葩建筑”,欲贬反褒了。B俯拾即是:形容某类事物很多,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应改为“比比皆是”。C坐怀不乱:形容男子品质良好,作风正派。不能用来说“书房”。)

  17.A(3分)(B搭配不当,“病情”与“衰弱”不能搭配。C成分赘余,“第一手”与“原著”皆含有“原始”义。D语序不当,“不仅”应放在“这些年轻人”后)

  18.①比喻是语言中的盐 ②用好比喻(每处2分)

  19.4G是通信速度更快、增值服务更多、技术融合更强的第四代通讯技术。(或:4G即第四代通讯技术,通信速度更快,增值服务更多,技术融合更强。)(“4G”1分,“第四代通讯技术”1分,三点优势各1分)

  20.构图要素:“1907”字样,三人奋力划龙舟的图案。(2分)寓意:同济大学有悠久的历史,同济人有团结奋进、同舟共济的精神。(4分)

  21.参照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60分)

  立意提示:材料所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事,可供立意的角度有三:从年轻人看,大度会赢得回馈(或:分享使快乐加倍);从女孩看,受惠应懂得感恩;从整个事看,邻里当和谐相处。写作时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均符合题意。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俭,字仲宝,他出生不久父亲僧绰遇害,便被叔父僧虔抚养长大。他幼年时专心好学,手不释卷。有宾客称赞他,叔父僧虔说:“我不担忧这孩子没名声,只担忧他名声太大了。”于是亲自书写崔子玉的《座右铭》来赠给他。

  升明二年,王俭担任长史兼侍中,因为父亲死于这个职位,所以他坚决推辞。此前齐高帝任宰相时,想召引当时的才俊辅佐他夺取天下。王俭平素知道齐高帝的宏图大志,便向齐高帝暗中进言说:“功劳太大了,奖赏不了,自古以来不只哪一个人,凭您现在的地位,想脸朝北做人臣,还能够吗?”齐高帝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他,可是神情却十分温和。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那个客人回答道:“谭国的子孙投奔了莒国,所以还会有我。”王俭赞赏他善于引经据典,终于让他做了官。

  齐高帝即位后,与王俭评议辅佐过自己的功臣,从容地对他说:“你谋划的功劳,没有谁能可以并列,你的食邑只有二千户,我认为太少了。”王俭说:“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齐高帝笑着说:“张良推辞侯位,怎么能超过你呢!”

  建元元年,王俭改封为南昌县公。当时的都城秩序纷乱,且有很多奸人盗贼,齐高帝想建立符伍制度,让家家户户相互检举监督。王俭劝谏道:“京城庄严雄伟,四方之人会合这里,如果人人一定要拿着凭证,那么于事烦琐,于理不会持久,所以谢安说‘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京师呢’。”齐高帝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这一年,有司上奏商定在京郊举行盛大的祭典,王俭认为:“应当在今年十月举行大典祭祀宗庙,从此以后,每五年举行一次祭祀盛典。明年正月第一个辛日将到南郊祈谷,就在当天回来祭祀明堂,并在第二个辛日祭祀北郊,且不能有附带的祭祀。”齐高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起初,宋明帝的紫极殿珠帘彩柱,用黄金、白玉装饰着,这是江南所没有的。齐高帝想用紫极殿的材料建宣阳门,王俭、褚彦回及王俭的叔父王僧虔联名上表进谏,齐高帝亲手写诏书表示采纳。(南朝)宋时,宫门外的六门城头都设有竹篱。这年年初,有人挖到了白虎樽,上面写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齐高帝受这话触动,就决定改建高大的墙。王俭又劝谏,齐高帝回答说:“我想后代人不要再扩建了。”朝廷初建,制度草创,王俭有问必答。齐高帝常说:“《诗》说‘惟岳降神,生甫及申’,如今天神为我生了王俭。”一年后,王俭坚持要求辞去参掌选事的职位,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

  建元五年,王俭获得原来的官号开府仪同三司,他坚决辞让。建元六年,齐高帝再次下达以前的任命。起初,命令王俭三天上一次朝,尚书令史出外处理事务,齐高帝认为往来的次数过于频繁,又命令王俭到尚书下省,每月任意用十天时间出朝处理事务。王俭又请求解职,齐高帝不允许。建元七年,王俭又上表坚持请求解职,皇上才同意了,改任中书监,掌管选拔人才的事务。一年后王俭生病了,齐高帝亲自到他住处看望他。他死时,年仅四十八岁。

  王俭嗜好很少,只以治理国家为要务,车舆礼服简陋朴素,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所写的诗文,受到当时的人敬重。


猜你喜欢:

1.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2.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汇编

3.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4.高考卷语文真题

5.高考语文考卷真题

6.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2)

2017山东卷高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 B(3分)(不太注重整理与保存儒家经典文中无据。) 2. A(3分)(B.对学问潜心求索并不是原因;C.道德完满的终级追求表述不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山东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奋斗在高考一线,埋头在书本之间,实力在清华上限,底线在北大保研,只要你能坚定信念,金榜题名只在弹指之间,愿你马到成功梦想实现!下面是学习啦

  • 2017厦门语文高考试卷
    2017厦门语文高考试卷

    练习就是高考,高考就是练习。紧张而有序,效率是截键。祝高考成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厦门语文高考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厦门语文

  •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语文新课标试卷

    送走了五月花丛的芬芳,迎来六月桃李的时光。高考在即,给你发条短信:你可以不用理我,但不能失去自我;你可以不看短信,但不能没有自信,预祝高考

  •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题汇编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题汇编

    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祝高考顺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全国语文高考试卷诗歌题汇编,仅供大家

2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