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解题技巧,仅供大家参考!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一、时间、空间的先后性
【例4】给下列句子排出最恰当的顺序。
①太清宫,又名下清宫或下宫,是宋太祖(公元960—967)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
②明万历年间,太清宫近乎荒废。
③南京报恩寺的和尚憨山买下宫前的一块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
④后海印寺被毁,又建了太清宫。
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国师邱长春曾在此宫修道。
【解析】
第一步,诵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这是一段叙述性文字,它叙述太清宫的历史沿革。
第二步,找出与时间有关的词语:“宋太祖”“元太祖”“明万历年间”“买下宫前”
“后”“建了”“又建了”。我们根据时间的先后可以排出正确的顺序为:①⑤②③④。
【例5】下列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被打乱,请重新排列。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⑤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解析】
第一步,诵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这是一段描述性文字,它描绘了一幅大海月夜图。
第二步,这几句话,有“大海”“月亮”“沙滩”等描写对象,在排序的时候,就应该考虑按“空间顺序”,按照从天上“月亮”到地上“大海”再到“海滩”的次序,我们可以排出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①③②。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二、客观事物的逻辑性
众所周知,事物本身的发展具有规律性,人的思维也具有规律性——或由一般到个别,或由个别到一般;也可为由概括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概括……人们认识事物必 须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或由易到难,或由浅入深,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做题时只有先把握了客观事物的逻辑性,然后才能进行合理 的排序。
【例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顺序是:
铁路客车动车组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车防火系统也很先进,重要设施都附有防火装置。
①并与地面通讯,实现地面对列车的控制
②能实现对动车组各个系统的控制
③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动车组即可自动减速或停车
④同时对系统进行监视和故障诊断
⑤无需人为干预
【解析】
第一步,语境分析。通读语段和备选语句便会发现,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说明,表述的对象是“动车组”。语段介绍了“动车组”先进的“网络控制技术”和“防 火系统”。横线处的语意是针对“网络控制技术”先进性说明其优越的功能。这种说明一般采用逻辑事理顺序,因此要注重对象备选句间的逻辑、事理关系。
第二步,备选句分析。备选句中起关联性、指示性的关键词是:“并”“实现地面控制”“各个系统”“一旦”“同时”“人为”。这些关键词明确地表示了语意连 接关系和句间的逻辑事理顺序。“各个系统”是总说其功能或先进性,故②直承前语境。“同时”一词表示承接关系,“对系统”一词语所指对象与②句表述的对象 是一致的,故④承接②。“并”也表示承接关系,它承接的对象是“故障诊断”,故①承④。“一旦”表示假设关系。它是针对“监控”“监视”进行假设的,故③ 承①。“人为”是相对于“控制”、“自动减速或停车”来说的,故⑤承③。因此,答案为:②④①③⑤。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三、句式结构的一致性
句式一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陈述对象保持一致,二是句型选择要一致,包括分承的对应性,三是采用的修辞格要保持一致,四是情调氛围和音韵节奏要合谐。
【例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顺序是:
都灵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张昊在冲击世界上最高难度的后内接环四周抛跳时失误,张丹重重地摔在冰面上,膝盖严重受伤。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勇敢的精神和精湛的技术征服了全场观众,也征服了现场裁判,最终赢得一枚银牌。
①所有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
②就在所有的人都以为这对组合将退出比赛的时候
③简单包扎后的张丹和又与张昊重新回到冰上继续比赛
④冰上却出现了张昊和简单包扎后的张丹
⑤两人顺利地完成了其他高难度动作
⑥其他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很顺利
【解析】
(一)语境分析:前语境陈述比赛的情景,语意重点落在张丹这一对象上。这就暗示,其后的句子应是对张丹的相关信息进行表述。张丹受伤后情况怎么样了,比赛 情况又如何,都成为读者关注的信息。后语境陈述比赛的结果。虽然这一信息对解题的帮助并不大,但是后语境里有几个关键词还是比较重要的。“他们”这一人 称,说明其前的句子就是对张丹、张昊两人的表述,这就与后语境紧密联系起来。另外,“勇敢的精神”这一短语也值得重视,它应是对张丹、张昊两人表现的概 括。这表明,最后一空上的句子应以张丹、张昊为表述对象。
(二)选项分析:①项是一个单句,其主语是“所有人”,而前语境最后表述的是张丹,主语(对象)不一致,所以①句不能放在第一空上。②项不是句子,而是一 个复杂的介宾短语。它只能做修饰成分,不能做主语,只能作状语。这样就不会改变前语境的语意表达方向,故第一空应选②句。③项是一个句子,其主语是“张丹 和张昊”。张丹与张昊并列,且张丹在前,这样就强调了张丹这一对象,如此与前语境的衔接就连贯了。④句正好与③句相反,把张昊置前,这与前语境张丹受伤的 话题不一致;如果衔接起来,就达不到连贯的要求。⑤句中“两人”是主语,是陈述对象,可以与前文中重回赛场的张丹、张昊形成照应,如此就做到了表达自然连 贯。⑥句中“其他高难度动作”是主语,这就变换了前文表述的对象,故第三空应选⑤项。因此,答案为:②③⑤。
【例8】把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①, ② ,人口不过二十万,③ ; ④ , ⑤,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⑥ ;这是一个孕育了音乐奇才的小城,莫扎特让城中一木一石无不浸润音乐的魅力。
A.面积不过八十公顷
B.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
C.偎依在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峰之间
D.这是一个迷人的小城
E.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
F.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解析】
第一步,语境分析。所给语段有两处使用了分号,采用的句式很鲜明,且构成排比的辞格。这说明,语段是从三个角度、分三层来陈述对象的。
第二步,备选语句分析。语段的第三层陈述了“小城”受莫扎特的影响而浸润着音乐的魅力,特别是第一个分句,它采用了“这是……的小城”的结构。而在选项 中,B项和D项的结构也是“这是……的小城”,可以构成并列,也符合分号的用法。但是①处到底选B项呢,还是选D呢?D项中有“迷人”这样的修饰词,这应 表示(风景)美丽的,与前语境中“人口不过八十万”的表意不吻合,故①应选B项,④便只能选D项了。A项的结构与“人口不过八十万”是一致的,两者应该紧 密相连。但是这一项放在②处呢,还是放在③处呢?解决这一问题应对“不过”一词进行推敲。这个词在意思上表示“小”或“少”,在用法上可与其后的关联词构 成转折关系。E项中的“却”正好有这种功能,并使语意重点落在“千年沧桑”上,照应了“古老”一词,这样便可以确定②处选A项,③处选E项。C项结构与语 境中“枕着……河水”一致;两者在表意上也是一致的,而且采用了同一种修辞方法——拟人,从而使风格一致,所以这两个句子是紧密相承的。但到底谁承谁呢? 这时就该参照F项。F项是表示小城的美给人的感受的,应该放在描写景物的句子之后;另外,“迷人”总提,“枕着”、“偎依”来分述,“美得让人不忍离去” 总括,语段的第二层结构形式便是“总分总”。如此看来,⑤处选C项、⑥处选F项是有充分理由的。答案为:BAEDCF。
【例9】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入下列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
____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________。
①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已经萎落
②夕阳西下,天气微凉,藤萝叶子闪着不定的光
③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④崖壁被映照成一道五彩的屏障,矗立在对岸
⑤天空一派高远
⑥周围一片寂静
【解析】
第一步,语境分析。从后语境中“坟地”,“石牌”已“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等带有浓郁感情色彩的词语可知,这段文字描述的是秋冬寂静、冷落荒凉的景象。
第二步,备选语句分析。②句描绘的是清新明快的景色,④句描绘的是火热灿烂的景象,⑤句描绘空阔高远的景象,都跟语境文字情调氛围不协调。并且④句中“矗立在对岸”与崖壁下坟地石碑上“字迹模糊”自相矛盾。因此答案为①③⑥。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包括喜与乐,褒与贬,凄清与热烈,壮美与秀美等)必须一致。特别是描写性文字,写景,或繁盛,或荒凉,或热闹,或冷清,或欣欣向荣,或萧条肃杀,这种融合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境和氛围和谐一致,句子才能连贯。
【例10】填入下列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句子依次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解析】
第一步,审读题干。本题包括语意连贯,音节和谐两项要求。
第二步,语境分析。(1)(2)都是描写性句子,其表达在次序上要依据作者的观察点展开,在效果上尽量追求生动、形象,讲究音韵美。句(1)意思是说,深秋季节置身山顶“俯瞰”,下面是俯瞰所见景物,“美景尽览”是总收;句(2)全句写“远眺”和“近看”之所见。
第三步,备选语句分析。①句字数与后文不同,不能构成并列,读起来不顺口,不和谐,所以选②句。“群山环抱”“层峦叠翠”,依然是“群山”之景,“白云缭 绕”是“群山环抱”之中的景物,故应先“林”后“云”。同时,“层林叠翠,白云缭绕”与“茶园葱绿,松竹并茂”构成对句,“绕”与“茂”押韵,音节和谐, 所以选④句。所以答案为:②④。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三个因素:①上下句字数是相同或基本相同,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常将音节少的放前面,音节多的放后面。②上下句的句式是否对称。③上下文是否押韵或平仄是否协调。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四、相邻语句的勾连性
一段文字必须理路清晰,解题时要注意前勾后连,前后照应。有时候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否定的,一个是肯定的,我们只有兼顾两面,才算注意了照应。
【例11】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美丽的小城。
②城中有一条小河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气氛就消失了。
④白砖绿瓦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水中。
⑤走出小城,郊外风景幽美,绿色的小丘上长满了柞树。
⑥丛生的柳树散布在山丘脚下。
【解析】
第一步,确定语段的话题和对象。此语段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加描写,写景是主,叙事是次。通读文字材料,感知语意,便可以认识到,语段是以“我们”所经所见为话题,以描写小城的景色为对象的,移步换景,这样就基本确定了排序的思路。
第二步,分析选项中前勾后连的词语。③句中“到了”一词明确地表现了行踪,札兰屯是“小城”,再加上“消失”与“出现”的内在逻辑就可以确定③①相连。② 句中有“城中”一词。⑤句中有“走出小城”一词。这些关键词既表示了行踪,也体现了描写景物的顺序。因此,①②⑤应组成一个层次。在④句中有“倒映在水 中”的短语,照应了②句中“小河”这一景物,更切合了②句中“河水清澈见底”描写。因此,④句应加入上面的层次,并直接承接住②句。⑥句中有“在山丘脚 下”这样的词语,正好呼应了⑤句中“小丘上”,这符合从上到下的描写顺序,所以⑥句应紧承⑤句。因此答案为:③①②④⑤⑥。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五、语段内容的层次性
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
【例1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顺序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 ——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
①时而沿着水边,
②回到有人的地方,
③时而到岸旁嬉戏,
④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
⑤时而离开它的幽居,
⑥藏到灯芯草丛中,
【解析】
(一)语意分析。此语段描写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况和意趣。前语境中“它时而在水上遨游”这样的句子,暗示了语意表达的方向,即表现天鹅在 水上或在与水有关的地方的活动和意趣。由此可知,①③⑥应是一个层次。后语境直接表示天鹅“很喜欢接近人”。很明显,②④又是一个层次。⑤句的作用更不可小视。根据语段中的意思,“幽居”正好把所有备选句的表意分成两层。第一层是承前语境的,写水上——幽居的行动和意态。第二层是接后语境的,写“离开幽 居”而与人相处的乐趣。
(二)备选语句分析。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备选句可以分成两个层次,即:①③⑥和②④⑤。排列第一个层次内的顺序应注意两点。首先注意有关联性、暗示性的关 键词,如:“岸旁”“水边”“草丛”。其次按照事理顺序、空间顺序(地点的改变)把握语意表达的脉络。这样就是:水上——岸旁——水边——草丛。需要进一 步指出的是,“岸旁”和“水边”所表示的地点从语意上很不容易区分。这时就要考虑句式和结构。前语境中有介宾短语“在水上”修饰动词“遨游”,而③句中也 有介宾短语“到岸旁”修饰动词“嬉戏”:这样就做到了句式结构一致、音节和谐,从而增强了表达效果;因此,第一个层次内确定的顺序是③①⑥。排列第二层次 内部顺序,便可以利用语意间的照应和表意采用的事理顺序。有之前的“离开”才有“回到”,在“有人的地方”才能“与人相处”,进而感觉“它似乎是很喜欢接 近人”;因此,第二层次内部的顺序是⑤②④。综上分析,答案为:③①⑥⑤②④。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六、语言环境的约束性
由于有了具体语言环境的约束,在排序的时候,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到与上下文的衔接问题。否则,即使内部排序得当,也会因与上下文衔接不当而功亏一篑;然后对需排序的各句进行分析,初步排序;最后分析整体语。
【例13】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组成前后衔接的一段话。
①它们好像在外面等候了多时。
②这里看星星,星星在你眼前亮起,一直亮到脑后。
③天的星星肃然排列,迎面注视着你。
午夜走出帐篷,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你仿佛把头伸进一座古钟里面,内里嵌满活生生的星星。我顿时明白了《敕勒歌》中为什么有“天似穷庐”的句子。
【解析】
(一)语境分析。前语境点明时间,并表明所陈述的主体对象是“我”,客体对象是“眼前的景象”。这就大致可以确定后文语意表达的方向。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 个方向:一是后文承“我”继续表达,二是承“眼前的景象”进一步表达。综观三个备选句,其中②句③句都是围绕“星星”表达的,①句中的“它们”是不可能指 前意境里的“我”的。因此,可以确定后文的语意是承“眼前的景象”的。确定下这样的思路,后边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后语境的作用一般是总结、深 化、呼应前文,延续前句语意。这里的后语境就起着延续前句语意的作用,有很强的指示性,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后语境改用第二人称“你”,说明这并不是从 前语境直接导过来的,其前应有相应的人称做铺垫;二是“伸进一座古钟里面”这样的短语是一种形象的表达。真切地表现了星光从“眼前”亮到“脑后”,就好像 古钟一样把人全部罩住。由此可以确定,②句与后语境应是紧密衔接的。
(二)备选语句分析。①句中第三人称代词“它们”不能直接指代前语境中的“景象”,“它们”指代“星星”是非常合理的,因此①句应该直承③句。③句表述的对象是星星,这很符合前语境。②句是位置在分析语境时就已经确定了。因此答案为:③①②。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七、关键词语的提示性
第一类,代词。代词在句中起指代作用。当某句中出现代词时,要根据语意找准它所指代的对象,那么,这个对象所在的句子与代词所在的句子一般是紧密相承的。
第二类,连词,特别是关联词。这些词语在句中明确表示了其间的逻辑关系,对判断句子衔接是否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关联词来说,可以根据习惯搭配,直接判断句子的衔接。
第三类,明确先后关系的词语、总括性的词语和插入语等。如如“首先”“其次”“再次”,“先前”“后来”“现在”“与此同时”,“由此看来”,“综上所述”,“换句话说”等等。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语,理顺句序也就简单多了。
【例14】下列句子正确的表达顺序是:
①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会有练习的机会。
②既然不得不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不接受它。
③课堂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办法。
④作文,想来不是人的个性所需要。
⑤针对此情况,所以命题、限期完篇,总是出于不得已。
⑥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来代替这种办法。
⑦因而要练习就不能不规定个办法限制如何做,这结果就产生了课堂作文。
【解析】
第一步,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其话题是如何看课堂作文,即③⑥句是交代课堂作文的现状,①④⑤⑦阐述产生现状的原因,②句是结论。排序时,我们首先应该把握语段的这个逻辑顺序。
第二步,寻找具有提示性的关键词。②⑥⑦句中的关联词 “既然”“但”“因而”,又进一步理解到⑥句中的“这种办法”是指③句中的“课堂作文”。因此正确的表达顺序为:③⑥④⑦①⑤②。
【例15】给下列句子排列最恰当的顺序。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素。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解析】
第一步,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这是一段叙述性文字,讲述“他”的人生经历,首先,我们必须把握时间顺序。
第二步,①句开头有“他”字,并且是对“他”整体描写,可见此句应为起始句。⑤句从“谈起自己的经历来”可知是开始讲述经历,应紧跟①句。然后抓住有关表 示经历的关键词语“后来”——“之后”——“现在”——“所以”等,就可以找出其合理的组合了。另外,“躲在乡下”与“也乘了航船进城了”也存在着必然的 逻辑。因此答案为①⑤③②④。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八、关键句子的总括性
一段完整的语句,是要有头有尾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排序题的时候先要留意被打乱的语句当中哪一句能够起到总领、总结、总括或概括语段主旨的作用。找到了这样的语句后,再按照前文所述的空间、时间、逻辑等关系进行下一步的排列。
【例16】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解析】
第一步,通读所有句子,理清思路,把握基本内容。本段文字是以行踪为序描写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的景物,据此我们可以确认④句是本段中具有总概性的句子,下文分别描写“草原带”和“森林带”。全段为总分结构。
第二步,备选语句分析。根据“语段内容的层次性”可知②句是描写“草原带”的景物,而①③⑤句是描写“森林带”的景物。第④句中有“继续南下”,第①句中 有“在南坡”,第②句中有“在北坡”行踪是由北向南的,同时第④句中有“草原带和森林带”的信息,所以②句应排在前一层次,①③⑤句应排在后一层次。至于 ①③⑤句的内部排序,①句中“在南坡”与②句中“在北坡”相照应,自然应排在前;第③句中“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既“勾前”——紧扣①句中的“原始云杉 林海”、“棵棵巨杉”,又“连后”——引用下文“野生动物”和“森林鸟类”在其间的活动,所以应排在中,剩下的⑤句应排在后。因此答案为:④②①③⑤。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九、表达方式的特殊性
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不同的表达顺序。
记叙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时间顺序,这能使读者从时间变化的过程中明白事物或情节变化的脉络。时间顺序一般由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暗含时间概念的词语表示,如果记叙事件的还要注意情节的先后,行踪的变化、动作行为的承接等。如例4、例15。
议论的表达方式一般使用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主要有: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又特点到用途等等。逻辑顺序 常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这就要求对语段的表意和层次进行细致分析;通常情况下,有相应的关联词为标志。如例1、例14。
说明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和事理顺序。在说明事物的形状、位置、大小、结构等时,使用由上到下、又下到上、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顺 序,这样能够让读者有条理地了解对象的信息;在说明事物的功能、特点、关系、用途、程序等时,使用事理顺序,并要注意读者心理接受、感应的顺序。如例3、 例6。
描写的表达方式一般采用空间顺序及事理顺序。采用客观顺序时,首先应选好立足点和观察点,使景物依次呈现;其次要注意观察和描写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 是俯视?是远观还是近看?是由点到面还是由面到点?细究此类问题,就能把握写景语段的脉络。如例5、例11。
语意连贯题解题技巧十、标点符号的辅助性
标点符号起着辅助表达的作用。在审题时,很有必要注意语段和备选语句里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七种点号的使用,能为我们提示语意的表达层次,特别是分号和句 号;常用的标号,能为我们提示词语的性质、成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破折号。如例7,语段中就出现了两个分号,表明是从三个方面来表示“小城”的。
【例1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顺序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解析】
第一步,语境分析。前语境里的对象是“古村落”,但表意重点落在“精华”上。后语境中阐述“承载”“历史文化信息”,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 式”。由此可知,横线填入的语句应该是“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的特点转入古村落的“影响”。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第四处横线后有一句号,由此看 来,备选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其中四句是阐述其特点,另两句阐述其影响。
第二步,备选语句分析。根据上述语境分析,我们很容易分析出②③⑤⑥句为一层次,①④句为层次。先分析第一层次。承接“精华”的表意,并且“文物价值”一 词是总括,可以领起下文。因此,③句居首位。②句和⑤句在句式和结构上都相同,而且表意一致,分别从历史和文化分述了“文物价值”,所以应衔接在③句的后 边。⑥句是一个收束的句子,句中有“文化和历史”的词语,既表明是对这两方面的总结,又确认了⑤②句的顺序,同时又印证了第一步中针对第四空后用句号的层 次划分。第二层次④①两句是由“看似……却……”构成的表转折关系的复句,从“陈旧”与“辉煌”的对比角度引起下文对古村落“影响”的阐述。另外,①句中 “辉映着”与后语境中“承载着”在结构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后语境必须与①句直接衔接起来。因此答案为:③⑤②⑥④①。
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解题技巧
上一篇:高考语文全国卷3模拟试题
下一篇:高考语文语意连贯题的解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