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一(2)

时间: 刘惠25 分享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试题参考答案

  1.B(说的不是言外之意)

  2.A(“并非目的”错,领略诗人所抒写的感情也是目的之一。)

  3.C(“千金散尽,饮酒无度,恣情欢谑,游戏人生,放浪形骸的诗人形象”错)

  4.B

  5.A(“慷慨陈词,直接坦率”有误,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6.D (“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7.(1)(李密)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补充主语、“师”、“方”、门人为得分点,各1分,连贯1分。)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敌”、“是以”、“碎”、省略句孔明的言教为得分点,各1分,连贯1分。)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彭山)。他的另一个名字叫虔。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改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感恋双亲,思念至深,以至忧思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因孝顺和恭敬而闻名。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为祖母端饭菜、喂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饮食或服用。有空闲的时间他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弟子把他比作孔子的优秀学生子游、子夏。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征召他担任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无人奉养,就没有接受任命。于是上奏章说:

  ……(《陈情表》译文省略)

  晋武帝读了李密的《陈情表》后,说:“李密这个名士,不是徒有虚名。”于是收回对他的任命。后来祖母刘氏去世,李密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后,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司空张华问李密:“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说仅次于齐桓公。”张华问其中的缘故,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与魏国抗衡,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此可知他俩的成败原因是一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具体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这些水平高的人)相互之间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中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琐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水平相当的,因此孔明的言论教诲就要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说得好。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他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希望能调回京城任职,可是他在朝中没有靠山,于是被调任汉中太守,自认为失去了很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时,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李密在诗的末章说:“人们也都说过这样的话,有因才会有缘。(当官的人)皇宫中如果没有权势的朝臣做靠山,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君主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呢!”武帝对此很生气,都官从事等(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了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李赐、一个叫李兴。

  8.省中院内,高高的院墙、矮矮的竹篱,十寻高的梧桐树,一层一层的洞门;残花飘落地上,树上无端飘来一根游丝。鸠鸟鸣叫,乳燕已生。(2分)视听结合。描绘了暮春时节省中的景象画面,渲染了深幽寂寥的氛围(2分),为下文诗歌抒发失意之情做了感情上的铺垫。(1分)

  9.颈联中 “腐儒衰晚”紧承上文“青春深”,言及自己迂腐腐儒,接近暮年的处境,暗含杜甫自己怀才不遇,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失意与愤懑。(2分); “衮职曾无一字补”与“愧比双南金”之语,明写自己做左拾遗的官职,但却无一个字去为皇帝补缺的不安与惭愧之情。(2分)。“退食迟回”、“ 许身”之语表现诗人退朝之后,仍尽于职守不愿回家,将自己奉献于朝廷的赤诚忠心(2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11.(1)开始时宝钗劝说宝玉,黛玉内心含酸,表现了她的敏感。后来,干脆极力怂恿,则表现出她性格中叛逆的一面。(意思对即可,前一点2分,后一点3分。)

  (2)①表面上是说紫娟不用多费心,实际上是讽刺宝钗对宝玉的关切。

  ②表面上是说雪雁太听紫娟的话,实际上是讽刺宝玉听从了宝钗的劝阻。

  (意思对即可,每句3分。)

  (3)李嬷嬷的理由:“葬送的我挨了两日骂” 动机:为了自己,怕担责任

  薛姨妈的理由:“写字手打颤儿” 动机:为宝玉的前途

  薛宝钗的理由:“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动机:为宝玉的身体。

  (每点1分。)

  (4)①《林黛玉进贾府》中的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而此文中的黛玉则显得任性,无所顾忌。(4分)②这是因为黛玉初入贾府时,对一切还非常陌生,所以格外谨小慎微,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文中的黛玉一则因进贾府后与众人相处日久,再则因含酸而语带讥讽、奚落,很自然地流露出了真实的情感。(4分)

  12.(1)A、E(答E得3分,答A得2分,答B得1分,答C、D不得分。B项,“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的基础上”依据不足;C项,不是试验,而是“阐述清浊这对概念”;D项,并非在理论、方法和体系三个方面都受到影响,原文只是“在整个体系上”)

  (2)①他在著作里能信手拈来引经据典。②朴学大师赵翼对他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有很大影响。③制定《方音调查表格》时,充分利用了中国古代的音韵学知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3)①为他精确的听音、辨音和声调、语调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帮助。②他创制的“五度标音法”直接得益于音乐方面的知识和理论。③运用“依声调作曲”音乐技巧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不可译”问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4)①专修数学,为以后研究提供了严密的思维品质。②学习哲学,为以后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③教授物理,为以后研究提供了实证方法,避免主观臆断的弊端。④文理兼通的知识结构,使他形成了新型的思维方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B(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A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此处是使用对象不当。 C令行禁止:指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此句误以为是“禁止”的意思。D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此处是与语境不合。)

  14.D(A项病句辨析:语病一:中途易辙。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B项病句辨析:语病一:成分残缺,“证明”缺乏主语,应该加入“这一事实”;语病二:“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围绕”。C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15.C(本着话题一致的原则:A、B与上文衔接不如C、D项运用顶真手法更加紧密,因而首先排除掉A和B。在C、D两项中,C是说明性语言,而D是文学化的描述性语言。结合具体语境来看,C项更符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6.(1)删掉“使”(2)改为“开发”(3)改为“花红柳绿”

  17.新叶。理由: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叶是生命力,是新生。

  水滴。理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水滴具有坚韧、执著和不畏艰辛的精神。

  18. 例文:

  认识自我,方可抵达远方

  吴彬丽

  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的梁某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嘉宾甲认为梁某应该有为社会做贡献的远大的理想,嘉宾乙认为远方不切实际,应脚踏实地,嘉宾丙认为先要认识自己,才能做出选择。

  【文章开头简洁地概括作文材料的内容,是准确的。说明作者较好地理解了材料内容,特别是准确的理解了甲、乙、丙三种观点,为阐述“哪一种更有道理”,为“价值判断”,做好了理据上的准备。语言简洁、准确、干净。】

  我非常赞同嘉宾丙的观点: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

  【作者鲜明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认为丙的观点更有道理。立意十分鲜明。作者很好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事件一一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指出“梁某只有清楚明了地认识自我了,才能找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从而发光发热”。结合核心事件,对观点进行诠释,或说对观点进行分析,是立论的立足点。十分必要。】

  “认识”两字为何意?“认”由言字旁和人字旁组成,即人通过言语或对话的形式来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识”——知道了解的作用。这样看来,嘉宾乙的脚踏实地的进行和嘉宾甲的远大理想的树立都得建立在认识自我的基础和前提上,不能了解和认识自己,脚踏实地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远大理想则是沙中筑塔。

  【这里,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自己论点中的关键词“认识”,做阐述,明关系,难能可贵,是学生不能做到的。第二句是比较分析,甲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讲的是近与远的关系,人应该志在远方,胸怀理想,但是,都是以“眼前”的近为出发点,只有远方不行,只顾眼前也不行。作者认为这一切都必须“了解认识自己”;同样,乙强调立足当下,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作者认为这也必须建立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这个理解,我以为是对的。但是,我以为,还是缺少了一句“因此,我认为丙的观点是更有道理的”,类似这样的话语。照应、紧扣中心是必须的。也是对比的目的。】

  梁某只能先认识自己,才能拨开迷茫的云雾。毫无疑问,拥有法律、金融硕士、新闻学传播三项清华学历的他被称为学霸是当之无愧。可是,正是因为他拥有丰富的学历,在择业时选择太多,反而带来了困扰。“自知者明是最难得的知识”,梁某缺的恰恰是自我认知: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擅长什么?……唯有理清这些基本的问题,梁某才能在择业方面有明确的方向,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章的核心词“认识自己”再次出现,紧紧扣住,非常好。这段首句是分论点,用观点引起后面的原因分析是常见的方法,值得学习。丰富的学历、选择太多,“不知道做什么工作”,说明他不知学与用的关系,人生缺乏明晰的职业方向。说到底,还是没有清楚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爱好、特长、理想等等,没有清醒认识。】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做好眼前而不苟且。在找对方向的前提下,脚踏实地才有意义。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此时,梁某仍需要去认识自己,深层地了解自身优势与不足,择善者而坚持,不善者而改之。唯有这样,才是对得过且过的顽强抵抗,才是脚踏实地的有力实践。试想想,在我们生活中那些在领悟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的人,哪个不是积极反思自身,勇敢面对不足,大力改进发展的呢?

  【这一段延续了上一段的结构思路。继续分析梁某的迷茫和困惑的原因,深化“认识自己”的内涵。前一段是丰富的学历、选择太多,带来困惑,开出的药方是理清基本问题。这一段是告诫梁某要脚踏实地、积极反思。这一段写的不如上一段。没有紧紧扣住领起观点句:“做好眼前而不苟且”,梁某的困惑是“不知道做什么工作”,解决这个困惑,眼前应该做好什么?认识自己什么?那么,“认识自我是一个贯穿人生的命题,正所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句话虽然非常深刻(对“认识自己”的深刻理解。)但是放在这里是不适当的。一段只能有一个中心,一段只能有一个核心词语。“优势”与上一段的“擅长”似语义相同;“不足”“不善者”似转移话题,大概是被“反思”给带坏了。】

  梁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抵达远方。远方并不是除了遥远,一无所有。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下的第一步在于方向,足下的每一步在于每天的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梁某才能更好地挖掘自己在金融、法律或新闻方面的更多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你看,最强大脑选手王昱珩能够协助警方破案不就是认识到自己有超强观察力的前提下,不断发掘,进而为社会做贡献的强有力的例证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改造社会不是天方夜谭,它在于以认清自我为前提的跬步之中,厚积才得以薄发。

  【前两段是照应题目的“认识自我”,这一段是呼应题目的“方可抵达远方”,思维十分缜密,周严。“抵达远方”是“认识自我”的目的、意义,必须讨论,形成完整的逻辑链。“远方”是什么?是远大理想,或说是人生的价值。作文要求里说了体现你的价值判断,什么价值?人生价值,即为什么而活?梁某的人生迷惘和困惑说到底是因为他不知道人生价值是什么?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怎么来论怎样生活?这是实质、根本。我以为这一段应该讨论这个根本问题,而不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问题。分析本质是深刻的表现。】

  反观社会,随着毕业大学生的增多,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如梁某般迷茫者并不是少数:有的眼高手低,空怀改造世界之大志,却无能屈能伸脚踏实地之大气;也有苟且一族,无聊度日,全然无人生追求,更别提诗和远方了。而这些,皆因认清自我的缺失。

  【联系实际,分析现实,这是文章的拓展点,表现出作文的针对性、教育性、目的性。】

  人是如此,社会不也是如此吗?鲁迅言:“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面对着宏大的社会主义目标,第一要务是认识和了解现实社会的各面,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处理好生活中的结症,才能让远方不再遥远。

  【由个人到社会,进一步拓展,显示出宽广的视野。】

  “认识你自己。”真正的梁某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迷茫,创造个体的价值,就得主动去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故嘉宾丙的意见更加合理。

  【结尾总结,再次强调作者的观点。】

  【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的问题。“更”是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更”表明作文要求必须用“比较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此题虽然没有提出“权衡”的要求,但是,“判断”是暗含着这个要求的。判断是分析裁定的意思,判断的前提是要进行权衡,在三种说法中选择一种说法,必然要权衡,没有权衡,没有凸显“更”,就是没有完成写作任务。你选择了丙的意见,说明你思考了,你没有权衡,说明你没有很好地体现你的思考过程。思考过程很重要,抓住三种说法的异同,才能抓住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在文章的开头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引用材料、提出论点,提出论点以后,就不管其他另外两则材料了,即没有在主体部分进行比较,这种做法是不符合题意的,也是没有达到“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的要求。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对任务型作文理解的问题,也可能是作文思想还没有改变。】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一(2)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试题参考答案 1.B(说的不是言外之意) 2.A(并非目的错,领略诗人所抒写的感情也是目的之一。) 3.C(千金散尽,饮酒无度,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

    高考模拟试题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做准备;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补空白;总结出高考出题类型及规律,有利于重点复习

  •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九

    高考模拟试题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做准备;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补空白;总结出高考出题类型及规律,有利于重点复习

  •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八

    高考模拟试题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做准备;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补空白;总结出高考出题类型及规律,有利于重点复习

  •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七

    高考模拟试题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做准备;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补空白;总结出高考出题类型及规律,有利于重点复习

1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