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

时间: 德豪21 分享

  现代文阅读测试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关系到高考语文改革的整体进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智育叫人研究学问,学知识,求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三育对于人生本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流行教育中,只有智育被人看中,德育在理论上的重要性也还没有人否认,至于美育则在实施与理论方面都很少有人顾及。二十年前蔡孑民先生一度提倡过“美育代宗教”,他的主张似没有发生多大的影响。还有一派人不但忽略美育,而且根本仇视美育。他们仿佛觉得艺术有几分不道德,美育对于德育有妨碍。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就以为诗和艺术是说谎的,逢迎人类卑劣情感的,多受诗和艺术的熏染,人就会失去理智的控制而变成情感的奴隶。所以他对诗人和艺术家说了一番客气话之后,就把他们逐出“理想国”的境外。中世纪耶稣教徒的态度也很类似。他们以倡行苦行主义求来世的解脱,文艺是现世中一种快乐,所以被看成一种罪孽。近代哲学家中卢梭是平等自由说的倡导者,照理能看得宽远一点,但是他仍是怀疑文艺,因为他把文艺和文化都看成朴素天真的腐化剂。托尔斯泰对近代西方艺术的攻击更丝毫不留情面,他以为文艺常传染不道德的情感,对于世道人心影响极坏。他在《艺术论》里说:“每个有理性有道德的人应该跟着柏拉图与以及耶回教师,把这问题重新这样决定:宁可不要艺术,也莫再让现在流行的腐化的虚伪的艺术继续下去。”

  这些哲学家和宗教家的根本错误在认定情感是恶的,理性是善的,人要能以理性镇压感情,才达到至善。这种观念何以是错误的呢?人是一种有机体,情感和理性既都是天性固有的,就不容易拆开。无论情感是否可以用理性压抑下去,纵是压抑下去,也是一种损耗,一种残废。人好比一棵花草,有些园丁不知道尽草木之性,用人工去歪曲自然,使某一部分发达到超出常态,另一部分则受压抑摧残。这种畸形发展是不健康的状态,在草木如此,在人也是如此。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得尽量发挥,所有的本能都得平均调和发展,以造成一个“全人”。所谓“全人”,除体格强壮以外,心理方面真、善、美的需要必都得到满足。只顾求知而不顾其他的人是书虫,只讲道德而不顾其他的人是枯燥迂腐的清教徒,只顾爱美而不顾其他的人是颓废的享乐主义者。这三种人都不是“全人”而是“畸形人”。

  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以为它可以兴、观、群、怨;又特重礼乐,以为“礼以制其宜,乐以导其和”。《论语》有一段话总述儒家教育宗旨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三项可以说都属于美感教育。诗与乐相关,目的在怡情养性,养成内心的和谐;礼重仪节,目的在使行为仪表就规范,养成生活上的秩序。蕴于中的是性情,受诗与乐的陶冶而达到和谐:发于外的是行为仪表,受礼的调节而进到秩序。内具和谐而外具秩序的生活,从伦理观点看,是最善的;从美感观点看,也是最美的。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

  这是儒家教育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他们的着重点无疑是在道德方面,德育是他们的最后鹄的,这是他们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相同的。不过他们高于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因为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不认为美育可以妨碍德育,而儒家则认定美育为德育的必由之径。

  (节选自朱光潜的《谈美感教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

  A.美育可以使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有些人觉得生活枯燥,烦闷无聊,原因应该就是缺乏美感修养。

  B.智育、德育、美育对于人生本有同等的重要,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只重视智育和德育,却很少顾及美育。一个人在美育上发展不够好,不可称之为“全人”。

  C.作者举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中世纪耶稣教徒、近代哲学家卢梭、文学家托尔斯泰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还有一派人不但忽略美育,而且根本仇视美育”这一观点。

  D.由托尔斯泰在《艺术论》里说的话可见他对近代西方艺术的攻击更是毫不留情面,充分说明他对美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理想的教育不是摧残一部分天性而去培养另一部分天性,也不是重点发展一部分天性而忽视另一部分天性,否则,都会造成畸形的发展。

  B.一些哲学家和宗教家认定情感是恶的,理性是善的,这正是他们的根本错误所在,他们认为人的感情被理性镇压,才能达到至善。

  C.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的重要,我们的古代儒家是知道的。儒家教育特重诗,又特重礼乐,儒家教育出来的人要在伦理和美感观点都可以看得过去。这说明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美育。

  D.把着重点放在道德方面,在这一点上儒家与西方哲学家、宗教家柏拉图和托尔斯泰诸人是相同的,但在美育对德育的作用上认识却是相反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有一句简赅深刻的话:“温柔敦厚诗教也。”诗教就是美育,温柔敦厚就是仁德,可见美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

  B.雪莱在《诗的辩护》里说:“一个人如果真正做善人,必须设身处地替旁人想,要达到道德上的善,最大的途径是想象,诗从根本上做功夫,所以发生道德的影响。”这同样论证了诗教,也就是美育的重要性。

  C.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这句话既说明了德育为教育之最终目的,同时也说明了美育应该和智育相辅相成、一起发展的道理。

  D.著名学者王国维言:“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成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手段。”可见美育对德育、智育之重要。一些家长给孩子报音乐、美术班,以便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正是他们意识到美育重要性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冯骥才今年74了。他说:“是不是人到了我现在这个年龄,都特别想着明白自己?”

  问他到底看明白没有呢?他回答说,看明白了。几十年里,他一直在各个领域来回穿梭,刻意或随性。

  到了这时,他终于觉得,这样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原来我是这样一个人。

  采访他时,他说起什么来都高兴,惟独讲起那些正在消失的文化遗产和村落来,表情就变得格外严肃。

  “我想我的岁数大了,我更希望年轻人接着做下去。”他对我们这些在座的年轻人说。

  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在大众心目中还是一个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那段时间,他写出了一批俗世奇人的故事,共18篇,都是天津卫的奇人奇事。也是在那时,天津这座他常年居住的城市面临一场旧城改造的风波。为了“抢救”这座600年老城的文化遗产,他邀请了诸多专家进行文化栗风乖地毯式考察,编成《旧城遣韵》一书,还建议副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

  法国前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提出“大到教堂,小到羹勺”的口号,在全法国做了一次文化普查。

  冯骥才觉得,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也需要这么一种全面考察。他当时也提了一个口号,叫做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他还在两会上提议说,中国也应豫欧洲那样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后来提案通过,国务院确定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3年,61岁的冯骥才受法国文化基金会之邀去了一趟巴黎,在那里住了两个月,研究了法国大量的文化资料。回国后,就开始着手做田野调查工作。从木板年画、唐卡到口头文学、文化传承人名录,冯骥才和他的团队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抢救”工程。

  民间艺术文化的分类、使用方式、工具材料、制作方法、传承谱系等都以文字、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梳理清楚。冯骥才把这叫做“模家底”。十多年过去,“家底清楚了”——“国家级的‘非遗’是1372项,国家、省、市四级‘非遗’加起来超过一万顷。”冯骥才脱口而出。但他担心的是,日韩等其他画家“非遗”虽然相对少,每一项却有学者回队支持,而中国80%的“非遗”项目都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丢失了就丢失了,丢失了也不知道”。因此他希望中国的知识界能“到田野里去”。

  时隔十年,2013年,71岁的冯骥才又去了一次巴黎,给法国人作了一场演讲,回顾这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的工作。但这却并没成为一个收束性的成果展示会,反而又成了一个起点。他游览了欧洲几国的乡村,惊讶地发现那里“像童话一样”。“牛在山上吃草,篱笆上编着花,人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几百年来没有变化。”而中国的村庄,不少已濒临瓦解。

  从欧洲回来,冯骥才又发起了传统村落认定保护的工作,他认为,“世世代代居住的乡村承栽着民族精神文化的DNA”。从去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希望能先尽快建立出档棠来。似乎,他又要忙上若干年了。

  坐在研究院敞亮的会客厅里,聊起小说来,冯骥才依然是滔滔不绝,“我现在写东西的感觉一丁点儿都没有丢。”去年,《收获》出版社交代他续写《俗世奇人》18篇,他一下子写超到21篇,只好把3篇“收回”。冯骥才说他收集的本地奇人素材足足有一百来个,在脑袋里“闹腾”,他还说起自己最近有灵感一现,想写一个“会吃鱼”的美食家。“不定哪天,想写的话,半天就写出来了。”但问题是即使“半天”也不是个容易事。《俗世奇人》的前18篇和后l8篇之间隔的20年,正是他把工作重心转向文化遗产保护的20年。完全属于他自己的铒作时间越来越少。他已远离作家的光环,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的也都是古村落保护。

  然而当了许多年的作家,冯骥才不能完全放下。他有一个“苦恼”,就是“做文化遗产抢救的时候,无法拥有小说家的纯虚构式的思维”。写小说“有段时间一定要活在虚构里”,但他已经无法获得一个完全离开现实的纯虚构环境。比如几天前河北定州的一位82岁老传承人告诉他说,当地的一个民间戏快要灭绝了。“他一呼叫,我就得从虚构的世界里出来。”

  《俗世奇人》这样的故事很短也好写,每篇大约2000字左右,冯骥才称它为“超短篇”。“只能写这样超短篇的小说了。想写的太多,不知有没有时间。”冯骥才说,却是一副释然的样子。

  “我随缘,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

  (选自2016年1月22日《北京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冯骥才,当代着名作家、书画家、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2013年主持成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4.根据原文内容,下面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94年、1995年前后,冯骥才开始关注文化遗产,由大众心目中的传统的作家、艺术家,逐渐彻底转变为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B.大到村落,小到荷包与大到教堂,小到羹勺内涵相同,都倡导普查国内文化。

  C.没有两次法国出行,冯骥才就不可能着手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作、田野调查工作。

  D.冯骥才认为小说家应该具有纯虚构式的思维,这说明目前的创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现在过时了。

  5.请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3分)

  6.冯骥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请结合原文概述。(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骑在马上

  向东

  从小镇到达草原有四十多公里,要分派各区乡的信件非常麻烦,邮局把邮递员的名额给了嘎绒。培训后,嘎绒带回一匹黄色的马,牵到每一个黑帐篷门前,邀请人家出来观看。草原上对马本不稀罕,马也并无特色。嘎绒牵着它对牧民们说:“这是公家的马,每个月都配有口粮。”他顿一顿,带点羞涩说,“我也成了公家的人。”“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

  第一次领到工资,他给黄马购了三只铜铃,铜铃声音极响,成天叮叮当当。远远听见铃声,大家就知道嘎绒来了,最初是公家的人盼他来,邮件大部分是区乡公务人员的,极少有邮件要给牧民。但是常有牧民让他带口信,求他帮着买点啥带回来,或带什么东西去别处,有的要他帮助卖掉新鲜的酥油。嘎绒高高骑在马上,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只管走自己的路。但下次来,他一定已带上别人嘱托的东西。后来,各牧场的人都随工作人员一样有了习惯,汇聚到路口,像欢迎某位要人。遇上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冷漠,摆手说忙。

  黄马是嘎绒的心肝,路上,只要他没醉酒,基本不骑它。最初他牵着缰绳和它并排走,后来他跟在马屁股后,像马领他走。快到区乡,他才翻身上马。听说别的邮递员把配给马的饲料都换了其他东西,只让马吃青草。嘎绒讨厌。公家的马才有胡豆,吃青草的马多了,吃胡豆的马能有几匹?他对这事非常死板,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他精心照顾,原本毫无特色的大黄马也长得膘肥体壮,精气十足,着实让人喜爱,就有人想去骑黄马,他摆着双手,一点脸面也不给别人。大家私下里讲,这匹马连他阿妈可能也不会让骑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嘎绒的头发花白了,那匹马也老了。在牧民心目中,嘎绒还是那个风雨无阻的人,那个斜歪着骑马的人,那个不能相信他说话但能相信他做事的人。

  一天早晨,嘎绒骑着大黄马去邮件交换点,看见公路一侧搭了许多简易的工棚,上前寻问,说是要修建通村公路。

  路一天天加长,比想象中更快。两月之后,一条可以行驶一辆小卡车的小土路通到了几个乡上。县上为这搞了一个庆典。掌声如雷,嘎绒感觉心跳得厉害,眼睛莫名其妙就潮湿了,忍都忍不住。邮局的领导也来了,还专门找他谈了话,因为激动,嘎绒没理解人家讲话的内涵。邮局领导说:“路修通,我们的邮政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迈向了更高的平台。”嘎绒由于眼睛潮湿,不好意思抬起头,嗯嗯地应着,听领导继续说:“你在这没路的草原上跑了二十多个年头,贡献不小啊,不过现在好了,你可以安安心心休息了,考虑到你在这二十多年的奉献,基本工资会一直照发,到退休,就拿上退休工资了。”嘎绒好不容易将那潮湿的眼睛忍干涩,抬起头来,眼睛通红,看看邮局领导,还嗯嗯地应着。

  第二天一早,嘎绒从小土屋出发,骑马取邮件,他看见一辆三轮摩托车突突突地响着飞驰而去,骑摩托的人是个穿绿衣服的小伙子。嘎绒勒住马,看他很快没了踪影,感慨比骑马快多了。来到交换站,站里那个熟悉的老头一见嘎绒,说:“你怎么来了?”

  嘎绒说:“我来取邮件啊。”

  老头说:“昨天领导已给你交代了嘛。”

  嘎绒这才悟出有什么不对,说:“当时激动,我没听清楚。”

  老头说:“送邮件的换年轻人了,骑三轮摩托车去送,你可以好好休息了。”

  嘎绒说:“马怎么办?”

  老头说:“这么多年了,马自然是你的,现在你一样能领到钱,到年龄还能拿上退休工资,多好的事,把马牵回去,干嘛找这累受。”

  嘎绒点点头说:“不做事,那工资也不好意思要啊。”说着,默默地牵马走了。

  那天许多人都看见嘎绒牵着马,一路淌着眼泪哇哇哭。

  这以后嘎绒的许多习惯都没了,他回到牧民的生活模式。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理解最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从小镇到草原没有公路,所以信件投寄非常麻烦,邮局建立后,嘎绒成了邮递员,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公家人”,他感觉很得意。

  B.“公家人嘎绒”,这是牧民们给他的新称谓,这个称谓中包含着人们对嘎绒的羡慕。

  C.公家人盼嘎绒来,是因为他们盼望嘎绒能给他们带来信件或帮他们寄出信件;牧民也盼嘎绒来,是因为要请他帮忙办事。

  D.邮局领导找他谈话时,嘎绒由于过于激动,没有听出人家话里要他不再邮递的意思。作者借助语言、动作、外貌和侧面描写,使形象更为鲜明。

  E.本文通过讲述一位邮递员二十多年的工作经历,揭示了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的主题。

  8.小说中的嘎绒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章结尾写“只是每月他都会牵马来到镇上的粮站,自己掏钱买三十斤胡豆再回去”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

  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①为车骑,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所在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元和三年,赐策罢,以二千石奉终其身,加赐钱五十万,公宅一区。后数年卒,时年八十馀,诏赐秘器、衣衾、钱布。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注】①马防:马廖之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B.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C.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D.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出征西羌,属于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是皇帝没有接受他的忠告。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5分)

  (2)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尹潜感怀

  陈与义①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陈与义,南宋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遭受贬谪,仍未复官。又因金兵南下,连陷三州。故避乱江汉,转徙湘湖。金兵南犯,南宋政府对定都何处存在争议。

  14.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点明了金人两次大规模的进攻,“犹为国有人”是诗人的激愤之语。

  B.“可使翠华周宇县”用借喻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队中用翠鸟羽毛做的旗,这里比喻皇帝。

  C.“谁持白羽静风尘”中的“风尘”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往,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D.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万里路奔走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E.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作者与尹潜定都南京的主张一致。都希望凭借长江天险虎踞龙盘之势,抗击金兵,大举北伐,收复中原。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揭露并批判了秦朝统治者疯狂掠夺财富并大肆挥霍的行径。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认为“”,就是失其本心的行为。

  (3)刘禹锡《陋室铭》中中表现作者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欣喜之情的的语句是“,”。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电视剧《琅琊榜》因故事生动曲折而热播不断,很多人窝在家里看电视,一度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该剧也因此成了近几年来少有的经典之剧。

  ②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

  ③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④欧洲杯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当前,全国正在努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多年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毕业后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腰花,就值得商榷了。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部由新锐指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讲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追求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这次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比赛在大家的关注下如期举行,参赛选手通过小组预赛和决赛的激烈角逐,最后孙杨以1分44秒65的成绩逆转夺冠。

  C.苹果酸甜可口,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

  D.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①是先播种后浇水,②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③吸水软化后,种子④能放进去,⑤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⑥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通常\只要就因此也

  B一般但只有才所以就

  C通常但只有才因此也

  D一般\只要就所以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5分)

  孔子向来强调学习的重要。学习的内容除了传统的典籍(诗书礼乐易)与立身的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之外,还需向老师请教。可以自己学习的,是一个社会既成的伦理规范;①,则是个人特定的处境所要求的因应之道。因此,许多学生问仁、问孝、问知、问忠等等,②。我们美其名为“因材施教”。③,哪里有资格称为老师?学生如果以“标准答案”为自己的指针,岂不等于承认自己可有可无,没有任何独特的生命了?

  21.下面是2010--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名句考查一览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

  命题特点。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少于50字。(6分)

  年份篇 名试题材料来源体裁作 者

  初中高中诗词散文

  2010《劝学》《马说》《游山西村》2111荀子、韩愈、陆游

  2011《论语》《蜀道难》《醉翁亭记》2112孔子、李白、欧阳修

  2012《孟子·告子上》《师说》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12孟子、韩愈、辛弃疾

  2013《观刈麦》《阿房宫赋》《赤壁赋》1212白居易、杜牧、苏轼

  2014《离骚》《蜀道难》《春望》1230屈原、李白、杜甫

  2015《离骚》《使至塞上》

  《念奴娇(大江东去)》1230屈原、王维、苏轼

  2016《劝学》《出师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212荀子、诸葛亮、辛弃疾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五年前李嘉诚家宴的一段视频又火了起来,李嘉诚让他们家约定在较容易腾出时间的星期一一起吃晚饭。家宴上谈话内容如下:

  李嘉诚:Michelle经常欺负一个小朋友。

  李嘉诚儿子:我叫她不要这样做,刚才我问她有没有再欺负小朋友,她想了想说:“有一点。”

  李嘉诚:你们千万不要鼓励她。

  李嘉诚儿子:没鼓励她,我骂她了。

  李嘉诚儿子:以前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谈论生意,三分之二的时间依然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李嘉诚:过富豪的生活,1960年,我绝对有这个资格,当时我们已经有私家车和司机,但你们小时候,我带你们去木屋区,是乘坐电车巴士。

  李嘉诚儿子:小时候每个星期喝一样的糖水,是番薯水。足足喝了四年,每个星期是一样的,一模一样的。

  李嘉诚儿子:我觉得我很幸运,别人估计不到我们的生活如此简单,但简单不是苦,是幸福。

  李嘉诚:我认为一生中好多事付出金钱、时间和心血,去贡献别人,这是最好的。

  视频中富可敌国的李嘉诚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摆满山珍海味,而是简简单单。

  席间,李嘉诚彬彬有礼,对端汤女佣连声说“谢谢”。

  视频火起来以后,引起人们纷纷议论。

  要求:看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和评价?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1.略

  2.略

  3.略

  5.①内容上记录了代表冯骧才成就的典型事例,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②表达上以叙述为主,遵循真实的原则,用事实说话,作者的倾向暗含其中。③有记者提问、人物对话,较多地保留和引用冯骥才的说话文字,再现现场情景,不同子一问一答的人物访谈。

  6.①邀请诸多专家对天津进行采风和考察,编成了《旧城遗韵》一书,建议建一座城市文化博物馆。②提出关于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议并通过,给法国人作十年来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成果展示。③提出文化普查口号大到村落,小到荷包,和他的团队进行田野调查,整理出非遗名录,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调查。④在媒体和公众面前谈论古村落保护,大力推动了民间文化保护宣传工作,人称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答出3点即得满分,一点2分。)

  7.AD(答D得3分,答A得2分,答C得1分。B项,“讥讽和不屑”不当,没有“不屑”。“他们认为,嘎绒当邮递员,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无中生有;C项,不是“没有邮件可寄收”;E项,不是“全方位”展示,“随时代发展,草原发生了新的变化,邮递员的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的概括偏离中心。)

  8.①热爱本职,忠于职守。视黄马为心肝,把大黄马养的膘肥体壮,精气十足;二十年后,不再需要他做邮递员,但他仍然不舍。②公私分明,不贪便宜。有些邮递员不给马喂饲料,但他仍然喂;不让人骑公家的马;不愿意白领公家的工资。③乐于助人,质朴憨厚。送信之余,捎带帮牧民们做各种私情;为草原修路而激动,为不能继续送信而失落伤心。④有小小的虚荣心。认为自己是公家的人;听了别人的请托,并不点头答应;谁要请他去家里喝碗茶,做出冷漠的样子。(每条2分,任选三条作答)

  9.①从情节来看,表现嘎绒对大黄马的真爱。如前面的情节有“配给马的饲料一个月三十斤,他每天喂马一斤,拿秤严格称了来,一两不差不少”。(2分)②从人物来看,表现出嘎绒是一个十分热爱自己职业的人,而大黄马是他职业的一部分,所以他爱大黄马就像爱自己的职业一样。(2分)③从主题来看,本文重在表现一个普通人对普通职业的热爱,表达对这样的普通人的赞颂之情。所以这样安排更能突出主题。(2分)

  10.B

  11.C

  12.C

  13.(1)老人小孩牵拉着车子,哭着跟随,一天才能走几里路,不能前行,第五伦于是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暗中乘船离开。(大意对2分,“裁”“伪”“阴”各1分,共5分)

  (2)(杜笃)在美阳寄居,妹妹是马氏的妻子,依凭这种关系与马家交结。他所在县的县令深为他的不守法令所苦,将其收捕论罪。(大意对2分, “恃”“交通” “苦”各1分。共5分)

  14.AC (A“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C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A项2分,C项3分,错误项不得分。)

  15.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才不得展的愤懑。(2分)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现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2分)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

  16.(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7.C

  18.A

  19.B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讲与前面的不同,故使用转折词“但”。第三处和第四处构成必要条件关系,第五处与第二处的“由于”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所以”。依据这样的方式分析即可。)

  20.①向老师请教的②而孔子的回答各不相同③事实上老师若不因材施教

  21.①从篇目看,大多出自唐、宋名家名篇;②从体裁看,考查重点由散文转向诗歌;③从来源看,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仔细读图,避免遗漏。要有概括度,不能再出现数据。分别从篇目、体裁、来源等方面概括出特点。其中“考查重点由散文转向诗歌”“考查重点由初中教材转向高中教材”,要答出变化趋势,不可只答出“考查重点是诗歌”“考查重点是高中教材”。)

  22.略

  参考译文: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九年,跟随淮阳王到京师,与其他官员一同被皇上接见。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委任他担任会稽太守。会稽地区滥设寺庙频繁祭祀,喜欢占卜,百姓常常用牛来祭祀鬼神,因此财产匮乏。第五伦上任后,向所属各县发出文书,明白告知百姓,那些借托鬼神来敲诈恐吓愚弄百姓的巫祝,都要审查问罪。如果有胡乱杀牛的人,官吏就给予处罚。民众开始很害怕,有的巫祝加以诅咒胡言乱语,第五伦却追查得更紧,后来这类事便逐渐绝灭了,百姓因此安定下来。

  永平五年,第五伦因触犯法律被征回朝廷。郡中的老人小孩牵拉着车子,哭着跟随,一天才能走几里路,不能前行。第五伦于是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暗中乘船离开。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

  肃宗刚继位,第五伦被从远郡提拔,代替牟融作司空。皇帝因为明德太后的缘故,尊崇皇舅马廖,马家兄弟都居于要职,官员们都争着去迎合投靠他们。第五伦认为皇后的亲族势力过大,想让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利,于是上疏,等到马防担任车骑,准备出兵征讨西羌时,第五伦又上疏说:“听说马防请杜笃任从事中郎。杜笃被乡里人鄙弃,在美阳寄居,妹妹是马氏的妻子,依凭这种关系与马家交结。他所在县的县令深为他的不守法令所苦,将其收捕论罪。如今到了马防那里,议论的人都疑虑奇怪,何况竟然让他担任从事,我恐怕人们将会因此议论朝廷。如今应该选拔贤德有能力的人来辅助马防,不能再让马防自已请人,以免有损于事业和声望。”他的意见都没有被省察采纳。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有时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吏员们上奏及斟酌处理的意见,他也都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他接连以身老体病上疏请求辞职。元和三年,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终身给予二干石级官员的俸禄,加赐给钱五十万,公宅一所。此后数年去世,享年八十余岁,诏令赐给安葬的秘器、衣衾和钱布。



猜你感兴趣:

1.2017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2017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3.2017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4.2017成人高考语文真题

5.2017广东成人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测试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发展关系到高考语文改革的整体进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年安徽语文高考试卷
    2017年安徽语文高考试卷

    高考语文解题过于技能化问题由来已久,巨大的试卷容量迫使高考语文解题必须技能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安徽语文高考试卷的内容,希

  • 2017江苏语文高考试卷
    2017江苏语文高考试卷

    高考语文复习的方法很关键,好的方法才能促进学习的全面进步,对于高考考试来说更是尤为的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江苏语文高考试卷的

  • 2017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17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生活中都有语文的存在,所以在高考中语文考试题目的涉及面也很广,导致在复习中不但需要很精细,很全面,同时还需要很高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

  • 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高考语文试题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一个话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第I卷

1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