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时间:
德豪21由 分享
语文是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其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模糊性,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唐朝的官员致仕,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也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七十岁,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方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付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段,皇帝的御马两匹,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于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还有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因为朝廷需要,致仕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757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侍中(门下官)。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到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待遇有提高,即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参加朝廷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加重视的规则。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一环,健康与稳定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半禄半料是制度,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代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来往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唐朝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批准。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是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代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这种用钱币来计算、支付俸料的方式,说明唐朝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的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的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抒浩气而壮山河”的邓世昌
哈恩忠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涌现了许多英勇作战的官兵,至今为人们所颂扬,邓世昌即是其中著名的将领。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曾垂泪撰写悼念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894年10月5日,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邓世昌表功,说:“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振威”“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办北洋水师,“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1888年10月,北洋水师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噶尔萨巴图鲁”称号。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中唯一没有出国学习或实习经历的舰船管带。他勤于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细心研究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李鸿章对其颇为赞许。1880年,邓世昌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舰,这是北洋水师首次到国外接收战舰,李鸿章派出的操舰管带无疑是北洋水师中出类拔萃的。8月17日,“超勇”“扬威”两舰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途径的各国始知中国也有海军,均鸣礼炮致敬,极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也开阔了邓世昌的眼界。在他的精心训练下,“致远”舰“驶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一直在寻找机会,与北洋水师决战。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等18艘舰船从大连出发,护送增援平壤清军,当日午后抵达大东沟。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回航旅顺,发现日本联合舰队自西南驶来,丁汝昌当即命令舰队起锚迎战。12时50分,双方在大鹿岛西南3海里处开始交火。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中弹起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后弹药用尽,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抱定死战的决心,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吉野”号日军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随从以救生圈相救,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邓世昌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用嘴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把爱犬也按入水中,随同自己亦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曾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他的英勇牺牲,正是对自己理想的践行。在获悉邓世昌牺牲的消息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亲笔撰写挽联,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褒奖其“臣心不二,抒浩气而壮山河;大节在三,留英光以争日月”。据说李鸿章得到噩耗后老泪纵横,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人”。清政府赐恤甚厚。山东威海百姓被邓世昌的忠烈行为感动,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节选自2014年《中国档案报》)
【相关链接】
①解放军海军“世昌舰”为纪念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邓世昌而特别命名。世昌号训练舰1996年服役,可载200名学员和40名教官,该舰可快速改装成医院船、直升机母舰、运输船。
②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海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警示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会见连战时说“120年前的甲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综合媒体报道)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邓世昌是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作为管带的他精心训练,使“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B.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在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舰船沉没,邓世昌也随即坠海溺亡。
C.邓世昌为国捐躯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亲笔写挽联,李鸿章老泪纵横,并上奏折为他表功,山东威海百姓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
D.甲午战败,在褒扬邓世昌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以身报国的壮举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
5.海军是高技术兵种,北洋水师的舰船几乎都从西方购入,北洋水师中唯一没有出国学习或实习
经历的邓世昌却成为了最优秀的舰船管带,原因何在?请联系材料加以概括。(4分)
6.邓世昌“义不独生”壮烈殉国的壮举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联系材料,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
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选自2015年《今晩报》)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1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6年,照应了题目中的“那年”,也使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B.凉粉摊师傅知道“我”不肯买凉粉,就大声地叫卖,铲锅底锅巴时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他想用这些办法来引诱我们,他的这些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
C.结尾写母亲知道盐少了却没有说,认为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便宜,并用几个“笑”来修饰她说话时的表情,以此来表现她的善良、明理以及对孩子的纵容。
D “我”一瞪眼,二弟和三弟就不敢说话,后来给他们凉粉吃,他们也只是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资*源%库E.发生在当年的几个兄弟吃凉粉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物质极度丰富而亲情严重缺失的忧虑与反思,这是作品的深刻之处。
8.小弟弟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细致地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
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 (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帝尝诏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帝曰:“可见之。”隐甫终不诣。他日又问,对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絮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B.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C.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D.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因唐代培养乐工之所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
C.“刑部尚书”是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监察和刑狱的大臣。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逼迫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
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
C.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被皇帝称赞。
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5分)
(2)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②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③!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14.对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固守长江天险。
C.下阕“因笑”三句,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阕浑然一体。
D.下阕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
E. 下阕“小儿破贼”二句,呼应开头“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意即有利之形势已成,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15.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一种是“至人”的境界,表现另两种境界的句子是“ ,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怕会是“ ”的结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张秘书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
②虽然苏轼一直被卷入政治漩涡中,但他光风霁月,超脱于蝇营狗苟的政治斗争之外,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将得失置之度外。
③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剂良药。
④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⑤2013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开幕式简短而不失大气,丰富而不乏新颖,特别是辽宁12支健身队伍的涌入,使得整场演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⑥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玩火自焚。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B.这届校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应征作品的创意体现出了正能量,评选后被组委会采纳作品将给予奖励。
C.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
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1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他们是科学家,是我国科学发达和经济振兴的主要希望所在。他们不断刻苦学来的达到世界水平的专门知识不是人人轻易能够掌握的。 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不移的忠诚,他们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利, 祖国和人民需要, 是分内 分外,他们 勇敢而顽强地努力钻研的高贵品质, 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任何一个爱国志士所能够和应该学习的。
A.而且 只要 无论 还是 都 却 B.而且 只有 不管 或者 也 都
C.但是 只要 不管 还是 都 却 D.但是 只有 无论 或者 也 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你清楚地看到,过渡包装实在有三大弊端:一是① 。比如我得花33元买一斤没有换包装时只卖19元的糖果,可是那又厚又大的糖纸也以33元一斤卖给我了。二是② 。那些印刷精美材料华贵的包装,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被撕碎丢弃的,如同一些生命生下来就是用来浪费的。三是③ 。你受的教育使你是一个天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于是你不得不忧虑这些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
展纸,落笔倏变,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画竹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
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不超过8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市一所中学高二级的一个班的”班规”被爆出,网友称是“某市最严班规”。这张班规名为xxx个人日常表现记录表,分为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其中有很特别的规定:作业抄袭,1科处罚50元,统一罚抄《逍遥游》10遍;打闹、传纸条、梳头、照镜子等,一次罚5元。有趣的是,班主任老师还说了10个蹲起可抵1元,自由选择惩罚方式。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一、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理解错误,原文4段的表述是“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是“有时”,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2.C(“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分析有误,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一个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
3.B (“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B.(B.表述有误。应是“‘致远’舰被炮弹击中了鱼雷发射管”,而不是“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也不是“随即坠海溺亡”,而是拒绝救助后自己沉于海中而亡的。)
5.(4分)①勤于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②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③ 细心研究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④出国接舰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每点 2 分,答对2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6.(5分)①作为舰长,邓世昌本有活下来的机会,但他“义不独生”,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这种爱国主义的人生价值和民族大义光炳千秋。反观现实,有的人叛国卖国,沦为汉奸,如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政府公务员、军方高级将领间谍案,较之邓世昌,其精神境界判若云泥。(3分)②战败而死,实不得已。邓世昌的为国捐躯是伟大的,但也是无奈之举。他的壮举应该警示我们每个中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努力拼搏,富国强兵,不要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4分)答E.给2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BD不给分。(C“对孩子的纵容”分析有误,这里表现的是她的护犊情深。B“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分析有误,从他的这些行为看,只能说他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D“我一瞪眼......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分析有误”,二弟和三弟不敢说话,说明他们比较胆小,不愿意惹“我”生气;“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二弟和三弟懂事)
8.①爱吃但是不贪吃。小弟弟知道“我”有母亲给的钱,看见吃食摊子就想吃,但最后只吃了小小一点,其他都让给几个哥哥吃了。②会耍赖。当我不同意买后,他挣脱我的手,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不走。③说话算数,会体贴人。他践行“我只吃一口”的诺言,还把分给他的那一份留下来给“我”吃。(每点 2 分,答对2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9.①一声喝住小弟弟的“嚷嚷”,这是因为我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深知两毛钱的作用,表现了我的懂事。②拉小弟弟买盐去,不像刚才那么严厉,表现了面对小弟弟的耍赖和自己馋得直流口水的现实,我的心开始动摇。③靠吼和威吓来制止小弟弟,表现了处在小弟弟的耍赖、凉粉的诱惑和少称二两半盐的矛盾中我的内心快顶不住了。④“吃吧”表现了在凉粉的诱惑和弟弟们的期盼下,我最终放弃坚守,同意买下凉粉。(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二、35分
10. A
11. C(监察是御史台的职责)
12. B(“加强”不当,应为“革除、改变”。“威名显赫”的也不应是“御史台”,而是“崔隐甫”)
13.(1)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或:解除我的官职)。”(“丏、轻(重)、解”各1分,大意2分)
(2)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恶、暴、赐罢”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初任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僧人惠范倚仗大平公主胁逼人家子女,崔隐甫检举揭发其罪状,反遭排挤,贬为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于吹笛,得宠,曾经负罪躲藏在皇宫。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 拜了两拜之后走出皇宫,玄宗立刻道歉,把胡雏交给他,崔隐甫杀了胡雏,玄宗下诏免他一死,等诏书下达,已经来不及了。赏赐崔隐甫一百匹绢。过了三年,升为御史大夫。当初,御史台里没有牢狱,凡有囚犯,都关在大理寺。贞观年间,李乾佑担任大夫之职,开始设置牢狱,从此,中丞、侍御史都可以关押犯人。崔隐甫根据过去的例子,废除了台里的牢狱。后来,又担心囚犯往来可能会发生泄密,又把囚犯关在厨院内。台中自监察御史以下,以前都专断独行,有事不向上级报告请示。从崔隐甫开始,一切事情都必须禀报以后才能施行,有违背皇帝心意的就即刻改正,很多官吏被贬谪罢黜,于是台吏们都小心谨慎,崔隐甫威名赫然。皇帝曾下诏命令崔隐甫去主持外官每年一次的考核。过去,都要反复研究议论,整个春天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一早上把被考核者都集中起来,询问后即刻核实,到晚上就考核完了,评论者都佩服他的敏捷。皇帝曾经对他说:“你任大夫一职,天下人都认为是称职的。”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但皇帝也不喜欢厌大臣联结为党,罢免了崔隐甫的官,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一年多以后,又召回任大夫。多次封爵直到被封为清河郡公。死后追赠益州大都督,赐谥为“忠”。当初,皇帝有任命崔隐甫为宰相的意思,对他说:“可以和牛仙客一起谈谈,你常见到他吗?”崔隐甫说:“没有见过。”皇帝说:“可以去见见他。”但崔隐甫始终没去拜访牛仙客。过了些日子,皇帝又问崔隐甫去与牛仙客谈过话没有,崔隐甫的回答与前一次一样。皇帝于是决定不用他为相。崔隐甫的子弟中有人问为什么不去见牛仙客,他回答道:“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不起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及普通人,能和他交谈吗?” 崔隐甫每到一处,都清廉耿介,坚持操守,精通治理之道,在职时以强正闻名。
14、(3分)C 、E(A错在“自豪”;B错在“固守”,当为“北上争雄,收复失地”;D错在“国家衰微”,当为“统治者苟安的批判”。)
15、(1)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因笑”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借代南宋统治集团,尖刻辛辣讽刺了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收复神州的实际行动。(2)表现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凭却”三句批判了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3)抒发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正好”三句用祖逖统兵北伐,中流击楫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凭借有利的江山形势,中流击水,收复中原的胸襟气度。(4)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小儿”二句,作者认为完全应该如谢安一样,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表现了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能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
【全词大意】居高楼上四处眺望,深感如此地势的情意,古今有几个人曾经领会?长江天险象鬼神设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一条江水横奔纵陈,峥嵘的山岗环绕三面,都做出争夺雄奇、进取中原的姿势。六朝统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天然的险阻作为一时苟安的自私之计。
可笑东晋的权贵王导、谢安众人,居然登上高楼眺望边远,也装模作样学爱国的英雄洒泪挥涕。凭借着这有利的江山,却不去收复黄河、洛水一带地区,让敌人血腥蹂躏得无边无际。当前形势很好,正该北进长驱,不必再回头反顾,应该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谢玄在淝水大破秦贼,胜利的局势已经形成,用不着再问强敌是否相对!
16 (5分)
(1)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分)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分)
(3)赢得仓皇北顾(1分)
(有错漏则该小题不给分)
三、20分
17:B(光风霁月: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用于比喻襟怀坦白、心胸开阔的高尚品德。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不易之论:易:改变。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合语境。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感情色彩错误。“美轮美奂”适用对象是房屋建筑,形容其高大华美。这里指演出效果,显然不合适。前面已有了“精彩纷呈”,可以删掉“美轮美奂”。)
18.D(A项,前后主语不统一,应在“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前补上“晋国”。B项,句式杂糅,应为“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或“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C项,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换成“取消”或把“政策”换成“绳索”。 )
19.C.
20.(5分)①价位借包装提升了②资源因包装浪费了③严重破坏了环境 (材料给出的是一个段落,有具体的语境,回答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后文加以概括。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
21.(6分)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每句1分,共6分。
四、60分
写作(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22.写作提示;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角度一:“最严班规 ”让同学们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角度二:“最严班规”虽有罚抄、罚款、体罚,却也实实在在地给了学生一个锻炼身体,提高学习成绩的机会。角度三:学校和老师没有罚款的权利。罚金、体罚等触犯法律的事绝不能让它存在。角度四:“最严班规”简单粗暴,会传递“只要有钱,犯错就无所谓”的思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是对学生的粗暴伤害。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唐朝的官员致仕,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也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七十岁,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方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付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段,皇帝的御马两匹,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于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还有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因为朝廷需要,致仕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757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侍中(门下官)。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到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待遇有提高,即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参加朝廷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加重视的规则。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一环,健康与稳定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半禄半料是制度,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代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来往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唐朝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批准。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是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由于朝廷需要,唐代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D.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这种用钱币来计算、支付俸料的方式,说明唐朝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的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的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抒浩气而壮山河”的邓世昌
哈恩忠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涌现了许多英勇作战的官兵,至今为人们所颂扬,邓世昌即是其中著名的将领。邓世昌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曾垂泪撰写悼念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1894年10月5日,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邓世昌表功,说:“邓世昌首先冲阵,攻毁敌船,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仍复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殊功奇烈。”
1868年,他怀着救国的志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成为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1871年被派到“建威”练船,随船巡历南洋各岛。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兵船大副,以后历任“海东云”“振威”“飞霆”等舰船管带。187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筹办北洋水师,“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1888年10月,北洋水师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噶尔萨巴图鲁”称号。
邓世昌是北洋水师中唯一没有出国学习或实习经历的舰船管带。他勤于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细心研究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李鸿章对其颇为赞许。1880年,邓世昌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赴英国接收“超勇”“扬威”两舰,这是北洋水师首次到国外接收战舰,李鸿章派出的操舰管带无疑是北洋水师中出类拔萃的。8月17日,“超勇”“扬威”两舰从英国纽卡斯尔港起航,开始了由英国到中国的漫长航行。这是中国海军首次驾驶军舰航行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途径的各国始知中国也有海军,均鸣礼炮致敬,极大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也开阔了邓世昌的眼界。在他的精心训练下,“致远”舰“驶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一直在寻找机会,与北洋水师决战。9月16日凌晨,丁汝昌奉命率“定远”“镇远”“济远”“致远”等18艘舰船从大连出发,护送增援平壤清军,当日午后抵达大东沟。
9月17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北洋舰队正准备起锚回航旅顺,发现日本联合舰队自西南驶来,丁汝昌当即命令舰队起锚迎战。12时50分,双方在大鹿岛西南3海里处开始交火。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中弹起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后弹药用尽,邓世昌认为“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抱定死战的决心,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吉野”号日军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随从以救生圈相救,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邓世昌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用嘴衔住他的胳膊,不让他沉没,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把爱犬也按入水中,随同自己亦沉没于波涛之中,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曾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他的英勇牺牲,正是对自己理想的践行。在获悉邓世昌牺牲的消息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亲笔撰写挽联,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褒奖其“臣心不二,抒浩气而壮山河;大节在三,留英光以争日月”。据说李鸿章得到噩耗后老泪纵横,反复念叨“不料今世尚有此人”。清政府赐恤甚厚。山东威海百姓被邓世昌的忠烈行为感动,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节选自2014年《中国档案报》)
【相关链接】
①解放军海军“世昌舰”为纪念在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邓世昌而特别命名。世昌号训练舰1996年服役,可载200名学员和40名教官,该舰可快速改装成医院船、直升机母舰、运输船。
②201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海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警示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会见连战时说“120年前的甲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综合媒体报道)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邓世昌是福州船政学堂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作为管带的他精心训练,使“致远”舰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斗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B.甲午海战中,“致远”舰在冲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时,不幸被鱼雷击中,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舰船沉没,邓世昌也随即坠海溺亡。
C.邓世昌为国捐躯后,举国震动,光绪皇帝亲笔写挽联,李鸿章老泪纵横,并上奏折为他表功,山东威海百姓在成山上为他塑像建祠。
D.甲午战败,在褒扬邓世昌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以身报国的壮举的同时,我们每个人更应该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
5.海军是高技术兵种,北洋水师的舰船几乎都从西方购入,北洋水师中唯一没有出国学习或实习
经历的邓世昌却成为了最优秀的舰船管带,原因何在?请联系材料加以概括。(4分)
6.邓世昌“义不独生”壮烈殉国的壮举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联系材料,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理
解。(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选自2015年《今晩报》)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1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6年,照应了题目中的“那年”,也使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B.凉粉摊师傅知道“我”不肯买凉粉,就大声地叫卖,铲锅底锅巴时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他想用这些办法来引诱我们,他的这些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
C.结尾写母亲知道盐少了却没有说,认为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便宜,并用几个“笑”来修饰她说话时的表情,以此来表现她的善良、明理以及对孩子的纵容。
D “我”一瞪眼,二弟和三弟就不敢说话,后来给他们凉粉吃,他们也只是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资*源%库E.发生在当年的几个兄弟吃凉粉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物质极度丰富而亲情严重缺失的忧虑与反思,这是作品的深刻之处。
8.小弟弟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细致地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
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 (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解褐左玉钤卫兵曹参军,迁殿中侍御史内供奉。浮屠惠范倚太平公主胁人子女,隐甫劾状,反为所挤,贬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笛,有宠,尝负罪匿禁中。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再拜出,帝遽谢,与胡雏,隐甫杀之,有诏贳死,不及矣。居三岁,进拜御史大夫。初,台无狱,凡有囚则系大理。贞观时,李乾佑为大夫,始置狱,由是中丞、侍御史皆得系人。隐甫执故事,废掘诸狱。其后患囚往来或漏泄,复系之厨院。台中自监察御史而下,旧皆得颛事,无所承谘。隐甫始一切令归禀乃得行,有忤意辄劾正,多贬绌者,台吏侧目,威名赫然。帝尝诏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隐甫一日会朝集使,询逮检实,其暮皆讫,议者服其敏,帝尝谓曰:“卿为大夫,天下以为称职。”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然帝嫉朋党,免其官,使侍母。岁余,复为大夫。迁刑部尚书,兼河南尹。帝还京师,即拜东都留守,累封清河郡公,卒,赠益州大都督,谥曰忠。始,帝欲相隐甫也,谓曰:“牛仙客可与语,卿常见否?”对曰:“未也。”帝曰:“可见之。”隐甫终不诣。他日又问,对如初。帝乃不用。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隐甫所至絮介自守,明吏治,在职以强正称云。
(选自《新唐书﹒崔隐甫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B.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C.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D.子弟或问故/答曰/吾不以其人微易之也/其材不逮中/人可与之对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梨园”, 戏剧界雅称梨园,演员称梨园子弟。因唐代培养乐工之所设在当时长安禁苑附近的梨园而得名。
C.“刑部尚书”是六部中刑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监察和刑狱的大臣。
D.“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在大臣死后,追授给大臣一个较高的官职或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隐甫执法严正,无所回避。惠范倚仗太平公主的权势逼迫他人,崔隐甫检举揭发他;针对胡雏一事,崔隐甫欲辞官抗命,最终将罪犯绳之于法。
B.崔隐甫能力突出,精通吏治。担任御史大夫时,整顿吏治,加强了专断独行的作风,使御史台威名显赫。
C.崔隐甫处事敏捷,毫不拖沓。外官考核,以往整个春季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却仅用一天,被皇帝称赞。
D.崔隐甫志节高尚,刚直不阿。崔隐甫因鄙薄牛仙客的才能,没有遵循玄宗要其会见牛仙客的指示,因而错失拜相的机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以他事召隐甫,指曰:“就卿丏此人。”对曰:“陛下轻臣而重乐工,请解官。”(5分)
(2)张说当国,隐甫素恶之,乃与中丞宇文融等暴其过,说赐罢。(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11分)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②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③!
[注]①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②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③强对:此指强敌。
14.对本作品分析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阕中“今古”暗示此词是借古论今,“鬼设神施”三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自豪。
B.上阕“一水横陈”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非常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该固守长江天险。
C.下阕“因笑”三句,承上阕结尾批判六朝统治者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顺势而下,使上下阕浑然一体。
D.下阕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管不到”暗含对对国家衰微的哀叹。
E. 下阕“小儿破贼”二句,呼应开头“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意即有利之形势已成,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15.本词内涵丰富,请概括分析下阕所蕴含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写了人生应达到的三种境界,其中一种是“至人”的境界,表现另两种境界的句子是“ , ”。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两句描写了潮涨江阔,诗人扬帆东下的情景。
(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怕会是“ ”的结局。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张秘书广泛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细致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人事改革方案的初稿。
②虽然苏轼一直被卷入政治漩涡中,但他光风霁月,超脱于蝇营狗苟的政治斗争之外,纯然表达心之所感,将得失置之度外。
③近日,中共中央提出了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等八项规定,此举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好整以暇、办事疲沓的官员们,无疑是一剂良药。
④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自食其果,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⑤2013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开幕式简短而不失大气,丰富而不乏新颖,特别是辽宁12支健身队伍的涌入,使得整场演出精彩纷呈,美轮美奂。
⑥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 玩火自焚。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晋文公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晋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明,整顿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终于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B.这届校运会的会徽、吉祥物的应征者大多以青年师生为主,应征作品的创意体现出了正能量,评选后被组委会采纳作品将给予奖励。
C.当今时代的主角应是勇于实现梦想的年轻人,政府为他们解开了束缚手脚的政策,投资人和创业服务机构给他们备足了“弹药”。
D.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
19.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他们是科学家,是我国科学发达和经济振兴的主要希望所在。他们不断刻苦学来的达到世界水平的专门知识不是人人轻易能够掌握的。 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定不移的忠诚,他们完全不计较个人的名利, 祖国和人民需要, 是分内 分外,他们 勇敢而顽强地努力钻研的高贵品质, 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任何一个爱国志士所能够和应该学习的。
A.而且 只要 无论 还是 都 却 B.而且 只有 不管 或者 也 都
C.但是 只要 不管 还是 都 却 D.但是 只有 无论 或者 也 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你清楚地看到,过渡包装实在有三大弊端:一是① 。比如我得花33元买一斤没有换包装时只卖19元的糖果,可是那又厚又大的糖纸也以33元一斤卖给我了。二是② 。那些印刷精美材料华贵的包装,生产出来就是为了被撕碎丢弃的,如同一些生命生下来就是用来浪费的。三是③ 。你受的教育使你是一个天然的环境保护主义者,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于是你不得不忧虑这些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1.清代画家郑板桥在描述自己的画竹经验时曾说过:“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
展纸,落笔倏变,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下面是郑板桥画竹创作过程的简图,请用简
洁的文字表述这一创作过程。不超过80个字。(6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市一所中学高二级的一个班的”班规”被爆出,网友称是“某市最严班规”。这张班规名为xxx个人日常表现记录表,分为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其中有很特别的规定:作业抄袭,1科处罚50元,统一罚抄《逍遥游》10遍;打闹、传纸条、梳头、照镜子等,一次罚5元。有趣的是,班主任老师还说了10个蹲起可抵1元,自由选择惩罚方式。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一、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理解错误,原文4段的表述是“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是“有时”,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2.C(“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分析有误,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一个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
3.B (“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B.(B.表述有误。应是“‘致远’舰被炮弹击中了鱼雷发射管”,而不是“被鱼雷击中”;邓世昌也不是“随即坠海溺亡”,而是拒绝救助后自己沉于海中而亡的。)
5.(4分)①勤于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②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③ 细心研究军事装备和训练方法。④出国接舰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每点 2 分,答对2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6.(5分)①作为舰长,邓世昌本有活下来的机会,但他“义不独生”,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这种爱国主义的人生价值和民族大义光炳千秋。反观现实,有的人叛国卖国,沦为汉奸,如媒体报道的大学生、政府公务员、军方高级将领间谍案,较之邓世昌,其精神境界判若云泥。(3分)②战败而死,实不得已。邓世昌的为国捐躯是伟大的,但也是无奈之举。他的壮举应该警示我们每个中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为国担当,努力拼搏,富国强兵,不要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4分)答E.给2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BD不给分。(C“对孩子的纵容”分析有误,这里表现的是她的护犊情深。B“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分析有误,从他的这些行为看,只能说他是一个很会做生意的人。D“我一瞪眼......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分析有误”,二弟和三弟不敢说话,说明他们比较胆小,不愿意惹“我”生气;“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二弟和三弟懂事)
8.①爱吃但是不贪吃。小弟弟知道“我”有母亲给的钱,看见吃食摊子就想吃,但最后只吃了小小一点,其他都让给几个哥哥吃了。②会耍赖。当我不同意买后,他挣脱我的手,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不走。③说话算数,会体贴人。他践行“我只吃一口”的诺言,还把分给他的那一份留下来给“我”吃。(每点 2 分,答对2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9.①一声喝住小弟弟的“嚷嚷”,这是因为我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深知两毛钱的作用,表现了我的懂事。②拉小弟弟买盐去,不像刚才那么严厉,表现了面对小弟弟的耍赖和自己馋得直流口水的现实,我的心开始动摇。③靠吼和威吓来制止小弟弟,表现了处在小弟弟的耍赖、凉粉的诱惑和少称二两半盐的矛盾中我的内心快顶不住了。④“吃吧”表现了在凉粉的诱惑和弟弟们的期盼下,我最终放弃坚守,同意买下凉粉。(每点2分,答对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二、35分
10. A
11. C(监察是御史台的职责)
12. B(“加强”不当,应为“革除、改变”。“威名显赫”的也不应是“御史台”,而是“崔隐甫”)
13.(1)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或:解除我的官职)。”(“丏、轻(重)、解”各1分,大意2分)
(2)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恶、暴、赐罢”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崔隐甫,贝州武城人。初任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后来升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僧人惠范倚仗大平公主胁逼人家子女,崔隐甫检举揭发其罪状,反遭排挤,贬为邛州司马。玄宗时,梨园弟子胡雏善于吹笛,得宠,曾经负罪躲藏在皇宫。玄宗用别的事由召见崔隐甫,对他说:“就请你宽免这个人吧。”崔隐甫回答:“陛下看轻臣子而重视一个乐工,请辞官。” 拜了两拜之后走出皇宫,玄宗立刻道歉,把胡雏交给他,崔隐甫杀了胡雏,玄宗下诏免他一死,等诏书下达,已经来不及了。赏赐崔隐甫一百匹绢。过了三年,升为御史大夫。当初,御史台里没有牢狱,凡有囚犯,都关在大理寺。贞观年间,李乾佑担任大夫之职,开始设置牢狱,从此,中丞、侍御史都可以关押犯人。崔隐甫根据过去的例子,废除了台里的牢狱。后来,又担心囚犯往来可能会发生泄密,又把囚犯关在厨院内。台中自监察御史以下,以前都专断独行,有事不向上级报告请示。从崔隐甫开始,一切事情都必须禀报以后才能施行,有违背皇帝心意的就即刻改正,很多官吏被贬谪罢黜,于是台吏们都小心谨慎,崔隐甫威名赫然。皇帝曾下诏命令崔隐甫去主持外官每年一次的考核。过去,都要反复研究议论,整个春天都不能考核完毕。崔隐甫一早上把被考核者都集中起来,询问后即刻核实,到晚上就考核完了,评论者都佩服他的敏捷。皇帝曾经对他说:“你任大夫一职,天下人都认为是称职的。”张说执政,崔隐甫一向讨厌张说,于是与中丞宇文融一同揭发他的过错,张说被罢相位。但皇帝也不喜欢厌大臣联结为党,罢免了崔隐甫的官,让他回去侍奉母亲。一年多以后,又召回任大夫。多次封爵直到被封为清河郡公。死后追赠益州大都督,赐谥为“忠”。当初,皇帝有任命崔隐甫为宰相的意思,对他说:“可以和牛仙客一起谈谈,你常见到他吗?”崔隐甫说:“没有见过。”皇帝说:“可以去见见他。”但崔隐甫始终没去拜访牛仙客。过了些日子,皇帝又问崔隐甫去与牛仙客谈过话没有,崔隐甫的回答与前一次一样。皇帝于是决定不用他为相。崔隐甫的子弟中有人问为什么不去见牛仙客,他回答道:“我并不是因为他地位低而看不起他,只是他的才能还不及普通人,能和他交谈吗?” 崔隐甫每到一处,都清廉耿介,坚持操守,精通治理之道,在职时以强正闻名。
14、(3分)C 、E(A错在“自豪”;B错在“固守”,当为“北上争雄,收复失地”;D错在“国家衰微”,当为“统治者苟安的批判”。)
15、(1)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复)行动的讽刺。“因笑”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借代南宋统治集团,尖刻辛辣讽刺了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收复神州的实际行动。(2)表现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思恢复(收复失地)的批判。“凭却”三句批判了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3)抒发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正好”三句用祖逖统兵北伐,中流击楫的典故。抒发了作者凭借有利的江山形势,中流击水,收复中原的胸襟气度。(4)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小儿”二句,作者认为完全应该如谢安一样,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表现了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能答出3点即可,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
【全词大意】居高楼上四处眺望,深感如此地势的情意,古今有几个人曾经领会?长江天险象鬼神设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一条江水横奔纵陈,峥嵘的山岗环绕三面,都做出争夺雄奇、进取中原的姿势。六朝统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天然的险阻作为一时苟安的自私之计。
可笑东晋的权贵王导、谢安众人,居然登上高楼眺望边远,也装模作样学爱国的英雄洒泪挥涕。凭借着这有利的江山,却不去收复黄河、洛水一带地区,让敌人血腥蹂躏得无边无际。当前形势很好,正该北进长驱,不必再回头反顾,应该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谢玄在淝水大破秦贼,胜利的局势已经形成,用不着再问强敌是否相对!
16 (5分)
(1)神人无功,圣人无名(2分)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分)
(3)赢得仓皇北顾(1分)
(有错漏则该小题不给分)
三、20分
17:B(光风霁月:形容清新明净的气候和景象。也用于比喻襟怀坦白、心胸开阔的高尚品德。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不易之论:易:改变。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形容论断或意见非常正确。不合语境。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繁忙之中,仍能严整有序,从容不迫;感情色彩错误。“美轮美奂”适用对象是房屋建筑,形容其高大华美。这里指演出效果,显然不合适。前面已有了“精彩纷呈”,可以删掉“美轮美奂”。)
18.D(A项,前后主语不统一,应在“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前补上“晋国”。B项,句式杂糅,应为“应征者大多是青年师生”或“应征者以青年师生为主”。C项,搭配不当,“解开……政策”搭配不当,把“解开”换成“取消”或把“政策”换成“绳索”。 )
19.C.
20.(5分)①价位借包装提升了②资源因包装浪费了③严重破坏了环境 (材料给出的是一个段落,有具体的语境,回答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仔细阅读全文,根据横线后文加以概括。答对1点给2分,答对3点给5分。)
21.(6分)现实生活中的竹子,经过画家的审美选择,成为画家眼中的竹子,再经过改造加工,成为画家胸中的竹子,最后经画家之手便成为画卷中的竹子。每句1分,共6分。
四、60分
写作(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一等(20—16) | 二等(15—11) | 三等(10—6) | 四等(5—0) | ||
基 础 等 级 40 分 |
内 容 20 分 |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
语 言 20 分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
|
发 展 等 级 20 分 |
特 征 20 分 |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语文是教学中的重要科目,其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和模糊性,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前提。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真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2017年广东高考语文题目
下一篇:2017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