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
坚持就是胜利,高考的分数就是从你所做的一堆试题的错误中改进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
一、河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败绩(jì) 幼稚(zhì) 支撑(chēnɡ) 断壁颓垣(yuán)
B.旖旎(nǐ) 宣泄(xiè)娴熟(shú) 落拓不羁(jī)
C.绰(chuò)约 吐露(lù) 瀑(pù)布 振聋发愦(guì)
D.栖(qī)息 膜(mó)拜 嶙峋(xún) 甘之如怡(y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王小民1989年参军,并且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在是解放军某部炮兵团团长。
B.哥白尼的学说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拥护者。
C.碳、氢、氧……可以说是最普通的元素了,然而它们又是构成一切活跃灵动的生命的最基本的元素。
D.马老已经76岁高龄,近来又患了感冒,走路显得有些老态龙钟,然而谁能料到,他在会后第二天突然病故了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跟着大队跑近前线,炮声越来越响了,清脆的枪声也渐渐地清楚了,淡淡的白烟也
了,心头反而一步步平静下来……(叶圣陶《金耳环》)
②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 下笔。(鲁迅《藤野先生》)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 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候风景觉得更好。(朱自清《燕知草序》)
A.看见 难以 徘徊B.望见 难以 徜徉
C.望见 不能 徜徉D.看见 不能 徘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B.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猪八戒长得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
C.脱离实际,凭主观想象制订实施方案,这种闭门造车的做法能不脱离实际吗?
D.崇实中学代表队和春蕾中学代表队各执一词,辩论会上,精彩场面不断出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汽车与摩托车维修、服装裁剪、中西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味。但是正因为清高,和现实脱了节,所以书生也是嘲讽的对象。人们常说“书呆子”“迂夫子”“腐儒”“学究”等,。“呆”“迂”“腐”“学究”都是 ,食而不化地读死书或死读书。总之,书生的被嘲笑是在他们对于书的过分的执着上;过分的执着书,。
①嘲讽的都是书生
②都是嘲讽书生的
③知古不知今,知书不知人
④知书不知人,知古不知今
⑤书就成了话柄了
⑥书生就成了话柄了
A.②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 D.①④⑥
7.下列作家所处时代在“竹林七贤”之后的是
①卢照邻 ②宋玉 ③陶渊明 ④曹丕 ⑤司马迁 ⑥范仲淹 ⑦谢灵运 ⑧刘义庆
A.①③⑥⑦⑧ B.①②③⑥⑧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⑥⑦⑧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8.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洛阳访才子”一句,作者称袁拾遗为“才子”,表达了对他的景仰之情。
B.“江岭作流人”一句中“流人”指的也是袁拾遗,此句暗写造访却未遇。
C.“闻说梅花早”指袁拾遗被流放的“江岭”气候温暖,梅花早开的景象。
D.“何如北地春”一句,借写北方的春色正浓表达对远方朋友深深的祝福。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对偶。“访才子”,才子却已“作流人”,惆怅、不平、叹惋溢于言表。
B.细细品味,不难从“梅花早”的“早”字推知:“北地春”中藏着一个“迟”字。
C.作者不仅描写了对朋友真挚的友情,也揭露了压制、迫害人才的社会现实。
D.作者由“江岭”联想到那里早开的梅花,从而寄寓了对朋友的思念与牵挂。
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三 代
臧克家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葬埋。
A.诗人描绘的三幅画面,是旧时代中国农民悲苦一生的生动写照。
B.“三代”的典型形象,浓缩着旧时代农民世世代代的悲惨命运。
C.诗人借用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幅特写画面。
D.将三个七言排句分列为六行,突出了视像效果,增添了韵律美。
二、河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18分,每小题3分)
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乾德四年举进士。雍熙二年,诸王出阁①,慎择僚属,士安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太宗诏谓曰:“诸子生长宫廷,未闲②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卿等勉之。”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诰,淳化二年,召入翰林学士。大臣以张洎荐,太宗曰:“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李沆卒,进士安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入谢,真宗曰:“未也,行且相卿。”士安顿首。真宗曰:“联倚卿以辅相,岂特今日。然时方多事,求与卿同进者,其谁可?”对曰:“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驽朽③,实不足以胜任。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真宗曰:“闻其好刚使气。”又对曰:“准方正,慷慨有大节,望身殉国,秉道疾邪,此其素所蓄积,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今天下之民虽蒙休德,涵养安佚,而西北跳梁④为边境患,若准者正所宜用也。”真宗曰:“然,当藉卿宿德镇之。”未阅月,以本官与准同拜平章事。士安兼监修国史,居准上。准为相,守正嫉恶,小人日思所以倾之。有布衣申宗古告准交通安王元杰,准惶恐,莫知所自明。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斩之,准乃安。
士安端方沉雅,有清识,酝藉,美风采,善谈吐,所至以严正称。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①出阁:皇子离开都城前往自己的封地作藩王。②闲:通“娴”,熟习。③驽朽:比喻才能低下。④跳梁:强横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宰相者,必有其器(a.才能 b.度量)
②正协朕意(a.相同、一致 b.和)
A.①a②aB.①b②bC.①a②bD.①b②a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两个“其”代诸王僚属)
B.然时方多事(然:然而。方:各方,主要指西北方)
C.乃可居其位(乃:才。其:代宰相)
D.行且相卿(行且:即将。相:任命为相)
13.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资良士赞导——一定借助贤良的人辅佐引导。
B.朕倚卿以辅相——我要依靠你辅佐。
C.闻其好刚使气——听说他喜欢强硬,好发脾气。
D.第不为流俗所喜——只是不受世俗欢迎。
14.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A.张洎只看到毕士安文才阅历毫不逊色,但履行职责却远不如他。
B.张洎只看到毕士安文才阅历毫不逊色,但操行就差得远了。
C.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才阅历固然不差,但操行就差得远了。
D.张洎与毕士安相比,文才阅历固然不差,但履行职责却远不如他。
15.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毕士安“有清识”的一组是
①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
②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
③臣驽朽,实不足以胜任。
④寇准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⑤朝臣罕出其右者,第不为流俗所喜。
⑥士安力辩其诬,下宗古吏,具得奸罔。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16.下列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毕士安谦虚谨慎的品质。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表示自己才能低下,实在不足以胜任,以为寇准是最合适的人选。
B.表现毕士安正直无私的美德。辅佐王子期间他就因品德出众而被太宗赏识,在入相问题上,认为寇准是难得的宰相之才,强于自己,因而竭力推荐,并且在寇准受到诬陷时为他申辩。
C.说明毕士安深受皇上的宠信。在辅佐诸王子的僚属中,太宗认为毕士安才德都是最好的;真宗时又任命他为宰相,国家大事倚重于他。
D.说明毕士安很善于识别人才。宋真宗要任命他做宰相,他认为寇准忠义兼备,善断大事,具有宰相的才能,虽然好刚使气,但主持正义,疾恶如仇,是最合适的宰相人选。
三、河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每小题3分)
大爆炸理论的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于对遥远星系光线特征的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测量了18颗恒星(它们距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发来的光,发现它们全部都存在着红移。哈勃得出结论,这些恒星一定相对于我们(观测者)在后退。因为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而且光速(相对于观测者)是不变的话,我们收到光的波长就会长于原来的值。就如远去时的声音将变向低音,光将偏向红光。哈勃认为,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红化)是由于宇宙正在膨胀的结果。在一个正在膨胀着的宇宙中的任何一点来观测,其周围的任何星系都是离它退行的,离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率越高。
如果宇宙正在膨胀,它在过去必定比较小(这也是蕴涵在膨胀观念中的逻辑结论)。如果能倒放这部“宇宙影片”,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星系在遥远的过去是聚合在一起的。并且根据现在的膨胀速度,我们还可以推断这种聚合状态必定出现在好几十亿年前。科学家们现在将之定在150亿年左右。
对大爆炸宇宙学有力支持的第二个观测证据出现在1965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偶然地检测到弥漫在全天空的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空间的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它的光谱线与达到某种热动平衡态的熔炉内的发光情况精确相符,由于符合程度非常之好,因而不可能是一种巧合。这个发现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对它的测量表明,它的有效温度大约比绝对零度(约等于-273℃)高3度,可写为3K。只能将微波背景辐射解释为这是宇宙原初阶段(大爆炸阶段)的直接遗迹,把它看做为宇宙诞生时灼热火焰的余辉,是从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由于宇宙膨胀而冷却所具有的。实际上最早提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假说的科学家就意识到,如果宇宙起始于遥远过去的某种既热且密的状态,那就应当留下某种从这个爆发式开端洒落的辐射。
17.文中画线处“红移”的意思是
A.恒星一边后退一边发光,观测者收到的光的光波变长。
B.恒星发出的光呈现红色,观测者可以看到它缓缓后移。
C.恒星如果用不变的光速发出光线,那么光线将偏向红色。
D.恒星与地球的距离是已知的,它们向地球发出红色的光。
18.从哈勃的研究成果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18颗恒星发出的光存在“红移”,可以推知这些恒星在后退。
B.分析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这一现象,科学家推知宇宙在膨胀。
C.在宇宙中任何一点观测,都会看到周围星系因膨胀而在退行。
D.哈勃所测量的“红移”,并非指恒星具有能发出红色光波的物质结构。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宇宙膨胀理论有力支持了宇宙大爆炸学说的正确。
B.宇宙膨胀如果是事实,那便证明它过去是聚合状态。
C.微波背景辐射现象证明了宇宙膨胀理论的正确性。
D.微波背景辐射呈低温状态,可见是大爆炸的遗迹。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推测,大约150亿年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宇宙由此诞生。
B.宇宙原初阶段处在既热且密的状态,不断向四周洒落着灼热的辐射。
C.微波背景辐射以相同的强度射向地球,可以推知宇宙大爆炸的规模。
D.由于宇宙膨胀,地球当然也随之膨胀,太阳系、银河系也随之膨胀。
第Ⅱ卷(共90分)
河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8分)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是31年前读的鲁迅,1年前读的周作人,中间隔了30年。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个时代,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对今日中国青年,今日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而且是就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鲁迅,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阶段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民地政治“囚笼”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魂。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也曾是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但很快,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悠悠5千年,中国的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明。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玩文学”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人呢?玩物丧志,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借周作人之笔触,摩挲一些小摆设品位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未必不是一件乐事。何况今日玩风甚盛,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重读鲁迅,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传统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但它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自卑自负又自慰的阿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经过贝多芬这样伟大的艺术家的陶铸,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阿Q主义的味道——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我并不排拒周作人。今日中国毕竟处于歌舞升平的时期,有些人欣赏周作人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排拒甚至贬低鲁迅。尤其作为民族精神体现者和创造者的知识分子不能媚俗从众丧失操守地靠作翻案文章靠出卖民族的良知哗众取宠谋利发财。在鲁迅的伟岸形象面前,周作人永远是一抔黄土。
21.第一段写道:“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我想,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4分)
22.从文章中看,(1)“器物文化”指的是怎样的文化?(2)应当怎样概括周作人文学创作的特点?(6分)
23.作者举德国由一个“庸人气息弥漫的民族”变为“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最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2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创造者,并且担负着改造国民精神的重任。
B.作者认为,今天仍然存在着阿Q主义,这主要表现在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
C.作者认为,中国知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即用鲁迅的思想与妨害民族进取的劣根性斗争。
D.作者认为,应当客观地评价周作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青年人追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E.作者认为,对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更需要的还是鲁迅,但也不能因此而排拒周作人。
五、河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12分)
24.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可删去哪三个词语?(3分)
25.我国古代俗语“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从封建社会的物欲角度提倡读书。请你换一个角度,仿照这个俗语的句式写三句话,字数不限。(6分)
书中自有,书中自有,书中自有。
26.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合理展开,组成一段话。(3分)
科学家早就认识到,没有孤立的生命,也没有独立的环境。
六、河北高考语文压轴试题(60分)
27.“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能引人产生许许多多的联想,“社会复杂,什么人都有”就是其中流传得最广的一种联想。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句话引起你哪些联想?请以这句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700字。
2017河北高考语文试题
上一篇:2017河北高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
下一篇:2017河北高考语文答题时间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