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省历史高考试卷
近几年,历史高考题类型多样,变化无穷,导致学生的失分较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湖南省历史高考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2017年湖南省历史高考试卷
2017年湖南省历史高考试卷答案
第I卷(选择题)
1.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问鼎中原”是指诸侯问鼎中原,能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鲁国大夫季氏违背礼制,公然“八佾舞于庭”当然也能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其他连个选项都不能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遭到破坏
2.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说明与西周相比,秦汉时期的爵号向平民开放,故选A。B说法错误,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是变强而非变弱。C错在“走向终结”,如王位世袭制仍然继承下来。D说法错误,题干无从体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汉时期军功爵制。
【名师点睛】由于军功爵在原则上排斥血缘宗法关系,所以赏赐的范围远较以前扩大了,不再局限于少数奴隶主贵族,所有参战的将吏、士卒,只要立有军功,都在赏功酬劳之列。军功爵制的爵秩也由原来的"卿、大夫、士"等少数级制扩大到自"公士、上造"直到"关内侯"、"彻侯"等二十余级。如果说春秋以前的爵禄制度是一种贵族制度,那么战国时的军功爵制则为庶民入仕提供了方便条件。
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考生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西周最高统治集团并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因此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分散性与松散性”,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通通提升为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汉景帝将梁孝王的五个儿子“通通提升为王”,避免其中一个儿子独大,目的是削弱封国实力,故选B。联系后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也是同样的道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对材料信息解读和分析能力,题中材料讲述了左雄对东汉察举制完善的建议,“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令者,正其罪法。”表明”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的理解是正解的。“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表明如有人有异行,不要拘于年齿(通龄),即不要一定达到四十岁以上,“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理解不正确”,“④结合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史实表述不正确,举制要到隋唐才出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唐选官制度
6.D
【解析】
试题分析: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名师点睛】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7.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军机处的变化。材料显示了嘉庆皇帝即位时,军机处存在的乱象问题:到处是外单位的打探消息、做交易的人,这表明军机处的保密性已明显削弱、严肃性明显下降,A项正确;军机大臣是皇帝委任的“秘书”,故B项不符合材料主题;C、D两项表述夸张且材料不体现。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8.B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和科技状况。①和③均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B项。
9.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及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逐渐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看不起商人,到明清时期 争做商人妇。 答案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10.B
【解析】
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表的能力。图表中1832——1928年间,英国享有选举权人群范围的逐渐扩大的历程反映了其民主进程渐进性的特点,故本题应选B项;A项无法反映1867——1928年间的发展趋势,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本质不符,故排除;1832——1928年间,英国一直为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的表述错误。
11.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存在明显的弊端,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弊端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这是高考常考的知识之一,学生应重视。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时间限定“在罗马共和国时期”, 万民法、《查士丁尼法典》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排除CD。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与题干不符,排除A。公元前450~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故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名师点睛】罗马在国家形成的初期,没有成文法典,只有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之规则的习惯法。由于习惯法没有固定的成文形式,因此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而这种法律制度上的局限在司法制度落后的古代又往往会导致法律规范的不精确,无形中就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为了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平民在罗马共和国早期就曾主动组织起来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编纂成文法。公元前450~前449年颁布的罗马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就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取得的成果。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一首诗、一段历史或一篇演说,对这一整体,不是蒂丘斯,而是你将被判定为所有人”、“朕认为,木板添附于画较好”反映了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重视和保护的思想,故体现了重视对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的保护,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在于文字作品的传播和绘画的创作,故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新物的归属,故C 项排除。恶意添附,也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14.B
【解析】
试题分析:由“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逐渐形成了两党制制度,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是美国独立后初期和第一届联邦政府产生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材料中体现的信息不符合议会制的特点,C项错误;D项错误,1787年宪法就确定了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两党制。
【名师点睛】美国的政党产生于联邦政府建立之后,逐渐形成了以汉密尔顿为首的联邦党和以杰斐逊为首的共和党。联邦党主张建立稳定的国家信贷、建立国家银行、保护关税、要求从宽解释宪法并集中权力于中央,而共和党则主张从严解释宪法使各州和地方政府能够分享到较多的权力,两党的政治斗争推动着美国政党制度的逐步形成。1796年总统选举后,在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划分,约翰·亚当斯当选总统,联邦党成为执政党,民主共和党成为在野党。
15.D
【解析】
试题分析:“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说明法国共和政体趋于稳定,这是工业革命开展后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的结果,故选D。ABD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从程度上看不是最佳选项。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时代变了指的是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时代,中国也进入了这一时期,但是上层建筑还是落后的封建君主专制,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由此,中国失去了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机会。”所以说是皇权专制延缓了中国近代化历程,故A项正确;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专制皇权下的晚晴统治
17.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南京条约》附件中,外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规定在中国,外国人和中国人发生矛盾,中国人受中国的法律制裁,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由外国领事管理。故选D。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领事裁判权
点评:领事裁判权使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南京条约》的其他内容包括议定关税等内容也需要把握。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1895年,日本伊藤博文、中国李鸿章在日本的马关签署了《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故答案选B。
19.A
【解析】由材料中的“不同意识形态政党超越意识形态达成的”“一种共识机制”可知,此题主要解题关键是理解政党的意识形态与国家机制,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有各自不同的政治理想和思想意识,但在中国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共同奋斗,A项符合题干材料含义,故选A项。BD两项说法不符合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不选BD两项。C项错在“共同执政”,不选C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现在已超过1200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10多倍……成员国连续多年举行“和平使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可以分析出上海合作组织以经济和安全合作为主,所以本题选A,B、C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
2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最高层终于打破坚冰开始交往,尼克松访华的确是一次冒险、开拓之旅,尼克松的访华当然具有划时代意义。尼克松与毛、周成为政治挚友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阶级属性的不同。
2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亚太经合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采取新型的合作方式,各成员国尚未实现贸易自由化,故①错误;作为区域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故②正确;作为论坛型的组织,其决议对成员国不具有约束力,故③正确;亚太经合组织并未开始走向政治一体化,故④错误。所以答案选C。
23.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主要表述了一个观点: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在1961年在南斯拉夫等国的倡议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这与材料观点不符,排除。本题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不结盟运动。
2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由“……正相反,我们应该深入到运动中去”可知答案为B项。
2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这个会议是指遵义会议,在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有“南湖泛舟”,与此相关的党的会议是中共一大。在一大期间,由于受到威胁,会议中心有上海转到南湖进行。 A会议在武汉;B会议在遵义;D会议在北京。都与南湖无关。
27.D
【解析】材料的两个目的实际上是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解放战争基本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
28.A
【解析】略
29.C
【解析】
试题分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力量也不断壮大,这样就形成了——“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基本特征。故选C。
3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①是错误的;这与材料不相符合。④与材料无关。通过排除法,所以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31.(1)①原因:制度结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外推动力:中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缺乏获取利益的动力(或中国自古以农立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发展受阻;或推行“海禁”政策;或传统中国文化塑造了民族内趋型的心理结构)。(4分,每个方面2分)②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1分)③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分)
(2)①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1分)②原因:政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加剧(或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经济:中国社会经济落后;思想:封闭保守,中华民族内趋型的心理结构;军事:海军力量薄弱。(4分,答对2个方面即可)
(3)政治:政局稳定,完善了民主与法制建设;经济:深化改革开放,提升了综合国力;科技:科教兴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外交: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或中美、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军事:重视海权,海防力量增强,如航母建设;国际: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6分,答对3个方面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原因:根据题干提供的时间“15世纪早期”和“制度结构”与“向外推动力”的含义再结合中国当时的国情,不难得出答案。②“西方的冒险事业”根据材料所说是为了“全世界海洋”就可以推知是新航路开辟。③关联:需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的结果来分析,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东来,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中国政府当然要有对策,结合所学不难想到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2)①思想:由“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知,孙中山认为海权关乎国家的存亡,当然要自主掌握我国的海权。②原因:需要结合晚清时期的国情,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军事等角度进行思考,即可得出。
(3)有利条件:需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和面临的国际形势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来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
32.【解析】本题的考察点在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关系,可以就材料中的一组关系进行探讨,对该种关系可以论证可以修正,如中国与西方文明之间、中国与俄罗斯之间、俄罗斯与西方之间、西方与日本之间等等,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答案】
示例1: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并非冲突较轻,而是有较大冲突。(2分)
原苏联的解体,既是自身历史发展的结果,但也与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有很大关系,俄罗斯对此心存不满;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遏制,北约东扩,吸收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引起俄罗斯不满;俄罗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此为武器,和西方展开斗争。(8分)
俄罗斯和西方国家虽同属世界重要力量,有合作的现实要求,但因为存在利益冲突,因此并非冲突较轻而是有较大冲突.(2分)
示例2:中国与俄罗斯相互合作,推动双方经济发展与促进世界、地区和平。(2分)
中国与俄罗斯同属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合作,共同推动一些重大国际事务的解决;两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共同推动地区和平和反对恐怖主义;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有巨大的合作空间。(8分)
作为世界上的两个重要大国,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2分)
33.(1)三省六部制。(1分)隋唐时期。(或:唐朝)(1分)
(2)《十二铜表法》。(1分)涉及有关债务的规定,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1分)关于对伤害肢体的不同处罚,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1分)
(3)三权分立;(1分)没有;(1分)1787年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或保存南方种植园经济);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任意一点1分,结论与观点需要一致)
【解析】
试题分析:(1)从图片信息中能明显看出三省六部体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是三省六部政体确立的时期。(2)从材料二中文字特征“第3表……第5表……第8表”可以推断应该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从具体法律中可明显看出涉及有关债务的规定,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关于对伤害肢体的不同处罚,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3)材料三中文字内容体现了三权分立;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没有实现了“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因为1787年宪法承认了黑人奴隶制;没有真正解决人权问题,在印第安人、黑人问题上种族歧视明显,妇女地位低下。
考点:唐代三省六部制,《十二铜表法》,美国1787年宪法,
点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是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高考对历史中重要法律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②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③古罗马的《查士丁尼民法大权》;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拿破仑法典》,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对此进行总结,尤其是在各部法律所产生的影响方面。
猜你感兴趣:
2017年湖南省历史高考试卷
上一篇:2017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卷
下一篇:2017年山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