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高考题目
高考历史命题开始出现一种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的情境式选择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关于上海历史高考题目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历史高考题目
上海历史高考题目答案
一、选择题(共70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DACBCABDB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DAAADBACA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
答案CADBCBCDC
以下每小题3分,共12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力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得分3分1分1分0分
30CADB
31BCDA
32DBCA
33DABC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
34.(1)
答案1:填写正确的序号。(2分)
·判决一:②;判决二:①
其他答案。(0分)
34.(2)
答案l:给出判断,并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6分)
判决二合理。其一,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法官严守“罪行不能继承”的原则;其二,在乙未做自辩前,法官严守证据原则。视其无罪。这反映了讲理性、重证据的法治精神。
判决二合理。判决一依据同态复仇将乙之子处死,不如判决二重视人的基本权利。此外,判决一在断案时也不如判决二那样重视证据。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依据理性的原则而不是习俗更加符合法治精神。
答案2:给出判断,并就案情本身进行分析。(3分)
判决二合理。新房是乙建造的,同乙之子无关,况且新房倒塌也不一定是乙的错误。
答案3:绐出判断,但未结合具体材料陈述理由。(1分)
判决二合理。它反映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其他答案:只作判断而无理由或理由不符合题意。(0)
35.(1)
答案1:回答符合史实。(6分)
①世卿世禄制;②推举制:③考试成绩
其他答案。(0分)
35.(2)论据(4分)
答案1:能全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弊得失。(4分)
·就推举制而言,推荐者若出于公心,举贤不避亲,也能选拔到优秀的人才,但它容易使推举人与被推举人之间结成特殊的施恩、报恩关系。就科举制而言,普通士人原则上皆可参加考试,扩大了统治基础,但若考试内容不恰当,也不能反映出真才实学。
答案2:单方面评述两种选官制度的利或弊。(2分)
·其他答案。(0分)
组织(2分)
答案l:叙述连贯成结构。(2分)
答案2;叙述较连贯。(1分)
其他答案:罗列论据。(0分)
36.史实(7分)
答案1:能围绕与问题关联性较强的核心知识进行回答。(7分)
从司马迁到司马光:社会背景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加强,统治者对史学编纂的控制不断强化;治史目的上,从探索天道和人事的关系转向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取材和体裁上,从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纪传转向以政治军事为主的、以朝代兴亡为主线的历史编 年,治史立场日益转向统治者。
从司马光到梁启超:社会背景上,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革转型。历史学亦由传统史学 向现代史学转变;治史目的上,从为帝王提供历史经验转向为一般民众提供借鉴;取材更强调多样化,强调历史进化观,以全体国民为读者对象。
答案2: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按与题意相符程度赋分)
·《史记》的具体内容:《资治通鉴》的具体内容:梁启超“新史学”的具体内容等。
·其他答案:(0分)
组织(3分)
答案l:叙述两组变迁关系。(3分)
答案2:仅叙述一组变迁关系。(2分)
其他答案:按人物分别叙述,没有体现变迁。(0分)
37.(1)
答案l:填写了符合史实的3个国家。(3分)
·英、美、俄
答案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2个国家。(2分)
答案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1个国家。(1分)
其他答案:填写了3个以上的国家。(0分)
37.(2)
答案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9分)
·护照上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时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
·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难以裁办。
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3分)
·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其他答案:(0分)
38.标题部分(3分)
①
答案1:从材料中提取了两方面的信息,概括确切。(3分)
·一次保守与激进的革命
·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答案2:从材料中提取了单方面的信息或语意含糊。(1分)
·一场伟大的革命
其他答案:未结合材料概括主题(0分)
·辛亥革命百年祭
观点部分(4分)
③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
·提倡人人平等
其他答案。(0分)
⑤
答案l:提炼出与史实一致的观点。(2分)
·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
其他答案。(0分)
史实部分(4分)
②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创立民国
其他答案。(0分)
④
答案l:举出与观点一致的史实。(2分)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
·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
其他答案。(0分)
39.(1)
答案1.能发现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特征。(2分)
·从两次工业革命之同的比较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答案2:仅描述曲线的变化情况。(1分)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逐渐提高
其他答案。(0分)
39. (2)
答案1: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6分)
·19世纪30年代前中印产品在世界中所占份额高于英国,到20世纪初已落后于英国
·20世纪初英美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2:能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一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3分)
·20世纪初英国产品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中印,美国在20世纪初超越英国
答案3: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1分)
·英美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中国的份额不断下降
其他答案。(0分)
39.(3)
答案1:从材料中找到两个变化。(4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产品对外销路逐渐畅通。
·丝车数量从100部增至900部;从兜售到采办。
答案2:从材料中找到一个变化。(2分)
·工厂规模逐渐扩大
其他答案。(0分)
39.(4)(15分)
答案l: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述。(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如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工业革命的双重后果。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猜你感兴趣:
1.上海历史高考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