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

时间: 刘惠25 分享

  高考考查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重大改革,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1

  1.(2015·北京文综,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用“古今之

  画像照片”宣传孝忠精神:与其过分关注高深的理论和外语,不如对农商庶民施以适于生存的实际教育。结合所学判断,该指令( )

  A.试图阻止西方科技的传播

  B.表明忠孝精神已在日本瓦解

  C.旨在强化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

  D.旨在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忠顺臣民

  解析 根据时间“1880年”判断属于明治维新时期。根据宣传忠孝精神”可以排除选项B,再结合“对农商庶民施以生存的实际教育”分析,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技能的臣民,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积极引进西方科技,A、C项错。

  答案 D

  2.(2014·重庆文综,7)《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

  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C.光绪帝 B.乾隆帝 D.宣统帝

  解析 光绪帝亲政时,正当洋务运动取得显著成效,是以“春秋方富”;“已

  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指的是光绪帝和帝师翁同龢甲午战争中主战而最终战败;“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指的是重用维新人士,变法图强。光绪帝符合材料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材料。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3.(2015·江苏单科,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的

  有机组成部分,给日本社会带来了震撼和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

  ——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

  ——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特征。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信息“自天皇以下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即可得出“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众人趋之若鹜”即可得出“国民竞相效仿”。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

  “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即可得出“认识到模仿虚饰的缺陷,开始理性对待西方文明”;第二小问,前者可从摆脱民族危机和落后的现状的需要这一角度思考作答。后者可从全盘西化的危害和自身文明的价值对比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即可得出“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的结论。

  答案 (1)特征:自上而下推行;涉及范围广泛;国民竞相效仿;学习西方表面化。

  (2)变化:由模仿虚饰变为理性对待。前因:摆脱民族危机;改变落后状况。后因:全盘西化的现实危害;传统文明的社会价值。

  (3)实质:片面理解西方文明(不了解西方文明的内涵)。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2

  4.(2014·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

  解析 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英国、法国,这场战争俄国失败说明了落后的农奴制无力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延缓了革命”从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方面回答,“并不能消除革命”从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方面回答。

  答案 (1)英国、法国。落后的农奴制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延缓:废除农奴制,促进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沙皇统治。不能消除:农奴制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答三点即可)

  5.(2014·山东文综,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向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

  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据康有为《敬谢天恩并统筹全局折》等

  (1)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的认识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中两人对改革的不同理解,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第(2)问,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呼吁“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可知,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康有为认为洋务派,洋务运动“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可以看出他主张进行根本变革,变革制度,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这种不同的目的,也是维新派的主张在当时不能实现的重要原因。

  答案 (1)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进行制度变革,发展资本主义;光绪帝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以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6.(2013·课标全国,4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解析 本题选取课外史料,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从目的、形式和内容三个角度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第(2)问,“原因”从主导者、支持力量、实施过程和背景等角度分析;“实质”结合清末新政实施者的阶级属性,结合其实施的背景和目的予以分析。

  答案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

  (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

  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

  7.(2012·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 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的理解程度。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二小问,从现实需要及技术可能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涉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影响;第二小问,考查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宗教改革从德国发起,波及整个欧洲的众多阶级与阶层。

  答案 (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

高考考查的内容包括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重大改革,那么这类题目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集锦1 1.(2015北京文综,23)1880年,日本政府的一项教育指令称:应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次重大改革高考考查的内容,那么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总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总

    历史上发生过几次重大改革同时这些改革也是高考考查的内容,那么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总,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是高考考查的内容,那么考生该如何解答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 历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

    我国所有参加课程改革的省份都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列入了高考考查的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考试题,仅供大

19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