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历史 >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

时间: 刘惠0 分享

人物史是高考历史的重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仅供大家参考!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一

1.(2015·福建文综·41)(16分)历史

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臵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考点】唐太宗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于台中臵东西二狱?可以归纳为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根据材料一?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可以归纳为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归纳为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第二小问分析,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通过御史制度约束官吏。从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等信息可以归纳为自省、纳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6分)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4分)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6分)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二

2.(2015·江苏单科·24)【选做题】本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

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

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

【考点】唐太宗

【解析】(1)据材料中?太宗令……修定法律?,并说?不可任情以轻重?、?法令严肃,谁敢为非??得出严肃法令,遵守法律,据材料?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得出减少独断,广任贤良,据材料?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得出兼听纳谏,激励直言,结合所学概括回答。

(2)据材料中?天子者,……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并结合所学,得出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据材料?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并结合所学,得出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结合所学,从唐初大乱初定,经济凋敝的角度回答。

(3)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据材料?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结合所学得出另一方面: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答案】(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3分)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分)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2分)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2分)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三

1.(2015·重庆文综·5)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主张:“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 可见戚继光更强调士兵的( )

A.队形操练 B.武艺训练

【考点】戚继光

【解析】队形操练是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武艺训练,材料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可知阵法演练仅仅是戚继光军事训练的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材料?操兵之道,不独执械走阵于场肆,而后谓之操;虽闲居坐睡嬉戏,亦操也……兵虽静处闾阎(街巷),然亦谓之操,乃真操也。?可看出戚继光强调军事练兵不仅是在规定训练时间内,而且即使是在士兵闲居坐睡嬉戏时、街巷独处时也力求内化日常操练,因而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故D项正确。

【答案】D C.阵法演练 D.习惯养成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四

1.(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__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

——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

【考点】丘处机

【解析】(1)?兼修儒、释?,反映出丘处机学识广博;?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明丘处机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成吉思汗控制了广大的地区,急需治理方法等。

(2)?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反映出中原的思想文化对蒙古最高统治者的影响;?丘处机的弟子__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可见丘处机西行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从长远看,统治者采取了丘处机的某些思想,为后来元朝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答案】(1)原因: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6分)

(2)意义: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9分)

19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