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 > 学历类考试 > 高考频道 > 高考科目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31

时间: 刘惠0 分享

  文学艺术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塑造典型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与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相关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31,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31试题及参考答案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它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和“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体现了对客观现实的描述,是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B

  2.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荒诞剧的代表,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生活是无意义的重复

  C.流浪汉、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反映的主题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答案:D

  3.画家库尔贝绘画的对象往往是工人、农民、家庭主妇等,有人批评他是“崇尚丑陋”,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者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库尔贝的艺术风格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库尔贝追求真实,描绘社会现实,这属于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答案:B

  4.“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描绘变成真实”,可以看出该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分析四个选项,只有C符合题意。

  答案:C

  5.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是被公认的(  )

  A.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B.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C.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D.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高尔基的代表作《母亲》被公认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C

  6.小仲马曾说:“五十年后,也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茶花女》了,但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威尔第改编了小仲马所著的《茶花女》

  B.威尔第将《茶花女》推上了影视舞台

  C.威尔第用画笔成功描绘了小说主人公

  D.威尔第用音乐的魅力展现了文学作品

  解析: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作品,后来意大利的威尔第把它改编为歌剧。

  答案:D

  7.“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这种强调主观感受的潮流被称为(  )

  A.新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拒绝旧习惯”即反传统。“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即反理性。反传统、反理性属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

  答案:D

  8.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古典主义: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印象主义:强调光与色的作用;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再现;现代主义:最大特点是反传统反理性。关键信息“不似似之”,意思是不照搬客观物象,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去描绘事物,达到高于现实生活的效果,也即“有别于传统绘画”,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相似,故选D。

  答案:D

  9.“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音乐的繁荣。从材料信息“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体现出了浪漫主义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10.头戴一顶大礼帽,脚蹬一双尖头鞋,鼻子下留着一撮小胡子,紧绷的上衣与肥大的裤子别扭地穿在身上,手里舞着一根手杖,鸭子般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造型。当时的世界电影应属于 (  )

  A.彩色电影 B.有声电影

  C.多元化艺术电影 D.默片电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描述的是卓别林的典型形象,卓别林时代的电影尚处于默片时代。

  答案:D

  11.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它切合美国民众的心理诉求是(  )

  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

  B.军人对战争的反感

  C.老兵对二战的感伤

  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

  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答案:D

  12.1884年11月,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向柏林皇家专利局递交了他的专利申请书,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这项研究成果极大地启发了(  )

  A.格里菲斯 B.贝尔德

  C.卢米埃尔兄弟 D.普朗克

  解析:本题考查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1883年,保尔·尼普可夫开始设想能否用电把图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他发明了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1884年,他把这项发明申报给柏林皇家专利局。专利中描述了显示器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把图像分解成像素,逐个传输;像素的传输逐行进行;用画面传送运动过程时,许多画面快速逐一出现,在人眼中这个过程融合为一。后来英国发明家约翰·贝尔德看到了关于尼普可夫圆盘的资料,发明了电视。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发表于1831年的一部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

  材料二 《死魂灵》发表于1842年,是俄国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诡计多端”的投机家乞乞科夫遍访各地庄园的过程,展示了俄国外省地主贵族的昏庸。《死魂灵》的发表震撼了整个俄国,在作者锋利的笔下,形形色色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堕落的官吏以及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等可怕的现实,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材料三 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混杂。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这就是所谓的“黑色幽默”。

  (1)根据材料一,《巴黎圣母院》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对于雨果在其中表现的思想,你怎样理解?

  (2)根据材料二,《死魂灵》的创作手法是什么?试举与其类似的两部俄国文学作品。

  (3)根据材料三,你怎么评价黑色幽默派?它体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特色?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一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发展的三个流派,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第(1)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第(2)题考查的是现实主义文学,揭露了俄国农奴制下罪恶的社会现实,注意结合农奴制改革的相关背景进行分析;第(3)题考查的是黑色幽默派,首先要注意理解其特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

  答案:(1)浪漫主义。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的特点,即采用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描写,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曲折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情调,以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2)现实主义。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3)评价:在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造成的社会危机冲击下,人们从理想主义幻梦中惊醒,强调个人主观感受,用夸张怪诞的叙述手法警醒世人,淋漓尽致地宣泄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精神创伤。艺术特色:现代主义文学,是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的反传统、反理性的潮流。举例:《等待戈多》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他追求自由,在作品《哀格蒙特》《费黛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费黛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一音乐领域。

  材料二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

  (多声部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英雄交响曲》和《黄河大合唱》各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这两部优秀交响乐的共同点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外代表性音乐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时代的影响。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贝多芬的主要贡献。其作品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第(2)题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9年”及“抗日英雄真不少”等,判断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围绕此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史背景和影响。第(3)题结合两部作品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时代主题,分别围绕“反封建、追求自由民主”“抗日”来回答。两部作品的共同点要结合题前的说明来回答,体现在作品本身艺术特色、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影响等方面。

  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通过游击战等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影响: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弘扬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信心,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3)《英雄交响曲》:反对封建专制、赞颂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黄河大合唱》:反抗日本侵略、赞颂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精神。共同点:旋律优美、气势磅礴;成功赋予音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的使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