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4
在宋明时期理学崛起,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有一个活跃期,具体情况及影响有哪些呢?一起来个课时训练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4,仅供参考!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4试题及参考答案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出人性的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开始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A是理学的积极影响;C与董仲舒的新儒学相符;D是理学与传统儒学的相同之处。只有B符合题意,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答案:B
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的“克己复礼”就是克服私欲归于“仁爱”,后半段所说的“克己复礼”指的是“克服私欲也就能复归于天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认为人性与天理本来一致,但是受到后天欲望的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选B。
答案:B
3.朱熹曾说:“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朱熹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B.格物才能穷其理
C.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D.成为“仁者”的主要途径
解析:理解题干的内涵,题干大意是克制私欲就能复“礼”,这样就“事皆天理”,德也就归于自身,这就是为仁,故D正确;A、B、C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排除。
答案:D
4.“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据题干材料,材料含义是要穷尽天下之物,探寻其理,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探寻“天理”途径,即格物致知,故选B。A、C、D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B
5.“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解析:据材料中“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可以说明,这与理学重忠孝、讲廉耻的气节相一致,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故选D。A说法与题干不符;B、C片面或者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D
6.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道:“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观点
(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解析:理解题干材料,材料认为理学“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说明材料认为理学空谈误国,但很明显材料没有认识到理学的积极意义,比如励气节、提高社会责任感等,故选C。
答案:C
7.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强调人们要遵守封建纲常伦理,对妇女束缚非常严格,特别要求妇女遵守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故出现题干中的现象,C正确。
答案:C
8.下列言论与李贽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B.“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C.“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迁移李贽的思想主张,分析选项言论,A表达了“人人皆可以为圣”的圣人观,否定理学家宣传的传统神圣观,符合题意。B、D均强调“良知”,属于王阳明的观点;C是对孔子的尊崇,李贽反对将孔子奉为神圣,排除。
答案:A
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 )
A.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解析:解读题干可知,黄宗羲分别批评了秦朝郡县制、汉代王国、宋代解除地方兵权等都是出于私心,不是为天下人设立的制度,实质是主张为天下人立法,故选C。A、B、D皆与题干不符。
答案:C
10.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其“时代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 ( )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B.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C.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渗透
D.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解析:据所学知识,明清早期启蒙思想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但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了早期启蒙思想并未突破封建樊篱,仍停留在对封建制度修补的框架内,故答案为A。B不是时代的缺陷;C与之无关;D决定于A。
答案:A
11.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种族之奇耻”“兴亡之要因”“批评专制”,说明三位思想家都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故选A。
答案:A
12.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故选A。B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夸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题第一问回答儒家在秦代、汉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情况;第二问从三教合一的角度来思考。第(2)题从“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的信息分析概括。第(3)题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问从理学的形成角度来思考。
答案:(1)儒家在秦代遭焚书之祸,汉初黄老之学流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儒学地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三教合一的潮流,儒学失去原有的统治地位;佛、道两家吸收儒学,也讲“仁义道德”。
(2)欧阳修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化大有危害,儒学远胜于佛学;只要光大儒学,最终能够战胜佛学。
(3)朱熹认为佛学也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指导实际,因此不如儒学。影响:朱熹吸收佛学的部分内容,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推动了儒学的复兴。
14.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看法与自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赞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问题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蓑《明夷待访录》
(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
问题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题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人尽皆知,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个浪漫爱情故事的不同看法。回答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2)题的第一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二问要结合所学政治史、经济史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注意表达要严谨和规范。第(3)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要严谨。
答案:(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理学家极力强调妇女要保持贞节;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要求,因而理学家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求。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李贽主张追求幸福的生活,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全面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3)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并未在当时产生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重要基础。或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并不是明清之际的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
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4
上一篇: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3
下一篇:高考历史课时训练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