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最强的时间段
很多人认为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早晨,所以很多家长为了能够让孩子多记单词,多背课文,早早地叫孩子起床学习。然而,清晨真的是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吗?下面小编带你去探究探究。
记忆力最强的时间段
从19世纪90年代,人们就已开始研究一天中不同时间的记忆力差别,希望对影响学习方式的元素能有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教育中。
1978年,美国圣约翰大学的里塔•邓和肯尼斯•邓两位教授做了一个一天当中记忆力的比较。他们根据实验的结果将记忆的最佳时段分成了以下四个大类:
1、大约30%的人在早晨记忆力最佳。这些人在一清醒时就已经做好了吸收新知识的准备。
2、大约30%的人在下午记忆力最佳。他们往往在午饭之后才算是真正活了过来。
3、大约30%的人在晚上记忆力最佳。他们就是所谓的“夜猫子”。
4、大约10%的人没有任何时间偏向性。他们似乎在任何需要进行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1993年,美国查尔斯顿学院辛西娅•梅的研究又表明,老年人在清晨的记忆力达到高峰的较多,而年轻人在下午和晚上达到记忆力的最高峰最常见。
综合大量研究发现,大多数年轻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段不一定是早晨,特别是“夜猫子”们的最佳记忆时间段是离开了学校的晚上。
因此,不考虑个体差异就强迫孩子早起背单词记忆公式,不一定是最好、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原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早上记忆力最好!那孩子最佳记忆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这还需要父母帮助孩子了解,然后根据孩子的记忆时间特点来让孩子学习、强化知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怎样确定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段?
父母可以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各个时间段找一些孩子不认识的单词来让孩子记忆。早上背诵的,到中午看看孩子还得记得多少;中午背诵的,晚上看看孩子还记得多少……以此类推,看看孩子哪个时间段记忆最好。
父母还可以在这几个时间段内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来分析出哪个时间段是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
提高记忆力的十种方法
1.注意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不易遗忘。如果精神涣散,一心二用,就会大大降低记忆效率。
2.兴趣浓厚。如果对学习材料、知识对象索然无味,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
3.理解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记得牢,记得久。仅靠死记硬背,则不容易记住。
4.过度学习。即对学习材料在记住的基础上,多记几遍,达到熟记、牢记的程度。过度学习的最佳程度是150%。
5.及时复习。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对刚学过的知识趁热打铁、及时温习巩固是强化记忆痕迹、防止遗忘的有效手段。
6.经常回忆。学习时,不断进行尝试回忆,可使记忆错误得到纠正,遗漏得到弥补,使学习内容难点记得更牢。
7.读、想、视、听相结合。可以同时利用语言功能和视、听觉器官的功能来强化记忆,提高记忆效率,比单一默读效果好很多。
8.运用多种记忆手段。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特点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
9.掌握最佳记忆时间。一般来说,上午9~11时、下午3~4时、晚上7~10时为最佳记忆时间。利用上述时间记忆难记的学习材料,效果较好。
10.科学用脑。在保证营养、积极休息、进行体育锻炼等保养大脑的基础上科学用脑,防止过度疲劳,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能大大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这是提高记忆力的关键。
早晨真的是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吗
早晨记忆力更好吗?
从1887年研究人员测试一天内不同时间膝跳反射的强度开始,人们进行了近百年研究,却仍然没有定论。
实际上,学习和记忆,是一件原理复杂、又十分个性化的生理活动。
记忆的形成机制尚没有确切的结论,如何衡量记忆的效果也是众说纷纭,更不要说对何时的记忆更高效进行判定和解析了。
记忆力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笼统地说,记忆的形成和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电活动有关。
无论我们记忆的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旋律,都离不开相关神经元的活动。
区别只在于有哪些神经元参与,有多少神经元参与,以及神经活动的频率高低等。
当足够多的电活动,使神经元开始形成稳定联系后,相关的记忆便得到巩固。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的活力、体内激素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记忆的形成。
虽然人体是复杂的系统,但总会存在一个相对合适的状态。这个状态合适的时间,便是记忆相对高效的时间。
而身体状态随着时间呈现出周期性调整,这是生物体存在节律性的一种表现。
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德梅朗,发现含羞草叶片在恒定的黑暗环境下,仍表现出24小时的波动性变化。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三位研究“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的科学家。
人类用上百年的时间证明:生物体的状态随着时间的进展,受到内源性的调节。这种24小时的动物节律,完全是因为在生物体内有若干蛋白呈现周期性的相互作用。
记忆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首先,记忆是一种生理功能,它的形成和巩固,需要相应结构的配合。功能依附在结构之上,结构越合适,功能便越强大。
但是,究竟什么影响着记忆力呢?这完全因人而异。
比如,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强烈的刺激,甚至是之前的学习基础,都可能是重要的因素。
另外,人体内存在着一种自主性的生物钟。外部环境的改变,并不会对这套机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套自主性的生物钟,只是影响记忆的众多因素之一。
我们并不能一刀切的宣布,什么时间是记忆最好的时候。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想要知道自主性生物钟对记忆的影响,需要先把其它所有因素都排除掉。
被试者必须完全均一,不能有个性化的情感,不能有个性化的认知,也不能有个性化的饮食。这显然很难做到。
对记忆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改善我们的学习状态,大多数人完全没有必要知道生物钟究竟影响了多少记忆。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测试结果可能和当地的气候有关,也可能和我们吃的东西有关……
我们只要花一些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做同样的学习,过一段时间比较效果就可以了。用这种比较,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