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更有效率的记忆规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记忆规律来记东西,会更加有效率。以下是七大记忆规律:
蔡戈尼记忆效应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记忆体验:考试前突击记忆,效果良好。但是,考后脑袋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留下,这种现象就是著名的蔡戈尼记忆效应。通常人在紧张状态所有感觉器官都动用起来,潜能被发掘,所以记忆效果良好。但是,大紧张伴随的就是大放松,记住的东西就这样溜走了。所以,如果想巩固记忆的话,可以在考试后再适当复习一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是一个心理学家。他的遗忘曲线发现人们在记忆的时候,第一天记住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了一半,第七天差不多全忘了。规律不可以改变,但是可以利用。因此,在记忆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复习,不要等到都忘了再去背,事倍功半,做的全是无用功。
肯斯霉的碗
在用来背东西的这段时间,记忆效果最好的是刚开始和最后的时间,中间的记忆效果最差。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心理学上,有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说法。简单地讲,就是在花一段时间记忆知识时,某一时点的知识点会收到前面所记住的知识和后面所记的东西的干扰,因此,记忆效果会大打折扣。而最早所记知识和最后所记知识所受干扰最少,因此,记忆效果也最好。如果用曲线来表示不同时点的记忆效果,就像是一只碗,由此得名。
那么,怎样让自己记忆效果好的时间多起来呢?办法实际上很简单,将大碗分成若干个小碗。也就是说,不要一连几个小时埋头学习,不休息,而应该学习一段时间,休息一会儿,然后再接着学。
过度复习
实践表明,当一个人刚刚将某些知识记住之后,应该再花150%到200%的时间予以巩固,这样效果最好。也就说,如果你花10分钟备好了一首诗,那么,应该再花15至20分钟记忆。
詹金斯的试验
詹金斯是一著名心理学家,他通过多次试验发现,在睡眠之前记得东西不容易遗忘。这个大家可能也有这样的体验,睡觉之前将今天所学知识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往往能将其牢牢记住。这种现象的原理和肯斯霉的碗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睡觉之后大脑就再也不受什么东西干扰,刚记的东西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
修利曼的体会
修利曼发现大声朗读对记忆很有好处。这其实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在记忆的时候大声朗读,能够将人的视觉和听觉都调动起来,多种感官一起运作,效果自然不错。当然,运用这种方法还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要区分场合。当年,修理曼就是因为大声朗读而被忍无可忍的房东赶了出来。
巴特莱法则
这个法则有的类似于黄金分割,巴特莱发现,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事物的80%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里。在记忆中,可以用20%的时间来记住80%的东西。换句话来说,就是要发现自己记忆的最佳生理时间。一般认为,人的最佳记忆时间是上午9:00—11:00、下午15:00—16:00和晚上19:00—21:00。当然,人的最佳记忆生理时间可能还有所不同。我们可以尝试着找出自己最佳的记忆时间,在这个时段记忆语文、历史、政治等,在逻辑思维活跃的时段做数学题。各得其所,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如何有效率的学习?
1、安排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规划自己的一天,通过努力一个个实现,在长时间内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规划,确定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并制定一个总目标,分部实现,达到提醒自己的效果。
2、记重点:在阅读书本时要知道重点在哪,并发现它,然后深入的发掘它的周边知识,重点知识用不同于书本颜色的笔标志出来,并将其记到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本子上,平时拿出来背背读读。
3、复习法:在学习后一段时间内,巩固它,认真的重新复习,将知识再学一遍,这是很重要的。正可谓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发掘新的知识,并组成一个结构网,显现在你的脑海中。
4、举一反三法:在学习一个知识点后,联想与它有关的所有知识,并通过联想法记住他们,增加效率。将书本知识联络了之后,熟背这些知识,也可以在纸上写写画画,给自己记忆重重的添上一笔。
小贴士:
对于一些难点,需要将其整理,然后将其分解,通过一个个小知识点一步步组合成难点,梳理知识点是很必要的,一些小知识可能在不起眼处,要学会聚精会神的阅读书本,不被外界所影响。
最后一点,必须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保持一个好的态度是最大的增加效率的方法,给自己心理暗示,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怀疑自己,只有对自己信心十足,才会达到高效率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