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高温灼烫事故
如何处理高温灼烫事故
灼烫是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的灼伤)等,但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说说这方面的事情。
高温灼烫事故的原因与分类
引发灼烫伤害危险源有很多,如企业厂房内高温的管道容器等设备上无保温层;工人在检修高温的管道容器时未配备防护服;高温、高压蒸汽泄漏;员工在热水井或热水池工作时,未采取有效防护;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不当;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漏泄,喷出不可见气体,无警示标志等。
根据致伤原因的不同,灼烫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高温汽水烫伤。判断烫伤情况,如受伤面积的大小,伤处是否疼痛,伤处的颜色。在伤处未发现红肿之前要脱下伤处周围的衣物和饰品。如果伤处很疼痛,说明这是轻度烫伤。严重烫伤的病人,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现象,应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
紫外线灼伤。主要是指电弧光对人的眼睛造成的伤害,严重的眼部会有灼烧感和剧痛感,并伴有高度畏光、流泪等明显症状。
强酸碱灼伤。强酸灼伤主要是由浓硫酸、盐酸、硝酸等引起,灼伤深度与酸的浓度、种类及接触时间有关。强碱烧伤主要由苛性钠、苛性钾、石灰等引起,强碱烧伤要比强酸对肌体组织的破坏性大,因其渗透性强,可以皂化脂肪组织,溶解组织蛋白,吸收大量细胞内水分,使烧伤逐渐加深,且疼痛较剧烈。
电弧灼伤。电弧灼伤一般分为三度。一度为灼伤部位轻度变红,表皮受伤;二度为皮肤大面积烫伤,烫伤部位出现水泡;三度为肌肉组织深度灼伤,皮下组织坏死,皮肤烧焦。
高温灼烫事故的救援措施
灼烫事故发生后,现场急救应遵循迅速脱离致伤源,就近急救和分类转入专科医院的原则。处理烫伤时,要立即冷却患部,避免患部受到感染,让伤者立即接受适当治疗。受到紫外线灼伤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戴墨镜避光,然后用红霉素眼药水滴眼。如没有药物时,也可用新鲜牛奶滴眼。
对于强酸碱灼伤,应首先脱去被强酸类粘湿的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然后用弱酸溶液如淡醋或5%氯化氨溶液中和,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石灰烧伤时应先将石灰清除后再用清水冲洗,防止石灰遇水后产生氢氧化钙而释放出大量热能,导致烧伤加重。
对于电弧灼伤,应立即切断电源,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当皮肤严重灼伤时,必须先将其身上的衣服和鞋袜小心脱下,最好用剪刀一块块剪下。灼伤的皮肤表面必须包扎好,应在灼伤部位覆盖洁净的亚麻布。包扎时不得刺破水泡,也不得随便擦去粘在灼伤部位的烧焦衣服碎片,如需除去,应使用锋利的剪刀剪下。现场紧急处置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气道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应于现场立即开始,保持呼吸通畅,解除气道梗阻,不能等待诊断明确后再进行。伴有面、颈部烧伤的患者,在救治时要防止再损伤。同时,无论何种原因的烧伤均可能带有其他外伤,如压力容器爆炸,烧伤后高处坠落,在烧伤的同时并有骨折、脑外伤、内脏损伤等,此类情况均应按急救原则对伤势做合并处理。
适当采取冷疗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创面余热对沿有活力的组织继续损伤,而且可以降低组织代谢,使局部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减轻创面水肿程度,并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在病人可以耐受的前提下温度越低越好,可以用15℃左右自来水、井水或加入冰块的冷水冲洗或浸泡,时间尽量不少于30分钟.
高温铸造作业危险有害因素
铸造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多种危害,需要从管理和技术方面采取措旒,控制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
(1)火灾及爆炸:红热的铸件、飞溅铁水等一旦遇到易燃易爆物品,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2)灼烫:浇注时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熔融金属烫伤;经过熔炼炉时,可能被飞溅的铁水烫伤;经过高温铸件时,也可能被烫伤。
(3)机械伤害:铸造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工具或工件的非正常选择和使用,人的违章操作等,都可导致机械伤害。如造型机压伤,设备修理时误启动导致砸伤、碰伤。
(4)高处坠落:由于工作环境恶劣、照明不良,加上车间设备立体交叉,维护、检修和使用时,易从高处坠落。
(5)尘毒危害:在型砂、芯砂运输、加工过程中,打箱、落砂及铸件清理中,都会使作业地区产生大量的粉尘,因接触粉尘、有害物质等因素易引起职业病。冲天炉、电炉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一氧化碳,在烘烤砂型或砂芯时也有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利用焦炭熔化金属,以及铸型、浇包、砂芯干燥和浇铸过程中都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如处理不当,将引起呼吸道疾病。
(6)噪声振动:在铸造车间使用的震实造型机、铸件打箱时使用的震动器,以及在铸件清理工序中,利用风动工具清铲毛刺,利用滚筒清理铸件等都会产生大量噪声和强烈的振动。
(7)高温和热辐射:铸造生产在熔化、浇铸、落砂工序中都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在夏季车间温度会达到40℃或更高,铸件和熔炼炉对工作人员健康或工作极为不利。
猜您感兴趣:
1.轧钢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