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遇害如何预防
大学生遇害如何预防
女学生何容易遇害遭劫杀?如何防范?女大学生如何预防遇害,今天小编讲一讲女大学生如何预防被害。
这些原因导致女生学遇害
(一)女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大学生,本该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随着一大批标题以“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的出现,“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贬义词。“女大学生”一词也成为哗众取宠的媒体的牺牲品,成为黄色新闻的牺牲品。当代女大学生攀比心理严重,这直接导致了其消费观念的严重偏差。拜金主义的盛行使得女大学生对于“高富帅”产生了无限的憧憬与爱慕,在择友方面也会特意选择“有身价”的朋友,对于这种看起来比较富有的陌生人也会大大降低自身的防范意识。在近期内发生的几起案例中,有的女大学生就是因为搭乘陌生人的便车才惨遭不幸。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开不同的汽车去搭讪女大学生,结果表明,70%以上的女大学生对于“豪车”普遍“抵抗力”下降,往往没聊上几句就表示愿意与车主交朋友甚至主动提出搭便车的请求,这无疑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二)女大学生行为举止
女大学生身上一些错误的行为举止往往会成为犯罪人犯罪的诱因。目前,我国部分女大学生的处世哲理是享乐主义,作风轻浮,与异性相处时往往勾肩搭背、喝酒抽烟,有些女孩子在装束上故意追求紧、露、透,自认为时尚潮流却殊不知这样的打扮与行为恰恰勾起了犯罪者的犯罪欲。犯罪者往往对于行为举止轻浮的女大学生有更加强烈的犯罪欲望,也就是说,行为举止的不得当将会增加犯罪者的犯罪动机,加重其犯罪心理,最终促使犯罪者对其进行加害。美国学者 M.阿米尔曾在其著作《强奸之类型》中指出:“如果说被害者对后来成为不幸结果的原因不负完全责任,她至少也是一个补充性的因素。”由此更加印证了女大学生不当的行为举止是其遇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女大学生易轻信人
最近几起案例中,有的女大学生是因为随随便便上了陌生人的“顺路车”而遇害,有的则是在火车上轻信他人而被拐卖迫害。总的来说,我国女大学生心思比较单纯,看问题过于简单,非常容易轻信他人。对于社会上人的邀请,特别是对熟人间的邀请疏忽大意,对于有些人,在还未完全了解对方的人品之前就草率行事,甚至在预料到自身将要受到侵害的前提下却没有设法对自身进行自我保护,这无疑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女大学生如何预防被害事件的发生
—不单身夜行,不坐黑车,不显露财物,不接受陌生人邀约。
(一)从女大学生自身角度
女大学生自身来说,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是预防受害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当前社会生活当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是在外出的时候,走入社会,相当于走进一个森林,虽然森林里很美好,但偶尔也会有 狼出没。所以,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越是社会变化大的地方,就越要有 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那么,女大学生具体怎么才能做到安全防范?其一是避免在危险时间外出。如果实在躲不开这个时间,最好是结伴,结伴的这个人,一定是自己熟悉的, 或是要让家人知道是谁。其二,有一个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手机,要到哪里去,到了哪儿了,路途中发生了什么问题,可以用手中的这个工具,及时报警。关于上出租车问题。不能为了图省事、图便宜上黑车,要尽可能地坐安全性的车。哪怕即使坐上了黑车,也要悠着点,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不要和黑车司机砍价。面对陌生人,尽量不要去刺激对方。另外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举止,最大程度的降低受到迫害的可能性。
(二)从家庭、学校与社会角度
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与女大学生多进行沟通与交流,确定孩子拥有健康的心里,并且在平时的交流中多给孩子灌输,作为曾经的大学生,笔者能够理解大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学生挣脱家长管束之后的“自由”,以及自己“已经成熟”的错觉。但上述错觉,容易使其面对花言巧语失去必要的警惕,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家长平等的交流和善意的提醒。其次,高校安全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特有的认知方式和心理状态,少讲空话大话,多谈现实案例。此外,还应当多教授一些抵御侵害的“实战技能”,使大学生面对可能遭遇的侵害,勇于自救,善于自救。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对不法分子的惩治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女大学生创造更加安全的社会环境。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此类案件的发生几率将大大减少,和谐社会的进程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