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时间: 金梅0 分享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快到重阳节了,对于重阳节你们都有什么了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重阳节有哪些民间风俗,欢迎阅读!

重阳节民间风俗

1.重阳节登高。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可以是登高山、登高楼或者登高台等。

2.重阳放纸鸢。人们重阳放纸鸢是“放吉祥”、“放福气”,纸鸢飞得越高,则福气越浓。

3.重阳赏菊。人们重阳赏菊,因菊花象征着长寿。

4.重阳节登高“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人们爱在重阳登高;首先是源于古人的对山岳的崇拜;其次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观念;还有就是登高远眺,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畅快感觉。

5.重阳放纸鸢,古人将重阳天高云淡,风轻日明,纸鸢可轻松乘风而上的气候原因和“放吉祥”、“放福气”的美好寓意巧妙地结合起来了;充分表现出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寓意的向往。

6.重阳节,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吃重阳糕的传统习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软糯香甜,味道极佳。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来历是战国时期,出自《吕氏春秋》之中的《季秋纪》。在古代插吴茱萸也很流行,所以也叫山茱萸节,山茱萸可入药酿酒,养生祛病。吴茱萸、菊花簪多见于唐代。山茱萸香味浓郁,具有驱虫祛湿、祛风消积、治疗寒热的作用。

吃重阳糕的习俗与爬山有关。和饼作为节日食品,原本是为了庆祝秋粮丰收,享受品尝新食物。后来,人们有了爬上去吃蛋糕,一步一步爬上去的吉祥寓意。在北方,吃重阳糕特别受欢迎。

重阳节以来就有赏菊的习俗,所以在古代也叫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花月,节日举行菊花大会,全市人民参加会议赏菊。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饮赏菊写诗成为时尚。在汉族古老的习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花酒在古代被视为重阳饮酒祈福的吉祥酒。

纸风筝放飞是徽州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徽州民间重阳节的特点是放纸鸢。除了流传于徽州的民歌中的叙述之外,这一研究在《光绪徽州府志》中也有描述。9月9日是中秋时节,秋高气爽,人们登顶远望,吹口哨唱歌,锻炼筋骨。因此,是人们登上重阳最合适的时机。

重阳节相关诗句

1、《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4、《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5、《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6、《九日怀襄阳》

唐·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7、《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8、《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9、《闰九月九日独饮》

唐·白居易

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 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10、《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11、《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2、《九月九日》

唐·崔善为

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

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

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

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

15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