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灯节的由来简介
上灯,点灯。多用以指入夜时。那么上灯节是什么节日?那我们知道关于上灯节的由来简介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上灯节的由来简介。欢迎大家来阅读。
关于上灯节的由来简介
“上灯”这一风俗始于汉朝,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即生了男孩)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满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挂灯,叫“上老灯”)。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灯”通“丁”,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
生男孩要上灯什么意思
正月初十也是上灯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一般“上灯节”为五天,共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上灯,暖灯和落灯。从正月初十的零时开始“上灯”,也叫“开灯”,而这种上灯是专门为孩子祈求平安的。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里生了男孩,并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经满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这一天就要“上灯”,也就是“添灯”。如果没有满月,则上灯的时间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灯时,一般是孩子的父亲带着鞭炮,从自己家门开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后将花灯悬挂在灯棚中,花灯上写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爷居住的地方。
之后村中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灯上面男孩的名字写进族谱。在“上灯”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诉祖先,家里“添丁”了。并且要摆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称“请灯酒”。
上灯之后还要“暖灯”,也就是从正月十一之后,长辈要早晚到灯前观看,并且要往灯中添油和祭拜,以确保花灯日夜不灭,代表香火不断。到了正月十六日,将花灯取下来悬挂于祠堂或者客厅中,谓之“落灯”。
这种习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爷的保护,可以健康成长。之所以在“地日”这一天上灯,就是因为土地是万物之母,是万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说“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灯”,是人们对孩子的.一种期望。
上灯节是元宵节吗
上灯节不是元宵节。上灯节时间在正月初十,元宵节时间在正月十五。
上灯节是什么节日
上灯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也叫“添丁节”,两广地区十分流行;
上灯节的风俗始于汉朝,每年的正月初十,家家户户要为家里正月初十前生的、并且已经满月了的男孩挂灯笼庆祝,庆祝家族又添男丁,祈求能够光宗耀祖;
上灯节一般要持续五天,正月初十上灯,正月十六落灯,中间的这一段时间就被称作暖灯;
部分地区习俗有细微的差别,上灯在正月初九或者正月十一或十二或十三,而落灯在正月十五或十六;
广西岑溪的人们对上灯节尤为重视,每年的正月初十,岑溪市的街上就会挂满花灯,市里的大小饭店都有宴请的人家,几乎所有人都有喜酒喝。
"上灯"的形式
“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其礼节更繁,而且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村庆贺”之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