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生活课堂 > 节日知识 > 中国传统节日 > 元宵节 >

上灯节的来历及故事简介

时间: 广辉4575 分享

正月初十也是上灯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一般“上灯节”为五天,共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上灯,暖灯和落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上灯节的来历及故事简介。欢迎大家来阅读。、

上灯节的来历及故事简介

上灯节的来历及故事简介

1,源于汉朝,当时汉武帝为了纪念他的母亲窦太后,下令在正月十五日晚上点燃千万盏灯笼,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这种风俗被两广地区的客家人继承和发扬。

2,源于唐朝,当时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庆祝他的生日,命令全国各地在正月十五日晚上点亮灯笼,以示国泰民安。后来这种风俗被两广地区的客家人沿用和发展。

3,源于宋朝,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为了纪念他的功臣赵普,下令在正月十五日晚上点燃万盏灯笼,以表达对赵普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后来这种风俗被两广地区的客家人保留和创新。

4,源于客家人自身的历史经历,由于客家人为了避免战乱和自然灾害,从秦朝开始,六次南迁,客居他乡,居无定所,最期望人丁兴旺,家族壮大。因此,在正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他们会挂起灯笼,寓意添丁添灯,祈求子孙满堂。

上灯节庆祝方式

首先是“上灯”——将近正月初十日零时,“灯头阿爸”(男孩父亲)就要从自己的家门开始放鞭炮,一直放到本村社根,祭拜之后将花灯盏悬于灯棚。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花灯上男丁的名字写到族谱中。“上灯”这天,“灯头”要先拜列祖列宗,接着拜长辈,长辈则给“利是”表示祝愿,“灯头”家设宴招待,是谓“请灯酒”。上了灯,接下来的几天就要“暖灯”了,从正月十一到十五,“灯头阿爸”早晚都必须到社根上香、添油,一则保证花灯日夜不熄,二则以表添丁祝酒、香火不断之意。最后是“摧灯棚”,又称“落灯”。到了正月十六日,“灯头阿爸”杀鸡敬奉祖宗和社公之后把花灯盏取下,挂回本宗族的祠堂或自家厅堂里,寓意父母已将祈愿告知天神,希望天神保佑自己的小孩健康成长。

上灯节是元宵节吗

上灯节不是元宵节。上灯节时间在正月初十,元宵节时间在正月十五。

上灯节的节日起源

“上灯”这一风俗始于汉朝,据《岑溪县志》记载,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即生了男孩)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正月初十前出生但未满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挂灯,叫“上老灯”)。粤语中“上”是“挂起”之意,“灯”通“丁”,故生男孩亦称为添丁,谐音“添灯”,俗谓“上灯”。 上灯节在来自两广地区的客家人里面非常流行。每年的正月,每个姓每个族群里面都举行一个添灯的仪式。

"上灯"的形式

“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其礼节更繁,而且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村庆贺”之气氛。

2217238